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围垦的滩涂,土壤盐分高,有机质少,是一块盐碱地,要经过洗盐和培肥改良后才能利用.养鱼改土已具备了成功经验,从工程配套、养殖技术、培肥措施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放养模式,对盐碱地改良产生明显效果.研究结果,在海涂养鱼改土中,选择以鲢、鳙为主养鱼模式可以获得最好的改土效果,其次是以银鲫为主养鱼模式.  相似文献   

2.
淤泥质海岸防护林的降盐改土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淤泥质海岸防护林降盐改土的功能,结果表明,淤泥质海岸防护林表土已脱盐,土壤中可溶性离子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具有典型盐渍土的特性,土壤含盐量与潜水矿化度密切相关(r=0.9940),并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林木根系对降盐改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1985~1987年,我们在阜新地区开展了苏打盐碱土旱田作物综合增产技术研究工作。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改土增产措施,我们进行了试区水盐运动规律的探讨。基点设在阜新县泡子镇和彰武县五峰镇,供试土壤有苏打氯化物碱化盐土和苏打氯化物盐渍化草甸土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抗盐改土缓释肥在盐碱地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用速效肥处理相比,3个抗盐改土缓释肥处理均表现出优势,综合效果为处理3优于处理4和处理5。处理3较速效肥料增产32.6%,产量达到271.1kg/亩。土壤pH降低0.08个单位,土壤水溶性盐含量降低9.32%。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我们在滨海滩地围滩养鱼改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实行鱼粮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土壤熟化过程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滩地利用新方式,取得了初步结果。 鱼粮轮作就是通过选择适当的养鱼方式,调整滩塘结构,选用适宜的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措施,合理安排对滩塘的时间、空间的利用,解决种植夏熟作物和养鱼的季节矛盾,使一块滩地一年内获得粮、草、鱼双收或多收。  相似文献   

6.
围绕滨海区设施农业生产及盐碱地高效利用需求,开展滨海重盐碱地设施原土改土降盐关键技术研究,旨为滨海重盐碱地设施果蔬原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含盐量15~20 g/kg的滨海盐碱土壤,通过暗管埋设参数优化、改土物料配施、淡水洗盐方式研究,形成了深层暗管排盐+耕层改土降盐+表层滴灌淡水洗盐的设施原土综合降盐技术,可使0~40 cm土层降盐70%以上,耕层土壤含盐量降至3 g/kg以下,实现了滨海重盐碱地果蔬设施原土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江苏沿海地区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技术在内陆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滩涂耐盐植物品种和耐盐微生物菌剂为材料,选取了包括黏壤土和沙壤土在内的4个盐碱地试验点,探索江苏沿海滩涂的改土措施在内陆地区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利用盐地碱蓬的生物移盐能力,4个试验点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38.7%~44.10%。豆科绿肥田菁翻压腐解后,土壤养分含量得到较大提升,并在土壤改良剂的作用下,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耐盐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有助于活化土壤并促进植物的生长。通过2年的土壤改良,试验地块实现了向日葵的生产活动。本研究表明,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碱蓬移盐、田菁改土”的改良措施,结合土壤改良剂和耐盐微生物菌剂的施用,能够有效改善内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盐生植物和秸秆覆盖对滩涂极重度盐土土壤养分和降盐效果的影响,为沿海滩涂土壤降盐改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10g/kg以上)中开展秸秆和植被覆盖的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裸地)、种植碱蓬(PS)、15t/ha秸秆覆盖(SM-A)和30t/ha秸秆覆盖(SM-2A)4种处理,测定各处理0~100cm(即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cm)土壤各层的盐分含量、pH、水分含量和表层养分含量.[结果]与CK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滩涂极重度盐土0~100cm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且其0~60、60~80和80~100cm土壤盐分分别降低96.0%、84.9%和55.8%以上;PS处理可显著降低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51.0%以上,但对20~80cm土壤盐分无明显影响.与CK和PS处理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0~100cm土壤pH和0~60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提高;与CK相比,桔秆覆盖处理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土壤全氮、碳氮比和容重等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考虑降盐和培肥效果,秸秆覆盖处理结合适量有机肥施用可能是将来进行滩涂极重度盐土降盐和培肥改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苏滨海盐土脱盐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滩涂是江苏省主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滨海盐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盐平衡指数的概念,归纳出滨海盐土的三大脱盐技术,即雨水/微咸水淋洗脱盐技术、阻止毛管水上升减少根区聚盐技术和生物脱盐技术.在具体的滩涂脱盐改土实践中江苏省通过这3种技术的集成,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滩涂脱盐改土技术体系,包括养鱼改...  相似文献   

10.
青夹泥是我省第四纪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水稻上,这种土壤乡分布在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丘陵冲垅洼地。由于土壤长期渍水,水温泥温低,虽有机质可积累,但土壤粘化,土壤分散,通透性能差,青泥层厚,还原有毒物质多,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较低,对水稻生育障碍极大,常年水稻亩产只有三、四百斤。为了改良这种潜育性水稻土,我们从1982年起,在长沙省朗木梨乡龙华村石子塘队的秧田垅,选择了历年低产的八丘青夹泥田,在施肥改土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沟改土的定位试验,现将1982-1985年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松涛  尹建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66-8568
对天津北塘滨海盐渍区3个自然村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土壤盐碱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主要野生植物的耐盐能力,总结了村民因地制宜改土绿化的方式方法、树种选择及其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盐碱地区土壤含盐量过高是制约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有些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往往超过造林树种的抗盐极限。在这种土地上造林,必须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改土脱盐、躲盐,因地制宜创造适宜苗木生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对盐碱土壤的降盐和改土效果,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中度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其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土壤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或翻埋还田配施无机改良剂处理促进了盐分的淋洗,增加了淋溶液中总盐含量以及各盐基离子含量;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均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其中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淋溶液中盐分含量增加,且0~<40 cm土层中土壤盐分含量降低,脱盐率高达70.76%~83.94%;在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10.96%和11.96%,铵态氮含量增加了 23.77% 和 24.01%,土壤容重降低了 10.19% 和 11.53%,0.25~<2 mm 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 59.38%和 63.95%;在 20~<40 cm 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 21.07% 和 22.15%,铵态氮含量增加了 22.86% 和 27.99%,土壤容重降低了7.20%和8.13%,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39.54%和32.67%。研究表明,秸秆覆盖+翻埋还田配合无机改良剂处理对滨海盐渍土的降盐、改土效果最优,可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续第2期第40页)橘园的土肥水管理主要是指成年果园每年的土壤、施肥和水分的管理措施。一、土壤管理1.扩穴改土定植时,不管土壤是否进行了翻耕或撩壕,只要没有分层埋入有机质进行改土的橘园,都要进行栽后的改土,拓宽原有栽培沟或穴,结合翻压有机质和有机肥,对酸性土壤施石灰进行改土。改土最佳时期应为严冬过后春季新芽萌发前,此时果实已采收,同时,冬季严寒时期已过,不会对根系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连作土壤障碍,多种活性物质被应用于连作土壤中,其中生物炭因其孔隙结构丰富、含碳率高、理化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在培肥改土、提高土壤生产力、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从生物炭的概念及特点、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生物炭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效果等方面展开综述,对生物炭施用缓解土壤连作障的效果做出总结,并对生物炭在今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一、改土培肥及增产的效果种植草木樨对抑制土壤返盐,促使淋盐和改土培肥,提高粮棉产量具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寄种或翻埋草木樨后,0~30厘米土层氯盐量从0.15%降至0.8~0.12%,土壤容重减轻0.08~0.10克,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4.0~5.4%,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增加2.1ppm和2.Oppm.翻埋后,在土壤水分充足情况下,6天后土壤速效养分显  相似文献   

17.
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绿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论述了天津滨海新区自然条件与土壤盐碱化关系,当前滨海新区城市绿化盐碱土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并提出了今后滨海新区盐碱土治理研究重点和方向。当前滨海新区盐碱土治理模式以"抬"为基础,以"排"为核心,并辅助农业措施、物理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土方填垫、暗管排水、翻土晒垡、施肥整地、客土改良、盐生植物改土、绿肥改土、耐盐碱园林植物改土等。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河西走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现缺水10.70亿立方米.因此,采用耐盐牧草改良盐渍化土壤是一项生物节水及改土措施.不但推动了本区草畜产业的发展,而且对盐渍土改土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凭祥市大面积耕地的主要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状况以及理化性状(p H值、质地)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凭祥市耕地土壤明显变酸,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程度上升,建议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深耕改土、加强土壤酸碱度监测与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改良措施对滨海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探索出盐碱地经济、高效、生态的改良培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复合改良剂与台田浅地水利排盐工程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的脱盐改土效果。【方法】本文以滨海重度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CK(对照,无任何改良措施)、A(暗管排盐工程)、G1(铁汉生态改良剂)、G2(禾康改良剂)、T(台田浅池水利排盐工程)、TG1(台田浅池+铁汉生态改良剂)、TG2(台田浅池+禾康改良剂) 6个处理下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盐碱指标、土壤养分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1)不同处理均降低土壤容重、土壤pH和盐分,提高土壤孔隙度,其中TG1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脱盐效应最显著,其pH和含盐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3. 38%、77. 85%,而其他处理的盐碱指标仍高于园林种植土建议值,综合改良措施(TG1、TG2)优于单纯的水利排盐工程措施(A、T)和施加化学改良剂(G1、G2);(2)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8. 89~18. 22 g/kg,TG1最高(22. 60 g/kg),其次是TG2、G1( 15. 50 g/kg),约为对照的2. 5倍;虽然TG1、TG2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23. 70~38. 70 mg/kg,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却显著降低,G1、G2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A、T处理则显著降低28. 26%、46. 09%;(3)TG1、TG2处理下4种植物成活率显著高于G2、A,CK处理仅有柽柳存活,柽柳可作为滨海盐碱地综合生态原土改良先锋植物; T、TG1、TG2处理下4种植物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1、G2与A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盐碱地土壤结构改善、脱盐改土、土壤培肥和植物生长的综合改良土壤的目的,复合改良剂与水利排盐工程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TG1处理是盐碱地改良和园林生态植被构建的最优推荐选择,TG2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