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棱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中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2.
对光帽鳞伞(Pholiota nameko)子实体发育观察发现,原基菌幕在球状原基时(原基直径750μm左右)已经存在,原基顶端菌幕(菌盖菌幕)厚,明显;底部菌幕(菌柄菌幕)较薄。菌盖、子实层、菌褶和菌柄上部均由原基中间的组织分化形成。原基上部有2个菌丝发育速率不同的区域生成菌褶腔,菌褶腔上缘菌丝致密、规则排列形成子实层。下缘菌丝稀疏,逐渐发育成菌柄的外围菌丝。菌褶的形成是由子实层内的菌丝生长不均匀而引起的。子实层发生较早,在菌盖与菌柄还没有形成雏形时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分化。菌盖表面由菌盖菌幕的一层胶质化的菌丝组织形成。成熟子实体中,菌盖菌幕完全胶质化,成为光滑的菌盖,菌柄菌幕强烈胶质化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孢子分离,小白球分离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萌发成菌丝,形成小白球,证实小白球是鸡(土从)菌生活循环中的一个发育阶段.鸡(土从)菌担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经过锁状联合发育成双核菌丝,继而形成小白球,但难以在培养基上长出子实体,而在蚁巢上合轴交叉的菌丝交织成小白球,再发育成原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鸡(土从)菌破土而出形成子实体.本研究从无性循环及有性循环两方面初步阐明了鸡(土从)菌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4.
裂褶菌的规模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竹英  毛绍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00-700,711
介绍了裂褶菌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裂褶菌(Schizophyllum ocmmuner)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4~2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1~26℃;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75%;菌丝体发育阶段,需氧量大,子实体形成阶段也需通风换气;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当菌丝形成原基并发育成子实体时,需要光照300~500lx;裂褶菌人工栽培原料较为广泛,用棉籽壳、杂木屑及各种农作物秸秆为主料,辅之包谷面、麸皮、米糠等为培养基。裂褶菌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及时采收。子实体采收后培养料还可用以其他菌类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深入了解其生长过程中内部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组织结构进行显微镜观察并记录;通过GC-MS检测硬毛粗盖孔菌不同生长时期的脂溶性成分,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子实体个体发育过程中,表层菌丝首先分化出盖面组织,经过3次从白色蜂窝状结构至浅黄褐色菌毛的转变过程,菌肉逐渐增厚,内部空腔数量增多、总空间增大。灰褐色或浅黄褐色的齿状菌管起源于盖面组织边缘的菌丝组织。待子实层发育成熟后,部分栅栏状细胞层变为普通丝状菌丝,互相靠近交织,在齿状菌管之间相连,最终形成与自然状态下形态、结构相近的子实体个体。GC-MS分析显示,硬毛粗盖孔菌不同生长时期共检测出10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其中菌球期检测出8种,盖面组织发育完成期全被检测出(10种),子实体形成期检测出8种,3个时期共检测出56个脂溶性化合物。【结论】硬毛粗盖孔菌个体经过盖面组织分化、菌管与子实层分化以及子实层中菌丝变化3个阶段,可以发育形成类自然状态的子实体;且不同生长阶段的脂溶性成分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深入了解其生长过程中内部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组织结构进行显微镜观察并记录;通过GC-MS检测硬毛粗盖孔菌不同生长时期的脂溶性成分,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子实体个体发育过程中,表层菌丝首先分化出盖面组织,经过3次从白色蜂窝状结构至浅黄褐色菌毛的转变过程,菌肉逐渐增厚,内部空腔数量增多、总空间增大。灰褐色或浅黄褐色的齿状菌管起源于盖面组织边缘的菌丝组织。待子实层发育成熟后,部分栅栏状细胞层变为普通丝状菌丝,互相靠近交织,在齿状菌管之间相连。最终形成与自然状态下形态、结构相近的子实体个体;GC-MS分析显示,硬毛粗盖孔菌不同生长时期共检测出10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其中菌球期检测出8种,盖面组织发育完成期全被检测出(10种),子实体形成期检测出8种,3个时期共检测出56个脂溶性化合物。【结论】硬毛粗盖孔菌个体经过盖面组织分化、菌管与子实层分化以及子实层中菌丝变化3个阶段,可以发育形成类自然状态的子实体;且不同生长阶段的脂溶性成分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相似文献   

7.
1生长习性 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其菌丝无色透明,具分隔及分枝,表面常分泌白色草酸钙结晶.子实体由菌丝形成,分菌柄、菌盖和菌伞下边的子实体三部分,成熟后的子实体木质化,其皮壳组织革质化,有赤褐色光泽.菌盖多为肾形,上有环状轮纹及辐射状皱纹,大小不一,一般5~12厘米×10~20厘米,厚达2厘米,下边有无数小孔,管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平均每平方毫米4~5个;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从子实层内产生.孢子褐色,卵形,8~11微米×5~7微米,中央含一个大油滴.菌柄侧生,长5~19厘米,色与菌盖相同.  相似文献   

8.
以10个双孢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杏鲍菇菌糠、干牛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双20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最好,菌丝洁白且边缘整齐。原基形成的的时间为48 d。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双20菌盖最厚,子实体直径最大,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综合分析比较,双孢菇品种"双20"为杏鲍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菇最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28个灵芝菌株品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个灵芝菌株的栽培性状、子实体商品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信中、信州、韩1的菌丝生长旺盛,原基形成时间和菌盖分化期较短,单芝产量达110g/个以上,菌盖肾形,直径大于11 cm,子实体丛生,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豫南野生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形态及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假蜜环菌在豫南分布普遍,每年6至7月份发生于茶树(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间作林内或其它阔叶林内。子实体棕褐色,多丛生,形态美,香味浓,具优良商品性状。菌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无菌托和菌环。菌盖菌肉和菌柄菌肉均由菌丝组成,菌丝无色透明,具隔、具分枝,无锁状联合现象。菌盖表面鳞片由黄棕色菌丝构成,菌丝细胞壁有内凸增厚现象。菌褶延生,子实层由幼担子、担子及担孢子组成。成熟担子顶端产生4粒担孢子。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及菌丝形态有明显差异。在PSA综合培养基上不产生菌索,暗处可产生较强荧光,并形成菌皮。菌皮由表面粗糙的菌丝和泡囊组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青禾’菌丝生长速度及‘青禾’F2代群体的菌丝生长速度、现原基时间、子实体生长速度等性状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青禾’F2代群体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2.88 mm/d,最慢为2.27 mm/d;现原基时间分布在7—13 d;子实体生长速度最快为8.02 mm/d,最慢为1.02 mm/d;3个性状在F2代中均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遗传分化;多孢自交可以获得特定性状优于亲本的菌株。研究还发现,现原基时间与子实体生长速度无明显相关性,系独立遗传的性状。  相似文献   

12.
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侧耳菌亲和与非亲和菌种的融合产物,亲和菌种间体细胞杂交得到异核体,而非亲和菌种杂交得到保留有双亲基因的结合体(核)。结合核子实体发育受光照、温度、营养及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等因素影响。结合体不能形成初始融合菌落,但大多数成熟的子实体中存在锁状联合,与异核体相比,结合体具生长速率缓慢,有丝分裂阶段形成锁状联合及子实体发育不同步等特点。体细胞杂交后代可以分离到四种遗传型菌落:原养型、一种亲本营养缺陷型、另一亲本营养缺陷型及重组子营养缺陷型。一些结合体具备异常等位基因,说明在受体细胞染色体重排中有大片段随机整合位点。  相似文献   

14.
正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刺芹侧耳、翅鲍菇等,在分类学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大型真菌。白灵菇菇体肥大,盖厚柄粗,颜色洁白,肉嫩可口,味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白灵菇子实体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白灵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侧耳状。有菌盖、菌柄、菌  相似文献   

15.
以有机硒为硒源栽培黄白侧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硒代蛋氨酸对黄白侧耳的发菌、出菇以及子实体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低质量分数的硒代蛋氨酸(0.05 g/kg)对黄白侧耳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高质量分数的硒代蛋氨酸(0.71.0 g/kg)对黄白侧耳菌丝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长势较差。培养料的硒代蛋氨酸质量分数在01.0 g/kg)对黄白侧耳菌丝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长势较差。培养料的硒代蛋氨酸质量分数在00.8 g/kg范围内,黄白侧耳均能正常出菇;较低质量分数的硒代蛋氨酸(00.8 g/kg范围内,黄白侧耳均能正常出菇;较低质量分数的硒代蛋氨酸(00.4 g/kg)对黄白侧耳子实体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在较高质量分数硒代蛋氨酸(0.60.4 g/kg)对黄白侧耳子实体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在较高质量分数硒代蛋氨酸(0.60.8 g/kg)的培养料上黄白侧耳子实体的产量却显著降低,说明较高质量分数的硒代蛋氨酸对黄白侧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不利。通过测定黄白侧耳子实体的硒含量发现,子实体的硒含量与培养料中硒代蛋氨酸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硒代蛋氨酸质量分数为0.8 g/kg的培养料上子实体的硒含量最高,达到11.43μg/g。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而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上生长,顶端膨大后形成菌盖.其菌盖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形态,其直径仅1~2毫米.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培养蛹虫草的生长过程中,光照起着重要作用。以棒头草、孢子头和普通草3个品种的蛹虫草为试材,以活体蚕蛹为基质,在光照强度200 lx条件下,研究不同光照时数对蛹虫草转色、原基形成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转色及原基形成期,给予18 h的光照,转色佳,原基形成良好;子实体生长期,10 h光照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健壮,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马国良  马琪  看措  东主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9-18541,18547
[目的]开发天然的富硒虫草产品,为提高虫草的医疗保健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蛹虫草为富硒载体,在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硒,研究其对蛹虫草菌丝、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在21.0~23.0 mg/L范围内,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形成原基、子实体的生物量最高,表明该浓度范围内对子实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25.0 mg/L时,菌丝几乎停止生长,且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在硒+肌醇的复合浓度中,添加硒9.0 mg/L+肌醇4.0 mg/L的培养基中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硒21.0 mg/L+肌醇4.0 mg/L促进了蛹虫草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生长,其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处理。[结论]低浓度硒促进了蛹虫草菌丝的生长,而高浓度硒对其菌丝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菌丝生长及菌核和子实体形成的最佳培养基。[方法]对羊肚菌的3个重要菌株采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核桃树浸出液、羊肚菌子实体浸出液、香樟木浸出液、新鲜蒜苗浸出液和当年发生过羊肚菌的基脚土浸出液培养基)进行室内人工仿生栽培试验,并观察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产核的阶段性表现以及菌核的培养特征。[结果]在未覆土的条件下,M3菌株未产生菌核,覆土之后,M3菌株产生了大量的菌核,且M3菌株在新鲜蒜苗浸出液培养基中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原基。[结论]与其他菌株相比,M3菌株可能存在进一步分化形成子实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正>1猪苓简介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为我国珍贵的中药材,被誉为"药材乌金"。由地上子实体和地下菌核组成。子实体又称"猪苓花"或"千层蘑菇",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菌核体呈块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为棕黑色或黑褐色,有许多凹凸不平的瘤状突起及皱纹。有利尿渗湿治水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能抵制肿瘤、防治肝炎、提高身体免疫力、抗辐射,可药食两用。2猪苓适宜生长条件涞源县有种植猪苓的历史。根据猪苓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