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普园地     
异性双生母犊不宜种用在牛的双胎中,约有50%为异性双胎。经验表明,异性双胎中的母犊长大后90%以上不能生育。其原因在于,胚胎时期雄性胎儿的睾丸先发育,产生的雄性激素通过绒毛膜血管,流向雌性胎儿,影响了雌性胎儿的性腺分化,使性别趋向中间性,失去生育能力。没有生育能力的异性双胎母牛一般没有发情表现。从外部仔细观看,有的牛阴门狭小,且位置较低,阴蒂较长,乳房极不发达,乳头与公牛相似。因此,要注意对异性双胎母犊的生殖器官检查,当达到性成熟年龄(生后12个月左右)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发情表现,以便早决定是否可留作繁殖之用。对没…  相似文献   

2.
异性(一公一母)孪生(双胎)的母犊可分为有繁殖能力(1%)与无繁殖能力(99%)两种。但是笔者发现有的养奶牛户对异性孪生的母犊不分有无繁殖能力均按淘汰处理,这是不对的。判断刚出生的异性孪生的母犊是否有繁殖能力的方法是:在母牛分娩后排出胎衣时,检查两个胎儿胎盘之间的绒毛膜是否有“吻合支”(一根手指粗的血管)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多年的养牛生产及纯繁、改良、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数例异性双胎牛,母犊由于生殖器官畸形,而丧失繁殖能力,异性双胎的母犊91%~94%不生育。对这种牛不能继续饲养应及时淘汰处理。但社会上竟有人将这些理应淘汰的母牛按市场价出售,甚至有的相互倒卖,为避免养殖户上当受骗,现将此病的病因和症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04~2013年3 209头次中国荷斯坦母牛的产犊记录,探讨胎次与产犊月份对奶牛双胎率的影响;观察了2011~2013年留养的8头异性双胎母犊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奶牛的双胎率为4.4%;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三胎,占26.1%,1月份的双胎率最高,占18.3%;8头留养的异性双胎母犊中有4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并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占留养的50%。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3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途径展开了人工诱导母牛双胎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胚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诱导母牛双胎已成为可能.母牛怀双胎的最大不利影响是异性孪生不孕,据Fujishiro A等[1]报道,有92%的异性孪生母犊不孕,因此诱导双胎技术无法在奶牛上应用.随着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用性控精液(X精液)对诱导排双卵的母牛输精,让其产双母犊,可解决异性孪生不孕的问题,从而能成倍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为此开展此项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异性(一公一母)孪生(双胎)的母犊可分为有繁殖能力(6—9%)与无繁殖能力(91—94%)两种。但是笔者发现许多养奶牛户对此母犊不分有无繁殖能力均按淘汰处理,这是不对的。判断刚出生的异性孪生的母犊是否有繁殖能力的方法是:在母牛分娩排出胎衣后,  相似文献   

7.
由异性双胎而造成的青年母牛不育症是牧场中常见的问题。牛生双胎约为2%,其中异性双胎占一半左右。因而,预计在所生母犊中约有1%为异性孪生不育母犊(Harvey,1976)。在同时生下公犊和母犊时,尽管就怀疑会出现异性孪生不育母犊,但常常直到青年母牛不发情时才发现这个问题。发生异性孪生不育的基本因素是在90%的双胎怀孕中存在绒毛膜血管的吻合,结果引起共同的血液循  相似文献   

8.
在奶牛的双胎中,约有50%左右为异性双胎,由于生殖器官畸形,而丧失繁殖能力。经饲养证明,异性双胎所生的母犊长大后,绝大多数不能生育。原因是在胚胎发育时期,一般怀胎到30d左右尿膜囊就愈合,而形成共同的尿膜绒毛。随着尿膜绒毛的形成,绒毛膜的血管也连接在一起,使2个胎儿的血液变成共同流动的状态。胎儿的性别在同性时不发生问题,但在异性的时候,雄性胎儿生殖腺发育较早,雄性胎儿分泌的激素通过胎膜血管进入雌性胎儿体内,抑制了雌性胎儿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使雌性胎儿介于雌雄之间,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9.
<正>1先天性不孕1.1异性孪生异性孪生是由于2个胎儿的线毛膜血管间有吻合支,较早发育的雄性胎儿生殖腺产生的雄性激素对雌性生殖器官发生作用,抑制了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使母犊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从而使母犊失去繁殖能力。这类牛无治疗价值,尽早淘汰。孪生母犊不作留养,以减少牧场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双生犊牛中,如果一雌一雄,雄的发育正常,雌的大约有91%~94%不能生育。有些养牛户由于缺乏鉴定经验,可能买到异性双胎的不育牛,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异性双胎是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由于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了胎盘互相融合,胎盘里的血管也互相吻合,雄性胎儿生殖腺在时间上比雌性发育早,其所分泌的激素通过胎膜血管吻合支进入雌性胎儿的体内,抑制了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导致母犊不育。异性双胎母犊可从外貌作出初步鉴定,其头短而宽,颈粗短,肌肉附着充实而紧凑;乳房极不发达,乳头与公牛近似,常无管腔;阴门狭小,阴蒂较长。若对其生殖…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2.
符国平 《畜牧与兽医》1991,23(6):261-262
<正> 奶牛生双胎,多数人认为是不受欢迎的。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双胎犊牛初生重较小,往往导致后天生长发育不良;另一方面异性孪生双胎雌性个体是动物雌雄间性的一种,成年后有92%不能生育,称为异性孪生雌性不育。给繁殖带来影响。目前对奶牛产双胎资料的报道尚不多见。为弄清奶牛孪生双胎基本情况,对我场30多年繁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4.
奶牛一胎双犊可说是有利有弊,一般认为,奶牛一胎双犊,对增加优良种牛后裔有利,应当提倡。也有人认为,奶牛产双犊,如果是异性双犊,母犊大多不孕,而同性双犊,又因出生重偏低,而影响日后生产,应当避免。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图壁种牛场1995-2001年西门塔尔奶牛(荷斯坦奶牛报告较多)一胎双犊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反映一胎双犊在西门塔尔奶牛的胎次分布、双胎率、双胎犊初生重,并重点比较产单胎母牛及产双胎母牛的生产性能,对奶牛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牛是典型的单胎动物,通常一胎只产一犊,自然状态下双胎率仅为1%~4.6%,繁殖效率低,极大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一胎双犊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群.减少基础母牛的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可使母牛双胎率达到20%~70%。  相似文献   

16.
在牛的繁殖生产中,发现有少数母牛屡配不孕,查其原因,是异性孪生母牛(一胎生两犊,一公一母中的母牛)。根据牛的生殖生理,这种母牛不能用做繁殖种母牛。  相似文献   

17.
异性孪生母牛不能做种母牛张荣华(辽宁省开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122300)在牛的繁殖生产中,发现有少数母牛屡配不孕,查其原因,是异性孪生母牛(一胎生两犊,一公一母中的母牛).根据牛的生殖生理,这种母牛不能用作繁殖种母牛.异性孪生母牛虽然也有轻微的发情...  相似文献   

18.
肉牛双犊生产研究进展郭万库(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公主岭136100)牛属单胎动物,妊娠期也很长,与其它猪鸡羊等畜*禽相比繁殖效率很低。起初,可能因为在当时产双犊不*重要,没有考虑双犊对母牛性能的影响,直至出现产双*犊对产奶量有不同影响的报导,及其对母...  相似文献   

19.
性控冻精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控繁殖生物技术是当前提高母牛繁殖最先进、最现实、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繁殖潜力的一项高新技术,该项技术在奶牛生产中得到应用,能使母牛在配种前胎儿性别比例得到控制,从而使母牛连续多生母犊,母牛生母牛,三年生五犊,这是人们长久以来盼望多生母牛的意愿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性控繁殖生物技术是当前提高母牛繁殖最先进、最现实、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繁殖潜力的一项高新技术,该项技术在奶牛生产中得到应用。能使母牛在配种前胎儿性别比例得到控制,从而使母牛连续多生母犊,“母牛下母牛,3年下5犊”,这是人们长久以来盼望多生母牛的意愿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