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室内试验表明,雪腐格氏霉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为17 ̄20℃,20℃以上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组织中扩展。相对湿度在93%以上2 ̄3天,病害就会普遍发生,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在20℃及饱和湿度下,光照8000 ̄10000lx,每天光照6h,最适于病菌侵入和扩展,长时间光照不利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明引起山东部分地区冬小麦苗期生长不良、矮小的原因,并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小麦水渍状的根系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个类似腐霉的分离物SDCY-1和SDJY-1,并对这2个分离物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鉴定及COⅠ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分离物菌落白色,菌丝发达,培养基表面有大量的气生菌丝;人工接种后均能引起小麦生长不良、根系变短、鲜重减轻,水渍状至变褐,重新分离后获得的菌株与原接种菌一致。根据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表明2个分离物为同一种腐霉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腐霉根腐病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制粉对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迁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小麦为材料,通过筛理、水洗、制粉等加工工艺处理后,对小麦中的DON含量进行测定,得到了DON在小麦籽粒中的分布情况及小麦加工对其中DON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小麦中的DON主要分布在皮层,虽然小麦粉中DON含量有随染病程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就总体而言,小麦粉中DON含量明显低于全麦粉;2筛理和水洗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粉中DON的含量。筛理对于降低小麦粉中毒素的作用较明显,水洗对于降低麸皮中DON含量的作用较明显;3由于心粉和皮粉之间,粗麸和细麸之间的DON含量差异微小,因此,提高加工精度或控制出粉率对进一步降低小麦粉中DON含量的作用不大;4当小麦的DON含量在1.56mg/kg以下时,经筛理、水洗、制粉加工后的含量有较大可能性达到限量值1mg/kg以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法对玉米样品前处理,然后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其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该法简便快捷,与HPLC国家标准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因此采用此法可加强粮食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一些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单糖或双糖,氮源为铵态氮,矿质元素为KH_2PO_4,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30℃,交替光照培养;孢子产生的适宜碳源为多糖,矿质元素为FeSO_4·7H_2O,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20~25℃黑暗培养.氮源对孢子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天然有机物质麦叶浸出汁和土豆浸出汁既利于菌丝生长,也利于孢子产生.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适宜条件一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7.
1985—1987年在温室条件下,采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小麦白粉菌群体,对本省当前推广的小麦品种的毒为频率均大于76.55%;区试品种(系)中的花培28和周80—48的毒力频率分别为6.25%和8.75%,抗性较好.利用联合致病性分析,确定了花培28与百泉792、郑州7920和周80—48是今后适于推广的品种组合.研究初步证明豫东、西、南部的小麦白粉菌群体结构基本相似.毒性基因V_1、V_(3b)、V_(3c)、V_5和V_9的平均频率较高(66.67—82.76%),V_2、V_(2x)、V_4、V_(4(+))和V_8的平均频率低(7.06—13.38%).并讨论了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源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由新疆境内分离到26株大肠埃希氏菌(E.Coli)并检测了它们的抗药性和疏水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菌菌株对氯霉素,磺胺,四环素,麦迪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具有抗药性,菌必治,氟哌酸,先锋Ⅲ,先锋Ⅴ,高度敏感,红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吡哌酸表出中度敏感,在25株菌的盐凝集试验(SAT)中,疏水阳性菌株占7.4%。  相似文献   

10.
11.
淹水对大麦与小麦基干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王三根  何立人 《作物学报》1996,22(2):228-232
涝害使大麦和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及幼苗干物重增长速度减慢,脱氢酶活性、叶绿素与蛋白质含量降低。根系可溶性糖低于对照,但茎叶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则高于对照。大麦对淹水的反应比小麦敏感,膜透性增高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大麦与小麦籽粒α-淀粉酶活性及植株蛋白质含量在涝害下迅速降低都是最为敏感的生化指标;而大麦本身最突出的变化还有茎叶可溶性糖及细胞电解质渗漏率的显著增加。适当喷施6-BA(10mg/L)可解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种子饱满度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威凯 《作物学报》1989,15(3):278-282
<正> 对小麦种子饱满度的定量描述是研究其遗传原因,生理过程及改良方法的重要前提。目前采用的指标有种子容重、比重、种子密度、千粒重及干体积/吸胀体积比值等,名目较多。但究竟哪一种指标更为客观、简便和实用,尚无一致意见。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种子的测定,比较了几种常用的饱满度指标。结果指出:种子的水介容重是最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胶东地区适宜的小麦品种类型与育种方向,通过11个不同的小麦基因型,采用t测验法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若干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单茎草重、茎质系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比多穗型品种高0.958 g、0.011 g/cm、5.354粒、5.460 g、0.504 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穗型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经济系数和群体产量比大穗型品种高289.847万/hm2、0.027、859 kg/hm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胶东地区生态条件下,应以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成穗率高、产量三因素协调的多穗型品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组织切片、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田间抗蚜性能稳定的4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的抗蚜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蚜性能在返青后至灌浆期与受害部位表层细胞外壁厚度成正相关,在抽穗期与细胞密度成正相关,而与细胞间隙、细胞层厚度相关不同生育阶段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和特征氨基酸不同,酷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含量抗蚜性呈正相关,但有阶段性变化。在中高抗蚜品种中以蛋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组为稳定,且保持长期相对抗或感虫品种的水平,可作为判别抗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选用豫北地区适宜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以高产潜力品种‘豫麦49-198’,‘兰考矮早8’,‘周麦22’、‘豫农202’、‘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进行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9-198’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产物积累量较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最低;‘兰考矮早8’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上均占有优势,但产量因素中穗数较低;‘周麦22’不仅光合能力和籽粒灌浆能力较高,产量因素也达到较大程度的协调;‘豫农202’在穗数上占有优势,但是光合能力较低,千粒重低;‘偃展4110’的产量因素也较为协调,但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能力低。综上,‘周麦22’产量结构较为协调,在提高小麦的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是高产超高产适宜推广的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7.
山药种苗3种快繁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生产中山药品种退化、种苗繁殖慢的问题,以‘晋山药1号’为试验材料,对山药组织培养快繁、山药段快繁、山药扦插3种快繁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对培养程序、种苗成活率、繁殖特点、繁殖系数等各项指标的考察分析。结果得出:采用组织培养时,以茎尖作为外植体优于有节茎段和无节茎段,不仅污染率低、繁殖系数高,同时还可对种苗进行脱毒,但生产程序复杂,对生产场地要求高;而采用扦插繁殖生产程序简单、周期短,但只适合种植周期为1~2年的品种;山药段快繁出苗晚,且需要消耗山药成品部分,在3种快繁方法中处于最劣势。由此得出结论,在生产中进行山药种苗快繁时,针对多年种植品种,应采用茎尖作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快繁,而种植周期短的品种,可采用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抗蚜品种田间筛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穗蚜是麦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穗平均蚜量的多寡却不能反映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通过5年的研究,发现小麦千粒重的损失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小麦的抗蚜水平,可作为抗蚜育种的一个抗性指标,其技术稳定可靠,适用于一般育种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何玉奎 《种子世界》2005,(12):19-19
用预先冷冻、双氧水浸种、双氧水预先冷冻、加热干燥等方法破除小麦种子生理休眠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双氧水预先冷冻方法是破除小麦种子生理休眠的最佳方法,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