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余杭文保单位———“余杭双溪陆羽泉”“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的“余杭双溪陆羽泉” ,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传承千年余杭双溪十景之首景。《中国茶叶》1982年第 2期王家斌、沈根荣的文章中披露孙绍祖先生的《晚窗余韵钞略》 ,此书中民国余杭双溪孙绍祖老人 ,缅怀陆羽在余杭著《茶经》的“苎泉怀古”诗有五首之多 ,见证了“陆羽泉”在民国时期 192 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前后“游人玩赏忆先贤” ,到抗战时期“古迹荒凉多感慨” ,“陆羽隐居苕著茶经其地”从盛到衰 ,逐渐败落 ,以致被人遗忘的全过程。只是由于战乱 ,孙绍祖先生《晚窗余韵钞略…  相似文献   

2.
林金木 《农业考古》2006,(5):197-199
2002年4月16日在杭州余杭茶圣陆羽当年著《茶经》三卷其地——余杭双溪陆羽泉,举办首届中国茶圣节。期间2002年第2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曾发表本人拙作《陆羽泉与径山寺》,文中考证了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陆羽泉。嗣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人们,持续深入挖掘鲜见文字、图片、实物以“茶圣著经其地,日本茶道之源”为题,著述丰富,其中2005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大川著《径山茶图考》,30余万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最为翔实。本人也非常关注陆羽在余杭著《茶记》《茶经》的新依据,苦苦寻觅三四年也有不少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赵大川 《农业考古》2002,(4):205-230
提 要一、古籍对陆羽在上元初的记载 ,有“结庐于苕溪之湄”、“更隐苕溪”、“隐苕溪”、“隐居苎山”、“隐居苕” ,和“闭关读书”、“阖门著书”、“著茶经其地”等说法 ,需考证清楚。二、陆羽著“茶记”、“茶经”考。古籍上对陆羽有著“茶记”一卷 ,“茶记”二卷 ,“茶经”三卷 ,“茶经”二卷 ,“茶论”三卷等说法 ,应以陆羽著“茶经”三卷又“茶记”一卷为妥。三、“余杭苎山考”。大量古籍、地图证实陆羽曾隐居余杭苎山并著“茶记”一卷。四、苕即余杭考。南宋嘉泰二年进士、兵部尚书、兼修国史洪咨夔之“余杭县治记” ,是“苕…  相似文献   

4.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3,(2):220-227
对陆羽在何地与写《茶经》 ,当代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湖州 ,一说在余杭 ,我以湖州说为是 ,因此曾撰文《陆羽湖州写 (茶经 )考》 ,发表在《茶博览》1997年秋之卷上 (文章经过删节 )。同时 ,又以《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发表在《陆羽茶文化研究》1998年第 8期上 (全文刊登 )。这几年来 ,余杭说盛行 ,是否我的湖州说错了 ,我进行了反思 ,我仔细研读了余杭说的多篇论文 ,又查找了一些有关史料 ,觉得我的湖州说并没有错 ,没有错就应表个态 ,于是我便写了《再论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 )》。一、两说争论的焦点这是由《余杭县志》的一段记载引发的。明…  相似文献   

5.
《茶经》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唐陆羽撰。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一书在我国古代许多官修、私修目录中均有著  相似文献   

6.
赵大川  金启明 《农业考古》2003,(4):207-208,240
近钱时霖先生撰文对明代嘉靖《余杭县志》“陆羽泉”条目中记载:“唐陆鸿渐隐居苕(雨言)著茶经其地”之“苕(雨言)”提出质疑,认定“苕(雨言)”指的是湖州,而非余杭。理由有三:一是苕(雨言)是水名,即苕溪与(雨言)溪,苕溪是余杭主要河流,但余杭并无(雨言)溪;二是苕(雨言)是地名,因余杭并无(雨言)溪,故“苕(雨言)”是湖州的专用名词;三是南宋嘉泰二年  相似文献   

7.
毛文锡《茶谱》辑考复旦大学陈尚君上编《茶谱》辑存1、[荆州]当阳县青溪山,仙人掌茶。李白有诗。(《事类赋注》卷一七)按:《太平寰宇记》卷八三引《茶谱》云:“绵州尤安县生松岭关者,与荆州同。”2、峡州:碧涧、明月。(《全芳备祖后集》卷二八)有小江园、明...  相似文献   

8.
陈宏 《农业考古》2002,(2):28-29
据《余杭县志》记载 :“陆羽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吴山界 ,双溪路侧 ,广三尺许 ,深不盈尺 ,大旱不竭 ,味极清洌”。据《新唐书》“陆羽传”载 :“陆羽字鸿渐 ,复州竟陵人 (今湖北天门县 )。不知所生……上元初 ,更隐苕溪 ,自称桑苎翁 ,闭门著书 ,贞元末卒 (公元 80 4年 )。羽嗜茶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3月25日,为著名茶诗专家、杭州余杭茶人钱时霖(1934-2013)逝世三周年,他与姚国坤、高菊儿合编的《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上、中、下三册),经过三年多编校,最近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小32开精装,精致美观。共收集茶诗6080首,其中唐代665首、宋代5298首、金代117  相似文献   

10.
日本茶道与径山寺杭州市农机培训学校韩希贤日本茶道,源远流长,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探其根底,还是从中国传播去的,其发源地是浙江余杭径山寺。径山,天目山之支脉,山高六百米以上,山头云雾缭绕,山势雄伟峻拔。宋代诗人苏轼曾在《径山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11.
《茶》邮票纪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郑启五因为嗜茶,也因为集邮,故《茶》邮票发行之前便按捺不住,写了好几篇相关文意,有的抒发期盼之情,有的托出杞人之忧,反正心头有话积压,不吐不快。《茶》邮票正式上市之日,正逢邮市“高烧”之时,尽管我一再自称不为“烧”之所...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中茶趣浓福建东山县《石斋故里报》林长华说起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茶文化,过去多是提及《红楼梦》。近来,趁着业余闲暇,重读了《水浒传》,发现其中有独特的茶文化知识,运用巧妙,描写得生动有趣。在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  相似文献   

13.
陆羽泉与径山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 4年 ,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学生沈根荣参加四清 ,在余杭县双溪乡偶得一份余杭出版的“晚窗余韵钞略”的诗集 ,内有“双溪十景诗” ,诗曰 :“苕溪高隐乐如仙 ,不爱溪流偏爱泉 ;汤沸竹炉洗俗虑 ,令人想见苎翁贤”。诗有前言 ,提及陆羽著茶经在余杭双溪陆羽泉 ,并称详见县志。此  相似文献   

14.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15.
蔡襄《茶录》的茶文化艺术──再论蔡襄和他的《茶录》福建农业大学软科学研究室林更生一、蔡襄是一位杰出的茶文化艺术专家蔡襄是一位政治家。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他从仙游到福州参加乡举考试,得中乡举,转而赴江苏江阴拜葛惟明为师,进一步研习诗文。[3]天...  相似文献   

16.
陆羽《茶经》评论法门寺博物馆李发良陆羽《茶经》共三卷七千多字,分十个小节就茶的生物特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茶叶的采制、加工技术,烹茶、用茶的器具和艺术,唐朝之前有关茶的人、事,当时茶叶主产地的分布、品质以及《茶经》的推广均作了明确记录,使人仿佛看到...  相似文献   

17.
茶乡茶通茶诗──访《中国茶诗》编者李传轼先生安徽省霍山县委宣传部张明石,金昭又到了“露蕊纤纤才叶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的芳春四月。这是黄芽的故乡──安徽大别山区霍山县的明朝知县王毗翁的一首茶诗。在当时,这首诗和霍山黄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茶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过去的茶歌主要反映茶农们在采茶劳动中产生的山歌、号子、小调等形式,我国茶歌最早的历史是没有文字和乐谱,茶歌一直紧密地相伴着茶农,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采茶、制茶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茶农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茶歌形成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古丈茶歌》、《请茶歌》、《雁南飞茶歌》、《湘江茶歌》、《采茶歌》、《洞庭茶歌》、《敬茶歌》、《采茶舞曲》……其中,富有江南民族色彩特点的《采茶舞曲》,以其自由舒缓的旋律流传甚广、历久弥新。近年来,当我们看到在大力提倡“茶为国饮”、弘扬中华茶文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一个现实:茶歌的创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就是很少有茶文化歌曲创作之精品问世,基本上都是些“老三篇”而毫无新鲜感,尤其是缺少让人欣赏到茶和人生结合感悟力强的作品。前年曾聆听到两首分别由陈文华和侯军先生作词的《茶乡童摇》,旋律非常优美,算得上是我国在近年来所出现茶歌中的上乘新作,并首开我国童声茶歌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安徽农业大学陈椽周树斌同志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发表“神农得茶解毒”考评,提出很重要茶史问题。约言之,其一,引刘安《淮南子》、干宝《搜神记》、《甲乙经》和《图经本草》等均无“得茶”条目;...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4月15日,中国上海出版了一份茶叶刊物——《茶报》,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本茶叶刊物。《茶报》名称是"报",其实应该是杂志。杂志(Magazine)是指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而《茶报》在封面上就清晰地标明第一卷第一期;同时,《茶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