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调查测报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重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分析了13个供试水稻品种每穗稻曲病病粒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的线性关系,根据每个品种线性方程及南方稻区实际情况,得出了田间稻曲病经济允许水平、成灾因子,即平均每穗病粒数分别为0.57、5.44粒。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曲病是我县近几年逐步蔓延、日趋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以前认为稻曲病的损失仅限于病粒,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据我们2年考查,稻曲病的危害损失不仅限于病粒,而且影响整个稻穗,随着病粒的增加,结实率不断降低,产量损失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3.
赖晓春 《植物保护》1989,15(3):37-37
随着品种更换、氮肥用量的增加和耕作制度的变化等,近年来稻曲病发病面积越来越大,已由次要病害渐升为主要病害。其为害率是检验发病程度、防治质量及估计损失率的主要依据。在调查时,往往对病丛率、病穗率较易调查,但损失率主要按每穗不同病粒数进行测定,工作量大,且易遗漏。为了减少工作量,提高调查效率,1987年和1988年秋季调查了稻曲病病丛率、病穗率、穗病粒数的情况,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沈云树 《植物医生》2001,14(4):17-18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俗名“丰收果” ,是水稻上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 ,栽培制度的变革 ,水稻稻曲病在城口县逐年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已严重影响着城口县水稻的产理和质量。据1995至2000年调查 ,田间病穗率一般达0%~47% ,平均达25.8% ,单穗病粒率达0%~68% ,平均4.1% ,最高单穗病粒数达68粒 ,产量损失严重。为了掌握稻曲病在城口县的发生危害情况 ,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提高水稻品质 ,减少产量损失。受县政府委托于1995年开始对稻曲病的致病因素及防…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室内人工接种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稻曲病人工接种的发病效果和稳定性,在温棚条件下采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法分别研究了稻曲病菌不同接种体、培养时间、接种浓度和接种时期的接种效果。采用病菌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sucrose broth,PSB)作为接种体,其穗发病率为100%,明显好于病菌米糠培养液(23.33%)。病菌在PSB中培养5~7天接种效果较好,随病菌培养天数的延长,接种效果明显下降。接种的分生孢子浓度越低水稻病穗率和病粒数也越低。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孕穗中后期,采用含分生孢子浓度为4×106个/mL的病菌PSB培养液注射接种,穗发病率达100%,平均病粒数35.1粒,最高达87粒。研究表明,温棚条件下建立的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能获得稳定的发病效果,并可区别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89年9~10月,在水稻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农家品种,选取不同稻曲病粒数的稻穗各20穗,对不同病粒数与空秕率、千粒重及产量损失率的关系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病粒数的增加,空秕粒率不断上升,千粒重下降,损失率逐渐增人。每增加一病粒,空秕粒率上升3~9%,平均上升4.67%:千粒重降低0.2~1.5克,平均降低0.67克;产量损失率增大3~10%,平均增大6.71%。经相关性测定,三者与病粒数  相似文献   

7.
 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多年自然发病调查发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均感稻曲病;但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人为的分为多病粒高感品种和寡病粒相对抗病的品种。为了探究水稻穗部性状与其病害抗性间的关系,本文对孕穗期不同阶段的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表型为多病粒的高感多病粒品种与表型为寡病粒的相对抗病的品种之间在穗子大小、小花密度、穗鞘闭合程度和密封性、旗叶面积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寡病粒相对抗病的水稻品种穗鞘闭合程度优于高感多病粒品种。  相似文献   

8.
2014年江汉平原水稻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中江汉平原地区荆州市中稻为研究对象,2014年选择广两优香66、丰两优香1号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和宁9108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品种,采取传统水育秧人工移栽、机插秧、直播3种栽培方式。每种栽培方式分3期播种。在水稻黄熟期调查总穗数、稻曲病自然发病病穗数和每穗病粒数,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在稻曲病感病关键生育期孕穗至齐穗期气象要素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分析基础上,从稻曲病发生机理出发,筛选满足稻曲病病菌侵入寄主繁殖流行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稻曲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28℃,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日降水量≥0.1 mm(或日照时数≤1 h),建立了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稻曲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曲病不同病情指标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0个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新组合(品系)为材料,调查、统计稻曲病发生危害水平,分析不同病情指标之间的关系。直线相关分析发现,稻曲病病蔸率、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及病情指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病穗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6,田间调查以病穗率为评价指标,既简便准确,还能通过回归方程进行数据转换。病穗率(x)与病情指数(y)间回归方程为y=0.343x-0.441(1.290),病穗率(x)与平均每穗病粒数(y)间回归方程为y=0.029x-0.078(2.67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是由病原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原来该病只是零星发生,属水稻的次要病害,但近年来随着杂交稻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两系杂交稻的试种推广,该病日趋蔓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据笔者调查,一般发病田块病穗率为3%~10%,重病田块可高达30%~50%,病德上一般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除了病粒直接造成损失外,更主要的是秕谷率的增加,千粒重下降及枯死穗比例的增加。而且病粒混人稻谷内,加工造成精米、米糠的污染,从而…  相似文献   

11.
代明江  冯胜 《植物医生》2011,24(2):37-39
宁南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667hm2,水稻稻曲病常年发病面积2000hm2,病穗率1%~25%,病粒率达1%~8%,最高达35%,每年因稻曲病损失水稻达100万kg,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稻曲病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影响稻米的食口性和商品性。宁南县过去大面积推广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害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常州市水稻稻曲病偏重流行 ,全市调查1 3 2块未防治稻田 ,平均病穗率 2 4 .2 7%,病粒率0 .64 %。为了明确稻曲病曲果的发生规律 ,我们从水稻破口抽穗期至成熟期进行定点系统观察。水稻品种为 95~ 1 6(未审定 ) ,每隔 2d观察 1次 ,定 3 0 0穗 ,当出现病穗时 ,挂牌跟踪观察稻曲病曲果的形成过程。现介绍如下 :在 8月 2 3日前后 ,被观察水稻品种开始抽穗 ,8月2 7日左右齐穗 ,此间未见病穗初期症状。当齐穗时已有少数穗扬花 ,扬花结束后 1~ 2d ,就可见稻曲病曲果的初期症状 ,病粒颖壳接缝处出现条状乳白色黏稠物 ,宽度约 0 .2mm ,长…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发生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稻曲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回升 ,发生严重。为此 ,笔者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 57篇 ,现予整理 ,供借鉴、参考。1 为害损失稻曲病为害引起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 ,秕谷、碎米增加 ,出米率、品质降低。云南玉溪地区丁玉梅等( 1 992 )测定 ,稻曲病为害粳稻的穗重损失与病粒数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0 .9975,一般每公顷损失稻谷约4 50kg,严重的损失更大。胡茂伟等 ( 1 986)在浙江桐庐、金华测定 ,粳稻受害每穗增 1病粒 ,空秕增 5.1 4%,r=0 .9699,y =4 .62 7.1 52 5x± 4 .2 52 7。病粒还含有对人、畜、禽有毒和致病的物质。高炳荣等 ( 1…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阜南县水稻稻曲病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发生特点1)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全县2.1万hm2水稻,有1.6万hm2发病。其中严重发病田块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发病田块病穗率平均31.8%,严重的70%~100%;病粒率平均4.37%,最高达54.0%。2)感病品种较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主要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尤其是新品种粤优938受害损失严重,个别田块基本绝收。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一般高感病品种(如粤优938)病穗率达70%~80%,病粒率15.2%;严重田块病穗率达90%~100%,病粒率达54%;中感病品种(如Ⅱ优725)病穗率为40%;病粒率平均为1…  相似文献   

15.
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重、分蘖、倒二叶长与宽均没有影响。而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杂草稻密度为1株/m2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9.15%,当杂草稻密度达7株/m2时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杂草稻密度达到12株/m2时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72.29%。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过去在我省个别稻区一季中、晚稻上发生,1977年以后全省各地晚稻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稻谷的污染。因而,各地对稻曲病发生和防治引起重视。为此,我们作了一些观察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病粒发生经过观察1.侵入期九月十四日采取一季杂交稻田发生的新鲜病曲,加清水将厚垣孢子洗下(20粒稻曲加30毫升清水)用喉头喷洒器,将稻曲病菌喷到不同生育期的赣化二号的穗部上(喷前临时在群体中挑选),然后在接过病菌的穗株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研究采自上海市青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等地的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以及采自崇明区的粳型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籼型、偏籼型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质量、分蘖数、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均未有明显影响;而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密度对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等均能产生一定影响,而粳型杂草稻只对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产生一定影响,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青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等地的籼型、偏籼型杂草稻和崇明区粳型杂草稻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时的密度分别为8.19、12.82、15.45、19.82株/m~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1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协同南通市植保站等单位,于1999~2002年开展了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稻曲病发生规律稻曲病通常在田边零星发生,田边四周稻曲病发病严重,田中间稻曲病发生较轻;一般仅发生于单个稻穗,很少有几…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曲果与穗重关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曲果与穗重关系研究及其应用丁玉梅(云南省玉溪地区植保植检站653100)稻曲病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认识,以往仅限于曲果的直接损失,1992~1993年通过对自然形成不同曲果数考种、人工控制形成不同曲果数与谷粒经济性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造成对空...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的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索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通过比较3种接种体发现,上年保存于-20℃的厚垣孢子不能引起发病;用PS液体培养获得的薄壁分生孢子可引起发病,孢子浓度越高引起病穗率越高;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病原菌的培养菌龄对接种效果有影响。在水稻的3个时期接种,以抽穗破口前6~9d的效果最好。在一天的3个时段接种,以下午4~6时的病情最重。在接种液里添加马铃薯煮汁可显著提高接种发病率。本文的接种技术能高效引发稻曲病,最高穗发病率100%,最大病情指数93.96,最多穗病粒数110粒。该接种技术可鉴别出品种抗病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