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生物强化育种的可行性,以山农483×川35050杂交衍生的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131个株系(QM1~QM131)及其亲本为材料,连续2年在泰安和菏泽两地种植。测定该RIL群体籽粒镁、磷、硫、钾、钙等常量元素及锰、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其变异系数、遗传力、相关性及环境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各被测元素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9%~32.7%,遗传力的变化范围为29.58%~56.34%;常量元素中,镁和磷间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440;微量元素中,锰和铜间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454;环境对小麦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影响。高铁元素含量株系QM103、高锌元素含量株系QM105可作为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背景值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对茶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茶叶营养价值的重要表现,随着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其含量已引起科学工作者和饮茶爱好者的广泛重视。作者征集了全国10多个产茶省的主要茶类近150只样品,分干茶和茶汤对钾、钙、镁、锰、铁和铜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期为茶树的营养诊断和合理饮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和分析方法详见本刊1989年第二期“中国主要茶类锌含量的研究”一文。  相似文献   

3.
[目的]施锌可提高和改善春小麦的营养品质。[方法]该试验以春小麦品种“永良四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种肥、叶面喷施、种肥+叶面喷施3种施锌方式下,富锌小麦专用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籽粒和面粉中锌等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以3种方式施用富锌小麦专用肥,都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籽粒和麸皮中锌含量,对促进面粉中锌、铁、镁含量的提高和麸皮中磷、镁含量的降低也都有较大作用。[结论]施用富锌小麦专用肥对提高和改善小麦营养品质有良好作用,可达到富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品质是水稻遗传特性与生长环境、栽培技术互作的结果,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别总结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稻米品质的不同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同一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不同稻米品质间差异,而且在稻米品质形成过程中,不同矿质元素起的作用及作用程度也不尽相同;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多向性,且不同矿质元素间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施用中很难兼顾到稻米品质的每一个指标。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时适量、合理运筹,最大程度提高稻米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5.
调解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水平,是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条件,提升玉米籽粒品质的有益举措。笔者简要概述了氮、磷、钾、微量元素和有机肥对玉米品质形成的影响,为矿质元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对小麦籽粒粒重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氮肥对小麦强、弱势粒粒重及淀粉品质的影响与调控,以强筋小麦烟农21和中筋小麦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三个氮肥水平(120、240、360 kg N/ha,分别用N1、N2、N3表示)下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及直、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强、弱势粒千粒重均降低,且灌浆后期处理间差异显著。两个品种强势粒千粒重均高于弱势粒;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烟农21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均降低。两个品种强势粒灌浆速率均高于弱势粒;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两品种强、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支链淀粉从花后7 d开始积累,花后35 d含量达到最大值。当氮肥施用量为240 kg N/ha时,鲁麦21强、弱势粒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分别为48.73%和45.03%;烟农21对氮肥的反应与鲁麦21基本一致,强、弱势粒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57.04%和55.94%。  相似文献   

7.
铝胁迫对山茶花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山茶花花苗为研究对象,采取Al~(3+)溶液处理进行砂培,试验设5个铝处理水平:0、250、500、1000、2000 mg/L,铝胁迫30天后采收植株,研究铝胁迫对山茶花的生长形态、铝的吸收、累积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旨在为植物的耐铝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山茶花在酸性土壤上的培养和种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l~(3+)250~2000 mg/L处理水平下,植株的株高、根长、根鲜重、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等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说明短期的铝胁迫对山茶花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随着Al~(3+)培养浓度的增加,铝主要累积于山茶花根部;铝胁迫对N、P、K、Ca、Mg、Fe、Mn、Zn和Mo等矿质元素的吸收为无显著影响或是促进作用。但是,铝胁迫对山茶花叶部吸收Cu和B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另外根部的Ca/Al比也随着Al~(3+)处理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所以,本试验说明了山茶花苗虽然具有较强的铝耐性,但是高铝胁迫对其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阻碍叶部对Cu和B的吸收。因此,为缓解铝毒,在酸性土壤中种植山茶花苗时,应及时喷施铜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作为肥料,采用盆栽法对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棕红壤上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后,油料作物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大多数随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油料作物籽粒中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同一种矿质元索在不同油料作物籽粒中的积累量也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中主要矿质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CP-OES法测定了普洱茶和晒青毛茶中1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产地和不同等级普洱茶样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普洱茶中1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6.68(B)、3306.64(Ca)、272.18(Fe)、806.05(Al)、14522.80(K)、2054.96(Mg)、682.09(Mn)、0.25(Mo)、487.71(Na)、3628.98(P)、2350.90(S)、173.78(Si)、61.77(Zn)、2.48(Ni)、0.15 mg/kg(Co),Hg 在全部样品中均未检出;10种矿质元素(Mn、Na、Zn、Ca、Fe、Al、K、Mg、Ni和Co)在普洱茶中的含量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晒青毛茶(P<0.05);8种矿质元素(Ca、Fe、Al、K、Mg、S、Ni 和 Co)的含量水平在4个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除Ni、Hg外,不同级别普洱茶矿质元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旭玫 《中国茶叶》2002,24(2):30-3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延年益寿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天然的饮料茶叶,也由此引起医学界、药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茶叶中的有机……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无污染及可持续生产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 以烟农19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0~100 cm土体内的全氮含量。在小麦越冬前, 0~40 cm土层中NO3-N含量随氮肥用量和基肥比例的增加显著增加;起身期到拔节期,施氮量为180和24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处理的0~40 cm土层内NO3-N含量下降,而施氮量为24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为7∶3和5∶5的处理及施氮量为30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为7∶3的处理则显著增加;拔节期到成熟期,随施氮量的增加,0~60 cm土层速效氮增加幅度有所提高。孕穗肥可明显提高灌浆期的植株全氮含量。因此,在240 kg·hm-2 施氮水平、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条件下,施氮既能减少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又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施氮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设置0 kg·hm~(-2)(N0)、100 kg·hm~(-2)(N100)、200 kg·hm~(-2)(N200)、300 kg·hm~(-2)(N300)和400 kg·hm~(-2)(N400)5个施氮水平,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未施氮(N0)处理相比较,施氮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产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量和干物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而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含量降低。两年的冬小麦耗水量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N100、N200N0N300、N400;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但N200与N300及N300与N4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00 kg·hm~(-2)时冬小麦既能高产,也可高效利用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202.5、243.0、283.5和324.0kg·hm-2)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含氮量、氮素吸收强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降幅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纯氮243.0kg·hm-2的增幅最高。在秸秆还田配施低量氮(162.0~202.5kg·hm-2)和过量氮(324.0kg·hm-2)下,小麦整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配施高量氮(243.0、283.5kg·hm-2)时小麦植株含氮量分别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配施低量氮肥会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下,小麦达到最高产量9 860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量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植株地上部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施氮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配施氮量为243.0kg·hm-2,并且在连续还田4年后冬小麦才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节水栽培下冬小麦籽粒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调控效应,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研究了施氯对高产冬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籽粒铁、锌、锰、铜含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kg N/ha处理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铁、锌、锰、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在基施157.5kg N/ha基础上追施氮肥,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过量施氮籽粒铁、锌、锰含量反而呈降低趋势。在本试验奢件下,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kg N/ha可以使产量、品质和资源效率得到最佳统一。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邯708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冀南地区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邯708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和追氮数量对邯708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氮肥总量水平下,分次追施氮肥较一次性追施氮肥可以提高产量,并且可以提高籽粒品质,尤其对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在中上等地力条件下底施纯N 108 kg·hm-2时,拔节期追施纯N 60~90 kg·hm-2和孕穗期追施纯N 60 kg·hm-2为冀南地区优化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2008-2009年度分别在藁城市和清苑县以冀5265和科农199为材料,研究了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灌3水,每次灌水量75 mm)施氮量(0、120、180、240和300 kg·hm-2,分别用N0、N120、N180、N240和N300表示)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小麦植株和籽粒的含氮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藁城点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清苑点在N240处理下籽粒中氮素积累量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两地试验中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藁城的氮素生产效率、回收效率及农艺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N180的氮素生产效率最高,回收效率和农艺效率则以N240最高;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千粒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但N240与N300之间差异不显著。清苑县的试验中,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回收效率和农艺效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在部分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以N240的最高,千粒重则以N0的最高,再增加施氮量反而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所降低。根据本研究结果,在河北平原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生产中施氮240 kg·hm-2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在高产田块上,设置三个氮肥用量(90、180、270 kg N·ha-1),研究了施氮对两个冬小麦品种豫麦49和太空6号开花后旗叶蔗糖、籽粒淀粉合成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两品种旗叶蔗糖含量及SPS酶活性、籽粒蔗糖含量及SS酶活性、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特点因品种而异.豫麦49在施氮量90~270 kg·ha-1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旗叶和籽粒的蔗糖含量、SPS和SS活性以及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增加趋势.太空6号在施氮90~180 kg·ha-1范围内,上述指标在灌浆中后期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当氮肥用量增加至270 kg·ha-1时,各项指标均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两供试冬小麦品种籽粒蔗糖含量与旗叶蔗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豫麦49 r=0.703**,太空6号r=0.530*);豫麦49籽粒淀粉积累速率与其籽粒蔗糖含量和SS活性之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r=0.578*,r=0.701**),太空6号籽粒淀粉积累速率仅与籽粒SS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625*),而与籽粒蔗糖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121).施氮量270 kg·ha-1时,豫麦49产量最高;太空6号需氮量相对较低,产量达最大值时的施氮量为180 kg·ha-1.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江苏省冬小麦生育进程和产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婷  付伟  陈长青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6):1183-1191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利用相关和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该省有代表性的淮阴、扬州和昆山观测点1990-2009年冬小麦生长季的温度、降水量、产量及1992-2009年生育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三个观测点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上升明显,上升速度分别为每年0.056、0.084和0.059℃,而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冬小麦生育期后十年比前十年分别缩短5、4和11 d,且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缩短。去趋势后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表明,扬州和昆山小麦产量受最低温度影响最大,最低温度上升1℃,分别减产4.9%和5.9%。而淮阴小麦产量受最高温度影响最大,且表现出升温有利于增产。随平均温度上升,扬州、昆山分别减产3.2%和4.1%,淮阴增产1.7%。降水对三站点历年产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河北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的适宜施氮量,在十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60、120、180、240和360 kg·hm-2)下小麦中筋品种济麦22、中强筋品种石优20、强筋品种藁优2018和超强筋品种师栾02-1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农田氮素平衡和土壤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间及氮肥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不施氮和施氮6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品质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长期不施氮肥时各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降至弱筋麦水平。济麦22、石优20、藁优2018和师栾02-1实现高产高效的适宜施氮范围依次是120~240、180~240、120~300和120~240 kg·hm-2,济麦22达到品种本身品质水平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为120~300 kg·hm-2,其他品种为180~240 kg·hm-2。不同品质指标对施氮量的反应有差异,强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在施氮120 kg·hm-2条件下能达到较高水平,而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则需要更高施氮量才能达到较高水平。济麦22、石优20、藁优2018和师栾02-1达到农田氮素表观平衡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97、166、199和218 kg·hm-2,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施氮量均为212 kg·hm-2。过量施氮不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施肥效益,会造成土壤氮素盈余。可见,施氮180 kg·hm-2为最优施氮处理,能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质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合于不同苗情冬小麦春季追施氮肥的技术,选择45块农民麦田进行追肥试验,在大群体、中等群体和小群体3类苗情下,分别以不追氮和农民习惯追氮方式为对照,比较了总茎数法、茎基部硝酸盐测定、SPAD值及土壤硝态氮测定等四种氮肥优化推荐技术的效果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春季追氮对提高冬小麦产量作用显著,与不追氮处理相比,增产率大于10%。推荐追氮处理与农民习惯追氮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追氮量,减氮率大于40%;但其增产量与苗情有关,只在中等群体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农民的底肥施氮量与其习惯追氮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最高产推荐追氮量不存在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增产和节氮效果,小群体和中等群体区更适合采用土壤硝态氮测定和茎基部硝酸盐测定推荐技术进行氮肥的推荐,在大群体区则采用总茎数推荐技术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