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柑桔红蜡蚧的防效较好。使用4 000倍~5 000倍液,药后14d平均防效在66.05%~81.10%;药后21d平均防效在74.51%~86.11%;药后28d平均防效在80.27%~91.73%。随着高效农药杀扑磷因高毒在柑桔上禁用后,防治红蜡蚧可优先选用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在若虫孵化高峰期均匀喷雾,能有效控制红蜡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应用阿维菌素防治柿绒粉蚧、日本蜡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柿绒粉蚧、龟蜡蚧是柿树上重要害虫 ,用18%爱福丁500~2000倍液防治柿绒粉蚧初孵若虫 ,防效为82.4%~95.9% ;1000~2000倍液防治龟蜡蚧初孵若虫效果为 95.7%~99.6%。用 0.3%菜虫立灭800~2000倍液防治龟蜡蚧初孵若虫 ,防治效果达 83.3%~100.0%。  相似文献   

3.
选用8种杀虫剂对遵义杜英日本龟蜡蚧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于若虫孵化盛期和末期喷施40%啶虫·毒死蜱乳油1 6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250倍液,第2次施药后10d防治效果分别为98.62%、97.59%和90.6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0%矿物油·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次之,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柑橘红龟蜡蚧(Ceroplates rubens Maskell),俗名红蜡虫、红蚰虫、红橘虱、红蜡介壳虫、胭脂虫,属蜡蚧科.柑橘红蜡蚧是兰溪市柑橘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直接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笔者在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虫的发生为害情况、生活习性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寄生在无核枣上的枣龟蜡蚧多种药剂、不同浓度的防治对比试验,筛选出了40%速蚧克乳油1000倍液、2000倍液,0.9%爱福丁乳油1000倍液、2000倍液和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其中以40%速蚧克乳油1000倍液防效为最好,达98.72%,0.9%爱福丁乳油和25%喹硫磷乳油低浓度防治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6.
选择生产中防治介壳虫的常用药剂,对新疆红枣园中的枣大球蚧进行防治试验。比较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发现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和480 g/L毒死蜱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混用这3个处理对该虫的防效较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达98.21%、96.00%和95.23%。结合南疆枣园生产实践提出压低虫源基数、保护早春天敌、适时化学防治等综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进出境花卉苗木杀虫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伟  屈娟 《植物检疫》1998,12(4):208-212
在对34种常规药剂和混配剂筛选试验中,发现速扑杀与机油乳剂1:10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棉蚜毒力测定的共毒系数为180.2216,对花卉苗木上的红蜡蚧、红蜘蛛和棉蚜都有良好的杀虫效果。400倍液对红蜡蚧的防效达99.75%,1000倍液对红蜘蛛防效99.6%,3500倍液对棉蚜防效达99%以上,是一种对进出境花卉苗木检疫处理的良好混配剂。  相似文献   

8.
红蜡蚧是宜都市柑橘生产上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全市发生面积超过130hm2,红蜡蚧已威胁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柑橘红蜡蚧的危害程度和发生特点,提出了虫害防治对策,为柑橘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杭州发现,无患子和大叶黄杨上成群聚集的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ll)和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jgonieus Grenn),经保湿,在虫体上能长出大量绒状菌体,镜检属镰刀菌。而有关红蜡蚧和日本龟蜡蚧上存在虫生真菌,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明确红蜡蚧和日本龟蜡蚧上镰刀菌种类,及其与蜡蚧的依存关系,为生防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作者于1986~1987年对两种蜡蚧上镰刀菌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矿物油、毒死蜱、柴油·氯防治球坚蚧越夏若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日本球坚蚧为主的球坚蚧在永寿逐年偏重发生。该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卵孵化出若虫,随即分散活动固着在苹果树叶片上为害。7~8月正是越夏若虫固着为害盛期,也是天敌黑缘红瓢虫的滞育期。通过此期用矿物油、毒死蜱、柴油·氯单用和混加助剂特效王混喷,得出以喷99.1%矿物油(敌死虫)100倍混合特效王7500倍液喷施效果最好,其次用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32%的柴油·氯(蚜吸毙)乳油1000倍液喷防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20%噻虫胺SC进行柑橘木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SC 1 500倍液、2 000倍液和2 500倍液,施药后1 d对若虫的防效分别为89.93%、85.07%和81.01%,对成虫的防效分别为91.67%、85.55%和81.65%;施药后10 d对若虫的防效均为100%,对成虫的防效分别为100%、88.89%和84.40%,由此可见20%噻虫胺SC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好,具有速效性快、持效期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6种药剂对柑橘木虱田间防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2.25%高氯·毒死蜱EC1000倍液、4.5%联苯菊酯SC15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EW1500倍液、25%噻虫嗪WG3500倍液、10%吡虫啉EC1500倍液和48%毒死蜱EC800倍液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施药后1d的总体防效分别为100%、99.88%、99.77%、99.38%、98.02%和94.31%;施药后7d,10%吡虫啉EC1500倍液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最差,为87.9%,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仍维持在90%以上;施药后14d,各处理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均在75%以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柑橘红蜡蚧在我市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果农防治困难,损失较大。为此,我们对该虫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安全有效地控制了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防治吐伦球坚蚧效果好的药剂及最佳防治时机,对吐伦球坚蚧越冬、越夏若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越夏若虫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31.268 mg/L和22.056mg/L.田间喷雾试验,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越夏若虫防效达99%以上.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若虫防效为98.76%.注干试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倍液和20%吡虫啉乳油50倍液注干15 d后,对涌散期若虫防效为90.46%和94.16%;对越夏固定期若虫防效为92.51%和82.57%.以5%啶虫脒乳油和20%吡虫啉乳油对越冬若虫进行喷雾,防治效果与防治时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兰溪杨梅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随着大棚设施的普及, 以柏牡蛎蚧为主的介壳虫呈日益加重趋势。本研究在浙江兰溪大棚杨梅主产区调查了大棚和露天杨梅柏牡蛎蚧的发生规律, 并开展了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大棚与露天杨梅柏牡蛎蚧一年发生2代, 种群数量动态呈现双峰型。大棚杨梅柏牡蛎蚧发生高峰期为3月中旬至下旬, 相比于露天柏牡蛎蚧早一个半月左右。不同乡镇和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杨梅柏牡蛎蚧虫口发生量均有显著差异, 4个乡镇街道大棚杨梅柏牡蛎蚧平均每叶虫量是露天的5倍之多, 其中马涧镇杨梅受害最为严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SC) 2 000倍液药后15 d和30 d平均药效分别为90.5%和94.4%, 防治效果最好, 20%螺虫·呋虫胺SC 2 500倍液及3 000倍液、95%矿物油乳油(EC) 50倍液和20%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SP) 200倍液30 d药效均在85%上, 显著优于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WP) 2 500倍液。建议果农在杨梅柏牡蛎蚧卵孵化高峰期选择矿物油或松脂酸钠进行防治, 目前螺虫·呋虫胺还未在杨梅上登记, 待进一步测试并登记后, 可在实际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Arch.)是人工栽培甘草的主要害虫。采用灌根、土壤处理法研究了35%吡虫啉悬浮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月中旬施药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但可有效降低翌年春季田间的虫口密度;6月中旬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的防效可达80%以上。建议生产中可在6月中旬或之前采用灌溉后进行35%吡虫啉悬浮剂1 500倍或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300mL/株灌根的措施防治甘草胭珠蚧。  相似文献   

17.
选用25%噻虫嗪WG等8种药剂进行柑橘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参试8种药剂对柑橘粉虱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柑橘生长和果实发育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差别较大,其中以400g/L杀扑磷EC1000倍液速效性最好,施药后3d防效可达90.18%,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240g/L螺虫乙酯SC3000倍液和25%噻虫嗪WG4000倍液持效期最长,药后21d防效分别为99.50%和98.27%,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中建议将速效性好与持效期长的药剂混合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菌的传播媒介。为控制柑橘黄龙病的为害与传播,进行了螺虫乙酯防控柑橘木虱的试验。结果表明,24%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对柑橘木虱的药后3 d防效为74.24%~87.04%;药后14 d为91.82%~92.62%;药后28 d为39.08%~88.19%,内吸传导性强,防效较好且持效期长,是防治柑橘木虱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槭蚧(介壳虫)是新疆吐鲁番地区无核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果农常用氧化乐果、速扑杀等高毒农药防治。为了搞好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的建设,筛选对葡萄糖槭蚧防效较好、毒性较低的替代药剂,2001年,笔者在了解该虫发生与为害特点的前提下,在鄯善县连木沁镇进行了乐斯本48%乳油防治葡萄糖槭蚧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试验方法 试验设乐斯本48%乳油1000倍液(80ml/667m2)、速扑杀40%乳油1000倍液(80ml/667m2)和清水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30%唑虫酰胺·螺虫乙酯SC的柑橘绣螨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评估试验药剂对柑橘的安全性,开展了该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每张叶片或单个果实上有活螨3~5头时用30%唑虫酰胺·螺虫乙酯SC 150 mg/kg 2 000倍液喷雾,14 d后对柑橘锈螨防效最高达到89.96%,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 4.5 mg/kg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2.4%螺虫乙酯SC 48 mg/kg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30%唑虫酰胺·螺虫乙酯SC高效低毒,是防治柑橘锈螨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