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有机无机配比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壤肥力下降、耕层变浅,是东北平原粮食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研究不同有机物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在辽北棕壤土上,采用田间微区定位的方法进行研究。有机无机配施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还能够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有机物料的各处理较无肥对照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3.05%~9.9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物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可增产1.64%~8.91%,同时能够增加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改善土壤微团聚体结构。在等碳量条件下,玉米秸秆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好于猪粪,化肥配施高量猪粪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沙质土壤改良剂对沙地玉米保水增产的长效性影响,通过在不同年份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对沙地土壤含水量、水分产出率以及玉米产量影响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后均能提高各生育时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且对应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第3年(C)>第4年(D)>第2年(B)>第1年(A)>不施(CK),依次较CK平均提高53.95%、46.68%、37.83%和34.92%;在水分产出率和产量方面,各处理表现为:第3年(C)>第4年(D)>第2年(B)>第1年(A)>不施(CK),C处理最好,产量达到了9490.50 kg/hm2,分别较第4年、第2年和第1年增产11.11%、18.01%和38.69%;水分产出率为6.91 kg/(hm2·mm),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1.24%~59.53%。研究结果表明,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在前3年可逐年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产出率和玉米产量,在第3年达到最大,说明其具有显著的保水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连续种植制种玉米12年的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生态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吉祥一号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有机质、有机碳、供碳量、速效氮磷钾、玉米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有机生态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在增加,但边际利润在递减,出现了报酬递减律;有机生态肥施用量在2.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玉米边际利润出现负数;经回归统计分析,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6 269.33+250.619 8x-52.140 8x2,最佳施用量为2.39 t/hm2时,玉米理论产量为7 168.39 kg/hm^2。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秋季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同时在各试验小区内,S形采集土壤样品,按照土壤指标对应的测定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p H值等指标,对各指标数据和玉米产量进行方差分析法。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容重、p H值没有影响,对玉米产量也没有影响;覆膜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但秸秆不还田覆膜对土壤全磷没有影响。秸秆还田极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玉米增产极显著,在不覆膜条件下,比对照增产率为9.7%;覆膜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不还田覆膜比对照增产率达48.8%,秸秆还田覆膜增产率可达59.1%,因此,覆膜和秸秆还田都能极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覆膜增产率较大。总之,覆膜是黄土高原地区很重要的一项增产措施,建议该地区玉米生产推广秸秆还田覆膜并使用腐熟剂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小麦桔秆覆盖的效果,三镇开展了小麦秸秆覆盖玉米的试验。1 耕作与方法1.1 供试土壤及品种土壤为酸性黄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小麦分带种植,麦带宽66.7cm,预留带宽100cm。玉米品种为安单136,4月12日播种,4月30日移栽于预留行内,按(100 66.7)cm×26cm的宽窄地形式种植,种植3000株/667m2。1.2 处理设计设4处理:(1)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2)小麦秸秆覆盖后接种酵素菌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3)小麦秸秆接种酵素菌堆腐10d后覆盖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4)小麦秸秆未覆盖 常规施肥(c…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秋季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同时在各试验小区内,S形采集土壤样品,实验室按照土壤指标对应的测定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pH等指标,对各指标数据和玉米产量进行方差分析法。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容重、pH没有影响,对玉米产量也没有影响;覆膜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但秸秆不还田覆膜对土壤全磷没有影响。秸秆还田极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玉米增产极显著,在不覆膜条件下,比对照增产率为9.7%;覆膜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不还田覆膜比对照增产率达48.8%,秸秆还田覆膜增产率可达59.1%,因此,覆膜和秸秆还田都能极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覆膜增产率较大。总之,覆膜是黄土高原地区很重要的一项增产措施,建议该地区玉米生产推广秸秆还田覆膜并使用腐熟剂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传统翻耕、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和机械灭茬免耕播种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土壤速效养分、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比较,明确了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灭茬免耕播种和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的出苗率、不同土层含水量、玉米产量性状、单位产量及总收益均高于传统翻耕,且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和机械灭茬免耕播种的出苗率比传统翻耕高3.3%和7.8%,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大小顺序均为机械灭茬免耕播种>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传统翻耕,机械灭茬免耕播种和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处理的玉米产量比分别高9.01%和3.23%,纯收入比CK增加4305元/hm2和1965元/hm2,即分别比CK高出36.98%和17.65%。说明机械灭茬免耕播种措施最好,而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耕作方法又优于传统翻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及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博乐市小营盘镇玉米种植区设置了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并调查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能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提高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容重。尤其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北部地区土壤结构改善和籽粒产量提高提出有利的科学依据。试验设夏玉米前茬深松、翻耕、隔年深松和传统耕作旋耕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隔年深松、翻耕能够显著降低1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紧实度;提高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尤其以20~40 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增加2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有利于维持夏玉米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7.79%~18.09%;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每公顷产量提高4.1%~9.3%。各处理间以深松和隔年深松处理表现最好,且两处理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隔年深松是兼顾高产节能高效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不合理耕作和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质量及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探讨了不同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耦合下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效益的变化。试验设深耕(S)、深耕+猪粪(SF)、深耕+玉米秸秆(SJ)、浅耕(Q)、浅耕+猪粪(QF)、浅耕+玉米秸秆(QJ)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麦田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深耕耦合有机物料还田能显著改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及20~100 cm土层全氮含量,此外深耕处理还能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产量效益方面,深耕耦合有机物料还田可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增加小麦产量,相较于浅耕不还田处理,其余处理的相对增益率提高了2.01%~39.98%,其中深耕+猪粪还田处理具有最高的净收入,每公顷净收入较浅耕不还田处理增加了3 242.89元。综合来看,深耕条件下猪粪还田(2 300 kg/hm2)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更有效的耕作和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1.
摘要:研究利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土壤改良剂的特有的性质,能够有效地改善盐化潮土土壤的理化环境并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试验采用改良剂成分比例不同的2种配方、4个施用量,以不施改良剂处理为对照,9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与基础土壤相比降低土壤容重2.30%~11.86%;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16%~10.52%;增加毛管孔隙6.28%~26.30%;降低非毛管孔隙7.82%~52.38%。2种配方改良剂的不同施用量与对照相比,土壤全盐量、ESP、Na++k+和Cl-离子分别下降了5.88%~127.27%; 1.74%~95.69%;34.05%~185.5%;和164.94%~471.2%。增加土壤SO42-和Ca2+最多达到481.19%和478.25%。施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离子组成,同时也为作物提供了丰富的腐殖酸及Ca、S等营养物质,与对照相比提高玉米产量10.19%~30.99%,增加经济效益10.72%~18.67%。  相似文献   

12.
滨海盐渍土改良剂的筛选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天津滨海盐渍土结构性差、土壤养分匮乏、脱盐碱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了改良剂改良滨海盐渍土的试验研究。盆栽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土壤含盐量、土壤养分含量、黑麦草长势情况,筛选出效果最佳改良剂配方。野外应用效果试验进一步表明,施用改良剂能抑制土壤脱盐碱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3.8%、171.0%、22.0%、37.5%,土壤容重降低了15.54%,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19.66%,土壤渗透性提高了127.78%,土壤微结构由面状孔隙转变为复杂堆积型孔隙。改良剂的施用非常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是天津滨海盐渍土适宜的盐碱改良剂。  相似文献   

13.
选取河南省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和农业生产状况,旨在摸清河南省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有所差异。豫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05 mg/kg、1.28 mg/kg、64.79 mg/kg、18.68 mg/kg和109.18 mg/kg,豫中分别为 13.98 mg/kg、1.54 mg/kg、59.59 mg/kg、18.96 mg/kg和90.71 mg/kg,豫南分别为13.25 mg/kg、1.56 mg/kg、50.56 mg/kg、12.93 mg/kg和100.39 mg/kg,养分平衡性较差。0~10、10~20、20~30、30~40 cm土层容重分别为1.34、1.39、1.50、1.52 g/cm3,土壤比较紧实,影响根系生长。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有机肥,控氮减磷补钾,重视宣传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和新型缓/控释肥的施用,播前重视耕层深松,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4.
施用生物黑炭对红壤旱地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0(CK)、6、12、24、48 t/hm2 5个梯度生物黑炭对红壤旱地理化性状影响及玉米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黑炭处理与CK相比,土壤密度降低幅度达4.8%~ 16.3%,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幅为8.1%~21.6%,土壤团聚体粒径>0.5 mm团聚体随着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大致呈现减少的趋势,粒径<0.5 mm土壤团聚体随着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MWD降低率分别为7.93%、25.39%、30.15%、28.57%,土壤pH提高0.19~1.02个单位,土壤CEC增加0.80~ 2.46 cmol/kg。从玉米产量来看,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为32.5%~80.0%,拟合曲线方程为y=-5.9507x2+ 358.45x+6689.7,得出红壤旱地的最佳生物黑炭用量为30 t/hm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2种土壤复合改良剂(由微生物菌剂和园林腐熟废弃物组成)对盐渍土的改良及肥力作用,本研究采用60天室内恒温(30℃)培养法,对不同处理的盐碱土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园林腐熟物能够提高盐碱土电导率和土壤碱度,而在园林腐熟物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电导率值和土壤碱度的影响不显著,表明2种复合改良剂...  相似文献   

16.
对咸水结冰灌溉融冰后不同防止返盐措施处理的土壤水盐动态以及棉花的出苗、生长特征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措施对抑制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的效果有显著差异,3月和4月份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5月份的含盐量,而5月份表层土壤的含盐量直接决定棉花出苗率。地膜覆盖和保留前茬旧膜的处理保墒抑盐效果最好,棉花出苗率和产量也最高;秸秆覆盖也有一定的抑盐效果;而翻耕和中耕对土壤保墒抑盐的作用较差;液态膜处理的抑盐效果最差,棉花的出苗率和产量最低。可见保留前茬旧膜是简便有效的保墒抑盐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秸秆还田量,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湿度,对表层(60 cm)以上湿度的影响最大。同时秸秆覆盖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随覆盖量的增加其增加幅度加大,秸秆覆盖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加大,更好地保护了土壤的物理结构。秸秆还田量7500 kg/hm2处理与秸秆(麦秸)还田量6000 kg/hm2的处理对土壤的增效作用差别不大。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秸秆还田用量增加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以600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小麦秸秆覆盖6000 kg/hm2为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  相似文献   

18.
客土基盘造林法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客土基盘造林技术在滨海泥质盐碱地造林绿化应用中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以河北唐山市南堡开发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研究了客土基盘造林法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客土配比方式的排盐、降盐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未经改造的原状土)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与降水量变化规律相同或稍有滞后,处理组(以不同客土配比方式制作的客土基盘A1、A2、A3、A4)同样受降水规律的影响,但各土层含水量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且峰值的出现时间不同,不同客土配比方式对0~20 cm、40~60 cm土层含水量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对20~40 cm、60~80 cm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含盐量变化与含水量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观测结束时,返盐程度剧烈;而处理组则无显著相关关系,总体含盐量保持持续降低。4种不同客土配比方式对各土层含盐量变化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含盐量均有大幅下降,总体降盐效果:A1>A3>A2>A4,植物根区含盐量下降效果:A1>A2>A4>A3。综合分析,以A1处理方式,即原状土与基质土以1:2配比制作的客土基盘排盐降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