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是主要的经济和役用家畜之一,而公牛去势是饲养的一项主要措施。另外种公牛被淘汰后还须去势,公牛去势后有性情温顺,生长发育快,肉质鲜嫩等许多好处。虽然目前公牛去势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也就三种,即捶骟、走骟和手术骟。这三种方法中以手术骟最好,不留后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仔猪骟割与免疫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不到位、数据掌握不清、饲养管理不当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仔猪骟割及免疫管理工作水平,文章展开针对性分析,以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1、公牛的阉割年龄和季节.农村习惯公牛一般到2~5岁才阉割,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让其多发发,体健膘好后再骟,故此2岁骟割都较少,只达3%左右,3~4岁的居多,占93%,5岁以上的占4%.  相似文献   

4.
皮筋骟羊法     
用皮筋骟羊,是目前一种最简单、安全、高效的新方法。在公羊出生后3~5天,用结发皮筋,在黄豆粒大小的睾丸上方、阴囊基部缠绕数圈箍紧,过15天左右睾丸萎缩,阴囊干涸,自行脱落,从而达到去势目的,据调查,成功率达100%,比开骟死亡率减少5~20%,生长速度增快10~30%,出肉率提高3~5%,且肉嫩而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产业化、商品化和规模化发展,公猪去势手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外科手术,在兽医临床显得日趋重要。公猪去势的方法很多,如手术阉割法、徒手捻转法、结扎法、刮捋法、输精管与精索相互结扎法、捻转绳捻转法、捻转钳捻转法、隐睾去势法、被睾去势法和注射药物去势法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就公猪的各种去势方法进行简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及时去势.用于育肥的羔羊应在1~3周龄去势.此时去势可使肉质细嫩,减少膻味.并使羊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容易育肥.去势方法:①去势钳法.用特制的去势钳在阴囊上部用力紧夹,将精索夹断,以后睾丸自行萎缩.此法不切伤口,无失血、无感染.②结扎法.公羔1周龄时将睾丸挤在阴囊里,用橡皮筋或细绳在阴囊上部即精索部位紧紧缠结,使血液循环受阻.20~30天后阴囊和睾丸萎缩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7.
公兔免疫去势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阉割是我国中兽医学的瑰宝,已沿用几千年。去势术的发展经历了手术法、药物法及现在的免疫去势法。手术法去势除要求有熟练的技术外,还容易感染;药物法去势则存在着残留问题,操作也不方便,而免疫法去势可望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 免疫去势法原理是下丘脑分泌十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进入垂体门脉系统,刺激垂体前叶合成和释放促黄体素  相似文献   

8.
一、及时去势用于育肥的羔羊一般应在1~3周内去势,此时去势利于提高肉的品质,使肉质细嫩,减少膻味,并使羊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容易育肥。常用去势法有两种:一种是去势钳法,用特制的去势钳,在阴囊上部用力紧夹,将精索夹断,以后睾丸逐渐萎缩。此法因不切口,无失血、无感染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畜禽阉割术亦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公元前2700—2357年的轩辕黄帝时期,董仲先就发明了火骟法,到了商代我国开始有文字记载(约公元前16—11世纪),在殷墟的甲骨文卜辞中(公元前1520—1030年)就已有了公猪阉割术的记载,将去势了的猪记为“(?)”,将宫刑记为“(?)”。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初期的《周礼·夏官司马》及《夏小正》等古籍中记有“颁马攻特”和“攻驹”之说,“驹”、“特”均指幼龄马,即所谓“二岁曰驹”、“三岁曰特”,“攻”就是阉割或去势之意”。在春秋前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戈壁驼与沙漠驼体重和出肉量有较大的差异,在骟驼之间尤为明显。据报道戈壁骟驼体重比沙漠骟驼多62kg,调查显示戈壁骟驼出肉量比沙漠骟驼高75kg。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还未见报道。本文对阿拉善北戈壁騸驼和沙漠騸驼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了其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结果显示:戈壁騸驼肌纤维密度大于沙漠騸驼,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戈壁騸驼骨骼肌纤维直径小于沙漠騸驼,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戈壁驼体重、产肉量高于沙漠驼与其骨骼肌纤维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鸡的阉割又称阉鸡、骟鸡或去势,即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摘除公鸡的睾丸.云南省武定、禄劝等地农村还有阉母鸡的习惯.我国的阉鸡术是古代名医华陀首先发明施行的.它工具简单,易学易掌握,快速而安全,育肥效果好.因此,在农村养鸡业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实用性.公鸡阉割可使饲养户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而阉鸡育肥快、品味好,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但该技术的文字资料甚少,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方便实用的操作程序,供养鸡户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公畜阴囊颈部皮下绞拧去势法周自动(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832003)公畜去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方法很多。1957年著名兽医外科专家秦和生教授提出了阴囊颈部皮下环扎去势法,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需特殊器械,但有时结扎不紧,达不到去势目的,且扎线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化学(药物)去势上应用很早,民间流传的用白胡椒喂公鸡达到去势目的,就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方法。国外起步较晚,据报导(1985年)美国科学家创造出一种不用刀的阉割法—化学去势法。方法是:将10克食盐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再加入甲醛溶液,摇匀过滤后装瓶备用。将10日龄以内的仔公畜在其阴囊纵轴前方消毒,视公畜个体大小,给每个睾丸注入2—20毫升药液。  相似文献   

14.
生猪去势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饲养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根据小公猪的生理特点,摸索出一个新的小公猪去势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去势了近万头小公猪,效果令人满意。一、保定方法改传统的右侧横卧法为左侧横卧(稍仰卧)。  相似文献   

15.
一、及时去势。用于育肥的羔羊应在1-3周龄去势。此时去势可使羊肉质细嫩,减少膻味,并使羊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容易育肥。去势方法:①去势钳法。用特制的去势钳在阴囊上部用力紧夹:将精索夹断.以后睾丸自行萎缩。此法不切伤口,无失血、无感染。②结扎法。公羔1周龄时将睾丸挤在阴囊里.用橡皮筋或细绳在阴囊上部即精索部位紧紧缠结.使血液循环受阻.20—30天后阴囊和睾丸萎缩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16.
李涛 《农技服务》2000,(4):31-31
<正> 公、母猪去势后育肥,生长迅速,节约饲料,肉质细嫩。通常采用阉割术摘除公猪睾丸及母猪卵巢,但手术较复杂,创口易感染,更不为广大农户所掌握。公母猪去势新法简便,术后无感染,无出血死亡,去势效果与切除睾丸及卵巢相同。 (一)公猪化学去势法 ①“公猪去势液”的配制:将醋酸液煮沸5分钟,冷却后每200毫升加入0.5克高锰酸钾粉使其充分溶解。用法:将公猪阴囊注射部位用碘酊消毒,直接向每侧丸实质注入“去势液”1.5~2毫升,每次注射前的注射器和针头都要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公畜的去势,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刀割法来摘除睾丸,若处理不当,术后易引起感染发炎、肠管脱出、感染破伤风等,甚至因出血过多而死亡。而碘酒去势法,不用开刀,可彻底避免刀割去势的种种弊端,尤其适合动物的集中去势。不论寒暑、年龄,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阉割)、免疫去势对公猪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上Ghrelin mRNA和功能性Ghrelin受体1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头公猪随机均分为免疫去势组、未去势组和手术去势组,免疫去势组于9周龄初次接种免疫去势疫苗,17周龄加强免疫;手术去势组在仔猪出生7d内进行阉割去势;未去势组不作任何处理。25周龄时屠宰所有公猪,取下丘脑、垂体和睾丸组织,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公猪下丘脑-垂体-睾丸轴Ghrelin及其受体mRN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手术去势、免疫去势和未去势公猪下丘脑Ghrelin及其功能性受体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未去势公猪垂体Ghre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手术阉割去势公猪(P0.05),免疫去势公猪睾丸中Ghrelin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去势公猪(P0.05)。【结论】公猪生殖轴存在Ghrelin mRNA和功能性Ghrelin受体mRNA,且手术阉割去势导致垂体中Ghrel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免疫去势增加了睾丸Ghrelin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提示Ghrelin可能对生殖轴有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母猪的去势技术,传统上多采用小挑、透花等方法,而现行的诸多卵巢摘除方法都不外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和更新。通过我校实习猪场历年来的实际应用,证明小母猪土法去势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器械简单、操作迅速、方便、安全、容易掌握、效果良好、适合广大农村和各养猪单位广泛推广和应用。现将小母猪土法去势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家畜去势术在我国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公畜的去势。本文对公畜无血去势、药物去势、超低温冷冻去势和免疫去势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扼要综述,以期使公畜去势的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