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稻品种慢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1991年以早籼湘州5号,二九丰,浙辐802,广陆矮4号和原丰早等为供试品种,用ZB1(85-14),ZB15(0262),ZC15(84-76)等稻瘟病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Barr,无性态为Pyrcularia oryzae Cav.)菌株,分别测定了代试品种的病斑大小,相对侵染率,相对抗性指数,群体抗病性,病斑产孢能力和潜育期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  相似文献   

2.
1985-1986年,以“HA-4”、“Ba-90-2”、“红突31”、“HA84494”、“V/38”、“837”及“早选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水稻品种的慢瘟抗性。结果表明:病斑大小、单位病斑的产孢量、最终百分病叶面积及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是慢瘟抗性的4个组分,4个组分间彼此高度相关(r-0.8082~0.9741)。就4个慢瘟组分对8个品种做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划为3类。“HA-4”、“Ba-90-2”、“缸突31”、“HA84494”及“1952”是慢瘟品种,“V/38”是中慢品种,“837”与“早选4号”为速瘟品种。以ZC_(15)为代表菌研究的慢瘟品种对ZC_(13)、ZE_3、ZF_1及ZG_(14)个生理小种呈类似的慢瘟反应,在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田里,也皆表现为抗病。室内外慢瘟性研究结果高度相关(r=0.9972)。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约在10~20叶期病斑产孢量达到高峰。肥力水平与侵染机率呈显著负相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肥力水平与病斑产孢量的关系:产量水平在6000kg/ha以下时为正相关,在6000kg/ha以上时为负相关,不同品种之间在病斑产孢量、侵染机率和潜育期上均可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慢瘟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85年,从62个水稻品种中筛选出南京11、大艮鱼、金刚、奥羽244和滇榆1号共5个慢瘟性较强的品种和丽江新团黑谷与朝6早两个速瘟性品种作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慢瘟性及其机制的研究。对构成慢瘟性的组分分析发现,慢瘟性与侵染频率和单病斑产孢量星负相关(r=0.98和r=—0.81),但与潜育期不相关。生理生化测定表明,慢瘟性品种的硅含量、剑叶表皮硅化细胞数、酚类和类黄酮物质含量均比速瘟性品种的高。稻叶中提取的酚类物质经纸层析分离,出现5个蓝色斑,其中已确定的有阿魏酸、对一香豆酸和绿原酸。室内测定这3种酚酸在10~(-3)M浓度时对稻瘟菌菌丝和孢子芽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组织学观察发现,接种40小时后,侵入慢瘟性品种体内的菌丝的生长受抑制,其扩展范围仅限于受侵的单个细胞,且未发现此细胞产生颗粒状物质和过敏性反应,而在速疲性品种中,菌丝生长迅速而繁茂,并扩展到邻近的几层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小麦不同品种抗蠕孢菌叶枯病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锋  常迺滔  程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52-1153,1159
对克93-756、辽春13和沈免85等8个小麦品种在苗期与抽穗期受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侵染后的潜育期、病斑大小和病斑单位面积产孢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0.01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受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侵染后的潜育期、病斑大小和病斑单位面积产孢量都表现极显著差异;苗期与抽穗期之间的病斑长度和病斑单位面积的产孢量也都表现极显著差异,而病斑宽度和潜育期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籼稻品种浙辐802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辐802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种植的籼稻品种,它对北方稻区的菌株表现很宽的抗谱。利用2个致病性稳定的稻瘟病菌系对浙辐802(ZF802)与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的F1、F2、BC1F1群体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从ZF802中鉴定出2个抗病基因Pi-ZF1(t)和Pi-ZF2(t),它们都抵抗供试菌系研54-04,其中Pi-ZF1(t)基因也能抵抗供试菌系95-t2,而Pi-ZF2(t)基因对该菌系无效。根据F3和F4株系对供试菌系在抗性表型上的差异,对ZF802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冷、暖型小麦幼苗期的抗锈性,以及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与抗病性的关系。【方法】以典型的冷型小麦品种陕229、小偃6号和暖型小麦品种NR9405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抗锈性指标,利用分光光度法和电导仪法测定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结果】所有供试小麦品种在人工接种条锈菌CY29后均表现为感病(反应型3~4),但冷型小麦的抗锈性较暖型小麦强,表现为病害潜育期较长、花斑数较少、产孢期较短、产孢量较少。冷型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较缓慢,细胞膜相对透性较低,细胞膜伤害率低。【结论】不同温度型小麦幼苗期抗条锈性与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绵阳11号和15号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绵阳11号和绵阳15号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性.供试品种成株期抗锈性比苗期有所增强,在14~21℃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斑坏死趋于明显,夏孢子堆长径减小,反应型降低.低温条件下苗期在锈性组份比较表明:绵阳11号产孢期和产孢量显着较高,表现出感病品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几种禾草对新月弯孢菌的抗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 akker)Boed ijn]为病原,接种亚热带地区9种常见禾草,观测它们的生长情况、潜育期、发病部位、病斑大小、病斑密度等指标,综合评价供试草的抗感性。结果表明,弯孢叶斑病菌可以侵染供试草种,使禾草生长速度降低、新生叶片形成慢、叶片短而窄、节间缩短,但供试禾草的潜育期(4~10 d,变异系数29.54%)和症状的明显程度不同,潜育期由短到长依次为:剪股颖、狗牙根、高羊茅、牛鞭草、鸭茅、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早熟禾、假俭草;症状明显程度依次为:剪股颖、狗牙根、多花黑麦草、鸭茅、高羊茅、牛鞭草、一年生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假俭草。供试禾草的抗感性:假俭草为高抗(R),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早熟禾为中抗(MR);高羊茅为中感(MS);牛鞭草为感病(S);剪股颖、狗牙根、多花黑麦草和鸭茅为高感(HS)。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水稻抗瘟基因对宁夏稻瘟病菌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4 ̄1995年104个存活单孢分离物对日本12个单基因鉴别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宁夏稻瘟病菌菌株对12个抗瘟基因均有不同程度侵染。其中对Pi-K^s、Pi-a两基因的致病率最高,故这两个基因对本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基本不具抗性,而对Pi-Z^t基因的致病率最低,因此Pi-Z^t基因可作为今后抗瘟育种的抗源基因。  相似文献   

11.
用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的6个白叶枯病菌系测试32个籼稻和42个粳稻主栽品种的抗性。籼稻中有78%全感6个菌系。其中青华矮、二九丰、910、929、威优6号及对照IR20高抗全部菌株。粳稻品种中,40%抗6个菌株,约占56%抗其中的3-5个菌系。秀水48、城特232、邳早15、垦系2号、早生爱国3号及对照品种银河表现突出。本文试分析其系谱渊源,这些籼稻品种的亲缘大多不抗白叶枯病,而这些粳稻品种的培育计划中有意或无意地广泛采用了抗病亲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木薯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为推广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木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华南205、华南8号、桂热4号、D346和F50)为试验材料,于朱砂叶螨第1次危害高峰期调查不同木薯品种受朱砂叶螨危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营养成分及叶片形态特征,分析不同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探讨木薯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机制;在木薯收获期对6个木薯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推选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品种.[结果]新选048、D346和F50为MR级别,螨害指数为56.11%~61.41%;华南8号、华南205和桂热4号为S级别,螨害指数为74.26%~84.07%.木薯的螨害指数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水含率、叶片厚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氨基酸总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SPAD值、叶片蜡质含量、最大裂叶长和最大裂叶宽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木薯品种的螨害指数与块根产量及相关性状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最强、产量相关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可在朱砂叶螨高发区推广种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水含率和叶片厚度等可作为木薯朱砂叶螨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分析优势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为稻瘟病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19—2020年收集的安徽省5个稻作区21个市(县、区)的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利用不同优势生理小种对775份水稻资源进行苗瘟抗性鉴定,分析其致病力,筛选抗稻瘟病优异水稻资源。【结果】共鉴定出7群2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B群,出现频率为58.58%,其次为ZC群,出现频率为22.62%;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出现频率分别为32.43%、17.98%和17.98%。沿淮淮北单季稻作区凤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C15和ZB13,怀远县为ZB13和ZB9,谢家集区为ZB13和ZG1;江淮丘陵单、双季稻过渡区全椒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寿县为ZB13、ZC15和ZB15,肥西县为ZB13和ZB15;沿江双、单季稻作区青阳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C15,无为市为ZB13和ZG1,宣州区为ZB13、ZB15和ZC15,当涂县为ZB13、ZC13和ZC15,贵池区为ZB15和ZC15,南陵县为ZC15、ZB13和ZB15,怀宁县为ZB13;大别山地单、双季稻作区金寨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G1,潜山市为ZB13和ZB15,岳西县为ZB13和ZH1;皖南山地单、双季稻作区石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B13和ZC15,休宁县为ZC15、ZG1、ZB15和ZH1,宁国市为ZB13和ZG1,黄山区为ZB13、ZC13和ZC15,歙县为ZC15。优势生理小种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休宁县和金寨县ZB13的致病力分别为59.68%和62.06%,平均为60.87%;休宁县和潜山县ZB15的致病力分别为61.16%和64.84%,平均为63.00%;休宁县和南陵县ZC15的致病力分别为71.29%和66.26%,平均为68.78%。通过筛选获得10份抗苗瘟优异种质资源。【结论】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和ZC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明确了安徽省不同稻作区生理小种的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对10个抗瘟性品种Tetep、砦糖、矮梅早3号、IR36、IR9782、IR58、水源300、红阳矮4号、矮脚白米仔和国际油占1号对4个中国小种ZB15、ZC3、ZC15和ZG1的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分别由1个或2个显性重复抗性基因控制.共发现19个不同的抗性基因,其中一些是连锁的.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分析表明1至2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与抗性有关.在抗性系H7R中鉴定出5个抗性关联蛋白(RR-1至RR-5),等电点为4.2~5.5、分子量为17~54KD,可能由抗性基因编码.在接种后5天的感病系H7S中发现等电点为4.4~6.7,分子量为12~22KD的4个新蛋白质点(S-1至S-4).  相似文献   

15.
鄂西南地区2012-2014年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鄂西南地区稻瘟病病菌的致病型,将2012-2014年采自鄂西南地区感病水稻并分离保存的136个菌株分别接种到7个中国鉴别品种和15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品种上,以中国鉴别品种中的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对照,基于7个中国鉴别品种的鉴定结果表明:136个菌株中有121个具有致病性,分属于ZA、ZB、ZC、ZE、ZF、ZG共6群11个生理小种,ZB为优势种群,但ZC频率逐年升高,到2014年与ZB势均力敌;ZB13为第一优势生理小种,ZC15和ZB15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5个水稻抗稻瘟病菌单基因系的鉴定结果将121个菌株分为77个致病型,且不同年份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差异较大.90%以上菌株对含有Pib、Pit和Pi11抗病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有致病力,而对含有Pi9和Pikh抗病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的致病力较弱,不到10%.此结果可以为育种工作者及当地农业部门的品种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源自杂交稻组合五优308 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广东韶关、河源、梅州等稻区严重感染稻瘟病的杂交稻组合五优308穗瘟标样进行了稻瘟病菌分离,获得源自不同地点的穗瘟标样分离物18个,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品种和11个单基因系对分离物进行了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鉴定出ZB13、ZB15、ZC13等3个小种,分别占分离菌株的66.67%、27.78%、5.56%;对分离菌株表现出高感的抗性基因有Pi-ta2、Pi-sh、Pi-i,对分离菌株具有抗性较好的基因有Pi-kh、Pi-1、Pi2、Pi-9及Pi-50等;所有分离物均能回接上杂交稻五优308,使接种品种表现感病.选取GDHY-308-1401等3个菌株对广东部分品种(组合)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在测定的45个品种(组合)中,表现感至高感的品种(组合)有13个,占28.89%;中感的有2个,占4.44%;中抗至高抗的有30个,占66.67%.其中与五优308同一类型的杂交稻组合五丰优9802、五优613、五优1179对接种菌株表现出良好抗性,在五优308感病的稻区可考虑种植上述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广东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2015年近10年间收集的来自广东各地的7225份穗颈瘟样本中分离出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单孢菌株3690个,经接种到中国水稻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上共鉴定出8群51个生理小种,其中以ZB群、ZC群和ZG群为主要优势种群,而ZB群出现频率最高,为48.44%~75.35%;病菌生理小种以ZB13、ZB15、ZC15、ZC13和ZG1为主要优势小种,其中ZB13出现频率最高,为32.47%.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木薯品种对二点红蜘蛛的抗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华南8号、华南10号、南植199等木薯品种对二点红蜘蛛的抗性,以及各木薯品种叶片颜色、质地及厚度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对二点红蜘蛛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华南7号、华南8号抗性最好,华南5号、华南10号、南植199次之,华南6号最差;品种抗性与叶片颜色及质地有关,叶片深绿色、腊质层较厚的品种抗性较好,叶片浅绿色、没有腊质层的品种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对四川省30个主要杂交稻品种抗稻瘟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叶瘟4~5级、颈瘟1~5级,表现抗和中抗的品种有Ⅱ优448,冈优182,菲优多1,冈优多1,汕优多1和冈优615等18个。对来自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22、汕优多1等品种上的稻瘟病菌175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由6群44个小种组成,以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49.71%,其次,ZA,ZC 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8.29%和23.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