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柞蚕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柞蚕酯酶同工酶不同品种间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品种间表现很强的特异性。组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33个品种可分为5个大类,印度引进品种in981与其他各品种遗传距离最远,表明了其较远的亲缘关系。其他各品种按亲缘关系远近各自聚成一类。各品种与其母系亲本更多地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过程中,应优先注重对母系亲本性状的选择。部分品种在系统分离育种过程中来自亲本的部分性状逐渐弱化,而某一特定性状得到加强,与其亲本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柞蚕中肠酯酶同工酶品种间活性差异也比较大。茧层率较高的几个品种如多丝3号、多丝4号,三里丝、方山黄等在相对迁移率0.75位置均表达一条活性较强的酶带,其他品种此位置的酶带或者不表达,或者活性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柞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柞蚕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活性及种类差异很大,丝腺中无酯酶存在或者活性极低;血淋巴和马氏管中有少量酯酶存在,但活性较弱;酯酶在柞蚕脂肪体及中肠组织中有强的活性,并且同工酶种类较多。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其活性和同工酶带数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主带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3.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柞蚕血淋巴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柞蚕血淋巴酯酶同工酶酶谱雌雄间无明显差异 ;柞蚕血淋巴酯酶同工酶活性较低 ;不同品种之间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差异较大 ,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柞蚕、(天蚕×柞蚕)F_1、蓖麻蚕蛹期血液及脂肪体酯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不连续电泳图谱并试图探讨这些同工酶和蚕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某些关联,提出同工酶活性高低和蚕体内能量代谢有关的推测,试验结果表明:柞蚕血液及脂肪体的酯酶同工酶酶带较多,且颜色较深,而蓖麻蚕的较少,且颜色很浅、(天蚕×柞蚕)F_1介于二者之间。雌雄比较:血液酯酶同工酶活性全部雌强于雄、脂肪体酯酶同工酶活性全部雄强于雌,唯(天×柞)F_1例外。同一类蚕的不同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均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小尾寒羊及德国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一代的心肌、肝脏、肺脏、骨骼肌肉等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羊的同工酶谱带表现出特异性,同时同一品种不同组织的同工酶谱带也不相同,杂交一代各组织同工酶谱带的迁移率Rf高于小尾寒羊,与其在生产性能上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7.
优质肉羊四种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小尾寒羊及德国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一代的心肌、肝脏、肺脏、骨骼肌肉等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羊的同工酶谱带表现出特异性,同时同一品种不同组织的同工酶谱带也不相同,杂交一代各组织同工酶谱带的迁移率Rf高于小尾寒羊,与其在生产性能上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回交1代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有位点相同的9条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F1的酯酶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亲本的个别酶带在杂种F1有丢失现象,正反交杂种F1均产生一条杂种带。杂种F1酶谱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正反交的回交1低酯酶同工酶谱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回交1代的酯酶同工酶谱明显地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酯酶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20个柞蚕品种幼虫腹足趾钩的数量、长度及其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和趾钩长度品种间差异显著,趾钩数量雌雄间差异不显著,但趾钩长度雌雄间差异极显著。趾钩数量和长度与多数经济性状呈较弱的负相关,表明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和趾钩长度可为柞蚕育种提供依据。对21项经济性状和趾钩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趾钩数量及长度对柞蚕分类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及双亲的同工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品系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及亲本品种赣选1号、阿伯德为材料,对其幼苗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研究,以鉴定长江2号与其双亲亲子关系的真实性。结果表明,在酯酶酶谱中长江2号的酶带全部来自双亲,同时计算所得的相似系数也表明它与亲本的亲缘关系最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很相似,说明长江2号继承了亲本的基因位点,它与亲本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基础。以上的结果初步证明了新品系长江2号与其亲本亲子关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柞蚕肠液理化性质与饲料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柞蚕肠液的理化性质与饲料效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柞蚕肠液对促进蚕体抗病与消化吸收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平均每头蚕有肠液 1 76mL ,品种间开差为 0 78mL ,相对开差 5 7 80 % ,肠液量越多 ,饲料效率越高 ;柞蚕不同品种肠液pH平均值未发现明显差异 ,但强健好养饲料效率高的品种个体间开差小 ;柞蚕肠液缓冲力除与品种强健性有关外 ,还与品种的饲料效率呈正相关 ,在强健丰产与高饲料效率品种中 ,肠液恢复pH原值所需时间越短 ,饲料效率越高 ,电刺法取出肠液后 ,肠液恢复缓冲力所需时间是恢复其pH原值时间的 1 8倍多 ,同恢复肠液pH原值所需时间长短与品种强健性和饲料效率的关系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组织分布及发育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侯成香  桂仲争 《蚕业科学》2007,33(3):409-413
为明确家蚕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学信息,对家蚕不同发育阶段GSTs的变化规律、5龄幼虫主要组织及不同品种间的GSTs活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家蚕GSTs在中肠、脂肪体、血淋巴、表皮、头部等组织中都有分布,脂肪体中GSTs活性最高,其次是中肠,头部最低。各发育阶段中,在由一种虫态变为另一种虫态的初始期GSTs活性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在幼虫主要组织中GSTs活性5龄第3天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吐丝前达到较低的水平。抗性较强的夏秋蚕品种的GSTs活性高于春用蚕品种,杂交种的GSTs活性高于原种。研究结果提示家蚕GSTs活性与其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品种抵抗性等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4代株系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研究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种间杂交F4代11个株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或不同生育阶段,供试材料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位点、数目和强弱均存在差异,其表型差异是11个株系间及其与亲本间在蛋白质分子水平识别的重要遗传标记;选择抽穗期、分蘖期取样分析的同工酶酶谱特征,更能体现材料间酶谱表型的遗传差异性和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遗传距离(GD)值0.40为基准,将13个材料聚类成6类:第1类株系6、7、9、8和10,第2类株系4和5,第3类株系1、3和2,第4类株系11,第5类父本航道冰草,第6类母本蒙古冰草;该研究结果对冰草杂交后代新品系的归类选育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自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200 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检测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添食氟化物后耐氟和敏感家蚕品种5龄幼虫中肠的GST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一致,且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均呈增高趋势;敏感品种734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486倍,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529倍。敏感品种734对照组5龄幼虫在试验第3天头部的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但添氟组雄蚕在试验第2天AChE酶活性即显著升高,而雌蚕的AChE酶活性在整个5龄试验期均呈平缓下降趋势;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雄幼虫的AChE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酶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也与对照组较为一致,均在第3天出现最低值;2个品种添氟组AChE酶活性的性别差异与GST相反,即雄蚕的AChE平均活力大于雌蚕。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AChE酶活性水平,从而呈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2种类型解毒酶活力在雌雄家蚕间的差异可能暗示同一品种雄蚕的耐氟能力较多涉及靶标抗性,而雌蚕的耐氟能力较多依赖于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15.
氟中毒对桑蚕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蚕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添食NaF的方法,探讨了氟中毒对天体重及中肠组织ALKP酶活性的影响,蚕品种之间的耐氟性存在显著差异,氟中毒后蚕体重显著降低,NaF对中肠组织ALKP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氟中毒后蚕体重变化与中肠组织ALKP酶活性的变化相关性密切,具有同步性,1%Ca^2 对氟化物抑制作用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蚕茧丝相关性状的性连锁QTLs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的茧丝性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以茧丝性状成绩差异较大的家蚕品种兰10和菁松为亲本组配回交1代分离群体(BC1M),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pmaker软件构建含有17个SSR或SNP分子标记的家蚕性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并对茧丝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茧丝长等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扫描,获得与上述5项茧丝相关的QTL位点,其LOD值分别为11.175、6.196、11.036、5.156和8.717。研究结果为家蚕茧丝相关QTL位点的精细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家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经历了以自主育成的优良杂交品种替换地方土种、国外引进品种,以优质高产的多丝量白茧品种替换有色茧品种,以二化性品种以及导入多化性血缘的强健性品种替换一化性品种,以及亚热带蚕区以多丝量二化性品种替换多化性品种的发展历程。华东蚕区、华南蚕区、西南蚕区饲养的家蚕品种已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家蚕新品种选育呈现多样化格局。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工作要充分应用家蚕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研究的成果,在常规技术育种的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应不同蚕区生态条件、特殊性状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功能与用途需要、产量与品质性状优异的蚕品种,为推动传统蚕丝产业升级改造以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蚕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以经 7~ 8代孤雌生殖选育初步育成的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及其原两性繁殖系 ,分别与平衡致死雄蚕、常规品种雄蚕配制一代杂种 ,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各组合的生产性能 ,结果表明许多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超过其原系统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因此 ,若利用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与平衡致死雄蚕组配杂交种 ,将为降低雄蚕品种的制种成本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