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对甘薯品种高系14号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 L、和I.lacunosa L,进行原生质体植株再生研究。从离体培养植株的叶柄分离出原生质体,将其培养在含有0.05mg/L 2,4-D和0.5mg/L激动素(KT)的MS培养基中,从原生质体获得了高频率的愈伤组织。培养8-12周后,将直径达2—3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mg/L 2,4-D的MS培养基上。转移3-6周后,将愈伤组织进一步转移到添加吲哚乙酸(IAA)和6-苄基嘌呤(BAP)的MS培养基上,一些愈伤组织再生出植株。未再生植株的愈伤组织进一步在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它们也再生出植株。本研究从I.triloba原生质体获得高频率的植株再生;首次从I.lacunosa原生质体再生出植株;从高系14号原生质体也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
黄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的叶肉细胞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并成功地将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出再生植株。同时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闻     
《作物杂志》1990,6(1):34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获得成功最近山西省农科院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成功地从棉花胚性细胞原生质体中培养出再生植株。这一结果迄今未见报道。至此,我国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均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培养是进行植物育种和细胞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本文对近些年在果树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条件、方法和植株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培养的有关因素,并根据有关文献讨论了今后果树原生质体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技术包括原生质体植株再生、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在园艺植物育种应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变异为园艺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大量材料;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则是育种工作的新途径。二者都对育种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名红  陈学军  熊立 《种子》2007,26(5):4-7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是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植物原生质体的来源、酶解的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方法等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影响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综述了20多年来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概况;对影响香蕉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烟草云85无菌苗为材料,成功地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出再生植株。并同时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基本培养基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5,(12):18-19
本文综述了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并对茄子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迄今已利用茄子幼苗子叶、胚轴、叶片、胚、茎等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是茄子离体再生研究最多的一个领域。其再生的关键取决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等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再生能力差异很大,也影响再生的途径。原生质体是进行遗传操作比较理想的受体,所以在其来源、培养液组成和成苗途径方面都有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原生质体作为单细胞且具有全能性,为研究植物细胞壁生物合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模型.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过程复杂,涉及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应用普通的研究方法难以全面解析整个再生壁过程的分子网络.为充分了解植物原生质体再生壁内在特性,推动植物原生质体再生壁的分子机理进一步完善,笔者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培养、细胞壁再生的细胞生...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将Microcitrus papuana Swingle的胚发生原生质体与酸橙(C.aurantium)的叶原生质体经电融合得到了属间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这些再生植株在生长活力、叶片和分枝结构方面与叶片亲本相似。FCM分析表明它们为二倍体。应用SSR和CAPS来鉴定再生植株的杂种性。再生植株的SSR带型与叶片亲本——酸橙的一样,这说明它们具有源于酸橙的核组成。用叶绿体和线粒体通用探针进行DNA扩增,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起重要作用。原生质体的来源、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法等,都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观赏植物原生质体在细胞融合、遗传转化上有了一定发展,为创造观赏植物新种质提供了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科院谷子所以“冀谷11号”谷子品种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建立适合原生质体游离培养的细胞系,进而分离培养原生质体获得了高频率的细胞分裂和细胞团形成,并得到了大量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这一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培养基及植物激素对烟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烟草叶肉细胞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MS基本培养基进行琼脂糖固体平板培养,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发育速度、分裂频率及愈伤组织形成效果最佳;培养基(1/2 MS NAA 0.5 mg/L 2,4-D 1.0mg/L 6-BA0.5 mg/L 1.2%LMA) (1/2MS 2,4-D2.5mg/L KT0.5mg/L)的培养效果最好,再生细胞团的数目及愈伤组织最多;用1/2 MS IAA 2.0 mg/L KT 0.5 mg/L和1/2 MS IAA0.5 mg/L KT 2 mg/L两种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时出芽率高;在再生芽诱导生根时直接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5.
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及可育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玉米获白×莱1029的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经改造后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了优良的、有再生能力的悬浮细胞系。用其分离原生质体,采用4种方式进行培养,最高原生质体植板率达到1.2%。原生质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通过分步诱导分化法,获得了5株完整的绿色植株,经进一步的壮苗培养后,移栽到土壤中全部成活,最终雄穗结籽。后代植株育性正常。  相似文献   

16.
莲子胚培养再生植株及原生质体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莲子胚为外植体建立江溪红莲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并以所得再生植株的展开叶片为材料,摸索原生质体分离的条件,为荷花体细胞杂交育种提供实验基础.结果表明,较理想的芽增殖培养基为MS+1 mg/L 6-BA+0.1 mg/L NAA;成苗阶段采用固液双层培养基最适宜.而最佳的叶片原生质体分离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1%离析酶+o.1%果胶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未成熟种子诱导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悬浮细胞在酶组合:3.0%纤维素酶R-10、1.0%离析酶R-10、0.2%果胶酶Y-23、1.52%KCl、0.78%CaCl2、0.01%MES和11%甘露醇中,酶解8h,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6×106个/mL和92.17%。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原生质体培养60d后,可获得大量增生的小细胞团,细胞团悬浮培养15d后转至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约30d,其体胚萌发率为45.97%,然后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5d,其再生植株率为54.76%。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一些报道表明,在禾本科作物幼胚的愈伤组织中植株再生频率高,例如在玉米、燕麦、高梁、小麦、大麦、珍珠粟。这些愈伤组织还可以用于更进一步的悬浮液和原生质体培养. 这些作者以前是研究水稻幼胚的愈伤组织和悬浮液培养。他们发现在盾片表面以上接种的胚(也就是胚芽一胚根轴的侧面与培养基接触)比盾片表面以下接种的胚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作用的效果好。17个水稻品种的测试是一致的;当然。植株再生频率在品种间差异甚大。同时,粳稻类型品种根和芽  相似文献   

19.
二倍体棉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倍体棉种为四倍体栽培种提供了亲本(祖先)种,是棉花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是构建棉属突变体库、研究棉花功能基因组的优良材料。其中A、B、E、F组棉种起源于亚非大陆,D组起源于美洲大陆,C、G、K组起源于澳洲等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组织培养研究主要涉及植株器官与细胞培养的再生途径、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培养与融合等,目前已获得了克劳茨基棉(Gossypium klotzschianum)、野生拟似棉(G. gossypioides)、亚洲棉(G. arboreum)、戴维逊氏棉(G. davidsonii)、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司笃克氏棉(G. stocksii)、奈尔逊氏棉(G. nelsonii)、比克氏棉(G. bickii)等二倍体棉种的再生植株,其中茎尖培养仅获得了亚洲棉、比克氏棉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克劳茨基棉、戴维逊氏棉的再生小植株;此外,获得了陆地棉和二倍体棉种克劳茨基棉、比克棉、司笃克氏棉的种间杂种。二倍体棉种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组织培养体系可以借鉴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相关方法。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肖文言,王连铮(中国农业科学院100081)大豆原生质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栽培大豆(GlycinemaxL,)原生质体培养,自Schenk和hildebrandt(1969)由大豆子叶愈伤组织细胞游离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