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柑橘病毒类病害是由病毒、类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柑橘产业的病害。随着柑橘产业的发展,新的柑橘病毒类病害不断出现,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笔者对柑橘黄脉病、柑橘褪绿矮缩病、柑橘叶斑驳病、柑橘树皮裂纹类病毒、柑橘类病毒V和柑橘类病毒VI 6种我国近年来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发生分布、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总结,并对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检测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柑橘病毒类病害是由病毒、类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柑橘产业的病害。随着柑橘产业的发展,新的柑橘病毒类病害不断出现,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笔者对柑橘黄脉病、柑橘褪绿矮缩病、柑橘叶斑驳病、柑橘树皮裂纹类病毒、柑橘类病毒V和柑橘类病毒VI 6种我国近年来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发生分布、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总结,并对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检测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利平 《浙江柑橘》2009,26(4):35-39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产区的重要检疫性细菌病害之一,严重阻碍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抗性品种和特效药剂的缺乏,目前对柑橘黄龙病以预防为主,因此,加强病害的诊断和检测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多年来柑橘黄龙病的检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我国的柑橘碎叶病是严重危害柑橘的一种重要柑橘病毒病,国内外关于柑橘碎叶病毒的研究对于控制该病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柑橘碎叶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毒的株系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近些年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病毒的基因组和株系序列差异方面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柑橘碎叶病毒研究仍未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西南大学(西南大学柑桔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领衔的一项科技成果"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项目针对柑橘病毒类和检疫类病害检测时效性差、无毒种源应用滞后、良种繁育技术落后等突  相似文献   

6.
柑橘衰退病毒(CTV)是世界性的柑橘病毒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柑橘产地,对全世界的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各国研究人员为防治CTV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从CT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株系分化、传播途径和弱毒株系交叉保护综述了国内外的科研进展。  相似文献   

7.
柑橘鳞皮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柑橘病害,广泛分布于南美及地中海地区。我国目前缺乏对该病害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柑橘鳞皮病毒(CPV)的外壳蛋白基因(CPG)为靶标,初步建立了一步法RT-PCR快速检测体系,扩增产物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CPVCPG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2者序列间同源性超过99%。  相似文献   

8.
<正>柑橘检疫性病害的肆虐,给柑橘产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产业恢复需要大量健壮、安全、可靠的苗木,而无病毒苗木则是拯救这一灾难的基础。但是现阶段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加之育苗者和需苗者对无病毒苗木的概念和病害防控知识知之甚少。为降低育苗者和苗木购买者的风险,减少政府对苗木市场整治的支出,笔者就柑橘良种无病毒苗木繁育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相似文献   

9.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引起的衰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世界柑橘产业的病毒病害。随着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柑橘衰退病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目前交叉保护技术是防治柑橘衰退病最有效的手段。现有研究表明,由于CTV存在复杂的株系分化现象,导致弱毒株筛选仍存在诸多困难。对运用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CTV弱毒株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同时就现有交叉保护防治技术的不足和解决途径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为更好地防治柑橘衰退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柑橘黄化脉明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科宏  陈洪明  周彦  李中安 《园艺学报》2015,42(5):997-1002
柑橘黄脉病由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引起,是中国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柑橘病害。根据CYVC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组特异性引物,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了该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扩增CYVCV,与其他6种柑橘病原物(柑橘衰退病毒、温州蜜柑萎缩病毒、鳞皮病毒、柑橘裂皮病类病毒、柑橘碎叶病毒和柑橘黄龙病菌)不发生反应;灵敏度为RT-PCR的10倍;田间样品的检出率为63.33%,与RT-PCR的结果一致,适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在产物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直接用肉眼观察就可判断样品是否感染CYVCV,可省去电泳分析的时间。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指示植物对采自浙南8个县(市、区)28个乡镇田间40个柑桔品种133份样品的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浙南至少已发生4种柑桔病毒病或类似病毒病害。感染了碎叶病毒(TLV)的有8个品种,衰退病毒(CTV)18个品种,裂皮病类病毒(CEV)11个品种,黄龙病类细菌(CYS)2个品种。共计有27个品种感染1种或1种以上病毒类病害,其中感染3种的有2个品种,感染2种的有9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对芋病毒病及类似病害症状进行调查,其症状表现主要分为羽状花叶、叶片向上卷曲并伴有黄化或花叶、脉间黄化、明亮褪绿黄斑、褪绿斑点(斑驳)及叶片皱缩和叶缘黄化。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随机采集的32份表现症状的鄂芋一号样品进行了芋花叶病毒(DsMV)和芋杆状病毒(TaBV)2种病毒的检测,检出率均为68.8%。同时,利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芋病毒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第一次施药后10 d调查,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9%和24.9%;第二次施药后15 d调查,500倍液和1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72.8%和59.4%。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比1 000倍的防治效果好,从田间芋头长势可看出,毒氟磷对芋头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科宏  周彦  李中安 《园艺学报》2016,43(9):1665-1674
柑橘茎尖嫁接技术是脱除其病毒和类病毒获得无病毒植株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技术。围绕茎尖嫁接技术成活率和脱毒率的研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柑橘无病毒苗木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宾羽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园艺学报》2015,42(9):1843-1850
通过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兔源多克隆抗体(一抗)及Ap标记羊抗兔IgG(二抗)最佳稀释度等条件优化建立了CYVCV直接组织点免疫(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DTBIA)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稳定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显示,一抗、二抗稀释比例分别为1︰8 000和1︰2 000时,DTBIA检测CYVCV效果最佳;应用所建立的DTBIA方法对携带9种不同柑橘病害的柑橘样品进行检测时,仅携带CYVCV样品呈阳性反应;柑橘黄脉病样品植物组织印迹后,印迹膜于4 ℃保存,90 d内可进行有效的CYVCV检测;对田间不同柑橘品种利用DTBIA法检测CYVCV,其结果与一步法RT-PCR符合率为97.92%。可见,该CYVCV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稳定、特异及可靠,可推广应用于田间快速检测CYVCV,对于防范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大面积传播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更快速准确检测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体系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建立基于SYBR GreenⅠ的CYVC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CYVCV,而测试的柑橘衰退病毒、碎叶病毒等5种柑橘病毒均不能检测出。灵敏度较普通RT-PCR提高了100倍,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和相关性系数分别为102%和0.999。对田间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适用于检测不同柑橘品种中CYVCV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种类及其主要侵染病原,2016~2017年在北京周边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南瓜病样84份,并根据南瓜上的6种病毒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共有79份南瓜病样检测显示阳性,其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出率最高,为52.38%;其次是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和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检出率分别为44.01%、14.29%,其他病毒暂未检出。此外,16.67%的样品受2种病毒复合侵染,CMV和ZYMV复合侵染占7.14%,ZYMV和WMV复合侵染占9.52%。北京地区南瓜上优势病毒种类为CMV,且存在病毒复合侵染现象。  相似文献   

17.
常见危害柑橘的病毒与类似病毒病有10余种,我国已报道的有7种。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柑橘衰退病、碎叶病、温州蜜柑萎缩病、环斑-鳞皮病、裂皮病、黄龙病和枯萎病病原性质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柑橘遗传转化的研究成果以及抗病毒基因工程对柑橘抗病育种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柑橘老熟组织中富含多糖、多酚、色素和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特点,以柑橘老叶老皮为试材,在传统CTAB提取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增效剂并优化配方,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提取植物老熟组织及其内部病原总核酸的CTAB-Triton提取法。新的提取液对细胞的裂解能力更强,且解决了传统CTAB溶液因低温析出而致DNA得率损失的弊端。比较了该法和微量葡聚糖柱纯化法制备模板时韧皮部杆菌的检出率,并用该法制备模板,分析了韧皮部杆菌在柚子叶片中的分布情况,及对其它几种柑橘病原菌进行PCR/RT-PCR检测。结果表明,CTAB-Triton方法能有效提取柑橘老熟叶片的DNA,所得DNA质量高,产量比商品化试剂盒大,提高了韧皮部杆菌的检出率,且可用于柑橘其他病原真菌、细菌,以及DNA或RNA病毒病害的PCR/RT-PCR检测,也可用于定量PCR检测和病原种群多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苹果、梨、柑橘、葡萄和香蕉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项周  程桥  谢宗周  王国平  洪霓 《园艺学报》2017,44(1):113-119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和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均可侵染柑橘的不同种。为明确CLBV及CTLV在中国柑橘上的发生状况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的342份和346份柑橘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9.6%和11.0%。对14个CLBV分离物和15个CTL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显示,CLBV分离物间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1%~100%和88.1%~100%,CTLV分离物的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5%~100%和92.5%~100%。测定的14个CLBV分离物在系统进化树中聚为2个组;而CTLV分离物分组不明显,该病毒的系统进化与寄主来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