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中国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点,但其在土壤中残留期长,影响后茬作物。本文综述了典型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探究了降解部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和咪唑烟酸)的微生物所属类群及降解途径,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因素,对目前除草剂污染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该文对研究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壤吸附是农药在环境中归趋的关键支配因素,也是支配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除草剂敌草胺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以及吸附与土壤持久性、蚯蚓生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采用批量平衡技术测定的敌草胺土壤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表征(r>0.99),土壤有机质含量(PPt50)在61.3-97.6 d之间;微生物对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影响显著,微生物降解是敌草胺在土壤环境中降解的主要途径,灭菌处理后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2.09~3.65倍。蚯蚓Eisenia foetida对敌草胺的吸收和生物积累也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特别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平(Pr=-0.885,Pr=-0.796,Pt50=94.210-3.535 Kf和BAF=0.264-0.014 Kf,表明吸附系数可用作模型参数来评价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棉隆对病原细菌、真菌、根结线虫及杂草均有较高防效,而且作为固体微颗粒剂具有使用简单、安全的特性,被广泛用于作物种植前熏蒸土壤以防治土传病虫害。施用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质及pH等)、施药方式、施药季节和施药剂量均会对棉隆的熏蒸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常会导致熏蒸效果不理想或产生药害问题。该文系统综述土壤熏蒸剂棉隆的使用概况(包括作用机制、适用作物、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包括施用深度、水分、温度对棉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其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等)、解决对策(包括改善施药方式、优化土壤环境和活化熏蒸后土壤微生物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棉隆的高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降解、迁移等物理化学行为与土壤p H、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等因素的关系,以及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的水解动态及其在自然水体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药的降解特性是评价其环境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为评价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水环境的安全性,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试验准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苦参碱的水解动态及其在自然水体中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苦参碱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水解均较缓慢,120 d后水解率仍低于25%,属于难降解型;其在6种自然水体中降解均较快,半衰期在6.3~12.8 d之间,降解速率排序依次为池塘水河水雨水湖水海水自来水;在6种自然水体中(25℃±1℃),苦参碱降解速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减慢,半衰期与初始浓度呈正相关,但均小于30 d,属于易降解型。比对试验表明:微生物是影响苦参碱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水体中微生物的量与其降解半衰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6)。可见,苦参碱在自然水体中易降解,该特性对于指导苦参碱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壤吸附是农药在环境中归趋的关键支配因素,也是支配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除草剂敌草胺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以及吸附与土壤持久性、蚯蚓生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采用批量平衡技术测定的敌草胺土壤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表征(r0.99),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是影响敌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黏粒含量(P0.1)。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性较长,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降解速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加快,半衰期(t50)在61.3-97.6 d之间;微生物对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影响显著,微生物降解是敌草胺在土壤环境中降解的主要途径,灭菌处理后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2.09~3.65倍。蚯蚓Eisenia foetida对敌草胺的吸收和生物积累也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特别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平(P0.05);敌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与其半衰期(r=–0.885,P0.05)、生物积累因子(BAF)(r=–0.796,P0.05)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应回归方程分别为t50=94.210–3.535 K_f和BAF=0.264–0.014 K_f,表明吸附系数可用作模型参数来评价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明伟  叶非 《植物保护》2010,36(3):26-29
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分离构建一种由天然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将其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二氯喹啉酸是水稻田防除稗草常用的除草剂之一,由于存在代谢周期长、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的问题,有必要开展二氯喹啉酸残留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本文梳理了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作物及水域中的残留现状,分析了微生物降解技术、解毒剂补救法、吸附法以及高级氧化技术处理二氯喹啉酸残留的机制与途径,并对其去除技术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活性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作物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和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转基因作物被引入到农田后所带来的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对农业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且着重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棉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0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了“作物根系与根际互作国际研讨会”,会议主要讨论了作物根系与根际互作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此次会议6个专题的研究进展:(1)作物根系对逆境胁迫的响应;(2)作物根系构型与功能;(3)根系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4)根际互作及其分子机制;(5)根际微生物;(6)根系研究方法及模型。会议涉及的主要成果有:改良的根系构型(小根系)是提高干旱地区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旱地作物进化(人工选育)原则;提出作物根系可以利用根、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营养物质利用效率;为盆栽植物根系研究开发了半水培表型系统(Semi-Hydroponic Phenotyping System);在作物抗逆胁迫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找到了一些调节根系构型、耐旱和抗洪性的关键基因,如GmPT家族基因可以调控根系构型和根瘤数目;探索有关研究作物根系构型的方法,改进了三维数字化方法并利用数据建立模型进行作物根系的三维可视化建模,进而监测作物营养条件。目前对作物根系和根际互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优化根系构型,获得高产、高效和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其中应用型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比重较高,未来作物根系研究将朝着“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鉴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EBDCs)农药的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具有致癌、致畸特性,其环境残留性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EBDCs和ETU环境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降解动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是测定EBDCs的传统方法,缺点是不能进行定性测定。改进的衍生化-液相色谱/质谱法检出限低,精密度可靠,为目前推荐的方法;直接液相色谱法为水中ETU快速检出的方法。大量田间试验研究表明,施药后EBDCs及其代谢物ETU在土壤和作物中降解半衰期〈30d,属易降解类农药。未来EBDCs类农药残留研究应更多关注于原药及代谢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生物富集特性,以为其生态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作物对农田害鼠发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辉 《植物保护》2011,37(6):64-68
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正在改变着世界种植业格局。本文综述了实验室条件下转Bt基因作物对驯化鼠类影响的研究进展,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农区鼠害的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对农田鼠类种群数量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幼虫取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小地老虎Agrotisipsilon、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4种鳞翅目害虫卵和棉蚜Aphis gossypii共5种食物时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幼虫取食棉铃虫卵时发育历期最长(12.95 d)、蛹期最短(9.69 d),取食棉蚜时发育历期最短(10.28 d)、蛹期最长(10.39 d);幼虫食物对蛹重、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产卵量和寿命均无显著影响(P〉0.05)。飞行能力测试中,幼虫食物显著影响成虫的累计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速度,而对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则无显著影响;幼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成虫累计飞行时间最长(13.58 h)、飞行超过10 h的个体占60%,平均飞行速度最小(0.49 km h 1)、所有个体飞行速度均小于1.0 km h 1;取食棉蚜时成虫累计飞行时间最短(9.38 h)、飞行超过10 h的个体仅占36.85%,平均飞行速度最大(0.75 km h 1)、21.05%个体飞行速度大于1.0 km h 1。结果说明,幼虫食物是影响日本通草蛉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建立完善了小白菜和土壤中痕量NP的检测方法-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开展了模拟田间施药情况下,壬基酚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ng/mL浓度范围内,壬基酚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可以满足壬基酚残留检测的最低要求。整个试验期间,除壬基酚水溶液处理外,其他处理NP含量最终都在0.05mg/kg左右,可能提示NP的降解具有一定的阈值。同时,壬基酚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施药后的时间变化以近似负指数函数递减的规律变化,消解规律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为23~100d。  相似文献   

15.
Lolium rigidum Gaud. is an important weed of winter crops in some countries with Mediterranean-type climates. This paper reviews L. rigidum competition in wheat, factors influencing populations of this weed and the effect of control of L. rigidum numbers on wheat yields.  相似文献   

16.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admium (Cd), acetochlor (AC), bensulfuron-methyl (BSM) alone and their coexistence on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plant growth in rice seedlings were studied with aquatic cultur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n all exposure groups there were marked decrease in the fresh weight of rice seedlings and the activities of nitrate reductase (NR),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in the roots and shoots, consequently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free amino acids content and decrease in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ate content in the roots and shoo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oxicity of Cd, AC and BSM to the rice seedlings took place partly through the influence on nitrogen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7.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烟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及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宜宾市烟田杂草共有33科94属124种,其中发生频度较高的为马唐、铁苋菜、辣子草、尼泊尔蓼、马兰、艾蒿。根据相对多度和杂草危害级值划分,宜宾市烟田危害最严重杂草为马唐、尼泊尔蓼、空心莲子草、无芒稗和鸭跖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乙螨唑在不同样本基质(猕猴桃、木瓜、柠檬、茄子、山楂、柿子、甜椒、香蕉以及枣)中的气相色谱-质谱 (GC-MS) 分析方法,进而系统研究了?20 ℃条件下乙螨唑在上述果蔬中储藏112 d的稳定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样品经乙腈提取,氨丙基固相萃取柱净化,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01~3 mg/kg添加水平下,乙螨唑在9种果蔬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12%之间,定量限为0.01 mg/kg。于 ?20 ℃下储藏14~112 d期间,乙螨唑在甜椒中的降解率为9.0%~28.6% (低于3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储藏稳定性;但在猕猴桃、木瓜、柠檬、茄子、山楂、柿子、香蕉和枣中,其降解率均超过30%,储藏稳定性较差。乙螨唑残留储藏稳定性与样本基质的种类、pH值、含水量等密切相关。因此,乙螨唑的残留试验样本不宜长时间储藏,获取后应当尽快检测,以防农药降解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本研究为乙螨唑在多种果蔬作物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和储藏稳定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后续乙螨唑的准确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the Niassa Plateau, northern Mozambique,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the phenology and importance of bean stem maggot (BSM) (Ophiomyia spp.: Diptera: Agromyzidae) on common beans.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gather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elements of an integrated control programme against BSM for use by farmers in the local cropping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limited access to external inputs. Date of sowing trials were used in six consecutive rainy seasons to determine infestation rate of BSM during the main bean growing season and to determine damage due to the pest. These trials were also used to evaluate insecticide treatments against BSM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undertake a survey of BSM parasitoids and the rates of parasitism from puparia collected at each sowing date. It was observed that infestation rates of BSM increased with delay in date of sowing in each of the two growing periods during the season and that percentage plant loss and yield decrease was correlated with number of BSM per plant. Insecticide seed treatment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infestation rates. BSM has two main parasitoids that probably play a role in limiting BSM populatio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first growing period.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刺槐林对滨海土壤盐碱化的响应,对比了三个不同退化程度刺槐林在生长状况和叶片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的长期影响造成刺槐人工林的总体生长状况较差,保存率均在70%以下;不同退化程度人工刺槐林的胸径、树高、郁闭度等生长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退化程度严重的人工刺槐林,其叶片营养状况相对较差,叶绿素含量也较低,抗逆性能明显较弱,主要表现为叶片束缚水/自由水比值、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增加,SOD和P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