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泽宇  李水清  刘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64-20665,20667
[目的]研究蒌蒿杀虫成分对菜粉蝶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在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以乙醇、乙醚、水、甲苯为溶剂对蒌蒿进行浸提,测定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拒食、胃毒、触杀和熏蒸活性。[结果]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胃毒、触杀和熏蒸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蒌蒿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苯甲醛苯甲酰腙。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苯甲醛苯甲酰腙对蓼蓝齿胫叶甲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苯甲醛苯甲酰腙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而拒食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
马齿苋杀虫成分的微波辅助萃取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加热条件下,以丙酮、乙酸乙酯、乙醚、三氯甲烷和石油醚为溶剂对马齿苋干粉进行提取,试验了各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触杀、胃毒及拒食活性,确定了石油醚提取物触杀作用的LD50.研究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触杀和拒食活性,而胃毒活性较弱.其中,以石油醚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处理后24、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65%和92.21%,LD50分别为76.07、14.94 mg·mL-1.  相似文献   

4.
以假臭草叶片为材料,对影响其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假臭草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即在10μL反应体系中,5ng(/10μL)模板DNA,1.0μmol/L随机引物F15,150μmol/LdNTPs,2.0mmol/LMg^2+,1.0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4min,95℃变性40S,36℃退火40S,72℃延伸1min,10个循环,后94℃变性30s,35℃退火30s,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延伸5min,4℃保温。  相似文献   

5.
汤丽昌  王宁  杨先会  邓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05-5806,5809
[目的]分析和鉴定假臭草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假臭草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通过NIST化合物谱库检索,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所提取各组分在该化学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分离出27个峰,确认了其中的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8%。新鲜假臭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含量23.63%;石竹烯,含量14.95%;α-杜松醇,含量8.00%;6-亚甲基-1,5,5-三甲基-环己烯,含量6.79%;(+)-表-双环倍半水芹烯,含量6.02%。[结论]新鲜假臭草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还含有少量的羧酸和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从NCBI的dbEST数据库中下载假臭草同族植物的EST序列,经EST序列处理及SSR位点查询,首次设计了27对假臭草EST-SSRs引物,以海南省文昌市假臭草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和L16(45)正交试验对其EST-SSRs 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假臭草EST-SSRs最佳20μLPCR反应体系:Mg2+浓度为2.75 mmol/L,模板DNA用量为35 ng,Tag DNA聚合酶为2.25 U,dNTPs浓度为0.3 mmol/L,引物浓度为0.6μmmol/L。并用14个不同来源的假臭草样本对其体系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均能获得稳定的、清晰明亮的扩增谱带。假臭草EST-SSRs标记的开发为深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假臭草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假臭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质谱图进行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假臭草精油中37种化合物,其中2-异地丙基-5甲基-9亚甲基,双环[4.4.0]-1烯、β-菖蒲烯醇、刺伯烯、荜茄醇和榄香烯等5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18.214%、14.165%、12.065%、10.476%和10.046%.  相似文献   

8.
从野外自然感病的假臭草中分离到一致病菌株J4B,经致病力测定、菌落形态、培养性状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表明:J4B的致病力强,发病症状明显,菌落呈白色至黄色、绒毛状、边缘整齐,生长速率为0.98 mm/d,不产孢,ITS序列长622bp。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以连续黑暗培养对菌丝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30℃,55℃30min菌丝死亡,最适pH值为6,最佳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半乳糖和硝酸钠。  相似文献   

9.
汤丽昌  王宁  李慧  杨先会  邓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94-18595,18598
[目的]优选假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4',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以假臭草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研究假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假臭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5 h,甲醇浓度40%(V/V),料液比为1∶20(g/ml)。在该条件下,假臭草中总黄酮含量为1.36%。[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试验、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假臭草DNA为模板,研究了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成分,即Mg2+、dNTPs、Taq酶、引物及模板,对假臭草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建立了假臭草ISSR最佳反应体系: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Mg2+为2.0 mmol/L,模板DNA用量为60 ng,TaqDNA聚合酶为1.5U,dNTPs浓度为0.2mmol/L,引物浓度为0.3μmol/L.假臭草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该技术分析假臭草遗传多样性及探索防控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海南岛18市县假臭草入侵情况进行普查,从中选取8个地区,对假臭草丛枝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重点调查,结果表明:海南18市县均存在假臭草,8个地区均存在假臭草丛枝病,其发病率为0.37%~3.01%,发病指数为0.31~2.59。对健康株高与丛枝病株高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假臭草丛枝病可以显著抑制假臭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李水清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73-4575
以乙醇、丙酮、乙酸乙酯、苯、石油醚为溶剂,利用温浸法从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干粉中获得了提取物,测定了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5龄幼虫的触杀、拒食和胃毒活性。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触杀活性最强,处理24 h后,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的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为55.13%;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为64.86%;而各溶剂提取物的拒食和胃毒活性微弱。  相似文献   

13.
外来入侵杂草——假臭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Grisebach)King et Robinson]属于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植物,原产南美,现入侵亚洲和大洋州等地,入侵各种生境后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属于区域性恶性杂草。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假臭草的植物学特征及分布、主要危害、研究现状、管理对策和防除措施等,并建议积极开展假臭草入侵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海南外来杂草——假臭草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对海南儋州地区假臭草群落的调查,应用辛普森和香农指数测定了该地区不同生境类型的假臭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以各种杂草的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算的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假臭草群落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林下假臭草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其次为公路边和荒地。假臭草在公路边的优势度最大,说明其最容易入侵的生境是公路边。(2)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且与其他物种在生态位上都存在重叠,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3)假臭草群落中含羞草的生态位宽度也较大,表明含羞草在该群落中也具有较强的侵入性。  相似文献   

15.
以假臭草为化感物质供体,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巴西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茴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为受体做生测实验,研究入侵杂草假臭草的鲜样浸提液与干样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为假臭草的绿肥化利用与入侵风险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假臭草鲜样浸提液还是干样浸提液均对供试的几种杂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对幼苗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种子的。在5种供试杂草中,巴西含羞草对假臭草的化感作用耐性最强,飞机草次之。但几种杂草在较高浓度下根全部受到抑制,不能生长。鲜样和干样浸提液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因此,将假臭草作为绿肥来防治农田杂草有一定前途,但针对不同的作物系统与主要杂草种类要有广泛的化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假臭草入侵海南岛的途径,研究了海南岛与粤西假臭草的亲缘关系。选择海南和广东的8 个假 臭草居群,研究了居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根据遗传多样性的聚类分析发现院海南岛的5 个居群聚为第1 组,广东省的阳江(YJ)和徐闻(XW)2 个居群聚为第2 组,广东鹤山HS与第2 组的亲缘关系比第1 组(海南组)更近一些。第2 组与海口HK三亚SY居群亲缘关系比琼海(QH)、琼中(QZ)、儋州DZ3 个居群更近结合遗传多样性的聚类分析、形态学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特征分析8 个居群假臭草的亲缘关系,为研究假臭草入侵海 南岛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入侵植物假臭草及其伴生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是华南地区的主要入侵植物之一。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假臭草及其主要伴生种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和山莴苣(Lactuca indica)的光合特性,为探讨假臭草的入侵机制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假臭草及其伴生种在1d中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现"双峰"型,但假臭草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伴生种;假臭草的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380、44.72μmo·lm-·2s-1,前者高于伴生种,后者低于伴生种,且与伴生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68,显著高于伴生种;假臭草的CO2饱和点(CSP)与CO2补偿点(CCP)分别为1211、88.24μmo·lmol-1,前者与伴生种相当,后者显著低于伴生种,假臭草的表观羧化效率(CE)为0.0371μmol·mol-1,显著高于伴生种。较高的光能利用力与较强的光合响应机制,是假臭草能成功入侵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假臭草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生存机理及入侵性,采用模拟增温法研究了白天增温(07:00—19:00,增温2℃),夜间增温(19:00至次日07:00,增温2℃)和全天增温(增温2℃)3种增温模式及与伴生植物山莴苣混种对假臭草的株高、根长、叶对数、叶面积、生物量分配和攻击力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增温模式均能明显促进假臭草植株的生长,与对照(常温处理)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白天增温处理对假臭草生长和形态的影响最大,株高较对照增幅为29.81%;除全天增温处理假臭草的主根长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增温处理假臭草的主根长均有显著增加(P0.05),尤以白天增温的效果最明显;白天增温处理,假臭草的叶对数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的1.32倍和1.25倍,而夜间增温、全天增温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种增温处理均能增加假臭草的总生物量,其中地上部分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白天、全天、夜间增温处理的地上部分增长幅度分别为36.57%、22.39%、13.81%;3种增温处理均降低了假臭草的根重比,其中以白天增温降幅最大,为20.35%,其次为全天增温,降幅为11.04%,夜间增温影响较小;白天增温与全天增温处理均增加了假臭草的茎重比,增幅分别为18.42%,6.15%,而夜间增温增幅较小;3种增温处理均使假臭草的叶重比及根冠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均表现为白天增温模式下减少最明显,减幅分别为16.40%,31.10%;在常温条件下,与山莴苣混种的假臭草的株高、总生物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种的,且随着假臭草混种比例增加,假臭草的株高和总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增温处理条件下,假臭草的株高和总生物量随其混种比例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增温和对照条件下,假臭草的相对产量(RY)随其混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假臭草对山莴苣的攻击力系数(Aa)随其混种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在增温和常温下,低比例混种的假臭草对山莴苣的攻击力系数(Aa)均小于0,其竞争力小于山莴苣,增温处理的攻击力系数随混种比例增加而增加,表明假臭草的攻击力对混种比例有一定的依赖性。综合分析,假臭草对不同增温模式的适应能力不同,表现出极强的形态可塑性;在增温情况下,通过增加株高和总生物量,提高与其他植物的生存竞争力,从而影响其潜在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假臭草为化感物质供体,飞机草、巴西含羞草、稗草、三叶鬼针草和茼麻种子为受体做盆栽试验,测定杂草种子发芽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探讨假臭草作为绿肥时对几种常见大田草的抑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假臭草对杂草种子发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稗草和飞机草,在较低(0.005:1、0.010:1,W绿肥:W土壤)施肥水平即可完全抑制其萌发;假臭草对杂草植株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甚至还会促进某些杂草的生长.因此,在利用假臭草的化感作用控制杂草时,应在杂草萌发前进行控制,而且控制对象应该是对化感作用敏感的杂草.  相似文献   

20.
调查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不同生境下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假臭草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23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探讨假臭草对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样点共有杂草58种,隶属22个科,其中外来杂草20种,杂草中以菊科最多(16种),有菊科外来杂草9种;群落中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龙葵和铁苋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其次是假臭草与小飞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