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可能性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香 《河南农业》2008,(22):35-35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体育、美育,更要重视德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论高等院校中艺术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一指示在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的范围内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充分表明了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并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大学审美教育课程的设置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赋予高校档案馆以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导内容在于德育,特性在于智育和美育,它涉及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教育领域,既具有学校教育的形式,又具有社会教育的深远影响。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对高校档案馆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教育型档案馆是高校档案馆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探索。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由只重视智育或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重视全面发展;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押题,使学生避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漫长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写下了一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悲壮史,同时,高奏着一个主旋律:一切为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美。正因为如此,历来的伟大思想家总是以完美的人的理想召唤人们;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一切教育也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美。 人的全面发展除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外,主要的还是寄托于学校教育。教育在和劳动实践互不分离的前提下,对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美四育。德育主其善,智育主其真,体育主其健,美育主其美,虽四育并进,互为融贯,却各自独立,各司其职。如果削弱和取消任何一方面,都谈不上全面发展,人格的完美则不可能实现。可是在实践中,被人们重视的往往首先是德育和智育,体育次之,而被轻视的常常是美育。美育  相似文献   

6.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陶冶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使其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笔者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保证.想让农村孩子也能上好体育课,我们要对农村体育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问题想办法,力争上好每节课.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I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保证。想让农村孩子也能上好体育课。我们要对农村体育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问题想办法,力争上好每节课。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探索.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由只重视智育或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重视全面发展;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押题,使学生避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美育为德育实施之途径史金凤德育是培养人们的思想品德,塑造人们灵魂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维持动力的作用.人有打比喻说:“德育不合适是危险品”,因此德育是灵魂,...  相似文献   

12.
所谓幼儿美育教学,就是教育者运用艺术美,自然界的美和社会生活美教育幼儿,使他们接受人类文明,培养健全体魄、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观点,并养成认识美,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美育,对进行德育、智育、体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人就爱好美和追求美,对新生一代(即幼儿)进行美育的活动,也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在我国,美育是有良好传统的,古代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礼教与乐教联系起来,看成是立身处事的手段。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即是提高审美素质的核心,也是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使审美观得到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的概念 明确教学的概念首先要了解教学的范畴、教学的结构和教学的性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概念。 1.教学的范畴 教学属于学校教育活动(或工作)的范畴。它是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文娱活动、生产劳动、科研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并列的概念。而不是与德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内容”并列的概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活动”是两个互相交叉、紧密联系但又各有区别、不等同的概念。教育内容体现在教育活动之中,教育活动是实施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途径。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智育的内容所占比重最大,时间最多,但教学仍然不等同于智育。它是以为智育为基础,集中地、全面地体现和贯穿了德、智、体各“育”的内容与要求。 2.教学的结构 教学的结构是由教育者(教师)、教育对象(学生)和教学“凭借”(主要表现为教材和教学手段)组成的。教育活动的结构表明、它是由教与学双方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过程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断发生联系、变化的过程,教材和教学手段则是教与学发生联系与变化的“凭借’。因此,教学这种双边活动有以下特点:(1)教与学双方都以对方存在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但在智育中能表现出来和得到培养,而且在美育中更能得到激发和培养。然而,在教育工作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关于美育价值的认识以及由认识支配的实践依然未得到真正的全面承认和体现。为此中央第三次全教会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意义,并指出“要改变学校薄弱状况,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过程。”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明智之举。它对于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精神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推…  相似文献   

16.
美育与德育     
美育与德育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态,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德育与美育的结合有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高等教育应实现德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各个组成部分。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与德育     
美育与德育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态,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德育与美育的结合有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高等教育应实现德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这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重智育,轻德育,使人们形成了不正确的认知,认为德育并不重要,事实上德育教育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笔者通过剖析中职德育中的面临的挑战,探寻德育创新的路径,以更好的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过了与时俱进的过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对于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