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管道防腐层检测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管道防腐层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及发展该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了三种管道防腐层检测方法,即多频管中电流法,地面电位电场法和管地电位法,针对河口采油厂7条油,气,水,管道腐蚀严重的状况,采用多频管中电流法对管道进行了腐蚀层综合评价,提出了管道合理防腐大修方案。  相似文献   

2.
埋地管道外检测方法的组合应用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频管中电流检测法(PCM)和密间隔电位(CIPS)/直流电位梯度(DCVG)组合测试方法的技术特点.认为两种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检测和评价埋地管道的阴级保护系统及防腐层的工况.应用组合方法对铁大线局部管段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局部管段防腐层和阴极保护的测试结果,查找到管道涂层存在的破损点,利用皮尔逊法现场开挖验证并定位.检测结果表明,该管段局部防腐层严重减薄,验证了该组合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长输管道各类腐蚀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防腐层破损和电流保护系统检测的多频管中电流衰减法、密间距电位测量法、直流电压梯度测试技术、管道内检测漏磁检测技术和超声检测技术以及目前国内采用的管道翻转内衬修复技术、HDPE复合结构管道修复技术等国内外先进的修复技术。最后结合海拉尔油田及庆哈庆齐管线的具体管理经验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电流密度与管中电流对阴极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输管道阴极保护管中电流的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3PE和石油沥青两种不同类型防腐层在不同阴极保护站间距下的管道阴极保护参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管道沿线的电流密度、管中电流及其产生的管道内阻电压降之间的关系和分布规律,进而对管道断电电位及其IR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防腐层绝缘性能参数与管道阴极保护站间距参数相匹配时,可以实现近似均匀的保护效果,即管道沿线电位衰减很小、电流密度近似均匀散流到管道上;管中电流形成的管道内阻电压降是管地电位测量结果和断电电位测量中IR降的一部分,使用断电法评价防腐层绝缘性能时应远离管道通电点。(图2,参10)  相似文献   

5.
崔伟 《油气储运》2020,(11):1304-1309
在定向钻穿越段管道回拖过程中会出现防腐层损伤,而穿越段阴极保护电位分布规律与直埋段不同且难以测试,可能存在阴极保护不足,给穿越段管道带来腐蚀风险。对穿越段管道进行防腐层质量和阴极保护效果评估,采用临时阳极地床对两段穿越段管道进行馈电试验,使用电流环进行管中电流测试,结合地表电位、土壤电阻率、阴极极化行为等测试,计算穿越段管道防腐层电导率,评价防腐层质量;估算破损点阴极保护电位,形成穿越段管道防腐层质量和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方法。评估结果表明:两段穿越管段的防腐层评估质量均为优秀,估算了较差一段管段破损点处的阴极保护水平,最正电位为-0.845 VCSE,建议适当提高阴极保护电流或采用100 mV的极化准则。该方法可用于评估在役穿越段管道的防腐层质量,为阴极保护的运维提供建议。(图4,表6,参24)  相似文献   

6.
陈德胜  龙媛媛  王遂平  刘瑾  尹春峰 《油气储运》2012,31(8):615-616,647
净化油长输管道不存在由输送介质引起的内腐蚀,其外防腐层及阴极保护状态是决定管道能否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利用直流电位梯度法(DCVG)和密间距管地电位测试法(CIPS)对东营一黄岛输油管道外防腐完整性进行检测评价。结果表明:DCVG+CIPS综合测量技术可用于确定管道外防腐层的破损位置、大小、严重程度及腐蚀活性,同时可消除土壤IR降的影响,能够较好地评价管道阴极保护的真实水平。提出了管道外防腐层修复与阴极保护调整方案,为管道的维护、维修与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鲁宁(山东-仪征)输油管道的防腐层状况,恒电位仪运行参数和管道本体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道防腐层的老化造成剥离,形成剥离覆盖层对阴极电流的屏蔽,致使剥离覆盖层下的管道处于腐蚀状态中,形成保护死角所致。提出加强管道防腐层检补漏,大修和增设阴极保护装置等措施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任丘首站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自投产运行以来,恒电位仪输出电流持续偏高的问题,对阴极保护电位和管道沿线防腐层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桩K001~桩K010管段防腐层性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劣化,管道防腐层存在老化现象。通过PCM检测、阳极地床附近PCM试验和电位差计测量管中电流的方法,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进行检测与评价,确定绝缘接头失效是任丘首站恒电位仪输出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俊 《油气储运》1990,9(2):49-53
我国的输油管道,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管道防腐层老化、管体被腐蚀,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必须对此类防腐层进行大修改造。文中介绍了管道防腐层的破损情况,分析了破损情况的根源,指出了管道防腐层大修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管道防腐层的大修提出了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0.
胡希斌  滕延平  吴继辉  蒋国辉 《油气储运》2011,30(10):736-738,714
针对秦京输油管道大兴站进站方向管道阴极保护不足而出站方向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整体偏高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原因分析。指出进出站管道防腐层差异和阴极保护进出站通电点连接电缆电阻差异导致进出站管道阴极保护电流分配不均匀,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3种解决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阴极保护回路电阻,对阴极保护输出进行合理分流,可以使进出站两个方向的管道均得到有效保护。根据计算,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进站电缆电阻,可提高进站方向管道电位;增大出站电缆电阻,可增大进站方向管道电流并保持出站方向管道电流不变。该方法虽然能暂时提高阴极保护电位,平衡阴极保护的输出,但增大了阴极保护的输出电流,因此,对于防腐层质量较差的管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尽快安排大修。  相似文献   

11.
埋地钢质管道覆盖层绝缘性能参数测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埋地钢质管道的覆盖层绝缘性能是评价覆盖层好坏的一项指标,其测试方法决定了其数值的可信度,通过对陕京和鞍大两条管道现场测试,就目前国内常用的三种方法:直流法,多频管中电流法和变频选频法进行了实测分析,依据实测数据和日常管理中的阴极保护参数,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输油管道中不稳定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俊  文继军 《油气储运》1994,13(5):5-9,31
输油管道中油品的不稳定流动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数值法并借助计算机进行有效分析。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数值法有特征线法,显式差分法和隐式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各方法的特点:特征线法和显式差分法能对各种边界条件进行处理,但时间步长取值必须很小,计算次数多;隐式有限差分法能采用匠时间步长,相应减少计算次数,但需求解非常庞大的非生方程组。因此提出根据管道的长度,复杂性,边界条件,精度要求等,交错使用特征线法和隐式差分  相似文献   

13.
阴极保护度取决于电解液与结构体接触面的外加电流密度。要使整个结构体都得到阴极保护,应使结构体各处有均匀的电流密度,但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到达结构体各处的电流不可能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14.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怀法 《油气储运》1999,18(9):26-29
阐述了埋地钢质管道发生腐蚀的四个影响因素,即环境、腐蚀防护效果、钢管材质和制造工艺以及应力水平,统计了1990~1995年石油沥青、煤焦油瓷漆、挤塑聚乙烯、PE胶带、FBE、复合覆盖层的涂敷量,指出防腐覆盖层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管道的地质条件、腐蚀环境等而定,目前应建立防腐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以解决防腐覆盖层的设计问题,同时还应对钢管表面处理、现场补口加以重视,在采用亲高强薄壁钢材时应考虑壁厚要求。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了目前用于管道内防腐的新工艺-现场双球挤涂法,指出该工艺可连一涂敷具有弯头的长距离管道内壁,解决了内覆盖层存在的上薄下厚和弯头处难以挤涂等难题;具有性能可靠、运行稳定、覆盖层均匀及可现场施工等优点;施工时,应选用速弟环氧树脂涂料;施工程序要求严格,受管道转弯处曲率半径的影响,且仅限用于单一直径的管道。现场双球挤涂工艺是目前管道内防腐或内修复施工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薛吉明  李存峰  李建刚 《油气储运》2004,23(11):9-11,24
针对运行多年的输气管道出现的防腐层龟裂、破损和剥离以及管道承压能力下降的状况,提出了以多种检测方法为基础,采用相关理论和标准解决管道防腐层问题和对管道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的方法.认为通过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管道运行状态的监控,保障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安全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开展内涂层性能实验研究,并结合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实际服役调查情况,利用鱼骨图分析了影响内涂层安全性的因素,建立了天然气管道内涂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安全评价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某临海天然气管道内涂层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新指标体系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有效评价天然气管道内涂层的安全现状,可以解决内涂层评价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多层次性难题,为天然气管道内涂层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柏松  王丽 《油气储运》2001,20(6):23-25
由于单一管道覆盖层的局限性和管道工程建设的需要,覆盖层技术正在向多层结构系统发展。目前多层结构管道覆盖层系统已形成两类,一种是以环氧树脂为主的双层粉末覆盖层,另一种是以聚烯烃树脂为主的复合覆盖层。对新发展的多层结构覆盖层进行了分类和综合评价,指出多层结构系统是今后管道覆盖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姚志祥 《油气储运》1996,15(10):28-31
格尔木至拉萨成品油管道已运行20a,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及人为破坏,致使管道防腐层损坏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