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运用SRAP分子标记鉴定辣椒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摘要:以辣椒品种航椒4号和航椒5号及其亲本H09-4、H09-2、WS-3、B-2-2为试验材料,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辣椒杂种与其亲本之间 扩增条带的多态性,鉴定和分析了航椒4号辣椒品种的真实性。结果表明,所试验的18对SRAP引物中有13对引物分别在2个辣椒杂交种和其亲本之间存在扩增条带的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的清晰条带数为23.5条,多态性比率为58.89%,其中有3条偏母型引物,2条偏父型引物, 2条互补型引物。用互补型引物DC1-EM9对航椒4号和航椒5号进行了各100粒种子SRAP鉴定,所测纯度分别为100%和97.3%,与田间纯度100%和98.9%非常接近,表明了SRAP分子标记技术是鉴定辣椒一代杂种纯度的有效方法,具有准确、可靠、快速的特点,在辣椒杂交种子纯度室内快速检测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DH材料的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白粉病基因累加,可延长品种抗病性寿命,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Pm4b的STS-PCR标记,Pm13和PmV的SCAR-PCR标记,以及与Pm12共分离的同功酶标记(α-Amy-1)对来自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的双单倍体材料的7个株系和9个穗系的4  相似文献   

4.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苹果砧木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用于扩增,共获得19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6条,多态性率为88.4%。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组合在12个砧木中扩增出特征带,且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砧木鉴别开,表明AFLP技术用于苹果砧木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对供试砧木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中国优良苹果砧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筛选出杂合率高、多态性强的3个辣椒SSR标记位点,以这个3个位点为组合对2个市售辣椒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成功鉴定混杂的亲本和异品种,实现了辣椒种子纯度室内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园艺风信子品种染色体倍性变异丰富,染色体倍性高的品种杂交更易获得杂种后代,致使其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较为困难。本研究利用3条引物对风信子3个杂交组合(‘Ostara’בFondant’,‘Sky Jacket’בFondant’,‘White Pearl’בBlue Jacket’)的杂种后代进行ISSR分子标记研究,以鉴定各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真实性。结果表明:‘Ostara’בFondant’组合中12个杂种后代为真实杂种,真实杂种率为92%;‘Sky Jacket’בFondant’杂种后代中7个为真实杂种,真实杂种率为41%;‘White Pearl’בBlue Jacket’14个杂种后代均鉴定为真实杂种,真实杂种率为100%。研究结果显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于风信子杂种后代真实性的鉴定,将为开展风信子品种间大量杂种后代的快速鉴定和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系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与3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PS5A, PmPS5B, PmY39)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分别由波斯小麦PS5和(或)小伞山羊草Y39衍生的72个小麦抗病品系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鉴定。在24个由波斯小麦PS5和小伞山羊草Y39合成的双二倍体Am9衍生的品系中,有2个品系含有PmPS5A的标记,有19个品系含有PmPS5B的标记,有7个品系含有PmY39的标记,还有  相似文献   

8.
为培育抗疫病加工型辣椒品种,本研究利用花药培养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assisted selection,MAS)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疫病材料PPTC54和PI201234的抗性基因导入优良自交系939、812、83-3、968和花培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 H12-11,进行抗疫病新种质创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加工型辣椒基因型中以(PPTC54×83-3) F1诱导出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可达87.1%;流式细胞仪测定36个花培再生株的DNA含量分布,其中单倍体株数占80.6%;经PCR检测,筛选出14个抗疫病DH系,且聚合抗疫病基因的各株系间农艺性状存在差异。本研究说明结合花药培养与MAS可快速创制特异育种新种质,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位中国普通菜豆的抗炭疽病基因, 选取抗炭疽病地方品种红芸豆(国家库编号F2322)与高感菜豆品种京豆(国家库编号F0777)配制杂交组合, 构建F2抗感分离群体和F2:3家系, 用菜豆炭疽菌81号生理小种鉴定抗病性并分析遗传性。结果表明, 红芸豆对菜豆炭疽菌81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一显性单基因控制的, 暂将该基因命名为Co-F2322。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SSR、CAPs分子标记技术, 将该基因定位在B1连锁群上, 利用软件Mapmaker 3.0和Mapchart 3.0计算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检测到3个SSR标记BMc32、C871、Pvm98和2个CAPs标记g1224、g683与抗炭疽病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分别为26.06、3.58、13.56、3.81和12.75 cM。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优化分子标记鉴定甜菜育性的整个鉴定过程,为分子标记鉴定甜菜育性真正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打下基础.以随机抽取的10份糖甜菜和5份甜菜多胚种质资源嫩叶为试材,采用两种甜菜DNA提取方法、双重PCR以及两种电泳方式对甜菜育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裂解液法在提取甜菜DNA上更加高效便捷,1h就可以提取100份甜菜DNA,效...  相似文献   

11.
以从国外引进的辣椒砧木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幼苗进行疫病抗性鉴定;选择不同抗性水平且抗性表型稳定的5份砧木种质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鉴定F1代对疫病的抗性,以病情指数为表型指标分析抗性杂种优势,通过Griffing法分析抗病性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探讨砧木种质抗病性状的数量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5份供试辣椒砧木种质中,3份种质对疫病表现中抗,其余种质均表现感病;20个F1杂交组合中,有2个杂交组合对疫病表现中抗,有3个组合表现杂种优势;辣椒砧木种质抗疫病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数量遗传模型,且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同时可能受细胞质基因的影响,表现核质互作效应.本研究筛选出3份辣椒砧木种质和2个F1杂交组合对疫病表现中抗,其中种质D15可作为抗疫病育种骨干亲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辣椒砧木种质开展抗疫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抗性的辣椒对疫霉菌侵染反应中的抗性表现及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辣椒对疫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菌扩展,β-1,3-葡聚糖酶对抗病菌在植物体内扩展起到积极作用,抗、感品种在接种疫霉菌后,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抗、感品种增强的速度和数量差异很大。几丁质酶活性虽有所增加,抗、感品种差异不大,其在抗疫病扩展上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3.
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辣椒疫病有效的植物源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丁子香酚和甲霜?霜霉威在田间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和甲霜?霜霉威是防治辣椒疫病较好的药剂,具有防效高和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特点,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用量为3 g/kg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000 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施药时期掌握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施第1次药,以后间隔7天再施药1次,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抗性的辣椒对疫霉菌侵染反应中的抗性表现及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辣椒对疫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菌扩展,β-1,3-葡聚糖酶对抗病菌在植物体内扩展起到积极作用,抗、感品种在接种疫霉菌后,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抗、感品种增强的速度和数量差异很大。几丁质酶活性虽有所增加,抗、感品种差异不大,其在抗疫病扩展上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筛选高抗疫病的甜瓜材料,为甜瓜抗病育种以及抗疫病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灌根接种法,向植株根茎部土壤注入浓度为1×106个/mL的游动孢子悬浮液,对收集到的166份甜瓜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这些材料中有薄皮类型甜瓜41份,厚皮类型甜瓜104份,野生材料15份,近缘种6份。最终筛选到4份免疫材料,25份高抗材料。在供试的厚皮类型甜瓜中有66%的材料抗性水平在中抗及以上,而薄皮类型中有98%的抗性水平是感病或高感。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厚皮类型甜瓜对疫病的抗性要显著高于薄皮类型甜瓜。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发现在免疫和高抗材料中有14份单瓜重达到1 kg以上,有8份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以上。这些兼具高抗、高产和高可溶性固形物的材料,可用于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等遗传学研究,也可作为育种亲本将抗病基因转移到农艺性状优良但抗性差的甜瓜品种中。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品种鉴定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DNA指纹技术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分子标记是以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RFLP,第二代分子标记是以PCR为基础的各种DNA指纹标记,第三代分子标记是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基础的SNP。本文概述了品种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用于棉花品种鉴定的四种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对每一种分子标记的技术原理、在棉花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研究状况及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具体阐述。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SSR标记适用于棉花品种鉴定的独特优越性。并对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我国棉花品种DNA指纹库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则是当今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以及国内外利用这些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抗药性、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介绍了遗传图谱的构建、抗性基因及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定位、体细胞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晚疫病抗性检测。这些对今后中国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抗纹枯病QTL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掖478(感)的229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1 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F2:4群体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并以相对病斑高为病级划分标准鉴定了玉米纹枯病的抗性。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及遗传效应,共检测到9个抗性QTL,分布于第1、2、3、4、5、6和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方差的3.72%~7.19%,其中有2个QTL位于染色体6.01抗病基因簇附近。  相似文献   

19.
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9311白叶枯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9311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抗白叶枯病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三次回交以及两次自交,结合农艺性状的选择,建立起具44个株系的BC3F3群体。分别用连锁标记pTA248和基因内STS标记MXA21对抗性基因Xa21进行前景选择。用均匀分布在水稻全基因组的248个SSR标记,进行两亲本之间的多态性分析,获得76个具多态性的SSR标记,用于背景选择。结果选到基因型背景回复到轮回亲本的73.68%——88.16%,且Xa21基因纯合的株系4个,分别为M071、M082、M086和M087。以Xa21的鉴别菌系菲律宾6号小种PX099接种鉴定表明,9311为感(S),IRBB21为抗(R),中选株系M071和M082的抗性与IRBB21相同,为抗(R)级,M086和:M087抗性略低于IRBB21,为抗到中抗(R/MR),这两个株系内单株之间抗性有差异。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中选株系与轮回亲本9311相似。以中选株系M086与培矮64S配制的Fl和原组合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进行比较,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综合农艺性状相似。论文就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综合利用以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