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菊花品种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艳  白新祥  孙卫  贾锋炜  戴思兰 《园艺学报》2012,39(7):1330-1334
 为了精确定义菊花不同品种的花色,以811 个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差仪测色的方法对其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发现: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不能完全表征菊花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 色名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准确,使用该方法将菊花品种花色分为9类色系,整理出了不同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对菊花品种的花色表型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苍兰品种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小苍兰(Freesia hybrida)园艺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同时利用色差仪对各个品种的花色表型值进行测量,进而通过聚类分析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等,对小苍的花色表型的数量分类研究,以期为小苍兰未知品种的亲缘关系判断提供初步表型数量依据,并为小苍兰品种分类过程中花色定义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根据RHSCC比色卡和色差仪测量结果,可以将20个小苍兰品种初步分成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紫色系4类,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根据花色的分类结果,表明二者有着良好的对应性,今后可以结合使用;同时,分析了小苍兰CIELab颜色系统参数分布特点并初步确定了各个色系的表型参数分布范围,相关结果填补了小苍兰花色表型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中原牡丹品种基于花色测定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差仪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表色系统对94个中原牡丹品种的花色进行测定,通过聚类过程将花色三刺激值(明度L*、色相a*和b*)采用Ward离差平方和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中原牡丹品种花色在CIE表色系统坐标系上的分布广泛,聚类分析将其分为9个色系:白、绿、浅粉、粉红、粉兰、红、紫、红紫、红黑,不同色系牡丹的L*、a*和b*值特征明显。白色、浅粉、粉色和红色系以及粉兰、紫色和红紫色系的L*与a*、L*与彩度(C*)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多数色系牡丹的L*与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为0.8653)。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引进的9大色系、15个品种的菏泽牡丹进行催花试验、观察、比较,筛选出10个适宜高寒阴湿区反季节栽培的牡丹品种。通过嫁接对比试验,选择出与紫斑牡丹亲和力强、成活率高的优良砧木。通过对温湿度调控技术、用赤霉素涂抹花蕾技术的应用研究,确定了适合牡丹促成栽培的温、湿度范围和催花素浓度。另外,总结出反季节牡丹催花生产技术规程,初步筛选出适合反季节栽培的5个紫斑牡丹品种,为牡丹在高寒阴湿区的反季节栽培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秦岭与子午岭地区紫斑牡丹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境内秦岭与子午岭地区7个具有代表性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天然居群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叶片、花、果实器官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20个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在居群内仅有株高、全叶长和种子径差异极显著;20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_(ST))为71.07%,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2)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7.04%~21.66%,性状离散程度低;果实相关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45%,大于叶片(13.19%)和花器官(11.40%)。(3)相关性分析表明,紫斑牡丹生殖生长受营养生长影响较小。(4)地理生态因子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经纬度对花器官性状影响最大,而年降雨量对果实性状影响最大;(5)表型性状聚类分析表明,7个紫斑牡丹天然居群被划分为3类,各居群之间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聚类,而是与各居群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紫斑牡丹和变异紫斑牡丹的叶片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对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和紫斑牡丹绿色叶的色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分析2种叶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的颜色发生变化主要是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和天竺葵素-3,5-二葡糖苷含量上升与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共同作用结果;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中单体酚含量(绿原酸、芦丁、儿茶素、表二茶素、二氢杨梅酮、对香豆酸和二氢槲皮素)比紫斑牡丹绿色叶中的高;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较紫斑牡丹的绿色叶相比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潜在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紫斑牡丹是牡丹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牡丹中独有的品种,享誉国内外。西北紫斑牡丹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一带,植株高大、花大型美、花形瑰艳、味香浓郁、品种繁多、适应性强,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世人喜爱。本文对西北紫斑牡丹的观赏性和繁殖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探讨了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和繁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筛选的257份代表性百合种质为试验材料,使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测色仪对花色表型进行测定,以测定数据为基础采用系统聚类对样本花色进行数量分类与分析,结合分类结果构建百合花色表型检索体系.结果显示:结合RHSCC和CIELab参数值将百合花色分为白、黄、粉、橙、橙红、玫红、红和暗红8大色系.各色系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以190个紫斑牡丹品种为材料,利用色差仪连续两年在盛花期测量花色参数,将所测的CIELab表色空间的L*、a*、b*值转化成蒙塞尔颜色系统的H(Hue)、V(Value)、C(Chroma)值,然后根据L*、a*、b*值系统聚类分析,结合H、V、C值,比对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每种花色进行定性描述.结果 表明:通...  相似文献   

12.
观赏海棠花色时序动态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ite 色差计对97 个观赏海棠品种大蕾期(S1)、盛开期(S2)、末花期(S3)3 个阶 段的花色进行了测定,开展了品种群间的花色关系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旨在为挖掘和创制海棠特异种 质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采用Origin7.0 软件构建了观赏海棠品种群花色在CIELCH 色空间中的三维动态 分布图,结果表明:在开花进程中,各品种花色在L*(亮度)、C*(饱和度)和h*(色调角)三个维度皆 呈规律性空间分布特点和阶段性变化趋势,所有品种的L*值持续上升而C*值持续下降,L *值高而C *值低 的品种权重显著增加;在h *维度方向,h * 值呈增大趋势,分布在红色区域(h *值0 ~ 20°)的品种权重由大 蕾期的85.6%下降至末花期的52.6%,而分布在黄色区域(h *值90° ~ 110°)的品种权重由大蕾期的2.1% 上升到末花期的28.9%。采用SAS6.12 软件构建了花色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2.17 和 1.69 处,97 个海棠品种可以划分为3 大色系和6 个子色系类群,即紫红色系(含紫红、暗紫红和灰紫红 3 个子色系)、粉色系(粉红和白粉2 个子色系)和白色系类群,色系/子色系类群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色 彩参数特征。3 大色系品种花色淡化程度及淡化快慢节律差异显著,在大蕾期-盛开期-末花期的开花进 程中,白色系品种呈现由紫红-白(或稍带粉)-白色先快后慢的节律快速淡化为白色,粉色系品种由 紫红-粉-淡粉(或近白色)匀速淡化,紫红色系品种(A3 除外)呈现由紫红-紫红-淡紫红先慢后快 的节律淡化,总淡化程度显著低于粉花色系。在6 个子色系中,色彩稳定性最强的是暗紫红子色系(A2) 和紫红子色系(A1-1),始终保持较高的饱和度,而粉花子色系色彩稳定性则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13.
朱仲龙  桑子阳  贾忠奎  马履一 《园艺学报》2020,47(Z2):3087-3088
‘娇丹’是从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原生群体中选育出来的花被片高度重瓣化的新品种。花蕾卵球形,花被片24 ~ 36个,外轮花被片盛开初期斜上,外表面粉红色(RHS < RED-PURPLE GROUP 68B >)、内表面淡红色(RHS < PURPLE GROUP 68C >);花量较大,花芽兼具腋生和顶生。  相似文献   

14.
‘金幌’是利用紫薇品种‘粉晶’的叶片黄金色自然芽变进行无性繁殖而育成的新品种。株形开展,树冠伞形。芽深紫红色(60A),幼叶紫红色(63A),成叶金黄色(9A),花蕾紫红色,花直径4 cm,花瓣粉色(N57C),瓣爪深粉色(N57B)。花期6月下旬—9月下旬,果期9—11月。  相似文献   

15.
高康  宋雪彬  戴思兰  季玉山  王朔  刘昊 《园艺学报》2020,47(Z2):3027-3028
菊花新品种‘东篱紫蛟’以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玉狮子带’为母本,以综合性状良好、花径大、不同色系的‘清水莲’、‘仙潭秋水’和‘银虎啸’等传统大菊品种作父本进行人工混合授粉,经连续选择育成。花径大(20 cm),主要观赏期11月上旬—下旬。舌状花外侧为白色,内侧为粉色;管状花黄绿色。植株低矮,直立性强,适于盆栽观赏,可以用于北京地区节日布展或庭院观赏。  相似文献   

16.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2009,36(12):1775-1782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相似文献   

17.
蝴蝶石斛兰花色表型及类黄酮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光色差计测定了不同颜色蝴蝶石斛兰品种的花色表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花朵中类黄酮色素的组成,探讨花色表型与所含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蝴蝶石斛兰品种花色主要分布在紫红色和粉红色区域,且唇瓣颜色比花瓣和萼片暗。花色与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而花青素苷是影响蝴蝶石斛兰花色的主要因素:总花青素苷含量与花色的明度L*值和色相b*值以及色相角h值负相关,与色相a*值正相关。从蝴蝶石斛兰花朵中共检测出28种花青素苷(均为酰基化的矢车菊素–3,7,3’–三葡萄糖苷)和19种黄酮醇苷(苷元有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3种),由此推测了蝴蝶石斛兰品种花中的类黄酮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8.
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果实颜色主要包括绿色、黄色、红色、粉色和紫色等,这些颜色的形成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综合呈现的结果。针对近年来关于控制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相关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番茄果色农艺性状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贴梗海棠花青苷组成及其与花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不同花色的24份种质为材料,调查了其花色在CIE L*a*b*表色系的分布状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n)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青苷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贴梗海棠花瓣中共含有6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Cy3Ga)、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半乳糖葡萄糖苷)[Pg3(Ga-G)]、矢车菊素–3–O–(半乳糖葡萄糖苷)以及矢车菊素–3–O–琥珀酸–阿拉伯糖苷(Cy3SucAra)。Cy3SucAra为首次发现。其中,Cy3Ga、Pg3(Ga-G)和Cy3SucAra是决定贴梗海棠花色的主要色素,这3种色素含量的增加导致花色显著变红。基于花青苷的组成信息,探讨了贴梗海棠的花色改良和蓝色花创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