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对影响地膜棉花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施氮肥量、化控量及果枝数等5项关键性的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通过3年的研究和多点信息反馈示范试验,建立了地膜棉花产量形成的农艺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响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信息反馈示范试验表明,运用优化栽培组合方案其增产幅度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对春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3项主要因素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甘肃春小麦生产区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选出了灌区春小麦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分析讨论了各因子及其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了产量≥8 000 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优化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秧龄、密度、施氮量等三因素三水平对两优培九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建立高产的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措施的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秧龄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农艺优化措施是:15d秧龄移栽,密度为每公顷栽150000丛、施氮量为每公顷在30000kg绿肥作基肥的基础上,加化肥纯氮150kg。  相似文献   

4.
密度施肥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四因素的综合效应产量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不同产量区段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及最高产量方案;并通过效益分析评价出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德州地区的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菜产量的高低是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使蜀杂1号油菜产量有一个新的突破。用系统工程原理,采用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目前我县大面积示范的早中熟优质油菜蜀杂1号进行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本试验栽培措施对其产量的影响,寻求措施的优化参数,以获得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该品种的规范化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高肥地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追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高肥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为高肥地小麦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邹军  朱怡 《耕作与栽培》2011,(2):34-35,18
为了探索玉米在施肥和栽培方式双因素作用下,玉米在产量、农艺和经济性状、经济效益指标上的表现,选择在贵州省5个不同海拔、生态条件的试验点,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经济效益反而降低;免耕秸秆覆盖的栽培方式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综合双因素控制下的A3B1处理产量最高,A1B1处理玉米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临9303高产高效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优良小麦新品种系临9303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造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单位面积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临9303小麦单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为良种良法配、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肥地小麦再高产综合农艺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高肥地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追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高肥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该五因素与其密切相关,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2号优化栽培的关键,增施磷肥更益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优质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是:每公顷基本苗181.8万~229.2万,基施纯氮量121.95~141.3kg,P2O5195kg,K2O33.75~60.75kg,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纯氮71.7~83.7kg。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除虫菊在育苗移栽条件下最佳种植密度,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产值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单位面积除虫菊干花产量、干花产值、除虫菊素产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呈抛物线关系,且影响除虫菊干花产量和除虫菊素产量最大的因子均是单位面积的有效花梗数。试验也表明,单株有效花梗数、花朵数和无效花梗率、花蕾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单位面积有效花梗数和花朵数与种植密度呈Logistic函数关系。另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除虫菊生育期有所缩短,特别是封行期缩短最明显,但根腐病的发病率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综合产量、产值及生育期、发病率、株高等因素,云南省除虫菊适种区域以漂浮育苗移栽,种植密度6.0万~9.0万株/hm2时最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植业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地环境标准对保障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对种植业农产品的分类、种植业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依据标准、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国种植业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基本特征,并指明产地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小网格的楚雄烤烟适宜性区划精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烤烟与气候关系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楚雄州范围内10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1:400万行政区地图和90 m分辨率的DEM高程地图,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建立了烤烟适宜性评价气象因子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模型,同时,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和楚雄实际情况,确定出了楚雄烤烟适宜性种植区划指标,以3S(GIS、RS、GPS)技术为支撑,综合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降水、日照、气温等关键因子高精度的对楚雄州烤烟进行空间分析,得出了云南省楚雄州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降水、日照、气温等关键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又按照楚雄烤烟适宜性种植区划指标对各关键因子进行等级划分,运用GIS的空间计算功能对楚雄州烤烟进行适宜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全州烤烟最适宜种植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60.74%,适宜种植烤烟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24.14%,次适宜种植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96%,不适宜种植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6.14%。确定出了楚雄州各县市烤烟适宜性种植的地理位置和不适宜种植地区,并分别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烤烟科学种植、现代烤烟农业合理规划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广大农业区划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精度小网格的农业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国白肋烟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志强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173-173
为筛选出适合全国不同产区种植并达到优质、适产、抗性好的品种,对7个白肋烟品种在云南宾川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株高除B6、B7外都高于CK,其中以B2的株高最高。单株有效叶数平均21.31片,比CK少0.91片。大田生育期均为94d,属中熟品种。(2)抗病性性鉴定B2、B5对TMV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1.07和31.70,抗性为MR。田间自然发病率团棵期黑胫病以B6发病率最高;在上二棚成熟期黑胫病以B7发病率最高。(3)上中等烟比例以B5为最高,产量以B1最高,超过CK,B5、B3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高于CK,其它品种均未超过对照,产值以B5最高。(4)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综合比较,B3、B1较适宜在云南宾川种植示范。  相似文献   

15.
夏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优化决策及生育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播期(x1)、密度(x2)、追纯氮(x3)打顶留果枝数(x4)、去蕾果枝数(x5)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夏棉农艺组合措施、群体动态、成铃分布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建立起皮棉产量、霜前花两个目标性状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兼顾高产、优质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是合理的。同时研究了夏棉高产优质的群体生育动态,找出了看苗促控的管理指标及成铃分布状况和产量构成因素相互影响彼此消长的互变关系, 进而模拟出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明确了夺取夏棉高产优质的主攻方向,实现夏棉高产优质。达到667m2产皮棉60 kg,霜前籽棉200kg以上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为5月20~23日播种,密度7.3~7.5千株,追纯氮11.04~12.0 kg,打顶留果枝数8.4~8.7个,去下部1个果枝的早蕾。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藏农业资源状况与种植制度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西藏主要农区的种植制度现状,阐述了与西藏种植制度密切相关的光、热、水、土农业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全区不同时期种植指数,粮、经、饲作物结构,单产,总产,种植方式和轮作体制,以及拉萨、山南、日喀则等河谷农区的种植情况,概括和总结出目前西藏主要农区:(1)作物布局不尽合理;(2)多熟种植制的发展缓慢;(3)种植体制模式单一。并初步提出了今后西藏种植制度改革和发展方向:(1)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是合理规划农业大区的种植制度;(2)在适宜的农区有目的地发展多熟种植制是合理利用剩余农业资源的有效措施;(3)把草田轮作纳入种植体制中是农牧结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甜高粱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对环境因子反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3年和2014年在天津、安徽、海南、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试验,应用RBF网络模型、逐步回归等多元统计方法,从区域的角度阐明甜高粱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目标性状的关键环境因子,量化关键环境因子的作用程度,剖析高产优质甜高粱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并构建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环境(E)效应对甜高粱性状的影响很大,大于基因型(G)和G×E互作效应;甜高粱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对降水量、昼夜温差、土壤p H值、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钾反应度较大;土壤p H值、有机质和全氮为关键影响因子;鲜重产量和茎秆相对总含糖量预测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决定系数R2值较高,为可用模型。研究结果为中国甜高粱生态划区、栽培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使高产、优质得以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稻油轮作制中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适宜重庆特殊生态地理条件的油菜最佳栽培方式,以‘渝油21’和‘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大区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不同耕制方式和栽培模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移栽产量第一,油蔬两用技术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达9155.25元/hm2,比对照育苗移栽增收4150.5元/hm2;其次为免耕撒播,节本增效,纯收入为6646.5元/hm2,比对照增收1641.75元/hm2。高密度直播也能实现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使得油菜生产机械化在低山丘陵地区成为可能,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高油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高油大豆淮豆8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其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①A3B4 (播期6月20日、密度30×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籽粒产量达到3103.75kg/hm2;②播期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粒数由多到少,百粒重与播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淮山品种“桂淮6号”选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山属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蔓性块茎类植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种质资源优良单株筛选结合群体观察,植物学、生理学、产量和营养品质等相关研究,从广西地方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淮山品种“桂淮6”,描述品种特征特性及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早熟,高产,Fe、Zn含量高,淀粉含量适中,可作为药材加工和菜用、粮用、饲用,具有特色开发潜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