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田间试验,间作套种下脱毒马铃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密切。结果表明,667m2栽3000株左右,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条件下,油菜的合理群体结构,即构成产量诸因素主要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作者于1986—1987年在本所试验农场进行试验,供试品种为821(B.napus)。本研究在运用显著性检验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电子计算机,采用数学方法,对密度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建立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油菜合理密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以马铃薯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马铃薯产量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40308.63+2377.17X1+2308.12x2+1688.86x3+2487.04X4—5977.36X4^2-996.26X22-2885.43x3^2-1577.96X4 2+1619.73XIX2+583.44X1X3—101.74X1X4+725.18X2Y3-197.59XzX&387.10X3X4),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马铃薯产量≥3145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是马铃薯密度63465~66840株/hm2.平均65000株:每hm2施氮肥336.4~368.2kg,平均350kg;磷肥389.6--445.4kg,平均417kg;钾肥252.0~281.4kg,平均267kg。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5~5g脱毒微型马铃薯4个种植密度水平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35000株/hm^2时种薯产量和每平方米种薯总数最大,分别为16404.0kg/hm^2和147.2粒;密度为120000株/hm^2时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最大,分别为235.2g和12.1粒;密度为135000株/hm^2和120000株/hm^2时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因此,2.5~5g微型马铃薯繁种时以120000~135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主栽品种 Mira 和783-1各3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单位面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主茎数及块茎数目均增加,而块茎的平均重量及大中薯率则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光能截获量与植株干重、块茎干重和块茎的平均重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Mira 和783-1的光能转化系数分别为1.444克干重/兆焦和1.106克干重/兆焦。分配到块茎的干物质比率随着块茎的生长而增加,最终两品种的干物质转化率均为85%左右。而密度对各品种的光能转化率及块茎干重分配率均无显著影响。因此,种植密度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上块茎数量的控制来影响块茎所获得的屯合产物的数量及块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种植密度与追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铃薯稀植时,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密度增加追肥效应明显提高,资源代替曲率扩大。当密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增施追肥用量不再增产。只有二者配合效应达到最佳时,才能实现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黑啤一号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单株产量模型和群体产量模型。表明在黑河地区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条件下,该二棱大麦群体产量和单株产量随密度而变化的规律,同时提出黑啤一号最佳种植密度是30万株/亩,可根据该回归模型进行优化,从而对大麦产量进行预测和控制。该品种在密度不断变化下(15~35万株/亩时)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产量构成因素依次是亩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小的是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黑啤一号密度与产量的咽归模型-单株产量模型和群体产量模型,表明在黑河地区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条件下,该二棱大麦群体产量和单株产量随密度而变化的规律,同时提出黑啤一号最佳种植密度是30万株/亩,可根据该回归模型进行优化,从而对大麦产量进行预测和控制。该品种在密度不断变化下(15~35万株/亩时)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产量构成因素的依次是亩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小的是穗粒数。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吉花4号、吉花19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花生成苗情况、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两品种的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荚果产量均相应下降,饱果率、果重、百果重和百仁重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出苗率、保苗率、主茎高、侧枝长和出仁率则表现相对稳定。本试验利用密度—产量回归方程得到珍珠豆型吉花4号最高产量是4838.26kg/hm~2,相应密度为13.69万穴/hm~2;普通型吉花19最高产量是6247.59kg/hm~2,相应密度为16.15万穴/hm~2,较吉花4号高产且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蔗地套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6.75万丛/hm^2和6.00万丛/hm^2时产量最高,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结论】6.00万丛/hm^2的密度是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品种合作88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云南省高寒冷凉山区大春一季马铃薯种植的主要推广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南东北部马龙县土地平整、肥力上等的栽培条件下,合作88以每667m2种植1389株的密度和60cm×80cm的株行距为最佳,平均单产达到了4096.6kg/667m2,产量名列第一位,比对照(密度4167株/667m2的处理)每667m2增产鲜薯865.6kg,增产26.8%,增产极显著;大薯率达到了61.9%。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期望通过高密度种植来提高茶叶产量巳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过去,一般茶园以方形、矩形、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定植,每公顷为4,000~7,000株。目前,在印度的一些商品茶场已采用每公顷130,000株的种植密度。本文详述印度和其他主要产茶国家对种植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的密度与其产量有直接的关系,每一个优良品种都要有其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即要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4.
一、密度和产量相关的研究近况: 茶树种植密度以多少为恰度?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家对此曾进行许多研究探索。如印度,根据多次长期试验,认为每公顷超过26000株就不行;斯里兰卡从六十年代开始密度试验,近期的一项试验,认为18000株/公顷、采用120×45cm的栋行距,产量最高;印度尼西亚试验,以16536株/公顷产量最高;孟加拉国的间距、株数试验,第12年密度优势消失;日本松井在  相似文献   

15.
在乌克兰波列希耶地区.根据土壤紧密度和气候条件,一般提倡苗前松土深度从10~12到16~18厘米,苗期行间中耕8~10和16~18厘米。我们于1978~1980年在契尔尼戈夫试验站研究了松土深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处理有:(1)苗前两次松土和行间三次中耕均为14~16厘米(对照)。(2)苗前两次松土14~16厘米,第一次行间中耕20~22厘米,第二次27~30厘米,第三次27~30厘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试图找出合适的种植密度。5100株/667m2处理马铃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最高为106.57和156.58 kg/36m2,此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达到最小,为1.47。5100株/667m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10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为3504元/667m2。5400和4800株/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分别为2418和2277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分别为3033与2888元/667m2。5100株/667m2处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41%和14.61%。研究表明,当地‘大西洋’的种植密度以51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香蕉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讨了山地亩植香蕉130株和150株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合理密植能充分发挥山地潜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促使香蕉加快生长,提早抽穗,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是香蕉获得丰产、早产的基础,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基因型产量及根拔拉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个测交种为供试材料,在两种种植密度下评价其根拔拉力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19个测交种在不同密度下的根拔拉力具有显著基因型差异。依据各自对两个密度的反应程度,共划分为双高抗倒型、高密抗倒型、中密抗倒型、双低抗倒型4种类型,结合产量构成共筛选出4个高产抗根倒伏的候选基因型。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根系垂直拉力抗性与其秸秆产量显著相关,且相关性随着密度增加而提高,而与子粒产量无关。  相似文献   

19.
山区小麦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克清 《作物研究》1989,3(3):27-28
近年来,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提出的小麦密点播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并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有人认为,山区小麦生育期间,阴雨天多,空气湿度大,不宜推广“密点播”。为了摸索和探讨山区小麦适宜的播种密度,我们于1987年至1988年进行了山区小麦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及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试验地点在海拔460米的大竹坪村。试验地为粘壤土,前作为杂交中稻,耕层土壤有效氮199.7ppm,速效磷5.8ppm,速效钾65.6ppm。供试品种绵阳20号。试验处理设10×20厘米(每亩3.33万蔸),10×23厘米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铃薯栽种块茎重量对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和种薯产量的影响,已有大量资料。已发现单穴茎数与播前块茎芽眼数呈线性相关。我们的目的在于研究数量形态生物学性状与马铃薯产量的关系,因为这些性状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方法研究试材是白俄罗斯马铃薯和果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