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树病虫害发生趋势以虫害居多,对茶叶产量影响大,以夏秋茶危害最重;病害局限于嫩叶和新梢,危害较轻。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对策。积极推广茶园绿色生态管理,根据无公害茶园生产标准,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建设。  相似文献   

2.
临沧农垦的产业发展是临沧市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垦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对促进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依据科学规划生态文化产业布局、加强优势产业品牌建设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设思路,临沧农垦在"十三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橡胶园,建设绿色生态文化茶园,打造水果生态文化产业示范园以及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文化产业园。  相似文献   

3.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4.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之歌 《福建农业》2008,(10):35-35
随有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茶叶作为健康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茶叶市场持续升温,给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山种茶已成为冬季的一项主要农事活动之一。在茶产业发展中,如何构建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产业是茶叶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就如何抓好生态茶园建设谈几点建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安溪县长和茶业有限公司,地处素有"茶海明珠"之称的福建安溪大坪凤形山,拥有优质的绿色生态茶园87公顷,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业工贸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郭玮 《乡村科技》2022,(1):84-86
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通过园林绿色生态建设来改善城市环境,而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绿色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分析园林绿色生态建设中景观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详细探究园林绿色生态建设中景观植物配置的策略,通过配置功能完善、美观度高、结构合理的植物景观,优化园林绿色生态建设,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笔者阐述了建设绿色生态无锡的意义,并指出林业在建设绿色生态无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无锡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立德  倪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87-6688
从绿色生态住宅的定义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性, 提出了绿色生态住宅的建筑建设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包括园址选择、茶园规划、茶园建设等方面内容,并对常规茶园向生态茶园转换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为茶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迷迭香精油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的防除效果及对其天敌茶园蜘蛛的影响,为迷迭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检叶法研究喷施20%迷迭香精油微乳剂500倍、750倍、1 000倍液后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和茶园蜘蛛虫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效率。【结果】随着稀释倍数增加,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效呈下降趋势,500倍液在喷施第7天对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治效率分别达64.49%和55.10%;对茶园蜘蛛的伤害率为7.61%,显著低于化学农药联苯菊酯乳油(48.37%)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4.44%)。【结论】在茶树叶蝉和蓟马危害初期,可使用20%的迷迭香精油乳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迷迭香精油乳剂可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豫南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指导豫南茶园科学施肥,以期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通过对豫南茶区9个主要产茶县(区)45个重点乡镇的茶园土壤进行多样本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豫南茶园土壤p 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低,仅有16.73%的茶园符合优质高产茶园要求;全氮供应能力较好,有效氮含量较丰富,分别有85.66%、87.25%茶园土壤达到优质高产茶园要求;61.35%的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大部分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严重;中量元素有效态Ca含量丰富,Mg、S含量偏低,分别有50.63%、68.52%的茶园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有效Fe、Mn供应充足,Zn含量水平中等,不同茶园之间差异很大,Cu、B缺乏严重。为此,豫南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补充S、Mg、Cu和B肥,部分茶园也应补充Zn肥。  相似文献   

12.
间作对茶园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茶园间作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间作对茶园光照、茶园温度、叶面温度及土壤温度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类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的影响,了解蜘蛛在茶园绿色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于2015—2016年通过拍打法(茶丛)和陷阱法(地面)对常规无间作的1#茶园、植被覆盖度深且人为干扰较少的2#茶园和无植被覆盖且定期施药锄草的3#茶园的蜘蛛及叶蝉数量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3类茶园的蜘蛛个体数表现为2#茶园>1#茶园>3#茶园,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表现为2#茶园>3#茶园、1#茶园,差异显著(P<0.05)。蜘蛛主要分布于茶丛,地表较少。茶园叶蝉和蜘蛛数量在2年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3#茶园由于定期施用化学农药,蜘蛛和叶蝉的数量波动最小;2#茶园的蜘蛛数量波动较大;且蜘蛛对叶蝉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2#茶园周围植被丰富,且茶园均匀间种台湾相思树、中间种植落叶乔木,生境结构相对复杂,植被覆盖度深,形成了一定的缓冲带,对茶园小气候具有改善作用,增加了蜘蛛类群多样性。由此表明,构建合理的缓冲带、增加茶园四周及内部植被覆盖深度、减少人为干扰可更好地优化蜘蛛群落时空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北五峰主茶区3个不同绿茶茶园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不同土壤质地和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地为沙质壤土的茶园1,其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最高,与其土壤各项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脲酶活性均较佳有关。天然茶园2的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含量较高、沙粒含量较低,有利于维持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粉沙质壤土的茶园3的茶叶品质与茶园2的茶叶品质相当,可能是茶园3的土壤pH偏低、土壤磷素不佳、微生物活性不够导致。建议对茶园3的土壤pH进行调节,改善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同时增施磷肥,改善土壤磷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对云南省腾冲县蒲川乡的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内发生的茶树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共调查到茶树病害2类6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藻类病害1种。发生最重的是由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引起的茶饼病。3类茶园当中,常规茶园的病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管理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益、害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并根据群落指标: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析群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的茶园群落稳定性大于对照茶园。根据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有机管理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分属不同的类群,说明有机管理方式有利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茶园土壤肥料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扩种茶园绿肥的必要性,分析了发展茶园绿肥的潜力和茶园绿肥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未来茶园绿肥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茶混交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8-3649,3659
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林分结构上,表现为李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水平方向上的交错和镶嵌性,较纯茶园复杂完善;在时间结构上,表现为李茶生长在时间上具有部分重叠和互补协调性;在茶树的生理特性上,间作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与纯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差别不大,而茶树的呼吸速率、蒸腾强度均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且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可见,李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