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比较不同耐盐性品种在NaCl胁迫下的离子含量的差异,为耐盐玉米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玉米耐盐品种‘郑单958’和盐敏感品种‘齐单1号’在含0%、0.2%、0.4%、0.6%、0.8%、1.0% NaCl的砂子中生长,分别测定根、茎和叶片中Na+、K+、Ca2+含量。NaCl胁迫下,Na+、K+、Ca2+含量在两个玉米品种间、NaCl浓度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NaCl胁迫下,两个玉米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均增加,根中Na+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茎和叶,‘郑单958’根中的Na+含量高于‘齐单1号’;K+、Ca2+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高盐胁迫下,‘郑单958’根中K+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齐单1号’,而茎中K+含量降低的幅度小于‘齐单1号’;‘郑单958’茎和叶片中Ca2+含量降低的幅度小于‘齐单1号’。两个玉米品种在离子含量间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Na+、K+、Ca2+含量可以作为玉米耐盐性鉴定和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离子平衡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水培法 ,研究了 Na 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 L .)品种 (枝棉 3号 ,耐盐性较强 ;泗棉 2号 ,耐盐性较弱 )幼苗叶片及根系 Ca、K、Mg、P、Mn、Cu、Fe、Zn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用 ICP- AES法测定结果表明 ,经 1 0 0和 2 0 0 mmol· L- 1Na Cl分别处理 1 4d后 ,两品种棉花幼苗叶片及根系 Ca、K、Mg、P、Mn等元素含量均明显下降 ,其中尤其以 Mn、Ca、K元素含量下降最为显著。而 Fe、Zn、Cu等三种微量元素含量却有不同程度增加。随盐处理浓度增加 ,根系 Na+增加量趋于饱和 ,而叶片 Na+仍持续大量积累 ,导致植株体内阳离子含量显著增加 ,破坏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棉花品种 ,叶片及根系 Ca、K、Mg、Mn、Zn等元素含量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而在叶片 Cu、Fe元素及根系P元素含量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盐害下不同黄秋葵品种苗期生长的差异,以2个黄秋葵品种皇星五角(HXWJ,耐盐型)和绿新五角(LXWJ,盐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Na Cl(0,80,160 mmol/L)、不同胁迫时间(25,50 d)对黄秋葵植株苗期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提高、胁迫天数的增加,黄秋葵幼苗的株高、根长、植株鲜干质量、细胞膜稳定指数(CMSI)、K+含量,K+/Na+比呈下降的趋势;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Na+含量逐步升高;盐胁迫下黄秋葵幼苗鲜质量下降的幅度大于干质量,茎叶下降的幅度大于根系;胁迫至25 d,黄秋葵叶片和根中SOD、POD活性随Na Cl浓度增加逐步升高,胁迫至50 d,2个酶活性随Na Cl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整个胁迫过程中,幼苗的株高、根长、植株鲜干质量、CMSI、K+含量,K+/Na+比含量的降幅及MDA含量的增幅均为HXWJLXWJ,表明苗期较高的干物质积累、细胞膜稳定性及K+含量是耐盐性黄秋葵品种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盐渍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营养吸收及离子毒害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5%和1%)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2对番茄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番茄接种Glomus mosseae-2,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及根系N、P、K+和Ca2的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对Cl-含量虽有减少但无显著影响.接种后还显著影响盐胁迫下植株的营养吸收及平衡,增加地上部及根系K+/Na+、P/Na+、Ca2+/Na+及根系P/Cl-值.这些比值与植株总干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K+/Na+、P/Na+、Ca2 +/Na+相关性最大.接菌番茄耐盐性提高与AMF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尤其是提高K、P含量,保持较高K+/Na+、P/Na+、Ca2 +/Na+比值、降低植株Na+含量从而降低Na+对植株的毒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将军菊苣生长及离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盐胁迫对将军菊苣的生长及Na+、K+、Ca2+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用Hoagland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 (70、140、210、280 mmol/L)并处理将军菊苣幼苗15天,测定其生物量、生长速率、新生叶参数和矿物质离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盐浓度升高,菊苣生长速率明显减缓(P<0.05);叶长、宽和面积以及鲜重均显著下降,而70 mmol/L组植株根系干重显著增高(P<0.05);处理组根和叶的N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K+含量降低,其中根部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变化不明显;根和叶的K+/Na+以及叶的Ca2+/Na+比值均显著降低。这说明盐胁迫造成菊苣植株的离子失衡,促使K+和Ca2+的选择性吸收而耗能,从而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盐碱胁迫对小冰麦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将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与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均按摩尔比9∶1混合,在模拟出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比较了盐碱胁迫对小冰麦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中Na+、K+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碱胁迫对小冰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盐胁迫,而碱胁迫对萌发的抑制可能是致死的。碱胁迫对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大于盐胁迫,尤其对幼根的抑制作用。碱胁迫明显破坏根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根活力急剧下降。盐碱胁迫均造成芽和幼根Na+含量上升而K+含量下降,Na+/K+也随之升高。但若两种胁迫相比,碱胁迫下Na+含量及Na+/K+比值上升幅度和K+含量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小冰麦的Na+、K+含量变化特点表明,碱胁迫造成的高pH干扰了根系选择性吸收K+、Na+的能力,而造成了植物体内Na+、K+不均衡,这可能是碱胁迫对小冰麦的伤害作用大于盐胁迫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郑青松  刘友良 《棉花学报》2001,13(5):278-282
适当浓度范围 DPC浸种均可提高棉花幼苗耐盐性 ,其中以 1 50 mg· L- 1浓度浸种效果最好。盐胁迫下 1 50 mg·L- 1DPC浸种的幼苗与水浸种相比 ,降低了幼苗对盐分的吸收 ,增强棉苗体内盐分区域化分配 ,促进根系对 K+的吸收和向叶片的选择性运输 ,维持体内的离子平衡 ,降低叶片细胞电解质的外渗 ,改善叶片水分状况和活性氧代谢 ,明显提高叶绿素含量 ,增加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番茄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其离子吸收、分布的效应。结果表明,25~100mmol/L NaCl胁迫对番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推迟发芽,但最终并不影响发芽率,而随着NaCl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番茄发芽率明显降低,250~300 mmol/L NaCl处理,发芽率为0。25~300 mmol/L NaCl处理均显著抑制幼苗生长,使干物质积累下降。Na 主要积累在茎秆、根部,叶片中较少,而Cl-主要积累于茎秆。盐胁迫下叶片中K 含量显著增加,根系吸收SK,Na、叶片运输SK,Na均显著上升,表明番茄在离子吸收和向叶片运输过程中,对K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是番茄具有一定耐盐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NaCl、单Na+、Cl-胁迫对不同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番茄耐性品种的生理机制,以醋栗番茄、辽园多丽、红宝石和辽园红玛瑙4种不同基因型番茄为试材,比较研究了50,100,150 mmol/L的NaCl及等渗150 mmol/L单Cl-、单Na+溶液胁迫,对番茄苗期相对生长量、盐害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4种番茄幼苗的地上部相对干鲜质量、相对株高、相对叶片数、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盐害指数逐渐升高;通过各项指标鉴定醋栗番茄、辽园红玛瑙耐盐性大于辽园多丽、红宝石;等渗的NaCl及其单离子Na+、Cl-胁迫,Cl-离子伤害最小,Na+离子对番茄的毒害比Cl-离子敏感;4种番茄在50 mmol/L NaCl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其他高盐浓度胁迫则为非气孔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10.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是一种极具耐盐性的生态、经济、药用植物,在耐盐生理,特别是渗透调节机制方面开展研究是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利用的基础。为研究盐处理对罗布麻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盐浓度(0, 50 mmol/L, 100 mmol/L, 200 mmol/L NaCl)对罗布麻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后,测定了无机渗透调节物质Na+、K+离子及脯氨酸、可溶性糖、甜菜碱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盐处理下罗布麻幼苗中虽然Na+含量明显增加,但是K+的含量却始终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脯氨酸、可溶性糖、甜菜碱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由此推测,罗布麻幼苗可以通过维持K+含量的相对稳定,并积累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来适应盐渍环境。本研究为盐渍环境下罗布麻的渗透调节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秦岭林区锐齿栎树上一种新的腐朽病害, 其病原菌为钩针纤孔菌Inonotus hamusetulus。根据采集的病原标本材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小陇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以及不同自然条件与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小陇山锐齿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为:丰富度指数R为10.6,多样性指数H′为1.422,均匀度指数Jsw为0.545,优势度指数C为0.413;(2)群落内不同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大小顺序多样性指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区域内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丰富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4)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的变化亦与之相反。本次调查为划定小陇山锐齿栎的保护区和进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与早期研究相比,以锐齿栎为建群种的群落处于稳定状态,验证了研究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成效性。关键词:锐齿栎林;物种多样性;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秦岭  相似文献   

13.
甘薯苗期耐盐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甘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 设置对照和200 mmol L -1 NaCl浓度处理, 通过苗期盐土栽培胁迫方式, 对各处理下各品种(系)的茎叶鲜重、根系鲜重、茎叶干重、根系干重、叶片相对电导率、Fv/Fm、SPAD值、SOD酶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根系Na +和K +含量、Na +/K +比值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通过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品种(系)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 将盐胁迫处理下甘薯苗期的14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 通过隶属函数分析, 得到不同品种(系)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 并通过聚类分析, 将18个甘薯品种(系)划分为4种耐盐类型, 其中盐敏感型4个、弱耐盐型3个、中度耐盐型7个和高度耐盐型4个。在此基础上, 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用于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的回归方程, 同时筛选出茎叶鲜重、根系鲜重、茎叶干重、叶片SPAD值、SOD酶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根系Na +/K +比值等8个可用于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的生理指标。本研究可为甘薯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并为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及耐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高寒矮嵩草草甸4种主要植物的补偿生长机制和耐牧性差异,通过裂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对照)、施肥(施尿素和磷酸二胺、不施)和浇水(浇、不浇)控制实验,调查研究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粗喙薹草(Carex scabrirostris)分株密度、株高和分株地上生物量及其相对生长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种禾本科植物垂穗披碱草和异针茅的补偿高度和地上补偿生物量对刈割的响应更加敏感;刈割后异针茅、矮嵩草和粗喙薹草的分株密度发生超补偿,4种植物的株高相对生长率都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相对生长率在种间存在较大差异。4种植物的耐牧性大小顺序为矮嵩草>粗喙薹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施肥能显著提高4种植物的补偿高度、地上补偿生物量、株高相对生长率和耐牧性,说明在具有明显的土壤养分限制作用的高寒草甸群落中,植物的耐牧性依赖于土壤速效养分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5.
盐碱胁迫对海岛棉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海岛棉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对盐胁迫的响应,并筛选出耐盐能力较高的海岛棉品种。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主推海岛棉品种新海31号、新海35号、新海43号和新海48号为试材,采用NaCl、Na2SO4以及NaCl、NaHCO3以物质的量1∶1混合分别模拟中性盐混合盐(中性盐)和碱性盐混合盐(碱性盐)两种盐类型,胁迫处理总盐浓度(Na+)为0、120、180、240、300、360 mmol L~(–1),研究了盐胁迫下海岛棉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参数。结果表明,在两种盐类型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海岛棉种子的萌发参数、生物量、根冠比、盐敏感指数、盐耐受指数、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均呈下降趋势;高盐浓度下,海岛棉株高、根系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与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高盐环境抑制了棉种发芽及幼苗的正常生长。120 mmol L~(–1)浓度下,中性盐处理的新海48号的根系总长度比对照无显著增加,其余品种均有显著增加,各品种根系总体积与总表面积均无显著差异,低盐促进了各品种细根(d≤0.5 mm)的伸长及生长,新海43号的中根(0.5d≤2.0 mm)长度比CK增加显著,导致此品种根系的总体积与总表面积有显著增加;碱性盐处理的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及体积除新海31号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品种均有显著降低。180~240mmolL~(–1)浓度下,中性盐处理的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及体积与对照相比除新海43号有显著下降外,各品种均差异不显著;碱性盐处理的各品种均是下降显著,其中新海35号的根系总长度下降幅度比其余品种缓慢。300~360mmolL~(–1)浓度下,两种盐处理的各品种的根系总长度、体积与表面积均急剧下降。碱性盐胁迫比中性盐胁迫下降的趋势更为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海岛棉幼苗正常生长所能承受的盐浓度为240 mmol L~(–1),但碱性盐对于海岛棉幼苗的伤害远大于中性盐,供试品种耐盐碱程度为新海35号新海43号新海31号新海48号。  相似文献   

16.
不同盐度胁迫对芦荟生长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艳萍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5):172-178
为探索芦荟对微咸水灌溉栽培的适应性,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其生长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120天)以含盐溶液灌溉栽培,盐浓度达200 mmol/L NaCl显著抑制芦荟生长,100 mmol/L NaCl对芦荟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减轻,50 mmol/L NaCl不抑制芦荟生长。同时,以50 mmol/L NaCl溶液灌溉对芦荟盐分离子吸收分配影响轻微,但盐浓度达100 mmol/L NaCl对芦荟影响显著:根、茎、叶中K+含量显著下降,Na+ 、Cl-含量显著增大,K+/Na+大幅减小。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叶片贮水组织是芦荟积累盐分离子的重要部位,但100 mmol/L NaCl胁迫下芦荟根尖和叶片细胞中的离子平衡受到显著干扰。结果说明,芦荟适于用微咸水灌溉栽培,叶片贮水组织在缓解其盐胁迫中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AM真菌对牡丹实生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接种AM真菌对不同苗龄牡丹实生苗耐盐性的效应,将接种Glomus mosseae的1年生和2年生盆栽‘凤丹’牡丹实生苗,分别于不同浓度人工海水(0%、8%、16%和24%)下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接种G. mosseae的2年生‘凤丹’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1年生苗处理的,而叶片细胞膜透性则显著低于1年生苗处理的,盐胁迫下的增长量、根系活力、矿质元素N、P、K含量和耐盐系数均显著高于1年生苗的。1年生苗的菌根依赖性高于2年生苗;G. mosseae对1年生‘凤丹’植株的总干重、耐盐系数和N、P、K含量的菌根贡献率高于2年生苗的,且菌根贡献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认为接种AM真菌对1年生牡丹苗的效应优于对2年生苗的,而且不同苗龄牡丹对菌根的依赖性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及TaNHX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鲁原502和青麦6号2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50,100,150,20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2个小麦品种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质膜透性、MDA含量、Na~+含量等生理指标,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小麦耐盐基因TaNHX1在根部和茎基部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0 mmol/L以上浓度NaCl胁迫下青麦6号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鲁原502;低浓度NaCl胁迫对青麦6号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150 mmol/L NaCl胁迫下青麦6号幼苗鲜质量显著降低,而鲁原502幼苗鲜质量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就开始显著降低;高浓度NaCl胁迫下鲁原502根系活力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青麦6号;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鲁原502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青麦6号,说明NaCl胁迫对青麦6号叶片细胞质膜伤害较小;高浓度NaCl胁迫下青麦6号根部和茎基部Na+含量均显著高于鲁原502,说明青麦6号根部和茎基部的拒Na+能力显著大于鲁原502,可以有效限制Na+向地上部运输;鲁原502和青麦6号的TaNHX1基因分别在100,150 mmol/L NaCl胁迫下达到最高表达量。以上结果说明青麦6号比鲁原502更耐盐,鲁原502的最高耐盐浓度为100 mmol/L,青麦6号的最高耐盐浓度为150 mmol/L。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种类盐胁迫对马蔺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总质量浓度为0.3%的NaCl、NaHCO3单盐溶液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盐溶液胁迫对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幼苗生长量、地上部干鲜重比值、地下部干鲜重比值以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0.3%NaCl溶液对叶数和株高增长量的影响最小,其次为3种混合盐溶液,各处理在第14天时株高增幅达到最大。经0.3%NaHCO3处理后的幼苗地上部干鲜重的比值为空白对照的2.17倍,地下部干鲜重则为空白对照的56.61%,随着混合溶液中NaHCO3浓度的上升,地上部干鲜重比值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地下部干鲜重比值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经35天处理后,0.3%NaHCO3胁迫的马蔺幼苗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较对照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39.73%、26.08%,而各处理间的根系体积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0.3%NaHCO3溶液对马蔺幼苗的胁迫作用最强,2种单盐对根系的胁迫作用强于混合盐胁迫,而0.3%NaCl溶液对生长量的胁迫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