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麻黄毒蛾高致病力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8株绿僵菌和2株白僵菌菌株对该木毒蛾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综合考虑产孢量、校正死亡率、LT50等多项指标,筛选出M aYDTR03和BbSMYXTR03为优良菌株,此2菌株对木毒蛾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95%,僵虫率分别为72.5%和80%,LT50分别为6.68,6.57d,均好于其它菌株。同时,分析了绿僵菌产孢量与LT50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和绿僵菌林间感染星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的菌条,在林间通过星天牛成虫在木麻黄树干的菌条上自由爬行接触的方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星天牛成虫接触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13 d后,死亡率达100%(对照组死亡率仅为16.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6.77 d和5.93 d;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的天牛成虫存活期分别为7.9 d(3~13 d)和7.1 d(3~13d),极显著低于对照的26.1 d(8~43 d)。说明利用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林间防治星天牛成虫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白僵菌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寻找其生物防治菌株资源,采用浸液法测定了11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和9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10^7个孢子·mL-1接菌红火蚁工蚁,10 d后,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其校正死亡率范围分别为(6.47±0.98)%67.14±0.22%和(35.13±1.25)%81.93±0.94%;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较强,致死速度较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64±0.52)d和(4.78±0.46)d。测定不同浓度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以浓度1×10^8个孢子·mL^-1接菌后10 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59±0.5)%和(99.20±0.80)%,僵虫率为(63.24±0.51)%和(81.92±1.39)%,两菌株对红火蚁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10^6和2.42×10^5个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两个菌株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均是接菌后3~5 d。综合分析,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在红火蚁生物防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于2022年,在福建省东山县西埔镇梧龙村木麻黄防护林开展林间单独施用及混合施用白僵菌、绿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在木毒蛾的2~3龄幼虫期,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60个·hm-2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78%以上;施放绿僵菌粉炮30个·hm-2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80%以上;施放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各15个·hm-2混合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84%以上。表明林间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二者混合施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木麻黄林间土壤中、菌条上的绿僵菌孢子的宿存数量及萌发率,研究绿僵菌在木麻黄林中的宿存动态。结果表明:绿僵菌孢子引入木麻黄林间土壤中,45d内孢子数量迅速下降;45d时土壤中的绿僵菌孢子数不足初始带菌量的30%,其后孢子数量呈持续缓慢下降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绿僵菌菌条绑缚在木麻黄树干上后,其上的孢子迅速下降,至30d时,菌条孢子量仅为初始值的30%左右,随后呈现持续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中的孢子萌发率可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而菌条上孢子的萌发率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8-22
利用2个对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101和FJMa201205菌株培养的菌剂,采用林间地表喷菌的方式(引入试虫后第5天喷菌、喷菌后当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5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15天引入试虫4个处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菌后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施菌后3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4%~56%,喷菌后引入试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处理,FJMa201101菌株处理的油茶象幼虫死亡率比FJMa201205略高;喷菌后18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70%,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喷菌后30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2个菌株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具有持续控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刚竹毒蛾白僵菌优良菌株筛选及生产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国贵 《林业科学》2003,29(2):102-108
本研究对天然刚竹毒蛾僵虫蛹分离纯化的 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 ,进行了菌落形态、菌落生长、产孢量和发芽率等培养性状测定 ,并与 4个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了室内外防治刚竹毒蛾试验比较 ,结果表明 :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和毒力有明显差异 ,各菌株存在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 ,分离自刚竹毒蛾的菌株毒力较高。筛选出BP4和BP1 2个优良菌株 ,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 ,产孢时间短 ,产孢能力强 ,毒力高等优点 ,并将最优的BP4菌株应用于生产 ,菌粉平均含孢量达 2 3 8 7×1 0 8·g- 1 ,平均孢子发芽率达 96 2 % ,林间防治越冬代刚竹毒蛾平均效果达 92 3 % ,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孢悬液浸渍法测定了3株金龟子绿僵菌和3株球孢白僵菌对榕管蓟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筛选出MaZPTR-01-01和MaQZ-02为优良菌株,在接菌9 d后,此两菌株对榕管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僵虫率分别为68.68%和73.96%,LT_(50)分别为6.08 d和5.25 d,均好于其他菌株。这两株绿僵菌感染榕管蓟马效果良好,在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龟子绿僵菌在松墨天牛成虫僵虫体上的宿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被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感染后的松墨天牛成虫僵虫放置于林地中,研究在林间自然条件下僵成虫体上绿僵菌孢子的宿存动态.通过2年试验发现:林间松墨天牛僵成虫体上孢子数量在试验初期(42天内)显著下降,以后下降趋势趋缓,84天后至僵虫完全腐烂基本稳定在每成虫10~5个孢子数量级;林地僵虫体上的孢子在126天内萌发率均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通过对不同时间僵虫体上绿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研究发现,在10~7,10~6孢子·mL~(-1)数量级的接种量下,僵成虫体上的孢子致病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僵虫体上的孢子在野外宿存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保持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10.
除草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使用含量时,环草啶、草甘膦、二甲戊乐灵、氟草定和2,4-D对HDMa-1菌株的菌丝生长都没有影响,而其余的4种草剂辟哒酮、丙甲草胺、甜菜宁和甜菜灵对菌丝的生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白僵菌 (Bb)、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 (LxNPV)、苏云金杆菌 (Bt)和溴氰菊酯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粉剂对木毒蛾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比较试验 ,筛选出Bb与LxNPV(2× 1 0 6PIB·g-1)、Bt(1 4 0× 1 0 8·g-1)和 0 0 5 %溴氰菊酯(D)粉剂 ,以 2∶1∶1∶1比例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好 ,平均效果达 92 1 % ,较 4种单剂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为探索配制木毒蛾复合生化杀虫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生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对木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木毒蛾幼虫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食物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抗虫性较强的木麻黄无性系抑制木毒蛾幼虫的取食和生长发育,对木麻黄小枝取食量不超过0.38 g/(头·d),相对生长率不超过0.045 g/(g·d),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不超过67%和60%,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明显较低,但近似消化率变化不明显;而感虫的无性系促进木毒蛾取食和生长,取食量均在0.43 g/(头·d)以上,相对生长率超过0.050 g/(g·d),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在73%和66%以上,幼虫取食后,其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白僵菌Bbm3、Bbta菌株和本地区农民常用的化学农药80%敌敌畏EC、2.5%敌杀死EC对木毒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对敌敌畏不敏感,药效下降,产生抗药性;敌杀死虽有较好效果,但污染环境,残留大,不宜大量使用;白僵菌Bbm3尽管初期见效慢,但10~15 d防效达95%以上,效果好,属无公害农药。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考虑以Bbm3菌株应用较好,而且持效期长,防效高,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木毒蛾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的方法,摸清了漳州市沿海防护林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常年设置214个虫情监测点进行监测调查,并开展了多种措施的防治对比试验,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应用白僵菌、Bt、LxNPV生物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采摘卵块、灯光诱杀、喷洒2.5%溴氰菊酯农药以及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治理策略,并完成了大面积的生产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个/g的菌粉,2 g/m2,施菌16天,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85.0%;野外施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菌量为30 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16.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7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橄榄蛀果虫———芒果小齿螟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并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竹绒野螟的BbCeFZ01菌株和思茅松毛虫的Bso6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在107个孢子.mL-1浓度下,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6%、88.9%。林间Bso6粉剂(含孢量2.7×1010孢子.g-菌1粉)防治效果最好,达96.5%;其次为Bso6菌株粉炮(125g菌粉.个-1)和BbCeFZ01水剂(1×107孢子.mL-1),效果分别为91.6%和87.8%。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应用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spp.室内对木麻黄毒蛾的侵染能力。通过斯氏属九个线虫品系对木毒蛾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 Agriotos为最佳品系;能寄生低、中、高龄幼虫及蛹;可在3天内把害虫致死。供试的其它八个线虫品系也能不同程度地致死害虫,并在死虫体内繁殖。S.f.Agriotos线虫的剂量对木毒蛾的致死速度及效果有影响,以1000条线虫/害虫侵染期线虫为最适宜剂量,林间对木毒蛾幼虫的致死率平均为8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