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沼气发酵灭活肠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室和现扬研究,证明沼气发酵对灭活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有一定效果。在实验室25℃、30℃、35℃下,分别发酵培育到第9、15、17天,投入的病毒就可全部灭活,而在营养对照液中三种温度下,直到第24天毒性仍不能测出终点;在现场沼气池发酵实验中,投入病毒发酵到第3天和第1天失活率就分别达94.75%和94.11%,在露天粪缸中到第9天,病毒失活率才达96%,而在营养对照液中,到第24天仅有66.88%失活。  相似文献   

2.
苦瓜的微波灭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微波处理、微波结合抗褐变剂处理条件下研究了苦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微波灭酶技术.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大,载样量越少,多酚氧化酶越易失活,而切片厚度在1 cm以下对其活性影响不大.当载样量为40 g时,样品预先在功率800 w的微波下处理1 min,再在质量浓度为0.1 μg/mL的EDTA钠盐溶液浸泡60 min,最后微波间歇处理3 min,则可使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完全钝化.过氧化物酶随微波功率增大而迅速失活,在载样量为40g、切片厚度为0.5 cm、微波功率为800 w条件下,处理1 min即可失活.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酸化和渗透压不同处理顺序对肠炎沙门菌失活的影响,运用统计学模型模拟了最优处理条件下,肠炎沙门菌在不同初始接菌量下的失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25℃和10 h内,先15%Na Cl再p H值4.5处理使肠炎沙门菌失活的效果大于相反顺序的处理、同时处理或者单独处理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在最优处理条件下的各个阶段中,随着初始接菌量的增加,肠炎沙门菌分别达到0.986 4和0.993 9失活率时对应的失活时间的变异性逐渐降低。对于大量群体细菌,用确定性失活动力学一级模型拟合的D值是单一的定值;而对少量群体细菌,由于个体细胞本身的变异性,D值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并且可用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酸化和渗透压不同处理顺序的研究能为食品工业生产控制致病菌提供借鉴,且应用的统计学建模方法有助于从个体细胞的角度理解群体失活过程,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以糙米为原料,利用6种方法去除糙米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不溶性纤维素),比较不同方法下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情况和主要营养物质的保留情况。结果表明:去除植酸,普通糙米采用超声酶处理法效果最佳;去除不溶性纤维素,普通糙米采用酶处理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1)干热消毒法。此法多用于番茄。先将种子晒好,然后放入烤箱(烘烤温度为70℃~73℃)中烘烤4h,取出后催芽。这样做可预防番茄的溃疡病和病毒引发的其他病。(2)漂白粉泥浆法。先将漂白粉对入泥浆中,用量按每1kg种子用漂白粉10g~20g(按有效成分计算),泥浆用量以正好将种子拌匀为度。再将漂白粉泥浆与种子混匀后,放入容器中封存16h,它能杀除甘蓝、白菜、花椰菜、芥菜、萝卜种子上的黑腐病菌。经此法处理后6个月对种子发芽有影响。(3)恒温水浸种法。将种子用纱布包好,然后浸入50℃~55℃的水中10min~…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没有干热处理专用装备,用普通烘箱对种子干热处理时温度准确性差、均匀性低、灭菌不彻底等问题,采用均匀加热、热风循环、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种子干热处理装备,主要由箱体、托盘车、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通过优化结构,使得气流和温度分布均匀,保证种子均匀受热。控制系统可按不同种子的干热温度—时间曲线自动处理,通过PID精准调节加热功率,实现温度波动小,均匀度高,湿度可控,可设置16段温度、存储10种处理工艺。测试结果表明,温度控制精度高,恒温时温度波动小,升温和降温时反应快、超调量小,在100 ℃时温度均匀度为1.34 ℃,温度波动度为0.15 ℃,可彻底灭菌并能保持种子活性,满足种子干热处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大豆饼粕是最重要的饲料蛋白质原料,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饲料质量。大豆饼粕品质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可利用率和抗营养因子的活性,这均与大豆制油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程度有关。加热处理不足,则不能有效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加热处理过度,则会破坏氨基酸,降低氨基...  相似文献   

8.
对糙米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酶解及热磨法、发芽法和糙米酵素法去除抗营养因子,并比较去除率。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有效降低糙米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其中酶解法去除植酸效果最佳,糙米酵素法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效果最佳且有利于糙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香蕉抗性淀粉含量随温度、水分和受热时间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数值,来推断抗性淀粉解抗的临界条件和解抗规律。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工艺中,抗性淀粉含量与温度(X1)、样品水分含量(X2)和干燥时间(X3)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响应面方程为:Y=-297.84+6.98X1+3.56X2+1.24X3-0.016X1X2-0.01X1X3-0.009X2X3-0.04X12-0.017X22-0.001X32。方程确定的抗性淀粉开始失抗的临界条件为干燥温度70℃、样品水分含量60%和干燥时间40min。"完全失抗"的条件为:干燥温度100℃、样品水分含量55%和干燥时间120min。用该模型来预测热风干燥条件下香蕉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和变化规律是合理的,对于抗性淀粉的制备和加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不同微波条件处理的玉米样品关于种子品质和加工品质的13项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换,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玉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的玉米微波灭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隶属函数法同时考虑到玉米品质指标对评价体系的正、负影响,采用该方法转换的数据适于因子分析;经因子分析提取出影响玉米品质评价的4个公因子依次是生理生化因子、黏度特性因子、淀粉含量及组成因子和糊化特性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4.45%;玉米品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玉米品质变化是玉米初始含水率、微波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玉米初始含水率为13.8%、18.4%和22.6%时,宜采用70℃(14 min)、50℃(22 min)和60℃(18 min)的微波灭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预处理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固定化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条件(超声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以及预处理后的酶解温度和CMC-Na缓冲液pH值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酶活相对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8.73℃、CMC-Na缓冲液pH值3.0、超声时间16.88min、超声频率22.33kHz、超声功率26.77W,在此条件下,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与未加超声波预处理相比较提高了9.75%。  相似文献   

12.
以冷榨磨浆工艺所得豆乳为原料,研究高压均质辅助不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水解豆乳对其结构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加,酶解豆乳溶解度和水解度分别高达91.9%和8.24%,同时豆乳粒径分布更加均匀,表面负电荷增加,稳定性明显提高;SDS-PAGE电泳、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豆乳中蛋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均质压力辅助酶解处理改变了蛋白质的线性表位,大分子量的抗营养蛋白因子条带呈变浅趋势,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减少;测定抗营养因子含量揭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现均质压力在100 MPa时,3种酶对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植酸、大豆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6种抗营养因子达到最佳去除效果,抑制率分别高达51.28%、57.83%、72.31%、71.4%、89.55%和82.96%,脲酶活性均呈阴性。研究结果可为营养健康豆乳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豆粕为原料,探讨超声水提法和超声结合酶法提取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工艺条件,并对其功能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水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超声时间20min和超声功率175W,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为12.14%;超声结合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加酶量5%、超声时间20min和超声功率125W,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5.68%,比超声水提法提取率提高了29.2%。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对·O2-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为0.45mg/mL;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58%,膨胀力为2.43mL/g。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疫苗制备中鸡蛋胚体分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信息融合方法研究疫苗制备中鸡蛋胚体状态的识别与分拣技术。在研究不同状态鸡蛋胚体图像特征、温度衰减和透光度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得出活胚图像中血管多、粗且呈放射状,弱胚图像中血管少、细且断裂,死胚图像内部均匀无血管,污染胚图像内部有明显黑块特征;鸡蛋胚体从37.8℃的孵化箱中取出置于25℃室温环境,活胚、弱胚、污染胚、死胚的温度衰减速度依次增大;活胚的透光度随孵化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他胚体透光度变化相对较小。将图像、温度、透光度信息特征融合,建立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模型对鸡蛋胚体状态进行识别。最后,从37.8℃孵化箱中抽取80枚孵化6 d的鸡蛋胚体放置于室温10 min后,采集图像、温度和透光度信息,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多信息融合系统的识别准确率为96.25%,比单用图像、温度和透光度传感器进行识别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6.25%、13.75%和8.75%。  相似文献   

15.
重结晶红薯淀粉体外消化前后益生作用与结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体外消化前、后重结晶红薯淀粉的益生作用及其结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退火处理重结晶淀粉、温度循环处理重结晶淀粉与湿热处理重结晶淀粉、体外消化后的退火处理重结晶淀粉、体外消化后的温度循环处理重结晶淀粉和体外消化后的湿热处理重结晶淀粉既具有抗消化道酶降解的稳定结构,又能选择性促进人粪便中乳酸杆菌群、双歧杆菌群、粪链球菌群和梭状芽孢杆菌群等益生菌的增殖。与退火处理重结晶淀粉、温度循环处理重结晶淀粉与湿热处理重结晶淀粉相比,体外消化后的退火处理重结晶淀粉、体外消化后的温度循环处理重结晶淀粉和体外消化后的湿热处理重结晶淀粉的结构更稳定,对益生菌的选择性增殖作用也更显著。因此,这种重结晶淀粉完全满足作为益生元的条件,可作为新一代益生元产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棉花经济施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验在全生育期等氮量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沼肥与化肥配施对不同质地棉田土壤酶(尿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3种酶活性高峰均出现在花铃期;壤土中花铃期沼肥氮配施化肥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平均活性分别比单施尿素处理高16.3%,8.7%,10.7%;砂壤土中花铃期沼肥氮配施化肥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单施尿素处理高15.2%,12.2%,17.9%;而磷酸酶活性则呈折线上升变化,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吐絮期。壤土和砂壤土吐絮期沼肥氮配施化肥处理的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单施尿素处理高10.5%,7.7%。沼肥与化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以基施75%沼肥氮基础上追施25%化学氮处理和基施50%沼肥氮基础上追施50%化学氮处理效果较好,单施尿素处理效果较差。在实际生产中棉田施肥时只需要基施25%沼肥氮配施75%化学氮肥就能起到调节土壤碳氮比,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棉花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索了蛋白质直接溶出和酶解两个步骤的最优条件。试验中采取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用磁力搅拌直接溶出蛋白质的最优条件:料液比1:10、pH值8、转速1200r/min和搅拌时间10min。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在pH值为8、加酶量1400U/g pro、酶解温度55℃和酶解时间1.0h时,酶解豆渣的大豆蛋白的溶出率最高。试验通过磁力搅拌和酶解的相结合,使豆粕中的蛋白质溶出率大大提高了,为以豆粕为原料制作豆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不同熟化时间和温度条件下,面带沿压延方向和垂直压延方向上的拉伸和压缩特性,以确定面带熟化对面带质地特性的影响。通过对熟化时间为0、15、30、45、60和90min及熟化温度为25、35和45℃的面带分别进行拉伸和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在熟化温度25℃的条件下,随着面带熟化时间延长,面带的抗延伸位移增加,抗拉伸力减小;在熟化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随着面带熟化温度升高,面带的抗拉伸力减小,面带抗延伸位移先增大再减小,面带最大黏附力显著增加,其中熟化温度45℃时,面带的横向抗延伸位移显著减小,面带最大黏附力比25℃时增加2倍多。综上,在熟化温度35℃的条件下熟化30 min可以达到明显熟化效果;试验得到了面带熟化时间及温度对面带质地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大豆肽-钙螯合物制备条件优化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良  侯俊财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8):379-385,409
采用碱性蛋白酶对大豆脱脂豆粕进行酶解,探究大豆肽-钙螯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并对大豆肽-钙螯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以钙结合量作为指标,研究肽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钙结合量的影响,并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螯合工艺为:肽钙比1. 6、反应温度38℃、反应时间44 min、pH值6. 6,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大豆肽-钙螯合物的钙结合量为78. 73 mg/g。经试验,测得大豆肽-钙螯合物的溶解度为98. 59%,分子量大于5 000 Da的大豆肽-钙螯合物占1. 76%,分子量小于5 000 Da的占98. 24%,分子量小于1 000 Da的大豆肽-钙螯合物占80. 24%,其中分子量180~500 Da的大豆肽-钙螯合物占比最大。本研究可为新型大豆营养保健产品及合成新型补钙制剂的研发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对“沙律百花酿香芋”菜肴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作工艺为:蒸制8 min,烤制7 min,菜肴烤制温度275℃.根据该菜肴中各营养素的INQ值对最优配方中的菜肴营养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确定该菜肴对于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来讲,是一道营养与能量均衡、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的健康菜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