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生态系统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山地学的原理,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天然林生态分区的研究.依据构成区域性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要素--地质、地貌子系统结构,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类型和森林植被类型组合以及森林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组合特点,将云南金沙江流域天然林划分为3个森林生态区和10个森林生态分区以及16个森林小区.并对此3个森林生态区和相应的10个森林生态分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及其生态系统状态进行了论述.其天然林生态分区的提出,将为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天然林保护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景观生态学、山地学和系统学原理,在分析系统内地貌、水热条件、森林植被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森林地理分区的原则、依据和分区系统。按照“森林分区”、“森林区”和“森林小区”的三级分区系统,将三江并流区划分为3个森林分区,9个森林亚区和22个森林小区。  相似文献   

3.
韶山风景名胜区植被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韶山风景名胜区丘陵植被小区所辖地理区域内调查的13个标准样地;采用样地植物物种重要值进行样地欧氏距离计算的等级聚合分类法和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系统,对韶山风景名胜区原生森林植被类型进行划分,共划分出4个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4.
森林植被和降水量是区域生态环境中的两个重要地理要素,森林植被覆盖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降水量。以广西金城江区、贵州七星关区、湖南零陵区3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技术基于地理空间数据云Landsat4-5TM、Landsat8 OLI_TIRS卫星数字资料,提取3区1988-2017年的森林覆盖率,并从中国气象数据网获取相应年份的年降水量、雨季降水量等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了森林植被覆盖率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并对3个区域的年降水量、雨季降水量、森林植被覆盖率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1988-2017年间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与降水量具有线性相关趋势;不同地形条件下,森林植被覆盖率对降水量作用强度不同;不同大气环境下,森林植被覆盖率对降水量作用强度不同;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区域气候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恢复及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森林立地分类原则及多伦县地形地势、土壤和植被差异,采用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三级分类,共划出4个立地类型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和26个立地类型,旨在满足多伦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并为大洪山地区森林植被演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保护区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具有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落叶栎类林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对节白蜡群落、栓皮栎群落、刺楸群落和野核桃群落等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重点、林业生产的需求以及不同立地小区主导因子的立地特征,选择适合的森林植被构建措施、造林树种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森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大庆典型林分和宜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合环境因子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立地的主导因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大庆市森林立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和15个立地类型,同时结合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各个立地类型进行了综合生产力等级评价,为指导全市今后造林绿化选择适宜树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养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林下植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往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时限以及研究尺度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林下植被的认识还不统一,研究结论不够深刻。如何正确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合理评价林下植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科学制定林下植被的管理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中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养分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林下植被研究、林下植被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向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植被分布与坡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植被类型沿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8个坡向的分布图层和植被类型按13个海拔带沿8个坡向分布的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植被类型按8个坡向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8个坡向的分布面积和按13个海拔带沿8个坡向的分布面积;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了坡向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为:①9个自然植被类型中除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在东、东南、南、西南和西5个坡向外,其他8个植被类型在8个坡向均有分布。②8个坡向的优势植被类型均是季风常绿阔叶林。③坡向对季节雨林和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大,对落叶季雨林和暖温性针叶林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对山地雨林、热性竹林和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小,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的分布无影响。④确定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的适生坡向。  相似文献   

12.
在滇中高原区森林植被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本区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作详尽介绍,进而论述了该区32个天然林和人工林类型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各森林类型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这些森林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分析了现有滇中高原森林植被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开展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开远市原生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远市不同海拔高度原生植被类型状况的设样调查,得出开远市原生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高度1 500 m以下分布着以毛叶青冈为代表的偏干性季风常绿阔叶林、细叶云南松林;海拔高度1 500~2 000 m生长有元江栲、银木荷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而海拔高度2 000 m以上为红花荷、黄丹木姜子群落及光叶石栎群落组成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海拔高度1 100~1 200 m干热河谷地带分布的铁橡栎、清香木群落不作该地的代表类型。结合垂直分布规律,对除细叶云南松林外的6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分层结构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岷江上游理县云杉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和农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2)灌木林与经济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灌木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经济林;(3)农耕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说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岷江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和植被演替理论,根据保护区现状和植被修复经验,结合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等植被修复目标,提出了重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中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重要经济价值树种营建模式、珍贵树种扩繁模式、防火通道景观配置模式等5种植被修复技术模式。以及各修复模式的树种选择,混交、整地、配置方式及株行距等。  相似文献   

17.
Ruffed grouse (Bonasa umbellus; hereafter grouse) population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Appalachians (CSA) are declining due to widespread maturation of forest cove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is species requires a sex- and age-specific understanding of habitat preferences at multiple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We us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to compare habitat within 1440 grouse home ranges and 1400 equally sized buffered random points across 7 CSA study areas. On most sites, grouse home range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roads and young forest (<20 years old). Sex and age status affected habitat preference. In general, males used younger forest than females, likely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habitat use during reproductive periods. Juveniles had fewer vegetation types preferred by adult grouse and more of the avoided vegetation types within their home ranges, indicativ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 Adult females had the greatest specificity and selectivity of habitat conditions within their home ranges. Habitat selection varied among seasons and years on most sites. Winter habitat use reflected behavior that maximized energy conservation, with open vegetation types avoided in the winter on the northernmost study areas, and topography important on all areas. Summer habitat selection reflected vegetation types associated with reproductive activities. Scale influenced habitat preference as well. Although roads and forest age predominantly influenced grouse home range location within the landscape, mesic forest types were most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core area use within the home range. This was likely a result of increased food availability and favorable microclimate. Habitat management efforts should attempt to maintain ∼3–4% of the landscape in young forest cover (<20 years old), 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management areas. Roads into these areas should be seeded as appropriate to enhance brood habitat and provide travel corridors connecting suitable forest stands.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森林枯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枯落物层是森林拦蓄降水的重要环节。为了调查景谷县森林枯落物水文作用,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样区和18个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结果表明:(1)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枯落物蓄积量最大的是季雨林,最小的是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李雨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未分解层大,而暖性针叶林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半分解层大;(2)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最高,季雨林最小,暖性针叶林介于二者中间;(3)自然状态下,阔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大于针叶林,但由于针叶林枯落物数量较多,不易分解糜烂,因此仍有很强的拦蓄能力,3种植被类型中,暖性针叶林的拦蓄能力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9.
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分散,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初步揭示了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