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对宁南山区旱作雨养农田不同生产水平条件下栽培因子与产量、水分利用率效应关系的试验表明:宁南山区旱地玉米采取覆膜沟穴播种植,施肥水平为纯N 150kg/hm^2、P2O5150kg/hm^2,并选用旱地宝+锌肥+锰肥浸种,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水分利用率。覆膜沟穴播比覆膜穴播增产7.75%,水分利用率提高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D最优饱和设计方法并回归建模对太行山区旱地谷子推荐施肥量及提高降水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经济效益下的推荐施肥量N=207.0kg/hm^2,P2O5=292.4kg/hm^2。目前产量水平下,氮磷配施(N:P2P5=1:1.41)不施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高效效果。依据最佳经济效益推荐施肥量,较未施肥谷子产量提高72.5%,降水利用效率提高3.78kg/hm^2.mm。  相似文献   

3.
在张掖地区盐化草甸土上按N165.0kg/hm^2、P52.5kg/hm^2、K81.0kg/hm^2、Zn(硫酸锌)30.0kg/hm^2、Mn(硫酸锰)45.0kg/hm^2、Mo(钼酸铵)7.5kg/hm^2用量混配后施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NPK、NPZn、NPMn和NPMo混配基施,可使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8.9%、61.8%、60.3%、43.6%和45.0%,净产值分别增加13.2%、31.0%、31.8%、16.0%和14.8%,氮肥利用率分别达到27.6%、40.4%、40.2%、37.0%和38.5%,磷肥利用率分别达到9.2%、15.0%、12.8%、12.8%和13.7%,以NPK和NPZn混配施用效果最佳。同时查明,在不同混配肥处理中,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穗粒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方的全元肥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元肥的配方不同,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差异,1997年全元肥配方为N8+P16+K12,加入锌2%,14个示范点,平均每667m^2产量为681.8kg。1998年全元肥的配方的N10+P20+K8,加入锌4%,19个示范点,平均每667m^2产量755.2kg。1998年比1997年平均每667m^2增产73.4kg,增收54.8元。  相似文献   

5.
旱棚控制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地区近30a的降雨量,模拟洛阳地区不同的降雨年型,利用防雨旱棚研究旱地地农业N、P、不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根据回归模型,初步确定了在底墒一定条件下不同降水年型的最高产量和最适肥料投入量。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对冬小麦产是影响最大,肥料对产量的效应因投入量不同而不同,在低于最适投入量时,N的增产效应大于P;而高于最适投入量时,N、P均有负增产效应,P的负效应大于N。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6年和1998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黑土上化肥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N肥是主导的增产因素,其最佳产量和最佳量分别为12738.6kg/hm^2和291.6kg/hm^2,及11542.7kg/hm^2和277.8kg/hm^2,不同N肥用量下肥料利用率分别变化在32.3%~64.3%及35.5%~62.2%之间。根据最佳产量找出“最佳”利用率分别在49%和51%左右  相似文献   

7.
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耗水量增加99.6%-100.5%,产量提高67.9%-71.0%,水分利用率达到13.84-21.76kg/(mm.hm^2);处理中窄垄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  相似文献   

8.
施用有机肥对降低蔬菜硝酸盐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探讨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途径,进行了空心菜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空心菜的基、追肥采用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与单施等量化肥处理的相比,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分别降低16.6%和12.4%;基、追肥均施用有机肥的,NO^-2和NO^-3降幅更为显著,分别为28.3%和22.2%;同时蔬菜产量每666.7m^2/茬可降低肥料成本19.2~44.5元,增加经济效益达211.0~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方施肥对青桃生长与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青桃进行不同配方施肥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试验。3年(1993 ̄1996)的研究表明,按N:P:N为10:8:5、10:5:16的比例施用肥料,显著提高青桃的产量;花期和谢花后喷施0.25%硼砂、30ppm赤霉素、500倍茂而多对青桃开花、结果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喷施茂而多更明显提高坐果率,增大、增重果料,有增产作用;根施0.25g/m^2(均分两次在营养生长期和休眠期进行)、0.20g/  相似文献   

10.
宁南半干旱地区豌豆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用豌豆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采用微集水种植方式,豌豆耗水量增加96.5%-114.9%,产量提高48.4%-90.2%,水分利用效率达4.55-8.63kg/mm.hm^2;处理中窄垄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集水种植技术是提高半干旱地区降水利用率的有效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畜禽养殖污染年排放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建国60年来,江苏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10年,江苏水利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江苏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与交通电力通讯等行业和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从技术方面看,江苏水利的技术创新成果较少,新技术应用不多或应用不当,水利技术对水利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其原因在于,对水利自身规律认识不足,对水利技术重视不够,水利体制机制的制约,水利技术发展能力欠缺等方面.今后一个时期,江苏要实现水利现代化,需要在水环境保护和改善技术,水利规划技术,水资源高效和综合利用技术,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水利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而认清江苏水利技术状况,明确水利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水利技术发展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建设阶段的技术进步,转变水利发展方式等方面,是提升技术对江苏水利现代化支撑作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河北省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可持续性,通过梳理2004—2018年河北省水资源动态变化,根据水资源供需现状,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模型,分析多年水资源盈亏状况。结果表明,相较2004—2011年,虽然2012—2018年水资源总量平均值变化不大,但年际间的波动增强,变异系数增加;在用水结构方面,用水总量稳中有降,农业用水比例虽然逐年降低,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大,2004—2018年造成618.28亿m3的总水资源亏缺量;从供水结构的角度,地表水供水的比例逐年增大,但仍以地下水供水为主,导致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显示,河北省多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承载力呈缓慢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河北省用水压力依然很大,但正向好的趋势发展。科学有效的节水方式是促进水资源持续向好发展的保障,采用多种节水措施并行,加快构建新的用水结构,尽早达到水资源采补新平衡。  相似文献   

13.
我国饮用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饮用水资源,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饮用水污染主要是水源的污染和居民生活饮用水的二次污染。针对中国饮用水水质状况,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饮用水水质标准并已实施。在现阶段,应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增加新的水处理工艺等措施,来改善居民饮用水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4.
水足迹分析法在山东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当前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引入水足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计算得到2004年山东省水足迹为1515.05亿m3,人均水足迹为1650m3/人.a,水自给率为90.50%,水匮乏度达433.54%。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实施虚拟水战略、改变消费模式,已成为保障山东省水资源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形和水利工程现状,通过水动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将旧水库改建为给水系统的混凝沉淀设施。恰当选择水深和水面面积,合理确定供水口的位置高度,可使水中杂质的去除率达80%以上,使水质浊度达到滤前要求,提高净水厂的水质标准,而水库仍不失原有功能,将农田水利工程与农村给水工程相结合,是农业供水的一项新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谷子杂交种与常规种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规律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樊修武  池宝亮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28-431,452
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研究了谷子杂交种与常规种的水分利用效率、耗水规律及农田水分平衡。结果表明:在谷子水分临界期(孕穗—开花期),补水与未补水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杂交种与常规种之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不同降水年型种植谷子杂交种均可取得显著增产的效果;谷子杂交种较常规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值可提高30.99%~41.00%,说明谷子杂交种具有十分明显的高效用水的遗传特性;经对播前和收获后土壤贮水量计算分析,在各种水分梯度下,种植谷子杂交种并未出现2 m土体土壤贮水量亏缺,只是盈余额度大小不同;谷子杂交种与常规种日耗水量变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需水高峰期,杂交种在需水高峰期日耗水量较常规种平均高出1.64 mm,说明谷子杂交种在需水高峰期根系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是抗旱性强的体现,亦为高效用水奠定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保障农村用水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鉴于2014年汛期以来,河南省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以及驻马店市多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粮食绝收的实际情况,对驻马店市农村供水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目前驻马店市农村用水供需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用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即兴建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科学规划与发展集中供水工程。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苗木耗水量及其昼夜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对19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无性系当年生苗木耗水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无性系间耗水量、耗水速率差异及昼夜分配关系.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极显著,耗水速率差异显著.无性系26、46、BL5、BL8和S86的日耗水量较大,最高的无性系26达(268.1±20.3)g.d-1,无性系30、81、87、1316和TG34的耗水量较小,最低的无性系1316仅(92.0±12.5)g.d-1.总叶面积是引起毛白杨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两者相关系数达0.78,因此在对毛白杨进行速生丰产林营造时应针对无性系确立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灌溉量.毛白杨白天耗水速率为112.1~218.8 g.m-2.h-1,其中,无性系26、46、B331和BL2的耗水速率较高,高于181.1 g.m-2.h-1,无性系20、30和87的耗水速率较低,低于119.5 g.m-2.h-1.毛白杨无性系间昼夜耗水量分配稳定,苗木白天耗水量占全天的88.4%~92.6%(平均约90%),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与日平均耗水速率比值为1.8.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行的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文中系统地介绍了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详细地论述了模型在武威市应用时,其各参数的选择方法,并列举了有关图表。文中所述的模型及其分析方法,适用于各地区,各县、各灌区及跨流域引水等情况下,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统筹调配问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文中对武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压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各地区水资源压力差异较大的现状,引入了水资源压力指数的概念,并从人口、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水资源压力的地区差异;对各省区水资源人口压力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经济发展压力指数和紧缺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各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并对我国各省区水资源紧缺类型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