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鸭瘟 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各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高.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能成为传播媒介.病原是疱疹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4天.病初体温升高到43℃左右,持续不退.流泪和眼睑水肿是特征症状.病鸭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少吃或不吃,口渴,羽毛松乱,翅下垂.流泪,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头颈部肿胀.两脚麻痹无力,有时伏卧不起.病鸭排绿色、灰绿色稀粪.急性病程约为2~5天,致死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鸭瘟是鸭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发病后期鸭头部肿大或下颌水肿而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性别和龄期的鸭都易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群死亡。一、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被病鸭和带毒鸭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运输工具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鸭只;也可通过交配、眼结膜、呼吸道传染,吸血昆虫也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二、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5天。发病时病鸭体温升高达43~44℃,呈稽留热,精…  相似文献   

3.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容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染,但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4.
鸭瘟防治     
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冬初较为多见。本病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临床特征为高热、腿软、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流行特点鸭瘟主要危害鸭,各年龄鸭均易感,成年鸭  相似文献   

5.
鸭瘟是鸭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病程后期鸭头部肿大或下颌水肿,故鸭瘟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对鸭瘟都很敏感。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本病主要通过病鸭和带毒鸭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的鸡、鸭,也可通过交配、呼吸道传染,吸血昆虫也是本病的传染媒介。1发病情况病鸭不思饮食,离群、喜饮、不愿下水、拉稀,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给予庆大霉素和磺胺治疗无效,发病5~6d后相继死亡200多只。2临床表现患鸭精…  相似文献   

6.
鸭瘟,称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染性最高,北京鸭次之。病鸭和病愈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病鸭的分泌物、排泄物、羽毛等均带有病毒,故洪水泛滥时,易引起鸭瘟的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养鸭户对鸭瘟的防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不知如何去防治,为了减少鸭瘟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做好以下工作:1转变观念 很多养殖户对鸭瘟的预防掉以轻心,认为鸭瘟的发病率不高,持无所谓的态度,免疫时以“走过道”…  相似文献   

7.
鸭瘟病毒病,简称鸭瘟,又名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是鸭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致病力强,鹅与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致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但鹅群感染发病后,能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本病是养鹅地区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要做好鹅群鸭瘟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鸭瘟是由于感染鸭瘟病毒而发生的一种败血性、热性、急性传染病,且由于病鸭头颈部在发病后期出现肿大,因此也称为“大头瘟”。任何品种、不同性别和各个日龄的鸭都能够感染,且在春夏和秋季出现最为严重的流行。病鸭主要表现出全身败血症和消化道症状,后期还会有呼吸道症状。该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只要鸭场出现感染,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鸭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为多发,1~8周龄的雏鸭易感本病,但种用鸭极少发生。如果饲养环境条件不好可诱发本病,如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室内潮湿、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特别容易引起本病的流行。本病主要由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病鸭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病鸭神态倦怠,  相似文献   

10.
秋冬季节鸭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相似文献   

11.
正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病兔死亡率较高,对母源抗体低且首免不及时的幼兔发病率死亡率也较高。对免疫效果不好,日常管理不规范的长毛兔场,常呈大面积流行,对长毛兔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1发病特点本病自然感染只发生于兔子,尤以长毛兔最易感。病兔和带毒兔只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配种、剪毛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  相似文献   

12.
1流行特点各种家禽对本病都易感。在鸭群中常呈流行性,1月龄以内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而成鸭则较低。在鸡群中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3-4月龄的鸡和成鸡较容易感染。病禽和带菌禽是本病的传染源。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黏膜或损伤的皮肤等。禽霍乱各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但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季,以及气候多变的春季最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感染发病后体温升高,行走无力缓慢、下痢,病鸭有的头颈部肿大。病原体是一种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病毒存在于病鸭的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1流行特点1.1在自然流行情况下,成年鸭和产蛋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率较低。病鸭在亲密接触时感染发病增多。1.2病鸭和带毒鸭是传染源。它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运输工具等。均可造成传播。1.3吸血昆虫可能是该病的传播媒介。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亦可通过交配、眼结膜等传染。2症状特点2.1病初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4.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流行病学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15.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着养鸭业的发展。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治疗鸭瘟的方法,所以本病当前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大片的水乡面积为养鸭业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水禽养殖场遍布我市各镇区,随着水禽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水禽病的危害相当严重,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我市流行且危害较大的几种水禽病主要是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氏杆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等,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就我市目前存在的危害较大的几种水禽病作简单的介绍,供基层兽医和水禽养殖户参考借鉴。1鸭瘟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常只有鸭科禽对本病易感,主要发生于中成禽。近年来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最早的发病日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易悦 《兽医导刊》2011,(4):34-35,64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两腿发软、下痢、流泪、排绿色粪便,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从而对养鸭业造  相似文献   

18.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1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  相似文献   

19.
易悦 《动物保健》2011,(4):34-35,64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两腿发软、下痢、流泪、排绿色粪便,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从而对养鸭业造  相似文献   

20.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脚软、下痢、流泪、头颈肿大,故有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为鸭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直射日光和常用消毒药都较敏感,对低温的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