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要:采用参与式小组和个体访谈,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科普试点关键人物和典型农户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农村科普传播者包括政府、科技团体、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专家、示范户、志愿者等;基本建立了县域农村科普投入、检查和激励机制,搭载了农村科普传播平台;政府主导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基础上和政府引导下多载体服务型农村社区群众性科普模式为目前我国农村科普主要模式,但科普方式及内容等仍缺乏长效机制。根据研究结果,“公益”和“产业”双轨运行的农村科普模式将是目前适应新农村发展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产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孔有利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420-426
内容摘要: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取代了已存续五十多年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文以江苏省陈巷村股份合作社为例,对这种新型的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产权结构分析。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产权较明晰,股东拥有所有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股东权益不因迁移而被剥夺,集体资产不因社区合并而被简单合并或平调。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原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比具有诸多制度绩效;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有利于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村人口流动和农村城镇化。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陈冠铭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79-285
为分析三农微观层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系统地提出完善措施,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举办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三亚市崖州区的三农现状及焦点,收集和分析崖州区的基本经济数据。结果表明:三农问题是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弱质农业、弱势农民和薄弱农村的矛盾集合,主要表现在农业系统复杂多变、政府行为全局性不强、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存在瓶颈、农民问题棘手而艰巨、农村金融不健全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薄弱等。通过分析完善了农村治理“三维一体”和谐结构,提出三农微观系统运行机制,并建议地方党委、政府需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国家政策的作用,在三农微观层面深化改革,优化和整合资源,针对问题出台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改善三农内外部软硬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去具体化解三农矛盾,帮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科普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华  刘义诚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62-167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由乡村转移到城镇,农村也由村落向社区发展。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够反映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多功能性。笔者在分析对比农村科普、现代科普、城市科普特点的基础上,简述了农村社区科普的内涵,回顾了中国农村社区科普实践。在总结农村社区科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社区科普工作运行机制框架,提出了开展农村社区科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农村社区科普工作开展和农民素质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北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农民选择与认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推进苏北农村生态社区建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苏北农民对生态社区建设目标、现行生态社区建设措施、自身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选择与认同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苏北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和干群之间信任不足,导致农民对生态社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存在理解偏差、对政府主导的上下联动建设农村生态社区的现行措施认同不足、对建设农村社区缺乏应有的生态自觉,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农民的认同度,促进农民生态自觉养成,就必须加强宣传引导,改进生态发展措施,创新生态社区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6.
不同尺度下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概念、特点,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教育的紧迫性。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指出现阶段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滞后,社区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和德育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下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贾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94-198
在我国历史上宗族对农村社区及其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我国农村几千年“聚族而居”格局是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了目前的“差序格局”的农村社会网络,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其影响是难以消除的。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农村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宗族,反对片面的打压。根据农村“聚族而居”的现状,合理利用和引导宗族,使其在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促进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8.
刘涛  陈庆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177-182
笔者报告了菏泽市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可循环资源量,并对低碳社区提出了建议,得出结论与建议:(1)菏泽市每年能够为农村社区提供稳定的太阳辐射能源5388.9 MJ/m2,将农村社区太阳能开发可利用系数设定为0.3,那么一个在建10000 m2的低碳农村社区可开发的太阳能源储量为:1.62×106 MJ,减碳潜力折合为标准煤55 t,适合太阳能应用的主要设施为太阳能光伏、光热设备。(2)10、30、50、80 m高度能够提供的风功率密度分别为12、21、56、75 W/m2,风功率密度都属于1 级,因此,菏泽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风能源不建议大规模开发,需考虑特殊地形后合理设计开发,或者采用风光互补路灯等新能源设备。(3)菏泽年平均降水量621.4 mm,年平均降水日数73.2 天,平均降水强度为8.5 mm/d,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雨量收集利用价值明显,农村社区的雨量径流系数为0.4~0.5,流量径流系数为0.5~0.6,菏泽市农村建设用地多为黏土性质,渗透系数<5.7×10-8。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引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载体。但农民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当前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农村社区教育、不断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区治理模式实际上是政府与社区两个治理主体之间的不同选择.我国的社区虽然是法定的群众基层自治组织,却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居民在治理中相对弱势.要想化解我国社区自治目标与行政倾向之间的冲突,可以从相关利益主体、公民参与行为、行政体制安排三口切入,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一个制度分析框架,认为农村居民消费不振源于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农村制度创新的不够3个约束,并在分析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协调城乡发展的公共服务和收入再分配体系改革、营造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多项政策协调发展宏观制度环境、创新农村流通制度供给模式、积极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等系统的扩大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本文运用安徽省的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和需求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口较大。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需求顺序依次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技术服务和培训、村庄改造、搞好村建设规划、幼儿园及小学建设、合作医疗及统筹养老保险等。因此,政府在进行公共产品投资决策时,应根据农民需求考虑投资优先顺序,有所侧重并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对中国农村社区养老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和国家对养老服务体系重视的背景下,为使广大农村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有所保障,破解中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实现构建中国幸福家庭、和谐农村的新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兰州市社区养老模式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对于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社区养老问题提供了借鉴性的指导意义,这种符合实际的创新性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是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功能问题繁多等困境解决的一种模式上的有益探索。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中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多种类的服务内容、社区养老服务意识的培养等经验对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爱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162-165
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体制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时应注重树立服务“三农”的理念,创新服务“三农”的模式,优化服务“三农”的手段,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探索服务“三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吴进  蔡萍  孔垂雪  张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5):222-226
为了梳理当期农村沼气转型建设中供给侧存在的问题,给改革提供发展思路,按照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精神,以市场机制角度为切入点,从政府、后续管护公共服务体系、市场等方面,对农村沼气各利益主体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分别就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市场发展机制建设和国家财政资金经济杠杆调控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农村沼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一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农村沼气建设,二是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三是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才能有力促进新时期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印传  王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91-195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维护农村的生产和生态功能,采用问卷调查、典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应用环境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等有关理论,分析了农村环境政策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提出并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系数,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适用的环境政策类型,最后探讨了"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的制定框架。由此认为"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是适合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类型。  相似文献   

17.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宁  瞿阳  冯献  李瑾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59-16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乡村文化建设与振兴,利用文献演绎法和归纳综述法,研究了当前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发现中国乡村文化服务仍存在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资源供给形式单一、治理机制尚未完善、数字型人才紧缺等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缩小城乡文化鸿沟、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等提供了全新机遇。应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加速乡村文化振兴,重点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财政支持,完善乡村数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资源供给和治理机制等实现乡村文化跨越式发展,并通过鼓励数字消费和培养数字型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加速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176-181
摘要:分析了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在政策机制方面需要组建专门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金融市场,扶持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等;农村中小企业自身要探索组建企业产业群信用联保,推行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以减少资金占用,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信用信息公开意识,防止信用道德风险转嫁等。  相似文献   

19.
高崇  王德海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50-455
提 要:从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角度视之,在农村社区体系中,存在着中心、边缘、半边缘三类农民群体。边缘农民具有封闭性、沉默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在面对社区公共冲突时更多采取回避、迎合、“抵制”、邀请第三方参与等消极应对策略,为此,社区管理者应首先注重对边缘农民的伦理关怀,助其形成安全感,让他们在面临冲突时能够表现出勇于担当、符合沟通理性的自信。其次,社区管理者应创造制度性的协商民主氛围,加强社区村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再次,应培育边缘农民的冲突沟通技巧,构建其自立式冲突沟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总结归纳江苏养殖粪污处理典型模式,为区域尺度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统筹协调高效利用,提供模式参考及案件借鉴。以政府主导型的武进区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中心(礼嘉站)为例,介绍种养结合模式背景及构架,分析关键技术组成,剖析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阐明运行机制。结果表明:收集分散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养殖业、种植业、第三方服务组织、政府及社会群众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破解了小型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难题,促进了“乡村振兴”的“环境美、农民富”进程。江苏探索的政府主导型养殖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对构建和发展区域尺度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更具代表性及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