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以及测井相等标志,对吐哈盆地水西沟群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以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为主。辫状河三角洲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由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组成;湖泊相以浅湖亚相为主要,由浅湖砂坝和浅湖泥组成。通过对每种沉积相、亚相和微相展布规律的研究,进而指出有利的沉积相带及其发育位置和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对沉积剖面和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的研究,指出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2.
钟市油田潜江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市油田潜江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以砂岩、岩盐、暗色泥岩及泥膏岩为主。根据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在潜江组共识别出10种岩石相,主要有Mg、Mp、SSrf、SSr、SSp和Srf等。根据岩石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研究区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4种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南北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为区域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3.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进行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建立长7油层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发育浅湖亚相;研究区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5.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识别出W油田涠三段和涠四段15种岩石相,结合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沉积相类型、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涠三段和涠四段发育一套辫状三角洲一湖相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辫状河道、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席状砂、远砂坝、湖泥等7种微相;其中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在涠三段沉积时期较发育,是该地区砂体的主要聚集带。该区沉积相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EsL2)储集砂体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共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5种沉积微相类型,精细描述了各个小层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的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随着湖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西北向东南不断推进或收缩,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旋回,即经历了3次由浅湖-半深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湖退过程。由于区内砂体横向尖灭普遍,可形成较大规模的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量钻井、测井剖面以及相标志的基础上,对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发育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浅湖亚相是湖泊相中的主要亚相类型,由浅湖砂坝、浅湖泥、浅湖灰泥、藻灰岩、浅湖鲕粒(生物碎屑)滩和风暴沉积组成。辫状河三角洲相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该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湖底扇相主要发育于七个泉地区,其中发育典型浊积岩层序序列。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心、测井、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116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为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和浅湖亚相。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并综合以上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的含油性最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构造学、沉积学基本原理,系统地探讨了研究区内早白垩世嫩江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嫩江组各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嫩江组物源来自北部的长春岭-肇州水系和西南的通榆-保康水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和半深湖-深湖4种主要沉积亚相类型,嫩一段到嫩五段表现为从深湖-半深湖到浅湖再到三角洲前缘沉积的过程,表现出湖盆急剧下降(嫩一段、嫩二段)到缓慢抬升(嫩三段至五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地震、测井、录井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建立了大芦湖油田东北部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沉积体系类型及垂向演化规律。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四级层序1、四级层序2和四级层序3。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浊积岩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三角洲是研究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在3个四级层序均有发育;受断层坡折和负地形的影响,浊积岩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1和四级层序2早期,位于三角洲沉积前端;滨浅湖滩坝沉积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2晚期和四级层序3时期,受相对平缓的古地貌、滨浅湖波浪和沿岸流作用的影响,该沉积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物被再搬运、沉积而形成。总体而言,相对湖平面的变化规律和沉积古地形的演化特征控制了研究区垂向上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宋劼 《长江大学学报》2017,(23):29-32,38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等资料,建立研究区测井曲线图版,结合识别相标志,合理划分沉积微相,总结展布规律。结果表明,218井区长8_1油层岩石多为陆源碎屑岩,表现为水下还原环境沉积;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远砂坝等沉积微相类型;水下分流河道为区内骨架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辽河盆地锦-136块沙-中亚段于楼油层Ⅰ、Ⅱ油层组沉积相特征,通过该区岩心录井资料分析其沉积环境,结合统计的完钻井资料分析该区储层岩相和电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于楼油层Ⅰ油层组1、3砂岩组含油气单元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研究结果表明,于楼油层Ⅱ油层组和于楼油层Ⅰ油层组都是浅一半深水环境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支流河道微相、水卞分支流河道间微相、河口坝、席状砂微相Ⅰ储层岩性主要以砂砾岩为主。  相似文献   

13.
横穿张东地区的张东断层严重影响断层上、下盘的沉积、构造演化,因此有必要对张东断层下降盘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专门研究,建立下降盘沉积演化机制。本文依据粒度、岩性、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综合测井资料对张东断层下降盘的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进行精细测井微相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构造高位的埕宁隆起西南部,发育半深湖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和支流间湾等4种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在某些阶段也有发育;沙二段物源仍为埕宁隆起西南部,属浅、滨湖沉积环境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3种微相。通过分析沙三段、沙二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认定张东断层作为物源通道,对进入下降盘的沉积物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确定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缺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在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额南油田是2009年发现的位于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内的一个含油气区块,主要含油气层系为下白垩统,该区块研究程度较低,亟需对沉积演化及油气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额南油田下白垩统包括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塞汉组,但仅在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发现油气显示。通过综合分析岩屑录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阿尔善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腾格尔组一段以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为主,周边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扇体;腾格尔组二段以滨浅湖相为主,但初期仍发育了少量小型扇三角洲扇体,后期仅发育泥岩沉积。  相似文献   

16.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根据已有的岩心、测录井资料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三叠纪长4+5期的沉积相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三叠纪长4+5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长4+5期由于后期发生了一次湖侵,砂体产生退积,分流河道变宽,分割性减弱,砂体沉积范围较前期扩大;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为发育,是该区内良好的储集层,也是今后勘探和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综合岩心观测、测录井资料、古生物及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H地区长7油层组的沉积微相进行了有效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深湖-深湖亚相,沉积微相主要为浊积岩与深湖泥,其中浊积岩为主要的储集体。长73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深湖泥微相,浊积岩体零星分布;长72油层沉积时期,浊积岩体开始发育,主要位于区内东南方,连片分布;长71油层沉积时期,浊积岩体持续沉积,砂体厚度与面积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18.
古龙地区在构造上由葡西鼻状构造、新肇鼻状构造、新站鼻状构造、他拉哈向斜、古龙向斜和茂兴向斜共6个三级构造单元组成,呈现"凸凹相间、西低东高"的格局.通过测井曲线响应、岩性组合特征等资料对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从单井上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发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相主要由浅水三角洲相和浅水湖泊相组成,三角洲相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湖泊相主要为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大面积分布,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坝微相分布较广,并且油气显示良好.受构造位置的影响,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内既存在滞留型非常规油气藏、半滞留型非常规油气藏,也存在常规油气藏,常规油气藏以复合型油气藏为主.油气藏主控因素主要有古流体压力、砂体类型及空间叠置关系、储层类型、构造类型及分布和断层排列及时间演化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辽河坳陷欢喜岭下台阶沙河街组四段(Es4)沉积相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Es4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溢岸砂、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湖泥等6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砂体粒度粗、厚度大可作为区内有效储集层;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砂体多呈北北西向展布。认识沉积微相与储层砂体的关系,明确展布规律,可以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H201区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南段,现处于中含水阶段,开发效果较差,采出程度及生产能力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未对区内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准确划分,对各微相的展布规律缺乏有效认识。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镜下观察、碎屑成分分析、测录井等相关资料对H201区延安组八段、九段油藏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曲流河道、曲流河边滩、曲流河天然堤、决口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泛滥平原等微相类型,沉积序列由辫状河向曲流河再向三角洲平原逐渐过渡,河道砂体经历了由宽变窄再变宽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