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评价由土壤侵蚀引起的伊河流域的面源污染状况,依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借助遥感和GIS技术精确计算模型各参数因子,对伊河流域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评价,揭示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简要地分析植物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伊河流域微度侵蚀面积占整个流域的90.1%;在影响土壤侵蚀的几个因子中,地形因子的影响最大,在山区植被覆盖度高的地方,土壤的侵蚀模数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沂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和规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4个方面,对沂河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侵蚀总体以中度侵蚀为主,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侵蚀主要发生在600 m以下区域,其中高程位于200~400 m之间的区域侵蚀面积最大;(3)5°以下以及8°~15°坡度级土壤侵蚀面积较大,土壤侵蚀随坡度的增加总体都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4)土壤总面积越大,侵蚀面积也越大。石质土、粗骨土的土壤侵蚀率较高,潮土和砂姜黑土的土壤侵蚀率较低;(5)耕地、草地和林地侵蚀面积最大,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侵蚀率较大,水域土壤侵蚀率最小。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梁滩河流域氮磷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空间和气象数据构建流域SWAT氮磷负荷模型,并利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借助投影寻踪法综合评价各子流域的主要非点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适用性,流域氮磷排放主要集中在丰水期(5—9月)且占全年的76%,氮磷负荷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且以总氮排放为主。从空间上看,流域中部地区以地表径流污染为主,而西部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污染负荷与泥沙排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光明食品集团在生态高效农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概述了中国都市现代农业研究进展和内涵特征。科学分析了中国发展都市生态高效农业中尚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资力度,构建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形象,创新“走出去”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确保食品安全,以及重视人才培养,创新考核机制等有利于中国都市生态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旨在为上海及全国其他中心城市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遮荫网透光度对闽楠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闽楠苗木在全光照条件下存活率低的问题,采用遮荫40%、60%、70% 3种遮荫处理,以全光照为对照,进行对闽楠苗木保存率、苗高生长与地径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遮荫网遮荫使保存率提高41~41.7个百分点,用遮光度为60%的遮荫网较适宜闽楠幼苗的生长,而全光照对闽楠苗期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推广应用速度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但其遗传转化仍然是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如何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大豆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转基因大豆走上人们的餐桌,关于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为此,概述了大豆遗传转化的几种方法,对转入大豆的外源基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两大方面探讨了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洋河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洋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规律及典型丰、枯年份的变化,进而建立了降雨-径流关系模型,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洋河流域径流量存在减少趋势,尤其是80年代后下降趋势更明显;径流的减少除了受气候变化影响外,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取水、人口增加导致的生活用水激增以及水库截流蓄水等水土保持措施是导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减少量占径流减少总量的83.2%。  相似文献   

8.
栖居在瘤胃中的厌氧真菌对饲料纤维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瘤胃厌氧真菌的生物学分类以及生活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基于核糖体DNA的序列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核糖体间隔基因自动分析(ARIS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厌氧真菌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些快速、易于操作的新技术,因其所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而被广泛用于对瘤胃厌氧真菌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中,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瘤胃微生态环境下的真菌生物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笔者以该区27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土地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户主文化、非农收入比重、农田面积、水利设施年代、有合作组织、是否雇工和补贴政策认知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劳动力、规模认知和借贷难易度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土地平整状况、水利设施年代、补贴政策认知和销售方式与农户土地流入无关;(2)与农户土地流出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家庭劳动力、非农收入比重、有合作组织和规模认知,水利设施年代、补贴政策认知和销售方式与农户土地流出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农田面积、土地平整状况和是否雇工与农户土地流出无关。农户户主特征及家庭特征对土地流入或流出的决策均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灌水和追氮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灌水和追氮对冬小麦茎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京9428’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时期灌水和追氮对小麦茎秆性状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春3、4叶期一次性肥水使基部第一、二节间显著较长,穗下节显著较短,株高显著较低,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显著较少,产量显著较低。春3、4叶期灌水后春5叶期灌水追肥的处理,虽然基部节间也较长,但穗下节间显著较长,株高显著较高,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显著较多,产量显著较高,其他处理的结果处于以上二者之间;灌水和追氮都能显著提高小麦顶部功能叶光合速率,但春5叶期较春3、4叶期灌水追氮显著提高开花后冬小麦顶部功能叶的光合速率;灌水和追氮时期对单株茎数和单茎干重影响不大。该区域小麦春季肥水以春3、4叶期灌水,春5叶期一次性追肥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以黄前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运用3S软件和水土保持相关理论,通过对2008年ALOS影像解译,研究黄前流域内土地利用、坡度、高程和植被盖度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类型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为5°~35°、高程200~800 m、植被盖度45%~75%的林地和园地。水土流失区域主要发生在人类活动剧烈的园地,说明人类活动对流域的土壤侵蚀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壤侵蚀及其评价、校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地退化、农业减产和生态功能退化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目前,土壤侵蚀研究方法主要有径流小区、同位素示踪、稀土元素(REE)示踪、侵蚀模型模拟以及遥感和测量学的定性评价等,各方法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和适宜的研究尺度。其中,同位素、REE等示踪方法适合在坡面和小流域尺度应用,有助于土壤侵蚀过程的深入理解和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而GIS和RS在土壤侵蚀物理过程模型中的应用为区域尺度土壤侵蚀的评价、预测和调控奠定了基础。今后的研究应当加强土壤侵蚀过程和侵蚀机理研究,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实现大尺度土壤侵蚀评价、预测和验证的动态、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黑土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土壤质量修复途径,笔者在榆树大沟采用全坡段“S”型采集土壤样品方法,分析吉林省黑土侵蚀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和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下,生态修复措施II是短时期内吉林省黑土侵蚀区进行土壤肥力恢复较好的措施。各措施粘粒含量均不高于12.6%,土壤质地为壤土。速效养分含量受水土保持措施影响较大,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不高。碱解氮含量与粉粒、粘粒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速效钾含量与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速效磷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为遏制黑土退化的趋势和保障生态安全,应结合当前国家需求,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同时积极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进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及其空间尺度转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模型的结合是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的发展方向,而模型的空间尺度转换是其研究的重要方面。笔者对国内外基于GIS的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及其空间尺度转换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情况,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基于GIS的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及其空间尺度转换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胡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229-235
为弄清团粒结构在土壤结皮形成过程所起的作用,笔者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溅蚀试验,测定土壤溅蚀速率,同时采样制作土壤切片,分析不同直径团粒对黄绵土溅蚀速率和结皮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5 mm≤D<2.0 mm和D<0.038 mm的团粒土壤较易形成结皮,在降雨历时5 min时,土壤表面有结皮形成,随着降雨的继续,土壤表面结皮形成趋于完善;而中度直径0.038 mm≤D<0.15 mm的团粒土壤不易形成结皮,在降雨历时5 min时,土壤表面都没有结皮形成。在团粒直径范围是0.105 mm≤D<0.22 mm,随着土壤团粒直径的减小,土壤的溅蚀速率逐渐增加,直径位于0.096~0.15 mm之间的团粒结构土壤的溅蚀速率达到最大,随后,随着土壤团粒直径的减小,土壤溅蚀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The highway project in mountainous area will lead to serious soil erosion,due to its long road line and large volume of the work.While the program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s drawn up,the prediction of 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is needed. The whol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comprises primary and new soil erosion amount. The primary soil erosion amount may be predicted by the method of average erosion modulus or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The new soil erosion amount is made up of erosion amount due to disturbed earth surface and discarded soil.Finally,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soil erosion amount about a specific highway project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period in mountainous area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7.
基于AVSWAT丰乐河流域水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丰乐河流域降雨、径流进行了预测。按不同的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将整个流域划分成38个子流域和137个具有相似水文特征的水文响应单元。选用2000-2003年桃溪水文站降水观测资料对模型灵敏度较高水文参数进行了校核与检验,率定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精度较高,表明模型可以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预测。通过AVSWAT2000与气象预测模型的集成预测了流域水文风险预测和常规预测,推求得到流域典型年及常规年降水、径流年内月分布过程,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该预测方法是对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化研究的一次新尝试,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山区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细菌数量最多,均占85%以上,放线菌和真菌相对较少。从总量上看,灌草丛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最大,分别为37.88×106cfu/g、26.70×106cfu/g,自然林地、灌丛地和旱地次之,退耕地和人工林地最小,分别为8.78×106cfu/g、7.74×106cfu/g。自然林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461、0.459,灌草丛地、草地、灌丛地和退耕地次之,旱地最低,仅为0.155,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酶活性亦存在较大的差异,自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分别为0.195mL/(g·min)、1.2mL/(g·min)、0.753mL/(g·min)和1.5mL/(g·min),均高于其他用地类型,退耕地和旱地最低,人工林地、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