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剧,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根据制药废水的特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处理制药废水所应用的各种物化、化学、生化以及组合工艺技术,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莉 《绿色大世界》2013,(4):159-161
指出了医药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制药废水通常成分复杂,多数制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和管理投入小,导致制药企业成为当地水体主要污染来源之一。通过实例,探讨了某制药厂废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医药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制药废水通常成分复杂,多数制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和管理投入小,导致制药企业成为当地水体主要污染来源之一。通过实例,探讨了某制药厂废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朱骏  岳锌 《绿色科技》2014,(3):50-52,56
指出了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毒性大、盐分高、成分复杂,是公认的难处理的一类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难以处理此类废水,故需要进行强化预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对近年来国内外处理制药废水的强化预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对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成分及含量,统计了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碳原子数的分析情况,分析了废水中主要的生物难降解组分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余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芳樟醇(C10,21.21%)、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酯(C13,21.39%)、二氢月桂烯醇(C10,8.90%)、铃兰醛(C14,6.16%)和香茅醇(C10,4.76%)等,主要为含苯环有机物和抑菌成分,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抑菌性,宏观表现为生物处理去除率较低。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醇类物质质量分数从19.32%上升至51.71%,醛类物质质量分数从3.68%上升至13.35%,酯类物质质量分数从29.75%降至28.32%,含苯环有机物质量分数从32.70%上升至61.06%,说明其他有机物获得比含苯环有机物更大幅度的降解。建议通过解毒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提高微生物活性等途径改善生物处理效果,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难度,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实现低成本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竹材加工企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竹材加工企业产生的“三废”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竹长条废弃物经处理,可压制定向重组复合板;竹废屑经酚化液化处理,可制备代替酚醛树脂的生物质胶粘剂,可循环使用于浸胶工序,从而降低车间甲醛废气;漂白的废水可通过碱析法,再将废水与纯水混合进行好氧及厌氧生化处理,使竹材加工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一方面提高竹材附加值及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生物机械制浆废水特征及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生物机械制浆废水的污染负荷只有其它高得率浆(CMP,CTMP)废水污染负荷的1/3-1/2。用活性尼法处理Bio-MP废水,只要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3-4h)即可去除79%的COD和98%的BOD。紫外分光光度研究表明,处理后的Bio-MP废水废水的木质素素含量降至处理前的36%。Bio-MP废水污染负荷低,毒性小且具有良好的可生物处理性。  相似文献   

8.
制药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艳霞 《绿色科技》2011,(8):144-145
指出了目前制药废水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和中成药生产废水,其处理方式有物化法、化学法和生化法等,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多是几种方式的联合应用,阐述了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制药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口上升,由此产生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加,传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面临巨大挑战。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生物、生态和组合处理技术3种,其中组合处理技术在经济角度和处理能效及对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选取污水治理技术,其低成本、低碳氮磷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该研究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头孢类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主要污染物及其特征,并在结合废水的物化及生物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该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晓琴  庞宝琳 《绿色科技》2013,(10):157-159
针对高浓度难降解的百菌清农药废水特性,通过水质分析、调研和实验研究,对废水进行了预处理与生化处理,通过添加高效微生物专用菌,以及活性炭作为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强化了生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减轻了水体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焦化行业中,氨是在煤干馏的过程中,碳氢代合物热裂解时产生的。针对焦化废水的特点,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设计及运行经验,对于氨氮处理提出了一些见解。其中对好氧池中硝化反应的温度、溶解氧、pH值、抑制性物质和缺氧池中反硝化反应的温度、溶解氧、碳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在生化池中投加特定生物酶,能增强生化池的处理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程跃 《绿色科技》2019,(16):140-141
指出了有机磷农药混合污水的降解难度高,主要原因是废水中的污染物结构复杂,传统的处理工艺难以满足净化要求。综述了有机磷农药混合污水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工艺,希望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提供参考,以降低能源资源损耗,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得率浆废水生物净化处理系统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杨高和率浆(CTMP、APMP)废水在实验室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进行生物处理的生及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从间歇厌氧试验可以看出,两种废水的可生化处理性尚好,但对厌氧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且以CTMP废水较严重;(2)山杨CTMP废水,在全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5-70h)内,负葆量为1.75-7.40kgCOD/m^3.d时,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53.  相似文献   

15.
王勋  王正 《木材工业》1989,3(2):55-57
“FW1-1”型誉写油墨是利用纤维板废水循环回用过程中的高浓度热压废水,再经超滤浓缩、纯化后得到的固体物质制造而成。开展该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综合利用途径解决纤维板废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还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分离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离子交换纤维被科技界、产业界称之为21世纪的功能材料,发展高效的离子交换纤维及其开发应用技术,一直是全球分离材料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据说,分离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医药成分提纯、核废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废气毒气处理、空气与饮用水净化、食品药品脱色、贵金属与有机溶剂回收、生物物质提高收率等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制药废水的分类、特点及危害,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对制药废水的常见处理工艺及研究现状,结合实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对生物法处理制药废水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说明,同时展望了新兴制药废水处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湿法生产硬质纤维板废水,在木材综合利用工业中,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地细小纤维及有机物,对水体,农业、渔业及人民身体健康均有较大危害。 为了减轻污染,回收并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国内各纤维板厂近几年来将纤维板废水循环使用,逐步提高纤维板废水的回用率,有的工厂已经将纤维板废水回用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对环境危害很大,此类废水采用常规技术一般无法处理或者处理效果差且运行费用高。超临界水氧化(SCWO)是一种新兴的,很有前景的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环保技术,具有很多特色和优势。介绍了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小流量有机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中试装置,采用该装置对造纸黑液、制药废水、化工废水和军工废水等不同种类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最大处理量为12.5L/d ,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99%,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王昆  张书良 《绿色科技》2019,(16):137-139
在分析了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基础上,进行了精馏/好氧加Fenton的方法处理制药废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制药废水的处理出效果显著。将精馏后的制药废水混合液COD稀释到500 mg/L,再加上COD为200 mg/L的生活污水,经过好氧和Fenton处理后的COD去除率可达80%左右;且出水COD稳定在120 mg/L左右。出水水质符合(GB-T-31962-2015)中的C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