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 ℃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 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2.
西兰花花球采后贮运过程中易出现真菌霉变现象,严重影响其商品品质。为降低贮运过程中西兰花真菌霉变发生情况,本研究采用不同温度、乙醇浓度、壳聚糖涂膜浓度等对西兰花进行处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45℃热激处理效果最佳,3 d病斑面积为6%;最适的乙醇处理浓度为30%,处理3 d后病斑面积仅为3.4%;壳聚糖涂膜浓度1.5%和2%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3 d后病斑面积分别为7.3%和4.5%,且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采用1.5%的壳聚糖浓度处理最为适宜。45℃热激+1.5%壳聚糖和30%乙醇+45℃热激处理西兰花的霉变病害控制效果表明,两个组合处理均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30%乙醇+45℃热激处理组,能降低乙醇残留,更加绿色安全,且保绿抗霉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从呼吸和乙烯释放、营养成分变化、低温伤害、气体伤害、微生物伤害等几方面对西兰花采后主要生理和病理特性进行了阐述;综述了西兰花采后热处理、臭氧保鲜处理、1-MCP化学保鲜处理、天然产物防腐保鲜处理和低温气调库等各种保鲜技术;介绍了西兰花保鲜中常见的采前处理、假植、窖藏、简易气调藏等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3个主栽杧果品种,5种类型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的热水处理方式对主要采后病害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果皮伤害和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1℃、15min热水处理对供试果实炭疽病和蒂腐病2种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供试果实对热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热水处理加速果实的后熟速度,但适宜的热水处理可大大提高好果率,且病害发生严重时,因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从而延长贮藏时间。综合分析后推荐小贵妃、大贵妃、大台农、小金煌使用51℃、15min热水处理为最适宜的热处理方式。小台农使用47℃、20min热水处理作为最适宜热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雷 《蔬菜》2009,(12):34-36
一.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 新鲜果蔬产品的品质恶化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是采后病害引起的腐烂却是导致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生理的(果蔬自身生理衰败)、病理的(病原微生物致腐)、物理的(机械损伤、环境的温湿度不适宜)以及三者之间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凌海波  单勇 《蔬菜》2001,(11):24-24
“果蔬”采后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采前田间带病、采后机械损伤、温湿度条件及管理不当造成的生理失调等等都是促成发病的因素。病害的防治措施则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据调查发现,多数采后病害和田间病害是同一个病原菌。如果腐病、灰霉病、软腐病、疫病和绵疫病、绵腐病、炭疽病等,发生这些病害的地块收获的“果蔬”往往带有大量病原菌,虽然收获时看不出有病,但很可能病菌已侵入而暂时处于潜伏状态,这种果实采收之后则大量发病。也有的病原菌如根霉在田间不引起病害,只在采后引起腐烂,但这种病原菌在田间也可大量繁殖。据试验…  相似文献   

7.
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 引言果蔬的采后防腐保鲜是一项较艰巨的工作。据统计,我国果蔬采后腐烂损失每年约为20%—30%,美国的果蔬采后损失也达24%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微生物侵染所引起的。通常,人们以杀  相似文献   

8.
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健  曾顺德  张迎君 《西南园艺》2005,33(5):23-25,38
本文主要对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微生物种类、拮抗机理及生物防治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国果菜》2014,(4):65-65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果菜腐烂超过8000万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50亿元,占整个产值的30%以上。据了解,新鲜水果的品质恶化,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部分霉菌还能产生霉菌毒素,具有致癌性或其他毒性。长期以来,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杀菌剂,其长期和大量使用,污染环境,有损于人类健康。用有益微生物进行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研究领域。研究表明,有益微生物能保护水果免受致病微生物的浸染,对水果的营养和品质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人体无毒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蓝莓采后病害病原和采后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从辽南地区收集7个蓝莓品种,并对其果实进行室温贮藏。待果实自然发病后,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并按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调查不同时间点、不同发病部位有、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从蓝莓病果中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它们的带菌率分别为81.85%、77.23%、62.43%和17.19%,致病性验证它们都能使蓝莓果实感病;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比带果柄的采后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带果柄贮藏6d平均发病率为2.95%,而无果柄发病率达到了21.81%;不同品种果蒂痕处和果实其他部位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1.52%和5.56%;不同蓝莓品种采后病害进展较快的是‘伯克利’和‘瑞卡’,发病较慢的是‘N5’,而‘蓝丰’‘北陆’‘斯巴坦’和‘蓝鸟’发病进程居中。【结论】辽南地区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发病部位是果蒂痕处;对采后病害较抗病的品种有‘N5’,较感病品种有‘伯克利’和‘蓝丰’,‘瑞卡’‘北陆’‘斯巴坦’和‘蓝鸟’的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0℃包装贮藏条件下,化学药剂处理对单花球青花菜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赤霉素(GA3)、苯甲酸钠(SBN)、6-苄基腺嘌呤(6-BA):均能延缓青花菜的品质下降,其中以40 mg/kg 6-BA+0.2%SBN处理的效果最好,在药后30 d时,叶绿素含量仅下降9.8%,未表现出黄化,失水率仅为2.25%,花球形态紧密充盈,保持了较好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12.
青花菜主要性状在自交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菜( B. oleracea var.italica) 具有广泛的自交不亲和性,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通过选择花期自交亲和指数迅速下降,3 代后渐趋稳定。系内株高、分枝数、花蕾粗细、球茎髓部空实度、花瓣颜色等性状在自交3 ~4 代后趋于一致。花球成熟期自交4 代尚难稳定。球径与球高比值在世代间变化不大。花球大小、蕾期亲和指数、生长势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自交衰退。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防治青花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种不同药剂防治青花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2.2%普力克水剂、50%安克可湿性粉刺和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对青花菜霜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青花菜霜霉病的始发期,可选用这3种药剂进行防治,并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青花菜根肿病的发生特点,采用穴盘育苗时药液拌基质及移栽后不同时期灌根的方式,研究50%氟啶胺悬浮剂(SC)不同施用方法对青花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苗期和成株期植株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基质拌50%氟啶胺SC1 000、2 000、3 000倍液处理对青花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均抑制幼苗生长,与对照相比株高变矮、第1片真叶变短,药剂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故不宜在育苗期使用该药剂。移栽后不同时期50%氟啶胺SC 1 000倍液灌根处理对青花菜根肿病防效显著,移栽后3 d和30 d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92.21%,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移栽后3 d灌根处理,相对防效为74.03%,极显著优于发病后灌根处理;药液2次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1次灌根处理,根肿病显症前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显症后灌根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甜高粱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贮藏温度对青花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青花菜为材料 ,研究了 0 .0 3mmPE膜包装条件下 ,不同贮藏温度对青花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6℃下青花菜极不耐贮 ,迅速衰老失绿转黄 ,失水萎蔫 ,品质劣变。采后第 3天 ,黄化率达 5.0 % ,失重 12 .2 % ,切口软腐 ,异味严重 ,基本丧失商品价值。冷藏 (0℃ ,5℃ )均能延缓衰老 ,提高耐贮性。 5℃下青花菜的商品贮藏期为 2 4d(天 ) ,0℃下青花菜贮期可达 30d(天 )。且 0℃对叶绿素、VC等品质指标的保持效果均优于 5℃ ,可较好地保持青花菜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青花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土土壤上,对青花菜进行了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地栽培青花菜,增氮可使青花菜植株开展度、高度增加,增磷、增钾则变化不大。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增N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减P,K对产量影响不大。具体施肥方法:在移栽前,距定植穴10cm处开沟,1hm2施入过磷酸钙795kg加尿素300kg加氯化钾150kg。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发棵期,1hm2浇施尿素120kg,第2次在30%植株花球形成时,打孔深施尿素180kg加氯化钾150kg。  相似文献   

18.
甘蓝类蔬菜是一类重要的蔬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通过概述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原因、甘蓝类蔬菜采后贮藏特点和传统处理保鲜方法,分析了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解决方法,综述了目前甘蓝类蔬菜保鲜贮藏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甘蓝类蔬菜采后保鲜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影响蓝莓贮藏的几种因素及贮藏蓝莓的常用方法,并且探讨了几种蓝莓贮藏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青花菜东京绿侧枝数与产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暹  关佩聪 《园艺学报》1995,22(2):157-160
1991~1993年,以青花菜东京绿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青花菜侧枝数与植株生长,主、侧花球产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株侧枝数增加,侧花球数逐渐增多,主、侧花球个重逐渐降低,但总产量则逐渐提高。叶片、主花球和侧花球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都随侧枝数的增加而降低。叶片和主花球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主花球个重,叶片和侧花球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侧花球个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