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连续6年先后对820份材料的耐寒性鉴定研究,筛选出一批耐寒性强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发芽试验温度越适宜,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越小,试验温度越低,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越大;适温发芽率掩盖着矛盾,而适温发芽势能反映出品种间生命力的本质差异,因而有重要应用价值;适温发芽势与早直播区低温下田间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可用此回归方程预测成苗率,科学计算播种量;试验还对水稻生育各阶段耐寒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冻害为主的越冬死苗是我国北方冬小麦生产上的严重灾害之一,特别是北方冬麦区的北部。据统计,解放以来,北京减产在三成以上的五个年份,都是由于冻害死苗造成的;甘肃陇东有11次之多,累计毁种约一千万亩;辽宁、河北、天津、山西、陕西也多次发生严重的冻害而减产。新疆解放前以春小麦为主。解放后,随  相似文献   

4.
5.
6.
茶树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它的选种工作与一般一年生作物的选种,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由选种到繁殖良种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比如由种籽播种到能开花结实,就需要5—8年;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良种到能采叶的时期也需要好几年。因此,我们应从各方面来争取缩短茶树选种的过程。在所有促进茶叶生产发展、提高产量及品质的  相似文献   

7.
从农抗早品种抗寒性谈茶树性状变异遗传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农抗早茶树品种起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广东英德茶场从云南省引种云南大叶种种子建立生产茶园。七十年代初,安徽宣城皖南农学院从广东英德引种云南大叶种种子建立教学茶树品种园。八十年代初,安徽农业大学从皖南农学院引种云南大叶种种子,建立教学茶树品种园。1991年冬,合肥出现38a一遇的严寒,气温降至-14.6℃,持续7d。合肥2.7hm2茶园的茶树冻成一片枯焦。独有3株茶树仍是青枝绿叶,生意盎然,其中1株即是引自皖南农学院的云南大叶种。1992年春,即将未受冻害的3株茶树,分别剪穗扦插繁殖,后来观察到来自云南大叶种的这一株系,不但抗寒性强,而…  相似文献   

8.
倪伯荣 《茶业通报》1998,20(2):23-24
茶树品种资源的引种、选择与利用能较快获得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栽培良种。实践证明,这是简便而行之有效的选种方法与途径。本文试从茶树品种资源在茶树育种中的作用,浅述个人的见解。1品种资源在选种中的作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各产茶省不断从现有品种资源中筛选出优良品种,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那么品种资源究竟对选种方面有何作用呢?以个人之见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1品种资源是选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包括品种(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品系、单株、野生种和近缘植物。除了新育成…  相似文献   

9.
程露  职铭阳  吴迪  陆劲羽  项阳  郑晓明  逄洪波 《种子》2022,(2):25-30,39
发掘苗期耐寒种质资源,培育耐寒品种是减少冷害影响的有效手段.以30份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水稻幼苗在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能转化效率(Fv/Fm)值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各供试材料幼苗叶片中SPAD值、Fv/Fm值以及Fv/F0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粳...  相似文献   

10.
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跨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21℃,≥10℃积温达5500℃~7700℃,无霜期240~330d,年降雨量1300~1900mm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又是我国乌龙茶品种资源的分布、保存中心地带.本文通过对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抗寒性鉴定与评价,也为乌龙茶的抗寒育种、抗寒栽培、省内外引种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茶树产量早期鉴定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王文杰 《茶业通报》2001,23(4):18-20
本文对茶树品种产量、品质、抗逆性、生育期等性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提出在茶树品种比较试验中 ,①应选择生育期、抗寒、旱能力及树型类型相近的茶树良种作对照种 ;②在环境适宜的地区布置试验 ;③试验苗木统一由试验主持单位在试验地所在点进行培育 ;④将各品种优质原料占产量比重多少及其绝对数量作为茶树品种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等一系列新构想。应用这些构想 ,将有助于茶树良种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内1979年茶叶消费量达十一万三千吨,94%是绿茶(玉露、包种茶、点茶、煎茶、玉绿茶、番茶),近年来增加了七千吨红茶,增长6%。日本茶树品种是从中国引入的,后来从印度阿萨姆也引了一些茶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日本农林省“红茶品种产业振兴基本计划”提出生产一万公顷红茶的目标,这  相似文献   

14.
实验选择6个芹菜品系,在18℃/14℃(d/n)(CK)和14℃/10℃(d/n)、10℃/10℃(d/n)低温胁迫处理下,通过测定生长量、膜稳定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指标综合评价筛选确定了6个(10、14、16、20、22、24)品系的耐低温胁迫能力,结果表明:低温胁迫研究中采用10℃/10℃(d/n)处理芹菜幼苗比较合理。此处理温度对芹菜造成的影响在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具备良好的耐低温胁迫能力的芹菜育种材料24号品系。在上述各单项指标测定结果间比较可以看出,部分品系耐低温能力在排序中位次有一定差异,但其中有一些品系的耐低温能力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如24、14等),可以说明耐低温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提出了很多鉴定小麦抗寒性的理化指标,然而对于它们的准确可靠性众说不一。本文在多年试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小麦分蘖节的埋土深度(根状茎长度)、在低温下的呼吸强度、细胞液浓度、水分状况与品种的抗寒性相关极为显著,可作为田间自然条件下评价小麦品种抗寒性的补充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寒旱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进展,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支撑。从选择指标与方法、遗传规律、选育方法、筛选效果、种质分类、分子机理研究等6个方面和选育方法、育成品种、品种的抗寒性分级和品种的适应性筛选等4个方面分别对冬油菜的抗寒性、抗寒性品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途径创制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筛选出核心种质、开展抗寒机理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育种体系多途径开展抗寒性品种选育、综合筛选提高品种的适应性、推行配套栽培技术促进品种产量水平的发挥提高效益等6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寒旱区油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抗寒性不同的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越冬期间叶鞘内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高寒地区冬小麦抗寒性的遗传改良潜力.越冬期间,抗寒性强的品种(系)的丙二醛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在低温驯化期抗寒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在越冬期各品种脯氨酸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低温寒害是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花生品种芽期耐寒能力的强弱是决定花生出苗整齐度和高产高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利用品种综合指标值、权重、隶属函数值、D值对62个花生品种芽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值越大,其耐寒性越强,反之耐寒性越弱。系统聚类分析可将62个品种分为5类,第I类为高耐寒型;第II类为耐寒型;第III类为中间型;第IV类为敏感型,第V类为高感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含量与D值及其他4个耐寒性指标值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花生油酸含量和花生芽期耐寒性强弱无关;各相对指标值与D值及各相对指标值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花生芽期耐寒性相对指标值之间具有一致性。通过对相对指标特征值、贡献值及权重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可作为花生芽期耐寒性鉴定的正向指标,相对发芽率越大,其芽期耐寒性能力越强,反之耐寒性能力越弱。本研究筛选出5个高耐寒性品种,建立了以相对发芽率作为花生芽期耐寒性的评价指标,对花生芽期耐寒性的高效鉴定和耐寒性新品种培育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高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