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莓白绢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草莓白绢病的病原物是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 fsii Sacc.;病菌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菌丝最适生长pH为5.08,在所测试的碳源中,S.rolfsii Sacc.对淀粉的利用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在供试氮源中,对硝酸钙和硝酸钠的利用最好,对尿素的利用最差;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核萌发的抑制温度为55℃10min。室内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世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烟草白绢病病原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最适温度为34℃;生长的pH范围为4~11,最适pH为8;该菌在NaNO2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紫外光照对白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白绢菌形成的菌核数量减少.[结论]试验结果为烟草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3具有致病性,菌落正面白色,菌丝发达呈放射状,背面呈淡浅黄色,后期形成茶褐色菜籽状菌核,直径为1.2~2.3 mm,具有蘑菇气味;经16 S rDNA-ITS序列相似性分析,该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KY640625.1)相似性达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属于半知菌亚门,其无性态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M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值为7,碳源利用以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氮源利用以酵母粉最好,硝酸铵最差。该研究结果为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的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3具有致病性,菌落正面白色,菌丝发达呈放射状,背面呈淡浅黄色,后期形成茶褐色菜籽状菌核,直径为1.2~2.3 mm,具有蘑菇气味;经16 S rDNA-ITS序列相似性分析,该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KY640625.1)相似性达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属于半知菌亚门,其无性态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M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值为7,碳源利用以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氮源利用以酵母粉最好,硝酸铵最差。该研究结果为秦巴山区魔芋白绢病的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马蹄金白绢病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马蹄金白绢病菌在5~35℃条件均能生长,以25℃生长最优;在pH值为3.0~10.0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0~6.0。马蹄金白绢病菌的菌丝能较好地利用不同碳源,但利用程度不同,以蔗糖利用效果最好,其次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果糖次之,可溶淀粉最差;马蹄金白绢病菌能不同程度地利用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硝态氮的利用能力最好,有机氮(尿素乙酸铵)次之,无机铵盐(硫酸铵)最差;不同光照时间对马蹄金白绢病的影响不同,以全部黑暗条件下培养菌丝生长最快,光和暗交替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次之,全部光照条件下培养菌丝其生长速度最低。  相似文献   

6.
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30cC;明确了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试验表明甲基立枯灵等9种药剂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甲基立枯灵、50%甲托在田间对白术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绣球叶片对植物病原体的入侵非常敏感,极易发生病害,尤其是叶斑病,其发生会引起叶片呈现大小不一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病死、脱落,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绣球的生长及开花质量.为明确引起绣球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在对绣球叶斑病田间发病症状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从绣球Bailer的病叶上获得5种病原真菌分离物;通...  相似文献   

8.
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进行研究,明确了引起吉林省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对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菌的生长量及产孢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碳源为淀粉尖...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广西杉木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为杉木抗病育种及杉木炭疽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河池、百色、桂林、柳州、贺州和南宁市杉木种子园及林地炭疽病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和单孢分离法获得杉木炭疽病病原菌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几丁质合成酶(CHS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微管蛋白(TUB2)和肌动蛋白(ACT)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对获得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从杉木炭疽病样品中共分离获得60株炭疽菌属真菌,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差异。通过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C. fructicola和C. camelliae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25℃;光照对C. fructicola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有利于C. camealliae菌丝生长,黑暗有利于2种病原菌产孢;pH 4时最适宜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pH 4最适宜C. fructicola产孢,pH 5最适宜C. camealliae产孢;2种病原菌对D-麦芽糖利用最好,乳糖和D-山梨醇最有利于C. fructicola产孢,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糖最有利于C. camelliae产孢;蛋白胨和酵母粉均有利于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酵母粉有利于C. fructicolaz产孢,酵母粉和牛肉膏有利于C. camelliae产孢。【结论】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为核果炭疽菌(C. fructicola)和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温度、pH和碳氮源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影响明显,光照对2种病原的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魔芋白绢病病原菌rDNA的ITS序列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魔芋白绢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丝生长的致死条件为50℃处理15min,pH值4~5时生长较好,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大花蕙兰疫病的发生机制,对河北地区引起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为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有伤接种3 d后即可以产生典型疫病症状。病原菌的适应能力较强,在24~32℃和pH值4.0~10.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在V8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无菌水中连续光照培养2 d即可诱导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孢囊孢子保湿12.0 h萌芽率即可达90.0%以上,适宜萌芽温度为20~40℃,最适萌芽温度为30℃,适宜萌芽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7.0。以上研究表明,河北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富贵竹叶枯病的症状,鉴定其病原菌,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富贵竹叶枯病由茄腐镰刀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引起,为国内首次报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只影响其颜色;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最适pH值为7~9,菌丝致死温度为6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北苍术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为了明确引起北苍术枝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菌丝生长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气生菌丝初期呈绒毛状至棉絮状、白色至粉红色、后期发展成驼色,分生孢子镰刀型、弯曲、中部细胞显著膨大、顶孢延长呈锥形、多数为3~7个分隔,厚垣孢子呈球形、成链状或单生于菌丝或孢子中。该致病菌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MK621018)的相似性为 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其确定为木贼镰刀菌,GenBank登录号(MH290363)。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 ℃;菌丝在pH 4~11时均能正常生长,pH 8~11时生长最快;燕麦及玉米面培养基最适合该病原菌生长;光照对菌丝生长有很大影响,全光照条件菌丝生长最快;对碳源淀粉、葡萄糖及氮源酵母浸出粉利用率最高,培养7 d时菌落直径在7 cm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板栗红粉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了温度、湿度、培养基、碳氮源、光照及pH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PD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丝生长初期为白色,后期菌丝中央橘粉色、边缘浅白色、具同心轮纹,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胞、梨形、表面光滑,有横膈膜0~1个,不具有纵膈膜,隔膜处缢缩。该病原菌ITS序列与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MN882763)的序列相似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板栗红粉病的致病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阿拉伯树胶粉,氮源为蛋白胨,pH 8,温度为25 ℃,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产孢最适碳源为α-乳糖,氮源为蛋白胨,pH 7,温度为25 ℃,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木薯叶片上分离纯化病原菌,对纯化的病原菌进行菌落形态、致病性及生化特性的测定,并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木薯致病菌为黄单胞菌(Xanthomonas sp.)。  相似文献   

16.
对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及其毒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生长较好;经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其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2.55%和91.62%,且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800倍液、1 200倍液浓度下对红栀子芽枯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均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吉林地区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的研究,明确吉林地区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有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则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并明确了该病原物对温度、湿度、光照及pH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中药提取物药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陕南的魔芋白绢病发病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魔芋组织和植株的致病性验证,并经形态特征和ITS rDNA鉴定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齐整小核菌(Athelia rolfsii),该菌生长温度为10~37℃,最适温度为30℃,pH 4.0~10.0,最佳pH为7.0。厚朴酚、和厚朴酚、胡椒碱、蛇床子4种中药提取物对白绢病菌丝和菌核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菌丝抑制率达100%。研究结果为魔芋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7年,从我省的信阳、驻马店、新乡、濮阳等12个地市采集到小麦纹枯病病株27份,共分离出27个丝核菌菌株,其中多核丝核菌7株,双核丝核菌20株,经与日本标准丝核菌作对峙测配,结果多核丝核菌属于AG—BI 菌丝融合群的7个,双核丝核菌属于AG—D 菌丝融合群的16个,AG—B_(0)菌丝融合群的4个。将AG 代表菌株对小麦幼苗进行致病性测定,均可引起小麦叶鞘变褐,有明显纹枯病症状。AG—D 和AG—BI 代表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研究表明,菌丝生长适温为23℃,低于5℃。和高于30℃生长均受到抑制;最适pH 值为6;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均可被病原菌利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最好;对氮源的利用以硝态氮为最好;光照以散光和黑暗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