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沟棉田盲椿象猖獗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沟县棉花盲椿象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然而像2001年严重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属历史罕见。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5万hm2,盲椿象发生面积达3万hm2以上,有1万hm2的棉田造成20%的减产,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扶沟棉田内发生的盲椿象主要有苜蓿盲蝽、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据调查,苜蓿盲蝽5月下旬迁入棉田为害,绿盲蝽、中黑盲蝽6月上、中旬迁入棉田为害,7月下旬到8月中旬达到为害高峰。据8月9日调查,平均百株有虫215头,最高达457头,并且以抗虫棉发生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2.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一类棉田一般百株累计卵、虫量1500—2000粒(头),高的达5000粒(头)以上,不仅为害棉花而且为害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笔者7月1-3日在丰县、铜山县等县调查,玉米百株平均有虫98.5头,受害株率90.4%。大豆百株平均有虫95.6头,受害株率88.7%。受害严重田  相似文献   

3.
抗虫棉自1995年在郓城县开始种植以来,为棉花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全面普及。2001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2.35万hm2,均为抗虫棉。但是,2001年二代棉铃虫却异常暴发,部分地块受害严重。总的发生特点,一是来势猛,面积大。全县2.35万hm2棉田均有发生。二是发生范围广、虫量高。不但发生在棉田,而且大豆、花生等作物田块也严重发生。县植保站于6月27日对大豆、花生、玉米田进行调查,平均虫量分别为57头/百株,34.6头/百墩和36头/百株。三是受害重。县植保站定点观察,棉株顶尖被害率3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棉田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棉铃虫由棉田向邻近的谷田转移,并在新寄主上造成危害。1985和1986年在冀南的谷田,尤其是夏谷田发生较重。棉铃虫为害谷子主要钻食为害成穗,造成谷码被食和白穗,一般减收1成左右,严重者减产2成以上。  相似文献   

5.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6.
彭泽县一代棉铃虫为害棉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我县棉花上常年发生5代,其中一代在棉田外寄主上为害,自二代起迁入棉田为害棉花。1998年我县一代棉铃虫发生普遍,且在棉花上造成了一定的为害。据调查,苗床百株卵量一般2~10粒,最高20粒,有卵苗床达80%以上;移栽大田后,百株卵量仍高达25粒...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在安阳市果树上属于偶发性次要害虫。然而近年来对局部苹果的为害趋于严重。 1995年在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调查,幼果受害率高达 32%; 1998年在滑县四间房乡南湖村调查,幼果平均受害率为 12.7%,最高达到 35%,平均每株有虫 32头,单株最高达 127头。年均为害面积 3 500 hm2以上,占苹果种植总面积的 10%左右。1为害习性  棉铃虫在本市 1 a发生 4代,个别年份有少量的第五代发生。 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苹果的幼果, 6~ 8月进入为害盛期,主害代为第二代和第三代。据调查,棉铃虫在苹果树上的为害有趋幼嫩组织的习…  相似文献   

8.
我县1990年以前,棉花种植面积一般都在1333.33~1533.33hm2之间。当时棉铃虫属偶发性害虫,为害较重的1984年,皮棉损失38.4kg/667m2。进人叨年代,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开始成为棉花上主要害虫,为害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以上,尤其是1990、1991和1995年,因棉铃虫为客每667m2损失皮棉分别为67.5、563和45Kg。在棉铃虫大发生的7、8月份,每百株棉花有棉铃虫幼虫35~45头。棉铃虫的为害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重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拟根据该早自身…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转移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1年对新疆南部棉区主栽作物棉花、小麦、套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棉铃虫百株虫量以及这些作物田的杂草数量和杂草上的棉铃虫虫口密度等进行调查,以莎车县的调查数据为例计算各类作物田中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总量,比较得出各代棉铃虫在新疆南部棉区一年中的转移规律即:第1代棉铃虫发生于小麦田和棉田,第2代棉铃虫发生于棉田,第3、4代棉铃虫发生于套播玉米田和棉田上。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38%,但是全省二、三代棉铃虫各种寄主作物总虫量调查,分别比历年平均值高16.87%和80.35%。分析比较棉田与棉田以外的各种寄主的棉铃虫虫口数量,可见棉田之外的虫量占绝对优势,成为下一世代发生的主要虫源。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一熟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7年在田间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在一熟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及其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 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12,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第3和第4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综合防治田的棉苗蚜(Aphis gossypii)分别增  相似文献   

12.
山西抗虫棉田棉花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引雪 《江西植保》2005,28(4):172-173
1995年抗虫棉开始在山西省种植,因其对棉铃虫较好的抗性,深受广大棉农欢迎。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总植棉面积90%以上。我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主要是新棉33B、GKl9、GK321等。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引起棉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使棉田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等棉田次要害虫危害明显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近年来,我们对新的生态条件下,棉田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1棉铃虫为害明显减轻1.1抗虫棉对棉铃虫产卵行为及卵孵化无不良影响据盐湖、临猗…  相似文献   

13.
赣北棉区棉盲蝽加重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盲蝽是赣北棉区棉花的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生长前期发生较重,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1992年5月19—21日,全县网捕麦田30块,平均百复网有棉铃虫幼虫24—70头,最高达125头,重发田百茎小麦有虫18头,史无前例,使小麦减产5%-10%。 二代棉铃虫百株产卵量历史罕见。地膜棉百株累计1805粒,直播棉1860粒,麦棉套2012粒,是历史平均值的8—10倍。以往主要为害棉花,1992年还严重为害花生、玉米、果树、豆子、芝麻、西瓜及多种蔬菜,以至后期多种杂草也被取食。二代盛期百穴花生有虫800—1000头,百株西瓜1000多头。  相似文献   

15.
2002年8月中、下旬水稻抽穗后,赣榆县各乡镇普遍发生棉铃虫为害,其中青口、塔山、海头、沙河、赣马、城头诸镇为害比较严重。一般百穴有虫30~55头,多的100头以上,单穗虫量多的达4~5头。水稻穗期发生棉铃虫为害的现象,本站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观察到,但密度很低,未造成为害。而且,那时的发生时间也晚,一般在9月中旬前后,稻粒已经灌浆,颖壳已经老硬,幼虫很难啃咬,生长状况很差。2002年水稻穗期棉铃虫不但发生数量多,而且发生时间也比往年提前10~15d,在8月25日前后幼虫已进入四、五龄…  相似文献   

16.
树枝把诱蛾效果好武穴市植保站(436400)苏艳珍树枝把诱蛾是综合防治棉花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既保护棉田自然天敌,又能减少棉田害虫的为害。特别是棉铃虫,可减少田间产卵量和虫量。如我站在三代棉铃虫发生期,在棉田大面积实行长期插把、间断插把和不插把三种实...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北方棉铃虫特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棉铃虫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特大发生,广泛为害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辣椒等作物,发生程度历史罕见。例如:一代为害小麦亩均有虫6千头(历史平均28头);二代百株累积卵量达1.2万粒(历史最高868粒1986年,2400粒1991年聊城),个别棉田4.1万粒(德州),百株幼虫401头(历史最高154头1982年聊城),6月下旬就出现无头无蕾棉;  相似文献   

18.
艾良中  徐伟  徐应诚  刘定忠  汤建国 《江西植保》2009,32(3):134-134,136
棉盲蝽是彭泽棉区棉花上一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的生长前期发生较重,随着抗虫棉的推广与普及,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明显上升,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9.
抗虫棉因为省工、省药等优点广为种植, 2000年已占临清市总植棉面积的 90%以上。但是,前几年基本不需防治的二代棉铃虫在部分抗虫棉田为害严重,必须喷药防治才能控制为害。抗虫棉抗性衰退如此之快吗 ?笔者就其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 1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严重。 2000年,二代棉铃虫累计百株卵量:地膜田 2 004粒、直播田 1 412粒,是发生较重的一年,居 1974年以来 26 a资料的第五位。长势相同的抗虫棉与常规棉,不同品种的抗虫棉落卵量基本无差异。   2)不同品种为害程度差异较大。 2000年 6月 26日 (二…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