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γ-Al_2O_3为载体,过渡金属离子Mn、Ni为活性组分,通过共浸渍法制备负载有二元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Mn-Ni/γ-Al_2O_3,利用XRD、XRF和BET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Mn-Ni/γ-Al_2O_3催化臭氧深度处理制浆废水工艺,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Mn、Ni成功负载到了γ-Al_2O_3表面及内部孔道,负载后催化剂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降低了11.96%,16.48%和5.28%;在p H值8.7、催化剂用量9.2 g/L、臭氧质量浓度29.6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将Mn-Ni/γ-Al_2O_3(Mn与Ni的物质的量比为6∶4)用于催化臭氧深度处理废水,40℃恒温处理30min后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75.1%,AOX去除率达85.98%;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时,CODCr的去除率仍达70.6%,并且反应过程中Mn、Ni离子溶出量始终保持在1 mg/L以下,表明Mn-Ni/γ-Al_2O_3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8种常见金属离子K+、Na+、Mg2+、Mn2+、Ca2+、Zn2+、Cu2+、Fe2+对4PCA饲料复合酶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离子浓度设定为1×10-4mol·L-1、1×10-3mol·L-1以及1×10-2mol·L-1三个浓度梯度。结果表明:在实验特定金属离子浓度范围下,K+、Na+对酶活无特别影响,Mg2+有一定的激活作用,Mn2+的激活作用最大,Ca2+、Zn2+、Cu2+、Fe2+对酶活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大小顺序依次为Cu2+>Fe2+>Zn2+>Ca2+。  相似文献   

3.
以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Mannich和磺化反应合成了二甲基-正丁基-磺化木质素基氯化铵(DBSLAC)两性表面活性剂,表征了其结构,考察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溶解性,并以铜离子为模拟废水考察了其吸附性能,以酸性黑(ATT)和亚甲基蓝为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证明产物中含有季铵根和磺酸根的化学结构,DBSLAC含氮量2.34%。DBSLAC两性表面活性剂对Cu2+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并且在20 mL Cu2+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投加量0.002 g、pH值5.5和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262.34 mg/g;在20 mL染料溶液中,对酸性黑ATT(阴离子染料)的絮凝效果在投加量0.03 g、pH值2和染料质量浓度为0.1 g/L时最佳,最大脱色率75.41%;对亚甲基蓝(阳离子染料)的絮凝效果在投加量0.3 g、pH值9和染料质量浓度为0.1 g/L时最佳,最大脱色率97.87%,结果表明DBSLAC可用作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和染料絮凝剂。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红花槭、元宝枫、糖槭为试验材料,蕾期采集花粉,通过不同培养温度、不同蔗糖和硼酸质量浓度处理后进行花粉离体萌发,筛选其最佳萌发条件。采用TTC法、I2-IK法、过氧化物酶法、亚甲基蓝法以及离体萌发法对3种槭属植物进行活力测定,探讨其有效的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红花槭花粉在培养温度28℃,蔗糖75 g/L+硼酸15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为81.95%;元宝枫花粉在培养温度25℃,蔗糖100 g/L+硼酸25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为66.7%;糖槭花粉在培养温度28℃,蔗糖25 g/L+硼酸35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为88.37%。过氧化物酶法与亚甲基蓝法活力测定效果较好,与离体萌发相比差异显著,其余2种染色剂不适合3种槭属植物花粉染色。  相似文献   

5.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铜离子(Cu2+)浓度(0mg/L、0.1mg/L、0.2mg/L、0.5mg/L、1mg/L、2mg/L、5mg/L、10mg/L)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处理(0.1~10mg/L)Cu2+对海菜花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海菜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整体表现出随Cu2+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Cu2+处理浓度较高时,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Cu2+明显降低海菜花叶片中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呈持续降低趋势,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为海菜花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某化工园区集中式污水厂一期工程处理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nton氧化预处理和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nton氧化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臭氧催化氧化能进一步降低生化出水COD,起到达标保障作用。在此基础上,该污水厂扩建工程(处理规模1.5万m~3/d)设计采用了"Fenton氧化+初沉池+A~2/O+二沉池+臭氧催化氧化+砂滤+紫外消毒"的主体工艺。  相似文献   

7.
采集2015年3月16日最大积雪期流域内积雪样品和2015年4~5月河川融雪径流样品,分析其离子质量浓度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流域内积雪离子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O_4~(3-)(5.91 mg/L)、SO_4~(2-)(5.15 mg/L)、Cl~-(1.90 mg/L)、K~+(1.16 mg/L)、Ca~(2+)(0.96 mg/L)、NO_3~-(0.89 mg/L)、Mg~(2+)(0.33 mg/L)和Mn(0.011 mg/L),其中樟子松林对积雪离子浓度影响最大,白桦林次之,兴安落叶松林最小。2)河川融雪径流中离子成分以Ca~(2+)和PO_4~(3-)为主,二者占78.50%左右,融雪径流Ca~(2+)、PO_4~(3-)、Mg~(2+)和K~+相对流域积雪表现为淋失型迁移,其中Ca~(2+)的迁移量最大,迁移系数为15.84,而SO_4~(2-)、NO_3~-、Cl~-和Mn则表现为内贮型迁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芬顿氧化法、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及臭氧/活性炭氧化法3种方法对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氧化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优,其次是芬顿氧化法,最后是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确定各个氧化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芬顿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3,芬顿试剂投加量为30%过氧化氢3.00mL/L,10%硫酸亚铁36mL/L,反应时间为30min;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5,过氧化投加量为5.0mL/L,反应时间为60~90min;臭氧/活性炭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8,活性炭投加量为5.0mg/L,反应时间为60~180min。  相似文献   

9.
福建比利时杜鹃叶片矿质营养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用凯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市场上生长良好的福建比利时杜鹃花叶片N、P、K、Ca、Mg、Fe、Mn、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成熟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N 32.9 g/kg, P 4.6 g/kg, K 22.6 g/kg, Ca 23.9 g/kg, Mg 3.4 g/kg,Fe 123.3 mg/kg,Mn 249.2 mg/kg, Cu 27.5 mg/kg,Zn 163.2 mg/kg.活性Fe的含量为12.3 mg/kg.N、P、K的比例为1∶0.14∶0.69.成熟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N 28.0 g/kg,P 4.2 g/kg1,K 24.2 g/kg,Ca 24.9 g/kg,Mg 3.6 g/kg,Fe 265.5 mg/kg,Mn 354.3 mg/kg,Cu 19.8 mg/kg,Zn 142.3 mg/kg.活性Fe的含量为18.0 mg/kg.N、P、K的比例为1∶0.15∶0.87.该分析结果可供其他地区生长不良的杜鹃进行营养诊断时参考,以改善杜鹃生长不良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对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混凝pH值、混凝剂用量、搅拌强度及光催化氧化pH值、Fe2+用量、H2O2/Fe2+摩尔比及反应时间7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7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混凝试验的最优条件为:PAM用量为5 mg.L-1,PAC用量为800 mg.L-1,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00 r.min-1;紫外光催化氧化试验的最优条件为:pH值为3,Fe2+的用量为0.01 mol.L-1,nH2O2/nFe2+为10∶1,反应时间为60 min。在工艺优化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原水CODcr的浓度为3 500 mg.L-1,处理后CODcr的浓度为82.95 mg.L-1,CODcr去除率可达到97.6%,药剂处理费用为2.25元/t,适合于小城镇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作为碳纳米材料的新兴成员,碳量子点(CQDs)因其优异的荧光性能,在离子检测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阐述了CQDs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离子的几种检测原理以及CQDs作为荧光探针检测Cu^2+、Fe^3+、Ag^+、Hg^2+等金属阳离子和P3O4^-、I^-、F^-等阴离子的方法,总结了其作为荧光探针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天然气净化厂废水采用Fenton试剂进行高级氧化处理。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H2O2和Fe^2+浓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当H2O2的投加量为600mmol/L,FeSO4·7H2O投加量170mmol/L,反应时间60min,pH值-3.5时,废水中的COD浓度从2280mg/L降解至46mg/L,去除率为98%,出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D001、D113、116三种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精间苯二甲酸(PIA)废水中的Co^2+、Mn^2+时的交换性能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2+、Mn^2+,相同体积的湿树脂交换Co^2+、Mn^2+总量大小为D113〉116〉D001,再生后交换性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以花药培养选育的富士品种"华富"组培苗的叶片为试材,研究了离体叶片诱导再生不定芽过程中不同激素种类与组合、暗处理时间等因素对不定芽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继代培养3~4代,取顶部嫩叶3~4片,剪除叶片边缘,叶片以近轴面接种到最佳诱导再生培养基MS+TDZ 2.0mg/L+IAA 0.75mg/L+蔗糖30g/L,pH值5.8,黑暗培养10~15d后,转入光照培养条件下,再生率达83.3%~86.7%。再生不定芽分化15~20d后转接到增殖培养基MS+BA 0.5mg/L+IBA 0.1mg/L上,当不定芽长度约2cm时再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IAA 1.0mg/L+蔗糖2%,15d后,生根率可达9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佳木斯大学抗寒鉴定圃的杂交榛进行离体培养,分别以其茎段、叶片、子叶和胚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结果表明:(1)茎段初代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2)叶片初代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1.0mg/L;(3)适宜诱导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2,4-D0.1mg/L;(4)利于胚分化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3.0mg/L+NAA0.1mg/L+2,4-D0.1mg/L。  相似文献   

16.
杜鹃花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野生杜鹃花的种子无茵发芽获得试管苗,然后用试管苗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用二步法建立杜鹃花的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是1/4Anderson+2,4-D1mg/L+TDZ0.1mg/L;芽诱导培养基是1/4 Anderson+IBA0.1mg/L+TDZ1mg/L+2-IP0.5mg/L;生根培养基是1/4Anderson+NAA0.1mg/L。  相似文献   

17.
木质纤维纸基吸附材料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木化学机械浆为原料,通过抄纸和一步涂布工艺,获得了高湿强度、高金属离子吸附性能和易于分离回收的木质纤维纸基吸附材料;选用马来酸酐和次磷酸钠作为绿色改性剂提高纸基吸附材料的湿强度和羧基含量。研究表明,增加马来酸酐浓度同时提高了木质纤维间的交联程度和羧基含量,进而增加了纸基材料的湿强度和金属离子吸附位点数量。其中纸基吸附材料的湿强度可达到其干强度的35%,羧基含量可达到0.69 mmol/g。随着马来酸酐溶液浓度的增加,纸基吸附材料的羧基含量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也显著提高。吸附试验表明,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很好地拟合了准二级方程和Langmuir模型(决定系数R^2≥0.998),对Cu^2+和Pb^2+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5.4和110.0 mg/g。基于造纸加填工艺在纸基吸附材料中负载20%多孔沸石填料以提高吸附容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其对Cu^2+和Pb^2+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提高到56.5和126.6 mg/g。该多功能纸基吸附材料在克服传统吸附材料吸附剂不易分离、回收利用等问题的同时,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潜力,为木质纤维的全质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园洋丁香茎段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出诱导分化、继代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3MS+2,4D0.05(mg/L)+IBA2.0(mg/L)+NAA0.2(m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1/3MS+6-BA0.2(mg/L)+IBA1.0(mg/L)。最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mg/L)+IBA2.0(mg/L)+GA0.5(mg/L)。  相似文献   

19.
油茶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子胚芽和2a生扦插苗带侧芽的嫩枝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油茶种子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4-NAA0.2mg/L+GA3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GA3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增殖倍数为3.50;适合油茶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1.5mg/L+IAA2.0mg/L+GA,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1.0mg/L+GA,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增殖倍数为3.96。木质化程度已较高的油茶组培茎芽适宜的生根基质为细沙,生根率达95%。  相似文献   

20.
以大花萱草“御衣黄”花蕾为外植体建立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萱草“御衣黄”花蕾经75%乙醇30 s +0.1%升汞10 min处理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灭菌效果;诱导培养基MS+ 6-BA 5 mg/L+ NAA 5mg/L是花蕾理想的脱分化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75%;在降低了激素质量浓度的培养基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