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概述了国外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危害洛阳市小麦的一种新病害,以前在洛阳市从未发现。该病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地块减产可达70%以上,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威胁极大。根据洛阳市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特点,通过对该病的调查和监测,摸索出适合当地的有效综合防治方法,保障小麦安全生长。  相似文献   

3.
Vovlas  N 黎少梅 《植物检疫》1989,3(4):269-270
1985年在利比里亚采集旱稻土壤和根样检查植物寄生线虫时,发现旱稻严重感染胞囊线虫。经检查幼虫和胞囊(从水稻根分离)的形态确定:是甘蔗胞囊线虫Heterodera sancchari Luc Merny .在利比里亚出现甘蔗胞囊线虫,说明多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寄生麦类作物的胞囊线虫种类、分布及其鉴定特征郑经武,林茂松,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很多属的植物寄生线虫可在麦类作物上寄生及危害,影响麦类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其中以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chmidt,1871的胞囊线虫发生最普...  相似文献   

5.
 992~1993年,通过对山西省、江苏省和安徽省17个县市小麦上胞囊线虫的分布调查,先后在山西省太谷县、安微省固镇县和准北市等地发现小麦不同程度被胞囊线虫寄生。3个胞囊线虫群体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和相近的测量值。根据胞囊二龄幼虫等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将3个胞囊线虫群体均鉴定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edera avenae),其中在安徽省系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原分布、分类、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造成损失、致病型鉴定、防治方法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国外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其在我国主要麦区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线虫拮抗土壤、线虫拮抗植物根表、普通植物根表,并首次尝试从北方根结线虫雌虫和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分离筛选具有防治危险性线虫病害潜力的生防细菌。在室内试验中,10株细菌菌株对北方根结线虫J2和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致死作用,其中9株能杀死大豆胞囊线虫J2。在温室试验中,8株菌株对线虫病害的防效在38.2%~66.2%之间。经鉴定,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 monas sp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8.
长枝木霉对禾谷胞囊线虫卵的寄生和毒杀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卵的防治潜力和作用机制,在室内测定了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卵的寄生和毒杀作用,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卵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中1.5×107 CFU/mL的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12 d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卵的寄生率和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1.33%和88.35%.温室盆栽试验中1.5×107 CFU/mL处理对土壤中胞囊、线虫和根系中线虫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9.84%、92.67%和88.30%;接种卵悬浮液和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后,小麦幼苗株高、根系长度、地上部鲜重和根系鲜重的增长率分别为66.72%、159.31%、169.09%和170.19%;叶绿素总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17.52 mg/g和356.25 μg·g-1·h-1.研究表明长枝木霉可作为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的生防制剂.  相似文献   

9.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病害是大豆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对世界大豆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采用根染色法和常规土壤线虫分类鉴定技术研究了连作和轮作两种耕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和根系上各龄期胞囊线虫数量显著增加(95.6→335.5),而轮作积累很少(10.3→31.8),感病品种中J2的侵入数量决定了大豆胞囊线虫形成胞囊的数量(22.8→95.6,129.4→335.5)。玉米-玉米-大豆的轮作方式使胞囊积累最少(10.3)。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总数高于连作,主要由于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优势属Helicotylenchus和优势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线虫PP的相对丰度高于连作,但大豆胞囊线虫的相对丰度正相反,连作(33.65%)高于轮作(0.91%),说明Heterodera glycines可以作为土壤线虫的关键属种用以指示土壤发病的严重程度。研究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研究证明土壤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优势属种和关键属种可以有效地指示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和大豆田的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种子处理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的生防细菌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研究了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simplex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诱导大豆植株抗胞囊线虫的侵染。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研究室通过2年田间试验筛选出的3株生防细菌进行复筛,获得最优菌株Sneb545;为了阐明其作用方式,设计了裂根试验验证菌株Sneb545诱导大豆产生抗胞囊线虫的能力,并对菌株Sneb545进行种水平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neb545处理种子后可以诱导苗期大豆对第一代胞囊线虫产生明显的抗性,线虫入侵总数显著降低,较对照降低72.63%,胞囊抑制率达70.63%;裂根试验结果证明,菌株Sneb545能够诱导大豆对胞囊线虫产生很强的抗性,菌株Sneb545在挑战根系中接种后,应答根系中胞囊线虫入侵量降低51.27%,土壤中胞囊减少65.82%;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简单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取北方5种作物轮作茬口和休闲土壤种植火豆、玉米、小麦、亚麻和甜菜,出苗后22 d制备作物的根渗出物,观察其对大豆胞囊线虫卯孵化的影响。试验表明,麦豆麦迎茬的甜菜根渗出物在后期大豆胞囊线虫(SCN)的卵孵化率最高,豆麦米轮作茬的大豆根渗出物9 d后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米豆米茬口的玉米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较高,豆麦豆迎茬甜菜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所有供试作物,12年大豆连作茬甜菜从一开始卵孵化率就高于对照和其它4种作物,休闲区的5种作物根渗出物也有对SCN卵孵化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内杀菌剂含量对条锈病组分的定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来源于澳大利亚的25份麦类作物抗笥材料及中国8个省市的22个小麦品种对禾谷胞囊线虫太谷群体的抗病性测定表明,6个由硬粒小麦的品种“Langdon”与节节麦的抗性材料为亲本合成的异源六倍体小麦均表现高抗;一些含有抗病基因Ccn-1的品种,如Festiguay和Aus10894等表现感病;其它来源于澳大利亚的6份燕麦及5份大麦材料也均高抗。  相似文献   

13.
张金兰  陈品三 《植物检疫》1993,7(5):346-349
1 分类与命名甜菜胞囊线虫属垫刃目、垫刃总科、异皮(胞囊)科、异皮(胞囊)亚科、异皮(胞囊)属。英名:Sugar beet Cyst nematode 学名: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1871 异名:Tylenchus schachtii(schmidt,1871)Oerley 1880;Heterobolbus schachtii(Schmidt,1871)Railliet 1896;Heterodera schachtii minor O.Schmidt,1930;Heterodera schachtii A.Schmidt(Franklin,1940);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1871(Skarbilovich 1959)  相似文献   

14.
彭德良 《植物保护》1998,24(1):40-42
豆类作物胞囊线虫的鉴别彭德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许多种线虫可危害豆类作物,其中以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chmidt,1871)的线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据报道,全世界危害豆类作物的胞囊线虫有大豆胞囊线虫[1],...  相似文献   

15.
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幼虫对大豆根和根浸出液的趋化性以及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对其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对大豆根存在着一定的趋化性,而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J2存在明显的驱避性。在根浸出液、真菌滤液及其混合液剂处理下,大豆胞囊线虫J2在WA平板上靠近处理液的0~1cm区间中分布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 1),而加样时间(液剂与线虫同时放置或提前2 4h处理)对其分布率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幼根蘸取滤液后对线虫J2在该区间的分布与不经处理的幼根差异显著(P <0.0 5),证明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可以明显地降低线虫与大豆根的亲和力,并强烈抑制线虫对大豆根的侵染。  相似文献   

16.
大豆胞囊线虫是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化学防治存在费用高,效果不佳,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畜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生物防治成为了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新方法。本试验利用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neb183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存活、卵孵化、呼吸作用以及体液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Sneb183处理幼虫72 h后,死亡率达86.7%,处理初期,线虫出现活动迟缓等症状,而后表现出整个身体僵直的死亡症状;对卵的孵化抑制率可达59.4%;根瘤菌Sneb183对二龄幼虫呼吸有较强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耗氧量下降93.1%;同时根瘤菌Sneb183发酵液可引起二龄幼虫体液渗漏,处理48 h后电导率增加了62.4%。因此,根瘤菌Sneb183可成为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资源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7.
李浩  郑安明  毛福群 《植物检疫》2001,15(2):111-113
马铃薯胞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rostochiensis (Wollenweber )Skarbilovich)和马铃薯白线虫 (Globoderapallida(Stone)Mulevy&Stone) ,是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上危害极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该线虫起源于南美洲山区 ,目前已扩散至世界 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我国尚无分布 ,口岸检疫部门亦长期没有该线虫的截获报道。就在马铃薯胞囊线虫行将被人们“遗忘”之际 ,不久前江苏的南京、江阴、常州口岸连续3次截获该线虫。短短 1个月内 ,马铃薯胞囊线虫 3次…  相似文献   

18.
M-14复合生物肥料抗小麦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将复合生物肥料M-14与基质、常规肥料一次性施入各小区,采用对越冬期小麦根部胞囊线虫侵染情况统计、成熟期小麦基本生物学性状测量、收获期土壤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有效孢囊数的筛查统计以及测产结果分析等方法对复合生物肥M-14在田间条件下抗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75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M-14,不仅能有效增加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公顷穗数及千粒重,并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14.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且还能显著地减少胞囊线虫侵染率和收获时土壤中有效孢囊数,与空白对照、常规复合肥、基质处理组相比其侵染率分别减少43.4%、70.8%、65.9%,与对照相比有效孢囊数减少了97.59%,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降低小麦胞囊线虫发病级别和发病指数,有效地防止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因此,施复合生物肥料M-14既能抗小麦孢囊线虫病又能增产,为复合生物肥料M-14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笃肇 《植物医生》1999,12(3):40-41
胞囊线虫雌虫产卵后死亡,角质膜变褐色皮质囊叫胞囊,从根上脱落于土壤中能存活多年。一、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的区别均属雌雄异形,雌虫形态有些相似,容易混淆,现列表加以区别。二、胞囊线虫分属、分种的鉴定:观察如下特征:胞囊的形状(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柠檬形...  相似文献   

20.
 形态学观测和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发生于我国河南省兰考县泡桐(Pauloumia sp.)和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豌豆(Pisum sativum)上的胞囊线虫均属于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eines);上述两种植物上的胞囊线虫均可侵染大豆,在根部形成有卵雌虫。而兰考和凉城两地大豆上的胞囊线虫群体可分别在泡桐成豌豆上良好繁殖。以上结果证明,泡桐和豌豆为大豆胞囊线虫的两种新寄主植物,其中,泡桐为大豆胞襄线虫侵染多年生乔木植物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