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正交设计L16(45)方法对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A模板、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ISSR-PCR反应体系各因素在设定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都有影响,其中引物浓度的影响最大;筛选出了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的迎红杜鹃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25μL)为2.0μL10×Buffer、0.3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2μLDNA模板(20ng/μL),2.5μL dNTPs(2.5mmol/L)、2μL引物(10μmol/L)。  相似文献   

2.
果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LMgCl2,0.2mmol/LdNTPs,0.32μmol/L引物,20~80ng模板DNA,1UTaq DNA聚合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濒危树种格氏栲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ng·μL-1模板DNA,0.10 mmo1·L-1dNTP,2.0μL 10×PCR buffer (缓冲液),0.2μmol·L-1引物,0.037 5...  相似文献   

4.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 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 Mg2 浓度、 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 建立了果梅ISSR-PCR 的最佳反应体系 20 μL反应体系中含10× buffer 2 μL, 2.5 mmol/L MgCl2, 0.2 mmol/L dNTPs, 0.32 μmol/L引物, 20~80 ng模板DNA, 1 U Taq DNA聚合酶. 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 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 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南方优良乡土彩叶树种山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山乌桕种质培育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山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山乌桕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比较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对山乌桕叶片DNA的提取效果,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25(53)正交试验对DNA模板用量、引物...  相似文献   

6.
菜心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适合菜心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在25p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2.0mmol/LMg^2+,0.5U Taq DNA聚合酶,0.2mmol/LdNTPs,0.5μmol/L引物,30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49.7~56℃退火(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1min,72℃延伸45s,40个循环;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7.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s Tssen. et Lee.)为材料, 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 、 Taq DNA聚合酶、 dNTPs、 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 确立了适合菜心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 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 2.0 mmol/L Mg2 , 0.5 U Taq DNA聚合酶, 0.2 mmol/L dNTPs, 0.5 μmol/L引物, 30 ng模板DNA. PCR扩增程序 94 ℃预变性3 min; 94 ℃变性1 min, 49.7~56 ℃退火(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1 min, 72 ℃延伸45 s, 40个循环; 72 ℃延伸5 min.  相似文献   

8.
麂角杜鹃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麂角杜鹃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测试模板DNA、Mg^2+、dNTP、BSA、引物、Taq酶等条件因子对麂角杜鹃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麂角杜鹃ISSR分析的最适PCR反应条件为,10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1×Taq酶配套缓冲液(10mmol/L Tris·HCl,pH值9.0,50mmol/L KCl,0.1% Triton X-100),5ng模板DNA,1.0mmoL/L MgCl2,0.4mmol/L 4×dNTP,1mg/ml BSA,5pmol引物,0.25U Taq酶。利用所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对浙江省大明山4个麂角杜鹃种群共84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其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07%,Nei指数为0.3099,Shannon信息指数为0.4640,表明麂角杜鹃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果梅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果梅品种小叶猪肝为试材 ,研究了果梅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 ,并比较了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及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多态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PCR反应体系中 ,Mg2 + 的最适浓度范围为1 89~ 2 83mmol·L-1;dNTP最适浓度为 0 2 4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 0 38μmol·L-1;Taq 聚合酶在 2 6 5 μL反应体系中宜加入 1U。利用此反应体系 ,对 2 4个果梅代表品种进行了SSR反应 ,用 8%的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扩增产物在 10 0~ 2 0 0bp之间 ,不同品种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琼脂糖电泳检测的DNA多态性不如聚丙稀酰胺凝胶丰富  相似文献   

10.
石绍高  孙正海  李世峰  解玮佳  刘邦  王永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77-10979,11040
[目的]建立高山杜鹃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运用正交试验分析模板DNA、TaqDNA聚合酶、Primer、Mg^2+和dNTPs5个因子对杜鹃ISSR-PCR反应影响,建立高山杜鹃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杜鹃ISSR—PCR25m反应体系中5个因子较适水平为:DNA模板浓度为1.6ng/μl,TaqDNA聚合酶浓度为0.040U/μl,Primer浓度为0.64mmol/L,dNTPs浓度为0.68mmol/L,Mg^2+浓度为2.08mmol/L。[结论]研究结果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杜鹃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西洋杜鹃基因组DNA,并且运用L16(4^4)正交试验设计,在4个水平上对影响西洋杜鹃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反应的锾离子(Mg^2+)浓度、Taq酶用量、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立了一套适用于西洋杜鹃的稳定可靠、重复性强的SRAP-PCR反应体系。实验发现,其最佳反应体系(20.0μL)为:Mgn浓度1.750mmol·L^-1,dNTPs浓度0.175mmol.L^-1,砌酶1.500×16.67nkat,引物0.200μmol·L^-1。利用该优化体系对24个西洋杜鹃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0对扩增清晰且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2条,多态性比率达97.35%。24个杜鹃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1~0.708,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90处将24个供试品种分为2个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623处又可分为2个亚群,说明该优化体系可应用于西洋杜鹃花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ISSR标记对11个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栽培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13条引物共获得多态性位点106个.POP-GENE 3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564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0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  相似文献   

13.
对西洋杜鹃进行了组培,比较了不同外植体的诱导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的组培配方进行了讨论,分析不同因子对杜鹃组培苗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生茎段,使用配方为改良Read+2.0mg·L-1ZT+0.5mg·L-1NAA的培养基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西洋杜鹃中‘粉珍珠’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模拟热胁迫(38℃/30℃,昼/夜)并结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0.05、0.10、0.15、0.20μmol·L-1,SA)的处理方法,从形态表现、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等角度,研究外源水杨酸在植物抵抗高温胁迫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温胁迫(38℃/30℃)下,水杨酸预处理能够缓解高温胁迫对西洋杜鹃植株的伤害,经0.15~0.20μmol·L-1SA处理可有效抑制叶绿素质量分数的降低,并利于植株后期恢复;经0.05μmol·L-1SA处理可有效抑制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的累积,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经0.05、0.10μmol·L-1SA处理有利于增加气孔密度、减小气孔张开度和气孔面积。经适宜浓度水杨酸处理能提高西洋杜鹃幼苗的耐热性,并以0.05μmol·L-1浓度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琉球红"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方法,以"琉球红"杜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琉球红"杜鹃叶片中3种保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理化指标,在0、-3和-6℃(T_1、T_2和T_3)低温条件下,处理1、2、3、4、5、6 d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低温胁迫下"琉球红"杜鹃叶片中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琉球红"杜鹃叶片保护酶CAT、POD和SOD活性先升高,且在低温胁迫4 d时,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酶活性达到最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开始下降,在低温胁迫6 d时达到最低,且杜鹃叶片出现轻微萎蔫情况与对照变化较为明显。试验证明"琉球红"杜鹃在-6℃低温胁迫3 d内保持着正常的生理指标,在低温胁迫3 d后,包括外部形态特征、保护酶活性均发生较明显变化。在低温胁迫下"琉球红"杜鹃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减少了活性氧(ROS)的积累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产生,增强了"琉球红"杜鹃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但是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植物细胞受到不可逆的破坏,导致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试验表明,"琉球红"杜鹃能耐受的较低温度为-3℃。[结论]该研究可为宁波及周边城市将"琉球红"作为绿化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洋杜鹃‘铁红’、‘粉红’、‘梅红’、‘普红’4个品种(系)扦插苗为试材,分别在38℃/28℃(昼/夜)和43℃/32℃(昼/夜)下胁迫4 d,之后转入25℃/22℃(昼/夜)恢复,以研究不同高温下西洋杜鹃的耐热性及其叶片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在43和38℃胁迫下,植株遭受严重形态伤害,43℃胁迫对植株造成伤害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大于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氧自由基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胁迫温度升高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在胁迫4 d后与初始值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不适合应用于西洋杜鹃的耐热品种筛选。对7个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溶性蛋白、MDA和相对电导率3项指标的累积贡献率达96.8%。耐热性综合评价,4个供试品种(系)耐热性顺序为:‘铁红’>‘普红’>‘梅红’>‘粉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设计对早稻孢囊线虫ISSR-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酶、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用量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孢囊线虫ISSR-PCR最佳的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qDNA聚合酶(5U/μL)0.3 μL、模板DNA 1μL、dNTPs(2.5 mmol/L)2 μL、引物(10 μmol/L)1 μL、10×PCRBuffer(20 mmol/L Mg2+ plus)2.5 μL.引物UBC887最适退火温度为48℃.优化的早稻孢囊线虫ISSR-PCR的反应体系和程序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西洋杜鹃铁红、粉红、梅红、普红4个品种(系)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在38℃/28℃和43℃/32℃(昼/夜)胁迫4 d后转入25℃/22℃(昼/夜)恢复,研究不同高温对西洋杜鹃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加重了光合作用光抑制,4个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都下降,气孔导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升高;蒸腾速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非气孔因素是导致西洋杜鹃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因素.4个品种(系)之间对高温胁迫的反应存在差异.铁红受高温的影响相对较小,Pn在4个品种(系)中的下降幅度最小;而普红Pn的变化受高温的影响最大.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方面,高温胁迫4 d后,4个品种(系)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显著下降.在恢复试验中,38℃组仅有少量植株存活,而43℃组则无一植株存活,表明在38和43℃胁迫下所产生的光抑制,已导致光系统Ⅱ结构在短期内受到了不可恢复的伤害或失活.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西洋杜鹃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伤害是限制西洋杜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其4个品种(系)‘五彩’、‘粉红’、‘梅红’、‘普红’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3、5、10℃中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低温下,西洋杜鹃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幼苗叶片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 显著下降、PSⅡ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同时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呈现上升趋势。从4个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值看,‘普红’品种受害最严重,‘梅红’和‘五彩’次之,‘粉红’受冻害影响最小;西洋杜鹃幼苗对低温较敏感,低温伤害了光合机构,使其对光能的吸收、转换与光合电子传递均受到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2个品种(Redjack、Brittania)的试管苗在恒温和变温变光培养条件下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变温变光培养较恒温培养更适于西洋杜鹃的壮苗及生根;2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幼苗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0.8%和71.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