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枣园群落的物种的基本组成、多样性,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等方面对枣园节肢动物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枣园管理方法、害虫防治方法、耕作制度等生境变化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充分揭示害虫、天敌、植物、生境之间的关系,实现枣园害虫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珙桐种子休眠及催芽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伟  苏智先 《种子科技》2005,23(6):338-340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珙桐种子的休眠及催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种子的休眠原因、休眠机理及催芽方法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种子休眠问题的研究趋势和珙桐果实本身的特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珙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自然繁殖率极低,因此国内外尝试了各种人工繁殖技术,笔者将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未来珙桐人工繁殖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提供一些参考。综述了种子繁殖、组织培养、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国内外主要的珙桐人工繁殖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关键技术要点和较优方法。通过分析表明各种繁殖技术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组织培养无论从育苗时间、育苗数量、育苗条件、育苗手段、育苗管理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繁殖方式。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珙桐的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珙桐种子休眠期长,繁殖率低,极大地限制了种子育苗的整齐率和成苗率。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多种因素都可导致种子休眠。解除其休眠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破损、化学试剂处理、人畜尿液浸泡及湿沙层积等,其中以长时间湿沙层积种子最好。根据其休眠的原因及机理,采取相应的解除休眠的有效措施,对珙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现状,采用样方法对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科132属160种,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最多,达37属,占25.87%。其次是东亚热带,共23属,占16.08%。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于热带成分,其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42.8%),与其他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生活型谱各项比率相近似。种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群落处于中期稳定生长期与衰退期之间,未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评价土壤健康的关键指标,农业生产中,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农业生产发展和推广有机肥的基本政策下,研究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有利于全面、客观评价有机肥对土壤健康的意义。中国自20世纪70、80年代,布局了一批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对土壤微生物研究发展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阐述了有机肥在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构建群落结构方面的积极效应,探讨了有机培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总的来说,有机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特征,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比,增加古菌、固氮微生物和氨氧化微生物等功能微生物菌群丰度,抑制土壤病原菌的活性,从而起到提高土壤碳氮代谢活性和维护土壤健康的作用。有机肥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途径主要是引起土壤pH、养分含量、团聚结构、酶的活性等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自身携带的外源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施用有机肥时应综合考虑土壤条件、作物类型和肥料种类等因素。今后,可以通过新的生物技术深入挖掘微生物功能特性及作用机制,同时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微生物肥料,充分发挥微生物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此外,还要重视土壤健康微生物指标的开发和验证,深入开展土壤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利用天敌蜘蛛控制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林下生态模式茶园蜘蛛群落及叶蝉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下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常规茶园,且叶蝉种群的数量显著低于常规茶园。从蜘蛛功能群情况看,林下茶园的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种类和数量相近,而常规茶园主要以游猎型蜘蛛为主。比较林下茶园和常规茶园的蜘蛛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林下茶园均较高。林下茶园蜘蛛种群对叶蝉具有明显跟随现象,对叶蝉的控制作用显著。常规茶园蜘蛛种群数量基本低于叶蝉种群数量,在叶蝉高峰期未起到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质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一  吴瑜 《种子》2005,24(9):35-38,40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和人为因素.小麦品质的环境间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品质最重要的因子.小麦品质的地域间差异反映出了小麦的品质分布规律.为了满足对不同品质小麦的市场需求,对小麦进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玉米象生物生态学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一种重要的仓储物初期性害虫,被列为头号毁灭性贮粮害虫。从温度、湿度和营养对玉米象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防治现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从玉米象种群变动规律、开展玉米象种群危害模型的组建、重视玉米象无公害防治技术等角度指出了玉米象今后的研究重点,为更系统地防治玉米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金丝猴(Rhinopithecus)是典型的经历快速辐射和近期物种形成事件的进化类群,分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5个种。它们共同占据着东南亚的森林和林地生态位,是非人灵长类重要物种,国内外学者在它们的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文章就5种金丝猴各自的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的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系统鉴定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的差别,从形态学观察的层面,结合I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综合分析珙桐和光叶珙桐的差别。结果表明在形态学层面,该种与其变种的叶片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花、果等器官未见不同;以52个珙桐个体和60个光叶珙桐个体为材料,10条ISSR引物、7组EcoRI/MseI引物的AFLP检测未筛选到两者的差异标记,UPGMA聚类分析亦不能将其彼此分离;本研究显示珙桐与光叶珙桐的差别仅在其叶片的形态特征方面,分子层面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天山雪莲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优化种子萌发条件。20℃下采用不同浓度的Ca2+、Mg2+、Zn2+、Cu2+、PEG-4000、GA3分别浸泡天山雪莲种子48h,然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据试验结果优选Ca2+、PEG-4000、GA3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别经Mg2+、Zn2+、Cu2+浸泡处理后,天山雪莲种子活力无显著提高;20℃时,Ca2+、PEG-4000、GA3浓度分别为20mmol/L、40g/L、200mg/L条件下浸泡种子48h,再进行发芽试验,发现较对照组发芽率提高45.4%,发芽势提高62.5%,根长提高12.5%,发芽指数提高73.9%,活力指数提高68.6%。结论:适宜浓度的Ca2+、PEG-4000、GA3及其复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性能。  相似文献   

13.
张丽  高敏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301-307
分析了新疆15 个行政区2000、2005、2009 年的人口数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分布特征,研究了人口变化的驱动因子。并运用GIS 软件生成2009 年新疆人口密度图。结果表明:新疆人口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呈现出大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增加,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分布特点。并指出新疆人口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是与地理自然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等是相关的,其中经济水平在各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的内部特征问题,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管局下属6个林区的兴安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群落群落结构简单,兴安落叶松单优种,伴生有较少白桦、山杨和樟子松;林分密度差异较大,最大达到了2040株/hm2,最小为340株/hm2。群落林分直径主要分布6~32 cm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林木直径均处于小径级范围内,说明各林场林分均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呈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而聚集分布型居多。  相似文献   

15.
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开展脊尾白虾全人工规模化育苗,发展脊尾白虾规模化生态养殖。本综述就就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育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实现脊尾白虾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干旱荒漠区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漠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幼苗更新,对绿洲边缘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沙井子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地貌类型(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地)和6种微地型(半固定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和流动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沙拐枣种群特征、更新苗的数量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对应关系及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沙拐枣种群密度、覆盖度表现为:半固定沙丘>丘间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丘间地与流动沙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在流动沙丘最大,丘间低地最小,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种群地径、新梢长无显著差异(P<0.05)。(2)流动沙丘各部位密度、株高、覆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半固定沙丘则表现为差异性显著(P<0.05),顶部大于迎风坡和背风坡。(3)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拐枣幼苗数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丘间地,且与5~ 30 cm土壤水分含量大小相对应。(4)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为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从长期受氯氰菊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对氯氰菊酯具有降解作用的复合菌群CD-1,并对其降解特性和最佳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D-1具有较宽的环境适应性,在pH 7.5、温度30℃时,CD-1对浓度在250 mg/L以下的氯氰菊酯,接种72 h后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可达90%以上。田间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复合菌群对喷施浓度为50 mg/L的氯氰菊酯5天后即可降解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