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取1961~2010年鲁西南9个县区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逐年、四季Z指数及区域旱涝指数I,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站旱涝频率、I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典型旱涝年的确定及旱涝特点、季节旱涝和年旱涝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50年来鲁西南典型雨涝年出现11次,典型干旱年出现13次,雨涝年以21世纪以来最多,干旱年以20世纪80年代最多;鲁西南年及四季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旱涝指数拟合曲线夏季与年度变化较为一致;鲁西南降水波动较大,旱涝转换频繁,季节性旱涝发生频繁,常连续出现和相伴出现,冬旱和春旱有减缓趋势,秋旱和夏涝有增加趋势;年雨涝和干旱指数均与夏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秋季,即夏季和秋季雨涝(干旱)对年度雨涝(干旱)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8-1988年共31年的气象资料,对驻马店地区大豆生育期间的主要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降水是影响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关键因子。产量与花荚期降水变量呈显著负相关,花荚期降水以180mm为最佳。从大豆各生育阶段出现的旱涝情况看,干旱出现的机率较雨涝多,但雨涝对产量的影响比干旱大,特别是内涝的影响更重,因此,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趋利避害,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鲁西地区8个台站1962—2015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鲁西地区各月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节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应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SPI呈现增加趋势,其余各季节及全年SPI均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年尺度干旱分布中东部县干旱次数高于西部县;雨涝呈现南北分布,南部县次数高于北部县。季节旱涝分布,春夏干旱多发生在东部及南部县,秋冬干旱集中在西北部县;季节雨涝次数较多发生在南部及东部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安徽省旱涝监测业务系统,并利用1961~2006年安徽省20个代表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对旱涝灾害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Pa)、Z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i)、综合干旱指数(Ci)进行检验。结果表明,Pn、Z指数和SPI指数3种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有效反映旱涝状况;Mi指数中过分夸大了气温对旱涝的影响程度;Ci指数是SPI指数和胁指数的综合反映,由于埘指数误差较大也直接导致Ci不能准确地反映气候旱涝实际。  相似文献   

7.
刘基 《农家顾问》2013,(6):33-33
1,种植业风险具有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持续性等特征。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例如常见的旱涝灾害,就某一地区而言,干旱或多雨,或先旱后涝、先涝后旱,或旱涝交错等情况均可能出现;在同一时间里。既可能产生大范围的干旱或雨涝,也可能在一个地区多雨成涝,  相似文献   

8.
依据1962-201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分析、突变检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等方法,探讨了聊城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和旱涝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聊城地区年平均降水呈现不明显下降趋势,季节降水中,春季降水呈现增加趋势,其余各季呈现不明显的下降趋势。聊城市旱涝交替发生,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2-1970年、1981-1990年、2011-2015年以干旱为主,1971-1981年、2001-2010年以雨涝为主,经历了旱-涝-旱涝-旱的变化过程。3个区域旱涝变化与全区总体上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灾变理论的开封旱涝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开封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借助灰色灾变理论建立干旱和雨涝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对2001年的干旱和2003的雨涝进行预测结果验证,吻合性良好。并对2009~2020年的旱涝情况做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5、2020年是未来的3个干旱年,20112、0182、025年是未来的3个雨涝年。研究结果可对开封地区抗旱防涝,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于万军  高淑新  曹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80-12582,12585
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积分湿度指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系统分析降水与农业需水和旱涝程度。结果表明,近5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倾向率为-19.983mm/10a,降水量趋势减少约100mm。有6~7成的年景降水基本满意,自然降水农业需水满意程度趋势下降23%。因降水减少,气候类型在转变,由半湿润、偏旱型转向中旱气候类型。生长季平均缺水56mm,有36%的年份受干旱威胁;春季旱情最重,概率为64%;秋季次之,概率为58%;夏季最轻,概率为24%。5月播种出苗阶段干旱概率为70%,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牙克石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牙克石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发生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牙克石市年平均气温为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了0.32℃。年平均气温波峰及波谷均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波峰有12~20年周期,波谷有10~16年周期;年降水量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旱涝出现的概率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无霜期基本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旱涝灾害是安徽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安徽省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对降低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基于安徽省2000—2017年旱涝受灾面积数据、降水数据,利用M-K突变检验、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旱涝受灾情况以及降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受灾面积年际变化较大,且干旱受灾面积要高于洪涝受灾面积;旱涝受灾情况分别在2013年和2007年存在明显的突变,通过突变前后区域受灾情况对比可知,旱灾受灾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洪涝受灾率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长江下游区以及长江-东南诸河区呈上升趋势;旱灾受灾面积整体都有下降趋势,南方地区下降趋势尤其显著,洪灾受灾面积南方呈上升趋势,北方呈下降趋势,且旱涝受灾面积的升降趋势与降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3个极端降水指数中,强降水日数与旱涝受灾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旱灾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本文依据洞庭湖区1950-2009年水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ζ和成灾率异常指数ζ,运用信息扩散模型评估了该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结果表明:(1)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长,同一水旱灾害损失率下的粮食损失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同一类型的灾情异常指数一定时,损失率越大,粮食损失量则越大;(2)旱灾粮食经济损失递增趋势较平缓,而水灾在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之间粮食经济损失量发生了突变;(3)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的水旱灾粮食风险损失值都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超越概率20年一遇以上的水灾粮食风险损失值大于旱灾.  相似文献   

14.
运城市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周期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56~2007年山西省运城市的降水资料和美国观测站公布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观测资料,在用Z指数对降水资料进行处理而确定旱涝等级和年份后,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运城市旱涝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运城市涝灾主要发生在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大值年及其后第3年,旱灾则在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值年及前后1~2年内都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耐涝性能较强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而旱地面积相对增加,另一方面水利设施设备老化,河道淤积,排洪灌溉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灾变预测方法,对新密市东方红灌区的旱、涝灾数据进行灰色处理,以预测灾情发生的时间。结果表明,在2011和2022年将出现年降水量小于500 mm的干旱年,在2007和2018年将出现最大月降水量大于300 mm的涝情,2007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从理论和实例上说明了该方法适用对于灌区旱涝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上游(川渝地区)旱涝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61~2007年川渝地区156个台站逐日温度降水资料,测试了3种单站旱涝指标,并做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CI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逐日的干旱变化,Z指数对月、季的旱涝评估较好,对Z指数的划分标准进行修正,修正后Z指数更适合三峡库区上游(川渝地区)旱涝等级的划分。基于各站Z指数,提出了一种能反映三峡库区上游区域旱涝强度的区域旱涝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简称M-K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湖南省农业洪旱灾受灾面积演变趋势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洪灾受灾面积的M-K统计值在1983年后即突破置信区间(P<0.05),总体上呈明显的幂函数上升趋势;旱灾受灾面积呈波动趋势,存在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可见,1980s后湖南省农业洪灾受灾面积持续增长,旱灾受灾面积未能有效遏制.主要原因包括:(1)雨水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不匀.如1986年后4月、5月和6月的降雨量与1951-1980年均值相比整体偏少,而7月明显偏多.(2)水土流失严重使森林水分涵养功能低下.(3)河湖淤积严重使河湖泄洪功能下降.(4)水库数量庞大但未能有效发挥其防洪兴利综合功能.最后,针对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农业洪旱灾受灾面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内江地区旱涝变化规律,为该地区干旱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采用Z指数分析方法,对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年来,内江地区以旱灾占优势,洪涝灾害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大气干旱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从不同季节看,春季旱灾严重,夏季多洪涝,秋季旱涝灾害较少,冬季旱灾极为严重;从月变化看,偏旱月多于偏涝月,在偏旱月和偏涝月中,重旱与重涝出现的几率均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玉米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法,为准确鉴定玉米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7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水旱交替种植模式法和常规水旱分区法的三重复的抗旱系数,利用三重复之间的相关系数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常规水旱分区鉴定的抗旱性,三重复间的相关系数为0.692~0.755(平均值 0.724),而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的抗旱性,三重复间的相关系数为0.835~0.887(平均 值0.861);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法重复间相关系数要高出常规水旱分区鉴定法18.9%。【结论】与常规的水旱分区鉴定法相比,水旱交替种植模式抗旱鉴定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且便于材料观察的特点,可用于玉米抗旱性大规模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