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慧  宋代军 《畜禽业》2006,(6):27-29
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动物体内易与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盐类,络合蛋白质等,从而抑制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因子的吸收利用。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植酸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日粮中加入,可改善磷酸盐的利用度,降低粪便中的磷含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改善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因而近年来对植酸酶的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2.
植物性饲料中,磷主要是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而植酸、植酸盐被公认为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可以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使无机磷的用量大幅度降低,降低鱼体粪便排泄物中磷的含量,提高鱼类增重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由于鱼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大量未被鱼体利用的植酸磷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磷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水中溶氧含量起伏变化、水质恶化、鱼体生病或鱼肉带异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初步探讨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植酸磷降解的影响,从而为植酸酶和无机盐在鱼类配合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在水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植酸和植酸酶的特点植酸存在于大豆制品及许多植物性饲料中,它是由6个含磷基团与环已醇结合而成。植物性饲料中53%~85%的磷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磷在单胃动物中难以被利用(瞿明仁,1997)。植酸作为一种抗营养因子,又是难以消化的物质早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植酸在饲料中的存在不仅仅会使植酸磷不能被吸收利用而排放到环境中引起磷污染,而且还会对饲料中诸多物质的吸收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植酸酶由一系列酶组成,是肌醇六磷酸磷酸酸化酶,可水解植酸使无机正磷酸逐步释放(Cosgrove,1980)…  相似文献   

4.
王琤 《科学养鱼》2016,(3):69-70
正植酸的化学名称是环己六醇六磷酸酯,是一种黄色液体,呈强酸性,易溶于水。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具有极强的络合能力,通常与钙、镁、钾、钠、锌、铁、铜、锰等物质形成不溶性的盐类,从而影响动物对矿物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植酸还可以络合蛋白质,降低营养素的利用率;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α-淀粉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植酸酶(肌醇六磷酸酶)是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的一类酶的总称。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有效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中性植酸酶在鲤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酸盐(phytate)的化学名称是肌醇-6磷酸盐,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植酸盐中的磷称为植酸磷,在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的含量约为1%-2%,约占总磷含量的60%-80%。植酸盐非常稳定,由于单胃动物自身不分泌能分解植酸盐的植酸酶,故植酸磷基本无法被单胃动物利用,造成饲料中磷相对不足,需另外添加无机磷(成本最高的矿物质)。植酸盐还能与饲料中的锌、镁等矿物质和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反应生成难溶的化合物,降低这些营养素的利用率,因此植酸盐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盐还可造成鱼的幽门盲…  相似文献   

6.
刘建明  伏秀梅 《畜禽业》2004,(11):27-27
植物中含有相当多的植酸,而植酸易与磷结合形成植酸磷,生猪、家禽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约占植酸盐总量的50%~80%。但由于缺乏内源性植酸酶,猪、禽不能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需添加外源性无机磷来满足其对磷的需求,这导致日粮中大量的植酸磷被浪费,且未被利用的植酸磷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后,将造成土壤以及地下水中磷的积聚,成为危害极大的环境污染源。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通过它对植酸磷的水解,可提高猪、禽对日粮中磷的吸收和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减轻饲养场周围环境的磷污染等作用。国家《1996—…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旺  张璐 《齐鲁渔业》2006,23(10):34-34
水生动物消化系统缺乏植酸酶,所以对饲料原料中以六磷酸肌醇钙镁盐形式存在的磷(植酸磷)不能利用(NRC,1993)。另外,植酸还会与饲料中的铁、锌、镁、锰等形成复杂难溶的植酸盐复合物,从而导致这些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降低。这严重制约了植物蛋白在水生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生产中通常要添加含磷矿物质饲料,如各种形式的磷酸盐、骨粉等补充可利用磷的不足,而  相似文献   

8.
李振 《科学养鱼》2006,(5):65-66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此酶可分两类:即3-植酸酶和6-植酸酶。它能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从而释放出氨基酸、磷、钙、钾、镁、铁、锌、铜和锰等被植酸络合的营养元素。试验表明,微生物植酸酶作为水产饵料添加剂不但能改善总能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还可提高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消化利用率,从而减少水体中氮、磷等元素的污染,大大提高水产养殖效果。但要合理地使用植酸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久昌 《畜禽业》2003,(1):36-36
大家知道,植物中含有相当多的植酸,而植酸易与磷结合成植酸磷,而植酸磷是不能被动物吸收的,降低了磷的利用率。而植酸酶能将结合物分解,生成游离态的磷,游离态磷才能被吸收。而现在植酸酶已是一种新型的单胃动物饲料添加剂,自1991年荷兰首次用于畜禽饲料后,植酸酶一直用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减轻饲养场周围环境的磷污染。植酸酶在养殖业中的积极作用已被世界各国畜牧专家广泛重视并得到确认。现在,植酸酶替代无机磷饲料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承担的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植酸酶获得成功。我国是单胃动…  相似文献   

10.
<正>植酸酶是一类能分解植酸及其盐的酶。它能减少单胃动物的饲料中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解除植酸对一些矿物元素如钙、锌、铁、铜等的抗营养效应。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节约无机磷饲料资源,又可减少由于动物粪便排泄物中高磷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以大学、研究所为主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生产出植酸酶产品,并在  相似文献   

11.
<正>植酸酶具有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动物对日粮中蛋白质、矿物质的利用率,减少动物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等独特的生理功能,越来越成为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作为一种外源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酸酶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或环己六醇磷酸酯,广泛存在于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避料中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植物性饲料中 ,磷主要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 ,而单胃动物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 ,故植酸磷基本上不能被单胃动物所利用[1] 。因此 ,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 ,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的成本 ,而且饲料中不能被利用的植酸磷排出体外 ,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大量的研究表明 ,在猪、鸡和小鼠植物性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能提高这些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 ,降低磷的排泄量。但是目前商品化生产的植酸酶最适活性 pH值和温度范围与鱼体胃肠道内的pH值和温度范围不相接近 ,尤其是鲤科鱼类属无胃鱼类 ,无胃酸分泌 ,消化道中 pH值为 6 .5~ 8.4[…  相似文献   

13.
夏树  龙建 《畜禽业》2004,(11):8-10
使用酶制剂可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a-半乳糖苷酶、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等;补充动物特别是幼龄动物内源酶的不足,如蛋白酶和淀粉酶等;使饲料中的养分更易吸收,扩大可利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对酶制剂的品种、主要作用对象、作用机制与作用效果有了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及其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 (phyticacid)的化学名称是环已六醇六磷酸酯 ,分子式为C6H18O2 4P6,分子量6 6 0 0 8。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植酸与磷结合形成有机磷化合物植酸磷(phytatephosphorus)。鱼类消化系统内因缺乏内源性植酸酶 ,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 ,导致大量磷的浪费及粪磷排放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植酸可形成高度离子化的正磷酸基团 ,常与Zn2 +、Ca2 +、Mn2 +、Fe2 +以及蛋白质、鱼体内的某些消化酶络合形成络合物 ,影响鱼类对这些矿物质元素和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及部分营养素的消化率。植酸酶的开发利用 ,…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工厂化的迅速发展,饵料和排泄物中氮、磷等营养素对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积极发展优质、高效、无污染的生态水产养殖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水产生产者日益追求的目标。植酸酶作为一种环保棗促生长型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水解饲料中的植酸及其盐类而提高蛋白质和磷、钙、锌、铁、铜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改善饲料的潜在营养价值,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具有无残留、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一、植酸及植酸酶植酸即肌醇六磷酸,由6个含磷基团与环己醇结合而…  相似文献   

16.
植酸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饲料植物原料中含有0.24%~0.89%(占干重)植酸盐.本文介绍了植酸和植酸酶的结构性质,综述了微生物植酸酶对鲤、异育银鲫、虹鳟、狼鲈和斑点叉尾鮰等养殖鱼类在磷和蛋白质利用率方面的资料,讨论了饲料原料、鱼类(种类、规格等)和环境(温度、pH等)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植酸酶对3种植物性原料中植酸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生物植酸酶分别对3种植物性原料(豆粕、玉米蛋白粉、小麦)进行酶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植酸酶作用下3种植物性原料中植酸磷含量的变化。3种原料分别有6组处理(植酸酶对照0 U/kg,柠檬酸对照,500U/kg,750 U/kg,1000 U/kg,1500 U/kg),每组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植酸酶能够显著降低3种植物性原料中植酸磷的含量(P<0.05),同时提升有效磷的含量。通过对磷当量的分析,本试验中以植酸酶组1000 U/kg最为经济有效。植酸酶对照组中植酸磷含量也有所下降,说明柠檬酸单独对植酸起到了一定的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及植酸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20尾当年鱼种,体重50.10±1.43g,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 3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饲喂基础日粮+500U植酸酶,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000U植酸酶, Ⅲ组饲喂基础日粮+1500U植酸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鲤鱼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 采食量都有升高,而饵料系数、死亡率都降低了。而且,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了植酸磷的利用率, 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减少植酸磷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本试验证实:在黄河鲤鱼的饲料中添加 植酸酶可促进鲤鱼的生长和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小肽制剂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及饲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4,29(11):43-44
经典营养学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理想蛋白质、可利用氨基酸等系列蛋白质营养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发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也不完全遵循“木桶理论”,而且,即使喂给动物按理想氨基酸模型配制的混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日粮,也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成绩。因而,有些学者提出了完整蛋白质或其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的观点,这样小肽营养的研究才开始受到重视。随后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降解产物大部分是小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它们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近年来,编码小肽吸收转运载体活性蛋白的基因已被克隆,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磷大多以植酸形态存在,只有通过植酸酶的作用才能分解出有效磷,被畜禽所利用。作者探讨鸡消化道内植酸酶活性的分布以及添加维生素D3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周龄雏和40周龄产蛋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2,000~22,000IU/kg。试验期10d。结果,雏鸡十二指肠后部的植酸酶活性最高,其次是十二指肠前部和空回肠前部,空回肠后部植酸酶活性较低,盲肠处几乎没有活性。维生素D3添加量在2,000~5,000IU/kg范围内,十二指肠到空回肠前部内植酸酶活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维生素D3添加量在5,000IUkg以上时,植酸酶的活性大致相同。产蛋鸡十二指肠前部和后部的植酸酶活性高,空回肠处活性低,盲肠处几乎没有活性。添加维生素D3能提高十二指肠植酸酶的活性。产蛋鸡与雏鸡相比,前者十二指肠内植酸酶活性只有后者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