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随机选择5头黑水藏猪,体重(64.2±4.49)kg,屠宰测定胴体性能、体组成分、肉品质、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黑水藏猪三点均膘厚4.57cm、眼肌面积27.70cm2、屠宰率68.12%、瘦肉率42.01%;心脏指数0.46%、脾脏指数0.20%、胃指数0.91%、肝脏指数1.15%;失水率15.62%、大理石纹评分4.36、pH1和pH24分别为6.66、5.76;背最长肌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65.09%、23.21%、9.44%、1.52%。由此,黑水藏猪是属于藏猪中肉品质突出、营养价值丰富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藏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其肉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本试验对舍饲藏猪的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进行分析,以便为藏猪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利用行业标准描述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利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肌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 表明: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指...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比较巴克夏猪、藏猪及巴藏杂交猪同体重下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以确定杂交对藏猪的改良效果。选用初始体重在3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各16头,公母各半,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对率先达到11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进行屠宰,待巴藏杂交猪和藏猪达到110 kg左右时再分别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能以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巴藏杂交猪瘦肉率高于藏猪(P<0.01),巴克夏屠宰率和眼肌面积高于藏猪(P<0.05);整体来看巴克夏猪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均没有出现PSE肉和DFD肉,测定的全部指标处在正常优质猪肉品质范围;巴克夏猪肉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含量低于巴藏杂交猪(P<0.05);巴克夏猪肉中亚油酸含量高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P<0.01),藏猪猪肉中油酸含量高于巴克夏和巴藏杂交猪(P<0.01)。由此可见,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均属于优质猪肉。巴克夏猪在杂交改良中是优秀的父本,是拥有着高瘦肉率眼肌面积以及高亚油酸的优质猪肉品种,而藏猪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培育出的巴藏杂交猪进一步改善了肉品质,但仍有待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8,(6)
通过对藏猪在非高原气候下的繁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藏猪初产的妊娠期为114.57 d,2、3、4和5胎及以上妊娠期均在115 d以上;藏猪在初产的时候产仔数是最少的,然后随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多,当达到第4胎的时候,是产仔潜能最大的时候。同时对藏猪胴体性能、肉质性能、滋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屠宰率为70.31%,瘦肉率为41.17%,pH_1为6.23,肌内脂肪含量为5.09%,硫胺素为2.06μg/g。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出藏猪能很好适应非高原气候下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1991年10月中旬对加什科羊进行产肉性能测定.测定结果:6月龄羯羔、1.5岁羯羊、成年羯羊胴体重分别为10.25,13.99,22.54kg,屠宰率分别为43.35%,44.59%,49.55%.结果说明:加什科羊产肉性能已达到品种指标要求,产肉性能较好,高于藏羊,早熟性优于青海半细毛羊,为提高草原畜牧业的产肉量和推进季节性畜牧业的技术水平提供了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掌握呼伦贝尔肉羊的产肉性能和生长发育特点,指导育种工作,笔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羯羊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各项指标详细分析.其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8月龄羊达47.2%和38.3%;育成羊达48.8%和40.3%;成年羊达52.1%和43.6%.笔者建议通过不断选育提高个体产肉性能,提倡生产羔羊肉,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西双版纳斗鸡的体型外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斗鸡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胸肌发达,30日龄到60日龄之间的生长速度最快;产肉性能优良;肉质好,营养价值高,60日龄胸腿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91%和22.71%,脂肪含量分别为0.84%和1.85%。同时表明,日龄、性别对产肉性能和肉质特性影响较小,而部位对肉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呼伦贝尔肉羊的产肉性能和生长发育特点,指导育种工作,笔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羯羊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各项指标详细分析。其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8月龄羊达47.2%和38.3%;育成羊达48.8%和40.3%;成年羊达52.1%和43.6%。笔者建议通过不断选育提高个体产肉性能,提倡生产羔羊肉,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羊属短脂尾型肉用绵羊品种,抓膘增重快,耐寒耐粗饲,适应性强,体格大,产肉多,屠宰率和净肉率高,附加值工业用途丰富.为了更进一步掌握它的产肉性能和生长发育特点,指导育种工作,对不同年龄段的羯羊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各项指标详细分析.其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8月龄羊达47.2%和38.3%;育成羊达48.8%和40.3%;成年羊达52.1%和43.6%.不断选育提高个体产肉性能,提倡生产羔羊肉,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藏猪选育群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为藏猪本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选择藏猪选育群8头个体(300日龄左右,4公、4母),断奶后采用散养加舍饲饲养模式,测定胴体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表明:藏公猪胴体瘦肉率极显著高于藏母猪(P0.01),藏公猪胴体皮重率显著高于藏母猪(P0.05),藏母猪花板油率显著高于藏公猪(P0.05),藏公猪熟肉率显著高于藏母猪(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藏猪通过本品种选育后,4世代群体既能保持优良的肉质性状,又能略微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1.
青贮油菜在生长期藏猪饲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青贮油菜在生长期藏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40头平均体重在(7.45±0.78)kg的健康状况良好的生长期藏猪,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不同添加比例(0、10%、20%、30%与40%)的青贮油菜饲粮。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自由采食与饮水。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青贮油菜比例的升高,藏猪平均末重、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不断降低,而饲喂基础平均日采食量、干物质基础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不断增加。与对照组(处理1)相比,添加10%与20%青贮油菜组藏猪的平均末重、全期增重、干物质料肉比、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干物质、粗蛋白质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30%与40%青贮油菜,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干物质、粗蛋白质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说明,青贮油菜可用于生长期藏猪饲粮配制,添加10%~20%时可保障生产性能,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甘孜州藏猪和普通商品猪的肉质性能,试验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6头成年甘孜州藏猪,测定了胴体和肉质性状、背最长肌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猪的瘦肉率高,肌肉贮藏损失低(1.5%),大理石纹评分(2.5~3.0)在最优范围;肌肉中蛋白质和钙等微量元素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背最长肌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93%、7.88%、8.65%,均高于普通商品猪肉,且氨基酸比例适宜。甘孜州藏猪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32.83%和64.5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普通商品猪。  相似文献   

13.
舍饲与放牧条件下藏猪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测不同饲养方式对藏猪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舍饲(10头)和放牧(8头)饲养的藏猪共18头,于300日龄左右屠宰,并测定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舍饲组藏猪活体重、胴体重、活体背膘厚及屠宰后背膘厚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头、肾、胃、皮重率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肝重和花板油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组藏猪肉色评分均为3分左右,属于优质猪肉。综上表明,舍饲可提高藏猪的个体体重和胴体重,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改善肌肉嫩度。考虑到放牧饲养藏猪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建议在推广藏猪舍饲模式的同时,可以适当放牧,保持藏猪原有的习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萨福克羊与青海藏羊杂交一代羊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及6月龄的产肉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面:萨杂一代羊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及6月龄的产肉性能均高于青海藏羊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及6月龄的产肉性能(P0.01),6月龄萨杂一代公、母羊屠宰率分别为45.38%和42.58%,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藏猪中心产区建立藏猪选育基础群,对其外貌特征、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进行个体测定。采用综合育种值对基础群藏猪按照高繁殖力和快生长高瘦肉率2个方向进行选种。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2个品系藏猪外貌体型更典型;高繁殖力品系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分别达到了7.65头、7.16头、5.42 kg、6.46头和31.05 kg;快生长高瘦肉率品系初生重、断奶重、25 kg日龄、屠宰率、腿臀率、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达到了0.78kg、7.87 kg、260.5 d、61.65%、31.44%、63.49%和9.13 cm2,背膘厚减小至8.19 mm,肉质性状变化不大,保持了藏猪良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是正在培育的绵羊新品种,对该品种的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品种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指标进行观测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选育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产肉性能、繁殖性能和产毛性能;该品种成年公、母羊的体重可达124.78、103.25 kg,原毛产量和净毛率分别为6.68 kg、49.15%,4.67 kg、48.83%;育成羊和成年羊的羊毛的自然长度均超过9 cm,体侧部的羊毛纤维直径集中在20.32~21.45μm;育成公、母羊的屠宰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为51.65%和75.45%、51.28%和74.251%;初产和经产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25.23%和150.21%,羔羊成活率分别为93.12%和95.26%。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西藏地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分型情况,为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2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STp以及CS8基因,检出率为8%。对检测到的16株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100%。按照系统发育进化分型的方法,对16株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有3株属于D群,其余均属于A群,P27、P28和P32有可能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上述结果说明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ETEC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西杂改良牛不同代次及夏西西本牛产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代次,不同品种的杂种牛产肉性能的测定,筛选出好的杂交组合.本试验选择15月龄左右的西本F1、西本F2、西本F3和夏西西本牛各6头,经120 d强度肥育.结果表明:夏西西本、西本F3、西本F2和西本F1牛活重分别达到512.50 kg、496.10 kg、479.78kg、430.70 kg,平均日增重分别达到1500.71 g、1405.21g、1350.32 g、1055.32 g,胴体重分别为297.66 kg、290.02 kg、275.63 kg、236.76 kg,净肉重分别为237.13 kg、227.71 kg、215.81kg、183.65 kg,净肉率分别为46.27%、45.90%、44.98%、42.64%,杂种牛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藏猪中心产区建立藏猪选育基础群,对其外貌特征、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进行个体测定.采用综合育种值对基础群藏猪按照高繁殖力和快生长高瘦肉率2个方向进行选种.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2个品系藏猪外貌体型更典型;高繁殖力品系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分别达到了7.65头、7.16头、5.42 kg、6.46头和31.05 kg;快生长高瘦肉率品系初生重、断奶重、25 kg日龄、屠宰率、腿臀率、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达到了0.78kg、7.87 kg、260.5 d、61.65%、31.44%、63.49%和9.13 cm2,背膘厚减小至8.19 mm,肉质性状变化不大,保持了藏猪良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拉日马牦牛的产肉性能及其种质资源特性。对12头5.5岁成年拉日马牦牛进行了屠宰测定(公、母各6头),结果得出:成年拉日马公牦牛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骨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骨肉比分别为333.37 kg、177.30 kg、22.77 kg、154.53 kg、52.51%、45.75%、87.12%、1∶6.78,成年拉日马母牦牛则分别为245.97 kg、123.41 kg、15.47 kg、107.97 kg、50.32%、43.96%、87.40%、1∶7.03。本研究表明,拉日马牦牛的产肉性能良好(净肉率高),应深入挖掘其特性,加强保种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