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蛋白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和50例宫颈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P〈0.01),正常宫颈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宫颈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HER-2/neu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阶段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①PTEN mRNA在宫颈癌、CINⅢ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在CINⅡ及CINⅠ组织中的表达亦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CINⅢ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在CINⅡ组织中的表达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CIN I组织中则与正常宫颈无差异(P0.05)。②PTEN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CIN I组织中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并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减弱。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CINⅢ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在CINⅡ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在CINⅠ组织中则与正常宫颈无差异(P0.05)。说明PTEN和survivin基因在宫颈从癌前病变向宫颈癌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分子诊断与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宫颈癌及3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1 FAK在宫颈癌组织中比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高(P0.05);2 FAK在宫颈癌FIGO临床分期Ⅲ~Ⅳ期中比I~Ⅱ期表达高(P0.05);3 FAK在宫颈癌浸润深度1/2组织中较浸润深度≤1/2组织中表达高(P0.05);4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宫颈癌组织比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FAK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说明FAK的表达随宫颈癌病变的发展而逐渐增高,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可作为判定早期宫颈癌向中晚期进展的高危指标,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分子标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观察正常宫颈2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3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98例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结果:HIF-1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71%、37.50%、76.53%;VEGF的表达分别14.29%、46.88%、70.41%;P-gp的表达分别为21.43%、37.50%、54.08%。HIF-1a和VEGF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表达逐渐升高(从正常宫颈到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再到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的表达也逐渐升高,其在正常宫颈上皮的表达与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其在正常组和CIN组以及CIN组和浸润性宫颈癌组中的表达差异较小,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VEGF的表达与HIF-1a的表达显著相关(r=0.585,P〈0.01),而P-gp的表达与HIF-1a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HIF-1a在宫颈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这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m2 3基因表达与宫颈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经病理证实的 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对照组 )及 5 5例宫颈癌组织 (实验组 )中nm2 3的表达水平。结果 :(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 ,2 9例呈nm2 3高表达 (96 .7% ) ,仅 1例呈nm2 3低表达 (3.3% ) ,在宫颈癌组织中 19例呈nm2 3高表达 (34.4 % ) ,36例为nm2 3低表达 (6 5 .6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2 )nm2 3在宫颈癌临床分期晚、细胞分化程度差、有转移、复发及预后差的患者中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nm2 3的表达可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方法 :采用以 PCR为基础的端粒酶重复扩增方法及非变性 PAGE银染定性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较正常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高 (P<0 .0 1 ) ,且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但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端粒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 ,且与临床分期有关 ,端粒酶可望成为检测子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Beclin1、MAP1LC3B及mTOR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病变中Beclin1、MAP1LC3B及mTOR的表达,并与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结果Beclin1在正常宫颈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和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84.00%、62.00%及34.00%;MAP1LC3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86.00%、54.00%及22.00%;mTO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0%、44.00%、72.00%及86.00%,不同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癌患者中,Beclin1阳性表达与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MAP1LC3B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相关,mTOR的阳性表达则与淋巴转移相关。MAP1LC3B与Beclin1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mTO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自噬相关基因所反应的自噬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而下降,推测自噬功能缺失可能是促使宫颈病变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人宫颈癌组织及3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R-7、ciRS-7及黏着斑激酶(FAK)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1 miR-7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而ciRS-7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且miR-7、ciRS-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44,P0.05);2 FAK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低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miR-7与ciRS-7的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且ciRS-7、miR-7与FAK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这些基因有望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粘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D44v6在69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44v6呈阴性表达。6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1%(47/69)。CD44v6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的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可能在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望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72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asp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术前淋巴结转移、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37.5%(27/72),癌旁组织maspin阳性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及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指数5项临床病理指标分组,maspi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术后5年内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不仅有助于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而且提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ct4和Sox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98例食管鳞癌标本及4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Oct4和Sox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Oct4和S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癌组织中Oct4和Sox2的蛋白相对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Oct4和Sox2的表达明显升高,即二者与食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且Oct4和Sox2的表达与TNM分期、有无外膜浸润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和Sox2表达呈正相关(r=0.295,P=0.003)。结论 Oct4和Sox2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食管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dk4在宫颈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41例宫颈组织(19例慢性宫颈炎、1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41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6例宫颈浸润癌)进行检测,确定染色强度,计算阳性率并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按照上述病变顺序,Cdk4染色强度由弱变强,阳性率由低到高,阳性率分别是21.1%、46.7%、73.2%、92.4%,经x^2检验,P〈0.01。结论Cdk4在宫颈肿瘤中的表达升高,与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断奶獭兔肠粘蛋白基因MUC1与MUC2表达的影响,用以粘蛋白反映的肠黏膜免疫状况来确定最佳的日粮NDF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6只体质量相近的35日龄断奶幼兔,随机均分4组,分别饲喂含NDF 29%、33%、37%、41%的日粮,饲喂28d后,分别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样品,-80℃保存,对MUC1及MUC2进行RT-PCR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空肠、盲肠中的MUC1各自表达受NDF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回肠中NDF 37%组MUC1表达量较NDF 29%组表达量上调4.95倍(P0.05),其余组无差异(P0.05);空肠、回肠、盲肠中的MUC2各自表达受NDF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中NDF 33%组、NDF 37%组MUC2表达量较NDF 29%组依次上调2.65倍(P0.05)、3.13倍(P0.05),其余组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与回肠有较高的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空肠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较低,盲肠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均为0.00;NDF 37%组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在4组中最高,分别为0.30、0.23;NDF 33%组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在4组中最低分别为0.10、0.08。该研究显示,MUC1与MUC2肠表达量可反映肠道健康状态,獭兔十二指肠与回肠是病变感染易发区;日粮纤维可以影响十二指肠及回肠MUC1与MUC2表达,日粮添加33%的NDF有助于塑造较好的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60例宫颈疾病患者同时采取阴道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对照,阴道镜对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慢性宫颈炎、宫颈湿疣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95.8%、97.7%和95.0%;子宫颈癌的阴道镜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镶嵌及猪油状改变为主。宫颈癌患者的碘试验阳性率为85.0%(15/20)。结论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宫颈碘试验对宫颈癌的预示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cl-2、p53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鳞状上皮原位癌及浸润性鳞状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30例,原位癌25例和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30例中bcl-2、p53表达情况。结果:bcl-2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26.67%、44.00%和43.33%,在不典型增生与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67%、8.00%和26.67%,角化型和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之间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和p53表达,且p53异常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和宫颈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官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L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宫颈脱落细胞采用LCT检查和Bethesda分级系统(TBS)分类,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结果 2 523例LCT检查结果中,无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病变(NILM)为阴性,阴性率82.44%(2080/2523);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病变为阳性,阳性率17.56%(443/2523),阳性病变中ASCUS 141例占31.83%;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37例占8.35%;LSIL 172例占38.83%;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5例占14.67%;鳞状细胞癌(SCC)2例占0.45%,非典型腺细胞(AGC)26例占5.87%。年轻妇女的LCT阳性率最低,与其它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SIL及以上病变与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符合率为71.55%。结论采用LCT检查和TBS分类诊断系统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hMLH1、ERCC1和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表达情况,研究错配修复系统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其成为食管鳞癌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食管鳞癌和20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hMLH1、ERCC1和Ki67的表达。结果 hMLH1和ERCC1在食管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Ki67在食管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食管鳞癌组中hMLH1、ERCC1与Ki67表达显著负相关,hMLH1与ERCC1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错配修复系统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评估食管鳞癌的进展情况并制定合理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黏蛋白作为鱼类黏液的主要成分,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黏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对其皮肤黏蛋白MUC5AC(即Cs MUC5AC)进行基因克隆及结构预测分析。结果获得CsMUC5AC基因片段的长度为2 771 bp,推测编码917个氨基酸,预测所含5个抗原表位分布在314-321、507-516、578-589、748-762和811-826aa,3个结构域主要为C8(164-238,624-698 aa)、VWD(1-128,430-588 aa)和VWC(303-365,768-836 aa)。二级结构预测C8区主要由α-螺旋构成、VWD区以β折叠为主,三级结构蛋白亚基主要由VWD-C8-VWC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其与大菱鲆、攀鲈、罗非鱼黏蛋白MUC5AC亲缘关系较近,与分泌型黏蛋白家族自然聚为一支。以上结果为研究半滑舌鳎黏蛋白MUC5AC基因功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双链闭环小分子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kb,组成6个早期表达基因(E6、E7、E1、E2、E4、E5)和2个晚期表达基因(L1、L2)。高危型HPV的E6和E7基因是病毒癌基因。E6和E7蛋白分别结合和降解P53和PRb蛋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染色体不稳定、基因扩增、丢失和突变等改变,从而促使宫颈肿瘤的发生和发展。HPV导致宫颈肿瘤的病理机制包括持续性感染、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HPV整合至宿主细胞DNA等,其中以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为中心。E6和E7蛋白的功能状态决定宫颈上皮内肿瘤的进退和浸润癌的恶性形状的维持和演进,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进一步研究与E6和E7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及其机理将可揭示宫颈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规律,为最终控制宫颈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