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霉变的饲料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而且更严重的是霉变分泌的毒素会引起畜禽,尤其是幼畜和幼禽的腹泻、呕吐、生产停滞,甚至死亡。霉变饲料中毒是夏季易发生的中毒性疾病之一,它是因为动物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给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它的强致病性及强致癌性,很早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及国际粮农组织的广泛关注。针对黄曲霉毒素的众多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比较了优缺点,为更好的检测黄曲霉毒素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黄曲霉毒素的高度毒性,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畜禽饲料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畜禽饲料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畜禽动物的健康生长,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探索寻求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技术措施,已经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总结了近年来在畜禽饲料黄曲霉毒素(AF)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是一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的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毒性随种类或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黄曲霉毒素B1被公认为是目前致癌力最强的天然物质,并且分布很广,对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综合了国内外文献,介绍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加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嘉定粮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J-2型黄曲霉毒素测定仪,由烘片器、点样器、观察箱组成,采用薄层层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可用于检测粮食、食品、饲料、水果、肉类、鱼虾及发酵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该机电源电压为220V,最低检测量为0.0004μg。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霉菌毒素是我国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在饲料中常见、且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霉菌毒素有6种,即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1。本文全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对这6种主要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对其方法过程和性能特点(提取剂、净化方法、定量方法、回收率等)进行了系统比较,为我国建立饲料中这6种霉菌毒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同时检测技术标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霉菌毒素是中国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在饲料中常见、且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霉菌毒素有6种,即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1。笔者全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对这6种主要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对其方法过程和性能特点(提取剂、净化方法、定量方法、回收率等)进行了系统比较,为建立饲料中这6种霉菌毒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同时检测技术标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去除霉菌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同时避免污染的重新发生而发明了电脉冲方法。该方法可插入其它生产程序。一个系列生产装置每小时可处理300公斤物料。用此法处理后的饲料和粮食可保持在四周不见霉菌污染,而未经处理的则在两天之内就完全霉变。由此可见该方法既清除了黄曲霉毒素,也清除了其它霉菌和孢子。由脉冲法是利用一定频率的卸料过程而产生的电势能去剧烈破坏各种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9.
粗饲料在奶牛生产中是维持正常瘤胃环境、保障奶牛健康的主要饲料原料,通常占日粮干物质的40%以上,低于35%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牛群健康和牛奶质量。粗饲料的品质决定其营养价值、消化利用率和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粗饲料粗纤维含量越高,木质化程度就越高,其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就越低,这将导致奶牛对饲料的咀嚼时间延长,瘤胃的排空速度降低,进而影响到奶牛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我国粮食仓储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粮食在贮存过程中易发生陈化、黄变米腐烂、霉变产生毒素而不能食用,并会引起真菌毒素中毒症的发生。由真菌产生的毒素到目前为止已知有100种以上。根据研究资料报告,已知有10多种真菌毒素可使人致癌,如黄曲霉毒素、黄变米毒素、环氯毒、杂色曲霉素、展青霉素等。如何减少粮食在仓储过程中的损失,控制和干扰毒素的产生和积累,首先应分析和研究粮食在仓储过程中可发生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发生,采用什么样的措施,如何规定控制危害的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会产生毒害,具有极强的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一般在食品生产和农作物贮藏过程中比较常见。要想控制食品及农作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就必须充分了解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及其特性。以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类型为出发点,分析比较了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及其特性、危害和检测方法等,重点阐述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去除方法及其效果,概述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生活和生命安全的影响,展望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研究与去除方法的创新,并提出了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_1胁迫相关小鼠肝脏线粒体蛋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经黄曲霉毒素B1感染后肝脏线粒体差异表达蛋白的检测,以助于预防中毒的爆发和扩散,以黄曲霉毒素感染小白鼠,10周后提取小白鼠的线粒体蛋白,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对小鼠线粒体蛋白组差异表达的影响。双向电泳结果发现有31个蛋白质点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新出现或明显上调的7个蛋白质点以及缺失的或明显下调的6个蛋白质点。这些点大多处于5.2~9.0pI值范围内,分子量处于8~165ku之间。据此推测,毒素可能通过改变这些蛋白表达量,从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进而对小鼠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小分子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和各种坚果中,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而黄曲霉毒素的毒理机制始终不是很明确。计算机分子对接是模拟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其被广泛运用于虚拟筛选活性物质以及初步判断分子活性和毒性等领域,并对我们进行实体分子活性毒性试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3.1client,将6种常见黄曲霉毒素分子B1、B2、M1、M2、G1、G2与其具有强亲和性的蛋白进行虚拟对接实验,而这些蛋白在细胞凋亡、激素代谢、免疫抑制以及消化系统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实验能够初步模拟黄曲霉毒素分子毒性作用位点,对于其毒理机制研究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黄曲霉菌的代謝产物,是相当强的致癌物質,是在食品中分布較广的一种霉菌毒素。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100多种,这些霉菌毒素对人畜的健康威胁很大,如日本的黄变米中毒;英国的“火鸡X病”;苏联的食物中毒性白血球缺乏病和黑葡萄状穗霉毒素中毒症等。更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人畜在大量摄入这些毒素时引起中毒死亡,而且在少量摄入时,能引起癌症。因此世界各国对这个問题很重視,組织相当的人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市售花生油中所含的黄曲霉毒素通过离心可以沉淀60—65%,这部份黄曲霉毒素是以悬浮状态存在于花生油中。用膜过滤法、制备超速离心法和吸附剂法研究黄曲霉毒素状态的实验结果表明,剩余的40—35%毒素可能是以可溶性状态溶解在花生油中。在本实验的较早时期的报告中,曾报道过,榨油后黄曲霉毒素在花生不同组份中的分布,其结果表明10—15%的黄曲霉毒素与油一起分离出来,而其余部分则残留在花生饼中。黄曲霉毒素在油和花生饼中的不均匀分布可能是由于黄曲霉毒素,在油中的有限  相似文献   

16.
花生黄曲霉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立红  宾金华 《种子》2004,23(12):39-45
本文对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对花生的侵染机理以及对产生黄曲霉毒素真菌的防治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7.
构建真菌基因敲除突变体的传统方法周期较长,为了快速检测和高通量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目标基因,本研究利用小分子RNA干涉技术,沉默了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有效降低了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生物合成。通过设计合成人工小干涉RNA(artificial siRNA),特异靶向黄曲霉毒素合成路径的关键基因aflR,将siRNA直接转化黄曲霉原生质体,有效沉默了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并导致AFB1的合成明显减少。利用特异靶向黄曲霉毒素合成路径中其他11个靶标基因的siRNAs,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可直接沉默这些基因,沉默后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hypCaflW两个基因沉默后AFB1的生物合成量与对照相比下降显著。此外,利用特异靶向黄曲霉毒素合成基因簇外基因的siRNA,如pks-nrps基因,通过siRNA干涉技术沉默该基因同样可显著降低AFB1的合成。因此,本研究借助小分子RNA干涉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和高通量筛选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的反向遗传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彭晓军 《科学种养》2011,(12):43-43
在广大农村,甘薯是猪的主要饲料之一,但甘薯储藏不当,就会引发黑斑病的入侵,造成甘薯腐烂、变质,俗称烂红苕。熟喂或生喂感染黑斑病的甘薯都有可能导致猪中毒,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2011年3月份发生在本乡李某家两头猪吃黑斑病甘薯中毒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平均有2%的粮食由于霉变而不能食用,有的粮油食品虽外表看不出有霉变,但已受霉菌毒素污染,食用可引起人畜中毒,有些毒素还可能致癌。据调查,粮油食品染毒是比较普遍的,它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必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在北美和欧洲饲料中霉菌毒素造成畜牧业损失每年达100亿美元之巨。亚洲因受毒苗毒素影响,在1980~1990年间,造成输往欧共体花生减少50%,椰干减少759人在亚洲,黄曲霉毒素是引起肝癌、使乙型肝炎增毒的元凶。中国和印度政府报告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酸(DON)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及包括黄…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是部分黄曲霉菌所产生的代謝产物,具有較强毒性的物質。在天然被污染的食品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_1最多,而其他如黄曲霉毒素B_2、G_1 G_2、只有一小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检不出来。食品中以花生、玉米等最易污染黄曲霉毒素。为了食品卫生检验工作的需要,我们参考了有关資料,建立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