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了解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污染农田的治理修复,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概括了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治理方式,并分析了这些治理方式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对未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向作出了展望。为该领域初学者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提供了指导,也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农田建设标准化起步早,农田建设标准较完善,标准管理经验丰富。近年来,中国制订并实施了与农田建设相关的一系列标准,但农田建设标准制订和管理还有待完善。基于对日本农田建设标准的管理机制、制订和实施的分析,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农田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建议,即强化政府对农田建设标准的管理、注重农田建设标准作用的长期性、制订与农田建设相关的操作手册或指南。  相似文献   

3.
简要说明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殊性,强调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阐明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各类标准和原则,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对推进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4.
稀土矿的开采和冶炼、稀土农用等导致农田土壤稀土元素含量不断积累,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分配和输出,土壤和植物中稀土元素的测定方法,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微生物、动物以及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稀土元素的毒性评价和稀土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最后提出开展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还需要加强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建设是当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农田防护林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农田生产环境改善和农村绿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建设对减少农业自然灾害、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农田防护林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年来重大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及其作用,通过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农田防护林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推动农田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建立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座谈调研法、试点调查法和空间分析法,针对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政府主导,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下,将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上图入库的技术思路和经验做法,查清了全省历史上已建成、已验收、在建和已立项的高标准农田规模、分布等状况,建立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最后得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高标准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提升管理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标准农田作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和新生事物,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存在着模糊、界定不清的问题。对高标准农田相关概念、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剖析,可供相关设计与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突变的研究资料,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突变的内涵、土壤退化和土壤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提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生物指示作用、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生产及精细农业试验等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北方农垦系统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的有利条件。通过对国外多种土壤参数测定仪对比试验数据分析 ,针对我国北方农垦系统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及配套机具现状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农垦系统生产水平的土壤参数测定设备。土壤比阻测试仪较其它设备简单易行 ,是我国北方农垦系统实施精准农业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农业巨著之二,文章介绍了《齐民要术》在耕田、土壤改良、轮茬换茬、良种选育、播种、田间管理、灌溉、施肥等方面取得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高军  姜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64-6265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异丙隆对大田土壤和大棚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隆使用量在50mg/kg以下,对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基本没有影响;在100 mg/kg以上,其抑制效应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明显,但在培养期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异丙隆对2种土壤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宋利云  龙昱  蔡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10-2011,2071
从岩石风化至成壤过程在空间上分布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成土成壤特征以及成土成壤物质的流入特点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土壤母质来源、农用地地貌特征、成土成壤单元类型、"土壤四大特性"等分析,指出封闭型、类封闭型成土成壤单元是名特产品产出的空间条件;研究区内农用地的土壤母质来源地层单一,且未经过远距离搬运,保持了岩层岩石成土矿物的特性,是形成名特农产品麦萝品质的特色之本。  相似文献   

15.
枞阳白茶种植的气候及土壤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安吉白茶在枞阳县引种的适应性问题,利用安庆枞阳县多年气候资料和茶园土壤肥力指标,通过与白茶原产地安吉的气候、土壤条件对比,分析了白茶在当地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枞阳站光温水、土壤肥力符合白茶在原产地的生长要求,适宜种植白茶。春季白茶生长期,枞阳站稳定通过10℃初日比安吉早,与稳定通过15℃初日时间间隔为24 天,略多于安吉站,可以保证白茶白化期的完成;且稳定通过10、15、20℃都有明显的推前趋势,要求提早安排采摘期;水分方面,3 月降水量较少,需要注意水分变化并及时喷灌,5 月较多,不利于茶园的水土保持,应重点防范洪涝灾害;土壤肥力方面,黄公山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pH都超出或达到白茶种植要求,但缺磷明显,应采取合理播撒CaCO3、混合施肥、保持茶园土壤的湿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农产品品质的好环与人民的健康关系甚为密切。决定农产品的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所控制。在一定的气侯和作物品种范围内,土壤养分状况对农产品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前人和作者的资料,就施肥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问题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7.
李福荣  周强  史峥贤  王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89-10491
[目的]探讨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茶叶质量的关系,为研制茶树菌肥提供参考。[方法]对从信阳市泖河区贤山茶场、蛳河港茶场、罗山县城郊茶场采集的土样中的茶树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澌河港荼场土样中的细菌数量显著多于罗山县茶场和贤山茶场,其茶叶质量最为上乘。澌河港茶场土样中的真菌种类与数量多于罗山县茶场与贤山茶场,其放线菌种类与数量明显较少。罗山县茶场和贤山茶场土样中的细菌都分属于11个属,沸河港茶场土样中的细菌分属于14个属。固氮菌属、氮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出现的频度最高,微球菌属、土壤单胞菌属和拜叶林克氏菌属出现的频度次之,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出现的频度最低。[结论]信阳毛尖的茶叶质量与茶树根际微生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Investment in precision farming technologies can be expensive and is not expected to be cost-effective for every farm. Previous research and farm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soil variability across a farm and within a field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 determining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the adoption of precision farming.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evaluates the analysis of yield map sequences an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MI) soil sensing as potentially cost-effective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mapping soil-determined management zones within fields. Both methods are shown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provisional delineation of soil type boundaries and crop management zones, though soil examination in the field is still necessary to confirm specific soi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9.
林亚萍  刘文桃  钱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95-10396,10401
从临海农场和方强农场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中采取土样,用离子总和法、残渣烘干法和电导法测定水溶性盐总量,比较并筛选出适宜的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农场土壤水溶性盐离子组成相似,方强农场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总体上高于临海农场;土壤水溶性盐测定方法中,残渣烘干法虽然比较准确,但操作繁琐、费时;电导法比较简单、方便、快速,测定结果可以按照特定计算式换算成土壤水溶性盐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0.
The creation of fine resolution soil maps is hampered by the increasing costs associated with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analyses of soil. In this study, near infrared (NIR)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onventional soil analyses required by the use of calibration models at the farm scale.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mid infrared reflection (MIR) from a satellite image were used and compared as ancillary data to guide the targeting of soil sampling. About 150 targeted samples were taken over a 97 hectare farm (approximately 1.5 samples per hectare) for each type of ancillary data. A sub-set of 25 samples was selected from each of the targeted data sets (150 points) to measure clay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contents for calibration with NIR. For the remaining 125 samples only their NIR-spectra needed to be determined. The NIR calibration models for both SOM and clay contents resulted in predictions with small errors. Maps derived from the calibrated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a map based on 0.5 samples per hectare representing a conventional farm-scale soil map. The maps derived from the NIR-calibrated data are promising, and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a cost-effective strategy to map soil from NIR-calibrated data at the farm-scale is consider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