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气调包装对白沙枇杷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体积分数6%,CO2体积分数10%的条件下进行气调包装,贮藏温度为(2±1)℃,白沙枇杷可贮藏35 d。试验说明,气调包装贮藏白沙枇杷可延缓枇杷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抑制有机酸含量的降解,降低腐烂率,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2.
由南京农业大学主持研发的白沙枇杷和杨梅保鲜技术项目已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枇杷种质资源与枇杷的品种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栽培枇杷起源于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流域,经过自然变异和选择形成了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共100多个品种,其中2/3是红肉类品种,1/3是白肉类品种。我国现有的枇杷品种都选白天然杂交的实生变异,育种实践证明,通过有性杂交,很有可能获得优质大果丰产品种,本文还论证了枇杷种质资源研究对枇杷品种改良和砧木育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白沙枇杷是苏州市地方特色水果,生产历史悠久。果实初夏成熟,果肉柔软多汁,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2010年在苏州平均售价每千克已达20元。白沙枇杷不仅果实好吃,而且树形优美,周年常绿,冬花馥郁,夏果累累,能够美化人们的生活,因此已成为苏南地区调整果树产业结构的优选树种之一。然而,  相似文献   

5.
天然防腐剂涂膜保鲜对白沙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3种天然防腐剂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研究白沙枇杷在常温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失重率和好果率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5mg/L纳他霉素、0.20%魔芋葡甘聚糖和0.20g/L Nisin配制而成的天然防腐剂对枇杷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我国枇杷的主要产地之一,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余杭和黄岩二县较早地实行嫁接育苗,经过广大果农长期选种,逐渐形成了地方品种群。余杭的枇杷品种据曾勉(1937年)、章恢志(1949年)、刘权(1962年)等人调查,共有18个品种,即头早、二早,六分种、大种、平头五儿、尖头五儿、尖头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枇杷野生资源、地方品种资源和引自国外的种质资源等枇杷种质资源类型,介绍了枇杷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特点,以及枇杷远缘杂交育种和传统杂交育种取得的进展,并对枇杷杂交育种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枇杷科研工作者推动我国枇杷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五星系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于1978年通过实生选种育成的优质大果型枇杷新品种,因其脐部呈大而深的五星状,故命名为大五星。由于其品质优果形大,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银奖(枇杷类最高奖),在成都龙泉市场售价高出其他优质品种1~2倍。品种特性经疏果后,平均果重81g,最大194g,是目前国内果实最大的枇杷品种。果实椭圆形,脐部呈极大而深的五星状,皮橙黄色,绒毛浅,果肉橙红色,柔软多汁,种子2~3粒。可溶性固形物14.6%,糖12.8%,可食率78%。在成都地区9月下旬至次年1月为花期,果实5…  相似文献   

9.
枇杷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枇杷特性、采后生理状况,结合臭氧保鲜特点,对枇杷进行臭氧保鲜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果实用0.4 mg/L臭氧水处理结合4℃低温贮藏,可显著地抑制果实失水,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果实新鲜外观与品质,果实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是中国枇杷种植传统四大产区之一,也是吴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枇杷的生长发育易受气象条件影响,使得每年的产量不稳。因此,利用气象资料来分析气象条件对枇杷生产的具体利弊和影响程度,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枇杷产业、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效益。本文基于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19—2021年的枇杷产量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东山整体气候条件较为适宜,但灾害性天气也同时存在。其中2019年成熟枇杷的主要不利气候条件为花期和幼果期异常偏少的日照、花期异常偏多的降水量以及低温和降雪天气过程;2020年主要不利气候条件为果实膨大期偏多的日照;2021年为花期和幼果期出现的气温偏低和两次寒潮天气过程。根据同一时期枇杷的生长和产量情况可知,枇杷花腐病的主要原因是花期连阴雨,并表现为降水量的异常偏多和日照的异常偏少,连续2旬出现日照距平百分率小于-50%的情况或是判断花腐病的灾害阈值。此外,寒潮天气过程所带来的低温、雨雪是导致2021年枇杷花遭受冻害、幼果出现栓皮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土壤水分对早熟枇杷头花开花结果特性及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试验,以特早熟枇杷芽变新品系川早枇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川早枇杷头花开花结果特性和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川早枇杷头花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序支轴数及花朵数减少,花蕾长、花蕾宽、花药长、花药宽、花丝长和花柱长均缩短,柱头可授性及柱头黏液分泌均减弱,花粉活力及发芽率降低,且这些指标均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降低或减弱的趋势。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早枇杷头花花朵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低于正常灌溉条件,且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降低幅度增大,说明川早枇杷头花花朵的抗氧化能力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减弱,生物膜受损害程度增加。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早枇杷头花花朵坐果数、坐果率均低于正常灌溉条件,且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降低的趋势;但3种土壤水分胁迫条件均提高了川早枇杷头花果实种子数量。因此,花期土壤水分胁迫是造成川早枇杷头花坐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枇杷果实应力松弛流变特性,采用TA-XT2i质构仪对枇杷整果进行应力松弛测试,用4种数学模型(Maxwell二元件模型、Maxwell三元件模型、经验模型1和经验模型2)对枇杷果实的整果应力松弛测试曲线的松弛段进行拟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验模型2对松弛曲线的拟合度最好,R2=0.99,因此采用此模型参数A、B、C来表征枇杷果实的松弛特性。常温(25℃)下枇杷果实应力松弛试验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整果压缩斜率呈下降趋势,P5和P50探头测试组模型参数A、B缓慢上升,P5探头测试组C参数呈现下降趋势,P50探头测试组C参数呈先缓慢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非破坏性检测枇杷整果流变和品质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枇杷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枇杷是我国一种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水果,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枇杷的叶、花、果和核均可入药,然而由于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其药理各不相同。对枇杷各部分的药用价值、有效成分的药学原理以及经济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概述目前枇杷采后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采后枇杷复合处理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采后枇杷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采后枇杷贮藏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宁海白枇杷为试验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保鲜贮藏效果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测定白枇杷不同处理在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酸含量的变化,探讨白枇杷的最佳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7.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歙县枇杷产业化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在分析了歙县枇杷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歙县枇杷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枇杷产业需要通过采取适度规模化生产、合理品种组成、加强产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在分析了歙县枇杷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歙县枇杷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枇杷产业需要通过采取适度规模化生产、合理品种组成、加强产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生理指标变化及抗寒相关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为枇杷抗寒新材料的筛选及枇杷抗寒分子机理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以洞庭枇杷(黄肉,DT)及洞庭枇杷突变型(白肉,DTM)挂果容器苗为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对枇杷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均呈“S”型曲线变化,Logistic方程显示,洞庭枇杷和突变型(DTM)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4.759、-2.811℃,突变型(白肉,DTM)幼果的抗寒能力强于洞庭枇杷;2个枇杷的SOD、POD及CAT活性及洞庭枇杷(DT)的MDA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达到最大阈值的时间点不同,而突变型(DTM)MDA含量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洞庭枇杷SOD在1℃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POD及CAT活性在-1℃达到最大阈值;突变型(DTM)SOD、POD及CAT活性在-3℃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则在-5℃达到最大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