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贮藏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旱藕块茎品质的变化。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旱藕块茎重要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广西天峨旱藕为试验材料,分析旱藕块茎在3个温度处理(低温6℃、常温25℃和高温35℃)下的营养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贮藏0~9 d, 3个温度处理的旱藕块茎含水量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显著上升;贮藏9~15 d,低温和常温处理的旱藕含水量上升,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贮藏15 d内,低温处理的旱藕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常温和高温处理样品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无规律性变化;贮藏0~3 d, 3个温度处理的旱藕总黄酮含量显著上升,淀粉含量显著下降,此后随贮藏时间延长低温处理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变化无规律性;贮藏0~12 d,低温处理的旱藕块茎淀粉得率显著上升,此后缓慢下降,但得率值仍高于未处理前样品。结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温处理后的旱藕块茎更适合用于淀粉提取。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旱藕贮藏、淀粉提取制备标准制定和企业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菜豆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菜豆采后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缓慢上升,跃变高峰出现在第8d;果肉细胞膜透性在采后初期变化缓慢,后期急剧上升;果实叶绿素、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果实总糖的含量先升后降,室温贮藏8d后菜豆的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豇豆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09-2110
研究表明,采后豇豆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缓慢上升,呼吸高峰出现在第4天;果肉细胞膜透性在采后初期变化缓慢,后期急剧上升;豆荚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豆荚有机酸的含量则上升,室温贮藏4 d后豇豆的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菲油果(Feijoa sellowiana Berg)4个品种的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粉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菲油果新鲜花粉的萌发率都较高,品种Mammoth、Coolidge、Triumph和Unique的萌发率分别为75.07%、59.81%、66.31%、61.32%。在常温下贮藏,4个品种的花粉生活力下降极快,不到7d花粉的生活力就全部丧失,不宜常温贮藏;在冷藏(4℃)条件下,花粉生活力下降较缓慢,至第21天时花粉的生活力才基本丧失;在冷冻(-20℃)贮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下降缓慢,至第28天时仍保持有活力,萌发率依次为29.62%、17.46%、18.33%和40.92%。  相似文献   

5.
鲜食核桃贮藏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鲜食核桃的贮藏保鲜提供依据。[方法]以西林2号核桃为试材,分析、比较鲜食核桃和干制核桃(对照)在0℃、0.03mm聚乙烯袋包装条件下贮藏时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在贮藏过程中,鲜食核桃的呼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远大于对照(P<0.01);SOD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MDA含量先增大而后较稳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下降,在贮藏至45 d时急剧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脂肪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脂肪氧合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之后又有上升趋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食核桃油脂酸值增大,过氧化值先增大后减小,碘价减小。[结论]从各生理生化指标来看,鲜食核桃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6.
采用某种天然保鲜剂在不同的pH值下对莲藕进行贮藏保鲜研究,确定保鲜剂最适的pH值,并通过测定莲藕的褐变度、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多酚氧化酶活力6个指标来反映莲藕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莲藕褐变度逐渐上升;呼吸强度缓慢上升;还原糖含量缓慢上升;蛋白质含量在贮藏前期变化不大,后来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力逐渐下降;多酚氧化酶活力先下降后上升;当天然保鲜剂处理液pH值为4.4时,贮藏期延长,贮藏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番茄整果在常温贮藏中的蠕变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蠕变特性是评价番茄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应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对常温贮藏的整番茄进行了蠕变特性的试验,对蠕变特性四参数、压缩弹性模量E、坚实度Fi、糖度及pH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蠕变特性的粘弹性系数与压缩特性指标出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至第9 d达到最高峰,然后呈急剧下降的趋势.在常温贮藏期间,番茄的糖度和酸度均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20%的籼米淀粉(IRS)、糯米淀粉(GRS)在100℃下糊化30 min,待其降至室温后放置在4℃中贮藏,于0 h、3 h、6 h、12 h、1 d、3 d、5 d、7 d、14 d和21 d取样测定水分分布和物化性质。结果表明,籼米淀粉胶(IRSG)在贮藏0~3 d之间,结合水(A21)变化不大,半结合水(A22)快速下降,从第5天开始,出现了自由流动水(A23),A23缓慢上升;糯米淀粉胶(GRSG)在0~21 d期间,A21缓慢上升,A22快速下降。籼米和糯米淀粉凝胶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IRSG的G′和G″在老化的0~6 h内增幅平缓,第12小时至第3天迅速增加,5~14 d平缓增长,21 d又迅速增加。GRSG的G′和G″的增速一直保持平稳。IRSG和GRSG冷藏过程中老化焓(ΔH)和结晶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平缓增加,并且IRSG的最终ΔH和结晶度比GRSG大。  相似文献   

9.
任文彬  汪薇  陈海光  黄彩萍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05-106,121
研究了沙糖桔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时,沙糖桔于7 d后开始腐坏,失重明显,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则明显下降,贮藏时间较短;4℃冷藏时,沙糖桔在贮藏第10 d开始出现冷害,贮藏初期重量有所上升,第12 d后开始失重,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下降较为平稳,贮藏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个橄榄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筛选出耐藏性较好的品种为选育优良橄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潮汕地区3个橄榄品种(丰玉1号、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果实为试验材料,置于室温(15~25℃)、湿度60%~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2 d测定1次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并统计果实的失重率和好果率。【结果】室温贮藏至第8 d,一点红橄榄的好果率仍保持在98%,丰玉1号橄榄仅50%;贮藏至第6 d,丰玉1号橄榄出现呼吸高峰,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橄榄的呼吸强度呈上升趋势,但尚未出现呼吸高峰;整个贮藏期间,3个橄榄品种果实的失重率、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贮藏至第8 d,深洋甜种橄榄的失重率和POD活性最低,一点红橄榄的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最低;PPO活性由高到低为:丰玉1号>深洋甜种>一点红。【结论】3个橄榄品种中,以一点红橄榄的耐藏性最佳,深洋甜种橄榄次之,可将一点红和深洋甜种橄榄远销非产地市场,而丰玉1号橄榄适合产地自销。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发育阶段嘉宝果果实为试材,研究其感官特征和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适期采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花后30 d果皮颜色青绿,单果质量4.88 g,果实直径2.18 cm。随后果皮颜色由青变红再变紫,最后成紫黑色,质量及大小渐增,完全成熟时单果质量为8.20 g,果实直径为2.76 cm。果实各发育阶段中还原糖是果实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三者含量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即花后30~52 d(青果—完熟),含量呈上升趋势,完熟时最高,至过熟期显著下降(P<0.05)。还原糖含量从26.58%增至56.47%,再降至53.05%,蔗糖含量从1.51%增至4.55%,再降至1.9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8.80%增至17.10%,再降至15.83%。淀粉、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与还原糖趋势相反,即整体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完熟时含量最低,过熟时显著回升(P<0.05)。花后30~52 d淀粉含量从18.92%降至13.48%,蛋白质从7.24%降至5.63%,粗纤维从5.62%降至2.60%。总氨基酸含量花后30~45 d从5.35%降至3.62%,随后回升。总多酚、总黄酮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花后30 d含量最高,分别为107.63、48.03 mg·g-1,花后39 d含量最低,分别为28.75、21.05 mg·g-1。  相似文献   

12.
石鹏  王永  张大鹏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050-1057
【目的】研究油棕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含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油棕果实的生长发育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不同发育时期(雌蕊及授粉1~5个月,记为0M,1M~5M)油棕雌蕊或果实,分别测定果重、果长、果宽,中果皮含油量、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内含物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果实在授粉后2个月快速生长,至第5个月停止。木质素从授粉后1个月开始沉积,到果实成熟停止。中果皮含油量在果实发育前期缓慢上升,后期快速升高,含油量最后达46.02%;总糖含量在授粉后前期较高(92.69 mg/g),之后快速下降并维持不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雌花未授粉时的水平(0.18 g/L);H2O2含量急剧下降后维持较低水平,0M的H2O2含量最多(1582.44 mmol/g prot)。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0M的总SOD活性最强(589.43 U/mg prot);MDH活性前期不变后期迅速增强,4M的MDH活性最高(4.71 U/mg prot);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1M时GR活性达最高值(0.0051 U/g prot);CAT活性呈波段变化,在4M时达最高值(59.72 U/mg prot);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5M时POD活性达最高值(287.94 U/mg prot)。油棕中果皮总糖含量与H2O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总S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重量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油棕果实发育过程中,早期高含量的糖和蛋白质为后期油脂和木质素积累打下基础,其中MDH和GR活性可作为判断果实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瑁溪蜜柚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海藻寡糖浸泡处理采收后的果实,并在6±1℃冷库贮藏,在不同贮藏时间后,测定瑁溪蜜柚的好果率、总糖、有机酸、木质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索C等指标.结果表明,瑁溪蜜柚在6±1℃冷库中贮藏120d,海藻寡糖涂膜处理组的好果率均高于对照组,160和120mg·L^-1海藻寡糖处理组的好果率分别为94%和90%,而对照组的好果率为67%.经海藻寡糖处理后,可减少果实总糖、有机酸、木质索、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损耗,提高果实贮藏后的硬度,延长蜜柚的保鲜期和货架期,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在不同浓度镉(0、100、300、500 mg/kg)胁迫及不同时间(50 d、70 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第50 d时,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在500 mg/kg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为6.736 mg/g;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随时间延长,在第70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镉胁迫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为镉耐性相关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增强了孔雀草耐受重金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葡萄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1,2,4,5mmol·L-1)SA分别于花后30、60、70和90d浸果5min,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的含量。结果表明,1mmol·L-1、2mmol·L-1水杨酸浸果后,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在花后90天分别升高了18.38%和14.23%,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5mmol·L-1水杨酸浸果后花后90天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5%,但差异不显著;Vc含量在花后60d含量最高,其中2mmol·L-1浸果后效果最明显,升高了23.07%,差异显著。1mmol·L-1的水杨酸分别于花后30d,60d浸果有利于果实内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盐碱环境下,测定不同果肉颜色火龙果品种‘银龙’和‘白玉龙’果实的氨基酸和8种矿质元素(钾、镁、钙、钠、铁、锌、锰和铜)含量.结果表明:盐碱环境下生产的火龙果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种类齐全,‘银龙’和‘白玉龙’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65.62 mg·hg-1 FW和1 122.60 mg·hg-1FW,其中谷氨酸的含...  相似文献   

17.
以红肉猕猴桃‘红阳’和绿肉猕猴桃‘金魁’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红阳’和‘金魁’猕猴桃可溶性总糖含量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红阳’猕猴桃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只是前期(盛花后95天之前)上升比较平缓,后期较迅速,至果实成熟期达最大含量(6.87%)。而‘金魁’猕猴桃糖含量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前期上升,至盛花后50天下降,之后又上升,临近果实成熟时略有下降。果实发育过程中,两种类型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一致,即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唯一不同的是,‘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下降趋势比较缓慢,而‘红阳’猕猴桃则比较迅速。成熟果实中‘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为1.08%,‘红阳’猕猴桃为1.20%。两者果实中糖酸比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在‘红阳’猕猴桃中前期上升缓慢后期较快;‘金魁’猕猴桃中先下降后上升,临近成熟时又略有下降。此外,两种类型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快速上升后期下降,在果实成熟期又稍有回升。但‘金魁’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节点稍晚于‘红阳’猕猴桃。  相似文献   

18.
草莓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谢花后3d到成熟期间生长发育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呈平稳增长;果实重量和体积在白果期前缓慢增长,然后快速增长;果柄的长度与粗度在幼果期增长先快后慢,之后基本停长;含糖量在果实发育后期呈上升趋势;含酸量从谢花后3d开始增加,到半红期达到最大,然后再下降;“石莓4号”的维生素C含量从幼果到果实成熟一直增长,而“达赛莱克特”在白果期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实生长曲线呈双S型曲线;果形指数随生长天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急剧增加;有机酸含量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在近成熟期增加缓慢.软枣猕猴桃果实在生长发育中、前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保持较低水平,且均在果实采收期迅速增加,只是非还原糖增加早于还原糖.软枣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低且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缓慢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Vc含量野生蔬菜资源筛选与不同采收期Vc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28份野生蔬菜为材料,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Vc含量,筛选出一些适合江苏省种植的高Vc含量的野菜资源,推荐作为规模化生产使用。选择南京地区长期食用的4种野生蔬菜,研究不同采收期V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8种野生蔬菜Vc含量的变幅为6.78~173.25 mg.hg-1。优选出9份高Vc含量的野生蔬菜,为菊花脑、美国碎叶苦苣、人参菜、黄秋葵、枸杞、蕨菜、苦菜1号、蒲公英、洋芥蓝,可以作为南京地区品质较好的野菜食用。(2)不同生长期4种野菜Vc含量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但最大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材料间有差异。宽韭采收期间Vc含量的变化为53.52~196.87 mg.hg-1;荠菜、马兰2号和菜用莴苣Vc含量变化范围相差不大,分别为19.33~118.21 mg.hg-1、39.89~120.90 mg.hg-1和29.93~117.94 mg.hg-1。宽韭和马兰2号最佳采收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荠菜和菜用莴苣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