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建立了农村污水处理水平动态评估模型,将提高城镇化水平、开展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农村、发展"全域旅游"、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等影响因素作为评估因子纳入,结合环境保护部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动态评估和跟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水平和绩效。模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在6项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建设完成率为65.5%,其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发展"全域旅游"对模型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试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优化全域土地综合试点布局,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POI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网格维数法系统分析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体呈集聚分布状态;集聚过程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不断加强趋势,由嘉兴市、衢州市和台州市“三核心”变化为以嘉兴市、湖州市和绍兴市为核心的连片高密度区;2)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空间分布上概率不等,分形结构复杂,存在局部围绕平原地区集聚情况;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移动幅度逐渐变小;3)政策文件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GDP、地形起伏度和城镇化率是影响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试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浙江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常德市按照"片区示范、百村创建、村村整治、全域推进"的思路,在行政推动、宣传发动、试点带动、考评促动上下真功夫,加大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力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态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甘南州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求新、求进、求突破,纵深推进"五大生态"和"十大环境"建设步伐,做大做强"环境革命"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特色品牌。这些经验和模式对甘肃全省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2020年,集安市启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3年攻坚行动,围绕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以乡村环境整治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严重"错位"、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努力把集安市的乡村建设成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  相似文献   

6.
正涟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如洗;镇村路网交错,庭院芬芳扑鼻。如今的湘乡农村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湘乡市以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为重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绘就了一幅乡村美丽人居图。  相似文献   

7.
<正>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幅员面积3341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4个街(道),127个行政村、695个自然屯,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万人。近年来,我们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全民致富"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实施"百村引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形成了环境因旅游更美丽、旅游因环境更兴旺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集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之路。一、深度整合涉农资金,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发展全域旅游,集安市经历了环境整洁、基础设  相似文献   

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立足乡村发展要素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要求,开展乡村综合发展潜力综合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区域内各类村庄基础条件、发展潜力特征,支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选择,提出不同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1]随着土地整治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与推进,编制具有全覆盖、全要素、全类型整治特点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成为迫切需要。科学评价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划分潜力分区是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2]本文以田东县为例,在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状与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适宜性评价,划分农业综合整治潜力、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生态修复潜力等级;以行政村作为基本评价单位,利用GIS空间叠加技术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得到国土综合整治潜力评价结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从功能实现、实施内容、作用机制等方面与传统土地整治进行比较,并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成都、上海和浙江的具体实践。基于此,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坚持突出产业支撑优势、构建宜居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网络体系的总体策略,并从规划引领、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工程设计等方面予以保障实施,以期为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论和实践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重庆市梁平区提出了"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全域湿地理念,采用"湿地+"模式,推动小微湿地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等深度融合,将乡村小微湿地试点建设列入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梁平依托境内5.33万hm2稻田湿地和浅丘地带"沟、塘、渠、堰、井、泉、溪、田"自然资源,大力推进乡村小微湿地建设,通过"湿地+环境治理"、"湿地+特色产业"、"湿地+自然生态"等模式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国土整治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文章基于社会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彬州市义门镇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采煤塌陷区周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提出“民生为重、产业强基、生态为本”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建议,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吉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94-198
以泰宁县为例,结合该县土地资源环境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对该县土地整治现状及"十二五"以来的土地整治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rcGIS、MapGIS等空间分析软件,对农用地整理潜力、工矿用地复绿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及水土流失治理潜力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该县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为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醴陵市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100%,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50%,创建各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0个,获评2020年"国家卫生城市",是省级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示范创建县、农村改厕项目重点县,打好了乡村振兴"第一仗"。一、全员参与"大整治",齐心协力建家园一是高位推动,坚持三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行市领导包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二是部门联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河长制、路长制等有机结合,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合现场办公,为基层把脉问诊,解决难题。三是干群联动,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动员群众通过筹工筹劳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醴陵市84个志愿服务组织、9133名志愿者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51862人次,筹集资金7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川西平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后耕地变化及效益评价体系,以川西平原冉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在实地调研和充分收集研究区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川西平原土地综合整治效果评价逻辑框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测算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的面积、形态、分布特征的变化,并从土地流转及生产效率、农户经营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促进城市化发展等角度探究冉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冉义镇耕地总面积增加14.60%,耕地斑块数却骤降64.21%,平均斑块面积和集中连片性均增加,正方像元指数从0.08减少到0.03,形状趋于规则;2)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宅基地与其周围林地组成的"林盘",随着"林盘"的大量减少,林地在城乡建设用地中面积比例由51.82%下降至17.72%;3)农业机械化耕种率和土地规模经营率显著提高,能够有效避免零散耕地被边际化的现象发生;4)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以及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当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5)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应当重点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正郴州市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发展战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规范建房和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和机制创新为抓手,坚持与小城镇建设、全域旅游、扶贫开发相结合,积极探索具有郴州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全力打造"五美"美丽乡村格局。目前  相似文献   

17.
董云 《农业与技术》2023,(6):178-18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乡村“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主导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深度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以及不断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等几个角度来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乡村“三生空间”持续优化提供有效对策,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8,(10)
正目前,杭州农业农村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丰富内涵、提升层次,实现从环境整治向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全面打造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乡风美、秩序美"五美与共"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突出"五个重点"即抓规划,推进整体格局科学划定、村庄规划全域覆盖,村庄设计体现特色、农房建设统一布局;抓产业,筑牢农业基础,注重融合发展;抓保护,保护好自然生态和乡土文化的"绿水青山";抓建设,加快"四好农村  相似文献   

19.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通过201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主题为"土地整治"的1 461篇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CSSCI和CSCD研究文献,绘制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演进时区和主要突变词的知识图谱,开展土地整治的热点研究以及从土地整治到全域整治的阶段分析,探讨两者的理论脉络、重点领域和前沿动态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1年,国内土地整治的热点研究始终围绕耕地保护目标,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土地利用和土地综合整治等三个方面;以耕地保护为轴线,2010年以来土地整治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传统整治、生态转型和全域整治3个阶段。在继续坚持耕地保护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本研究提出了调整整治理念、提高整治效率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即墨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工程的精神要求,今年以来,七级镇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城乡同治,全域共美"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全镇34个村庄中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干部示范街"活动,在创先争优中凝人心,在比学赶超中促发展,全覆盖,求实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